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炭黑/炭黑混合填料补强仿生橡胶的性能
1
作者 王珂 王玉阁 +8 位作者 贺天成 冯雪阳 潘立佳 陈思源 尹园 孙洪国 郑雅芳 卫来 孙昭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白炭黑/炭黑混合填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橡胶材料补强剂,主要用来改善橡胶材料的动态性能.为了探究混合填料比例和密炼工艺对仿生橡胶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设计了两组实验:(1)固定密炼时间为6 min,采用不同混合比例的白炭... 白炭黑/炭黑混合填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橡胶材料补强剂,主要用来改善橡胶材料的动态性能.为了探究混合填料比例和密炼工艺对仿生橡胶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设计了两组实验:(1)固定密炼时间为6 min,采用不同混合比例的白炭黑/炭黑填料填充仿生橡胶,并对其分散、拉伸、疲劳及滚动阻力等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白炭黑在填料中的质量分数<50%时,随着白炭黑质量分数的增加,硫化胶拉伸强度显著下降,这是由于混合填料引起的分子链最大交联程度下降所致.进一步增加白炭黑含量,硫化胶的拉伸性能变化不明显,但分散等级由约1级提升至约9级,填料团聚体尺寸的减小使硫化胶的断裂伸长率和伸张疲劳寿命显著提高.(2)在固定混合比(填料中白炭黑的质量分数为75%)条件下,研究了密炼时间对硫化胶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0 min密炼时间范围内, 4 min密炼即显著提升拉伸强度、 300%定伸应力以及断裂伸长率,同时降低滚动阻力.主要原因是此时分子链的最大交联程度较大,分散等级和分散度较高.进一步延长密炼时间(6~10 min),填料在橡胶中易发生重新聚集,聚集体平均粒径增大且分散度下降,对橡胶的动静态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橡胶 白炭黑 炭黑 动静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聚异戊二烯类橡胶炭黑分散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冯雪阳 王玉阁 +8 位作者 贺天成 王珂 潘立佳 陈思源 尹园 孙洪国 郑雅芳 卫来 孙昭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62,共15页
天然橡胶、异戊橡胶和仿生橡胶的主要成分均为顺-1,4-聚异戊二烯,但在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橡胶对混炼工艺的响应不同,使填料在橡胶中的分散性产生差异,进而影响硫化胶的动静态性能.为了探究聚异戊二烯... 天然橡胶、异戊橡胶和仿生橡胶的主要成分均为顺-1,4-聚异戊二烯,但在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橡胶对混炼工艺的响应不同,使填料在橡胶中的分散性产生差异,进而影响硫化胶的动静态性能.为了探究聚异戊二烯类橡胶在不同混炼工艺下的填料分散性和胶料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本文以N220炭黑为填料,研究了天然橡胶、异戊橡胶和仿生橡胶这3种聚异戊二烯类橡胶在4种加工工艺下的炭黑分散性和动静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橡胶和异戊橡胶的填料分散性和力学性能对炭黑混入时间的响应程度更强,而仿生橡胶响应较弱.随着炭黑混入时间的延长,天然橡胶和异戊橡胶的平均聚集体粒径分别从约22和19μm下降到约9μm,下降程度较明显,动静态性能得到提升;而相同工艺条件下仿生橡胶的平均聚集体粒径从约20μm下降到约16μm,且炭黑分散状态较差.另一方面,仿生橡胶对塑炼时间响应更加敏感,延长塑炼时间能够显著降低炭黑的平均聚集体粒径并提升橡胶的伸张疲劳性能.为此,本文设计了较长时间(6 min)塑炼结合混炼的工艺,进一步提升了仿生橡胶的伸张疲劳性能.为了明晰仿生橡胶对混炼和塑炼工艺响应性产生差异的原因,探究了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仿生橡胶门尼黏度和分子量的变化规律,发现适中的分子量以及较窄的分子量分布有利于提升胶料的伸张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异戊二烯类橡胶 炭黑分散 加工响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证研究——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为例
3
作者 潘丽佳 陈丽莉 +2 位作者 贾良良 王凌 窦菲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2期40-43,共4页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农业科研事业迅速发展,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快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为例,剖析了该所在科研管理信息系...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农业科研事业迅速发展,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快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为例,剖析了该所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和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对该所科研信息化管理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逐步完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等加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建议,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农业科研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 信息化 科研管理 信息系统
下载PDF
外源γ-氨基丁酸对高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史建硕 潘丽佳 +4 位作者 蒋龙刚 贾舟 任燕利 侯升林 王丽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8-193,共6页
为探究高温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GABA对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根系发育、抗氧化酶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番茄品种粉特利为试材,设置叶面喷施清水(CK)、1 mmol/L GABA(T1)、5 mmol/L GABA(T2)、10 mmol/L GABA(T3)、20 mmol/L GABA(T4)... 为探究高温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GABA对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根系发育、抗氧化酶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番茄品种粉特利为试材,设置叶面喷施清水(CK)、1 mmol/L GABA(T1)、5 mmol/L GABA(T2)、10 mmol/L GABA(T3)、20 mmol/L GABA(T4)5个处理。每2 d进行1次喷施,连续喷施2次。然后,将幼苗置于40℃/35℃(昼/夜),14 h(光)/10 h(暗),光强250μmol/(m^(2)·s)条件下,高温胁迫处理7 d。结果表明,与CK相比,叶面喷施10 mmol/L及以下浓度的GABA(T1、T2和T3)显著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其中株高、茎粗、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壮苗指数分别提高4.96%~6.92%,7.65%~19.26%,29.41%~52.94%和20.00%~26.67%。其中,T2较CK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根尖数,增幅分别为23.04%,13.95%,11.76%和18.30%。此外,与CK相比,T2处理会通过增加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2.58%,51.73%和148.80%),同时降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降幅分别为12.84%和21.89%),从而保证叶片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进而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幅分别为81.38%,36.19%,41.26%)。然而,高浓度的GABA(T4)与CK处理的幼苗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叶片相对电导率差异不显著,甚至会抑制根系的生长发育。综上,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GABA既可通过提高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保护叶片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缓解高温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亦会通过促进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和根系发育,从而提高番茄幼苗的耐热性。本试验条件下,以5 mmol/L的GABA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幼苗 Γ-氨基丁酸 高温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光合特性
下载PDF
蓝靛果多酚对免疫抑制小鼠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龄予 潘丽佳 +5 位作者 侯苏芯 姜姗 杨梅 曹家桢 徐晓红 张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47-155,共9页
目的:探究蓝靛果多酚(Lonicera caerulea berry polyphenols,LCBP)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CBP低剂量组、LCBP高剂量组,分别在17、19、21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 m_... 目的:探究蓝靛果多酚(Lonicera caerulea berry polyphenols,LCBP)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CBP低剂量组、LCBP高剂量组,分别在17、19、21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 m_(b)·d),考察小鼠免疫相关脏器指数、血常规生化指标、结肠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情况、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分布、结肠内短链脂肪酸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CBP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较模型组极显著升高(P<0.01);LCBP提高了免疫抑制小鼠肠道内厚壁菌门、ε-变形菌纲、变形菌门、狄氏副拟杆菌、放线菌门和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及短链脂肪酸质量浓度。结论:LCBP具有增加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种类、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减轻免疫抑制导致的肠道损伤、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多酚 免疫抑制 免疫调节活性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面向物联网的新型柔性传感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靖 李晟 +5 位作者 张景 辛明 陶若文 周舟 潘力佳 施毅 《物联网学报》 2023年第2期1-14,共14页
新型柔性传感技术融合了电子信息、材料化学、生物科学和微纳加工等,为物联网提供智能的传感终端,将广泛应用于健康监护、互联家居、智能制造等领域。通过对新材料的开发和新机理的研究应用,柔性传感器在灵敏度、响应范围、响应时间、... 新型柔性传感技术融合了电子信息、材料化学、生物科学和微纳加工等,为物联网提供智能的传感终端,将广泛应用于健康监护、互联家居、智能制造等领域。通过对新材料的开发和新机理的研究应用,柔性传感器在灵敏度、响应范围、响应时间、线性度、回滞、稳定性等基础指标上已取得长足进步,并从单一传感器拓宽到系统级研发与优化。针对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问题,从多模集成传感器、仿生电子传感器、无线信号传输与供能、智能信息处理4个方面介绍新型柔性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物联网 多模传感 智能感知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与可植入技术的人体健康物联网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峻阁 宋怡然 +3 位作者 孙杨帆 计樱莹 潘力佳 施毅 《物联网学报》 2023年第2期26-34,共9页
健康人群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各项生理参数进行监测,能够在疾病早期预警身体异常和疾病,从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减轻国家公共卫生医疗资源压力,因此,亟须研发基于人体物联网的可穿戴与可植入传感器系统。以基于体液和电信号的生物信息检... 健康人群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各项生理参数进行监测,能够在疾病早期预警身体异常和疾病,从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减轻国家公共卫生医疗资源压力,因此,亟须研发基于人体物联网的可穿戴与可植入传感器系统。以基于体液和电信号的生物信息检测为切入点划分传感技术,并引入自供能、近端通信等人体健康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讨论。最后探讨了健康数据管理与疾病诊断预防领域的技术进展和产业应用,尝试构建了基于可穿戴与可植入技术的人体健康物联网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可穿戴 可植入 柔性电子器件
下载PDF
鲤疱疹病毒2型ORF144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8
作者 吴红军 潘李佳 +6 位作者 李节 何艳格 杜宏瑶 龚保荣 吴宜靖 鲍传和 朱若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57-462,共6页
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引起的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是近年来对鲫(Carassius carassius)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通过PCR扩增得到ORF144基因全长,将其与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ET-ORF144,转化到大... 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引起的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是近年来对鲫(Carassius carassius)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通过PCR扩增得到ORF144基因全长,将其与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ET-ORF144,转化到大肠杆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大小约46 kDa的重组蛋白,该蛋白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形式存在。将重组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检测显示抗体效价大于1∶51200。经Western Blot验证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感染CyHV-2的细胞中的蛋白质和纯化的融合蛋白。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呈点状分布。结果表明构建的ORF144多克隆抗体可为病毒的基因功能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疱疹病毒2型 ORF144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针刺穴位效应启动的初始动力学调控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雪 郭义 +29 位作者 郭永明 陈波 刘阳阳 周丹 席强 李忠正 张阔 王秀云 徐汤苹 潘萍 陈静子 高轶 裴莹 张秀玉 康婧青 王雪争 陈静霞 刘亚丽 肖淑华 李晓梅 崔瑞 刘敬 潘丽佳 张玄 安琪 马思宇 闫雅雯 杨涛 邢丽莹 徐舒亭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997-1002,共6页
针刺效应是如何启动的,是针刺作用原理研究中的共性关键问题。多年来在肯定针刺效应的前提下,从穴位局部化学离子入手,由点及线,由线成网,从神经、免疫、内分泌、能量代谢不同角度开展研究,探讨了局部神经-细胞-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系... 针刺效应是如何启动的,是针刺作用原理研究中的共性关键问题。多年来在肯定针刺效应的前提下,从穴位局部化学离子入手,由点及线,由线成网,从神经、免疫、内分泌、能量代谢不同角度开展研究,探讨了局部神经-细胞-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系统研究了针刺后“穴网络”变化其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证实:1)针刺可引起支配穴位的神经兴奋,启动神经调节;2)针刺可引发穴位局部炎性反应,启动免疫调节;3)针刺可调节穴区部分激素水平;4)针刺可调节穴区血流和氧分压,影响局部能量代谢;5)针刺后穴区神经-肥大细胞-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影响针刺效应;6)有向加权模型和复杂网络模型能够刻画针效初始调控网络的时序响应特征,并发现其中关键节点。对针效启动机制的研究,应将局部反应与整体效应相结合,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概念,进行系统的归纳和规律的提炼,从而揭示针效启动的关键基础因素,探寻针刺效应的有效调控模式,提高针刺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效应 穴位 启动机制 针刺原理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吲哚菁绿成像系统判断急性肠缺血模型缺血肠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力迦 吴晔明 +1 位作者 王奕 侯光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25-929,共5页
目的近红外-吲哚菁绿(near infrared-indocyanine green,NIR-ICG)成像系统可通过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示踪血液流动情况,有望应用于肠管血运状况的评估。本研究利用犬动物模型模拟急性肠管血液循环障碍,以此评估NIR-ICG成像... 目的近红外-吲哚菁绿(near infrared-indocyanine green,NIR-ICG)成像系统可通过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示踪血液流动情况,有望应用于肠管血运状况的评估。本研究利用犬动物模型模拟急性肠管血液循环障碍,以此评估NIR-ICG成像系统在手术中检测缺血肠段的价值。方法无损夹闭实验犬的一段空肠或回肠系膜,并阻断其间分布的所有空肠动静脉与回肠动静脉分支,建立急性肠缺血模型。静脉注射ICG,追踪实验犬不同时间点肠段显影强度变化,利用系统自带软件进行实时半定量分析。结果建立急性肠缺血模型后注射ICG(1 mg/kg)并等待1 min后,缺血肠段没有显影,但周围正常肠段已经清晰成像,定义正常肠段荧光强度为100%,缺血肠段荧光强度为0%;3 min后缺血肠段荧光强度为0%。显影后建立再灌注损伤模型;定义0 min时荧光强度为100%,120 min后再灌注损伤肠段荧光强度为20.3%,而周围正常肠段荧光强度下降为0%。结论利用NIR-ICG成像系统可快速分辨出缺血肠段,为术中判断肠段缺血提供了一种客观、准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 吲哚菁绿 诊断显像 急性肠缺血 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Childhood pustular psoriasis--A case of a patient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1
作者 Liu Jun Zhang Juncha +4 位作者 pan lijia Zhang Xiaoqi Du Xiaoyi She Yanfen and Gao Weijuan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6年第2期19-21,共3页
Generalized pustulous psoriasi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udden onset of diffuse erythema, with a scattering of pustules, sometimes with fever and others symptoms. It is a relatively rare disease^1. The treatment of tr... Generalized pustulous psoriasi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udden onset of diffuse erythema, with a scattering of pustules, sometimes with fever and others symptoms. It is a relatively rare disease^1.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western medicine have va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easy to recur. Meanwhile, this report describes a 12-year-old female patient of generalized pustulous psoriasis with a satisfactory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atisfactory effects
下载PDF
艾灸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丽佳 潘茹芳 +2 位作者 李青敏 张晓琪 贾春生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24-26,共3页
艾灸作为辅助疗法,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通过对艾灸疗法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减轻患者癌痛、癌因性疲劳、恶心呕吐、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力方面进行总结,发现艾灸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 艾灸作为辅助疗法,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通过对艾灸疗法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减轻患者癌痛、癌因性疲劳、恶心呕吐、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力方面进行总结,发现艾灸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恶性肿瘤相关病症上艾灸均能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这与针灸的整体调节和良性调节的治疗特点有关。同时临床研究的文献质量限制了艾灸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推广,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仍是必要的;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灸法种类、肿瘤分型分期、艾灸干预时期等具体临床问题展开研究,从而促进灸法在抗肿瘤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肿瘤 临床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探寻原发性痛经患者足三阴经特异性反应穴位
13
作者 范玺胜 魏盼盼 +7 位作者 师旭亮 宋晓丹 张明健 张俊茶 刘君 潘丽佳 杜潇怡 佘延芬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05-412,共8页
目的:通过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SCI)技术观察原发性痛经(PD)患者足三阴经不同穴位的血流灌注量(PU),探寻PD患者体表特异性反应穴位。方法:选择PD患者80名为PD组,正常女大学生80名作为正常组。在一个月经周期内(经前、经期、经后3 d),采用L... 目的:通过激光散斑衬比成像(LSCI)技术观察原发性痛经(PD)患者足三阴经不同穴位的血流灌注量(PU),探寻PD患者体表特异性反应穴位。方法:选择PD患者80名为PD组,正常女大学生80名作为正常组。在一个月经周期内(经前、经期、经后3 d),采用LSCI系统对每名受试者的双侧太溪、太白、太冲、水泉、地机、中都、三阴交、血海和非经非穴处进行PU检测。定位者、操作者和统计人员均不了解分组情况。结局指标为测试点的PU。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经前PD组右侧太溪PU明显升高(P<0.05);经期PD组双侧中都和右侧地机的PU均升高(P<0.05)。其他时间点的两组各测试点PU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健康受试者相比,PD患者的太溪、地机、中都局部PU在月经周期的特定时期会出现特异性变化,可为临床针灸治疗PD提供选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足三阴经 原穴 郄穴 痛经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 微循环 灌注
原文传递
Understanding Fatigue Failure in Binary Rubber Blends: Role of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14
作者 pan lijia WANG Yuge +1 位作者 WEI Lai SUN Zhaoya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2024年第6期987-993,共7页
Under cyclic loading conditions,the breakdown of rubber product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spread of cracks.This study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how cracks initiate and grow during the fatigue failure of bl... Under cyclic loading conditions,the breakdown of rubber product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spread of cracks.This study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how cracks initiate and grow during the fatigue failure of blended rubber.We prepared composite materials by blending bio-mimetic rubber (BMR);butadiene rubber (BR) in different mass ratios and evaluated their resistance to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Our results indicate a clear trend: as the BR content increases,crack initiation in blended rubber is inhibited,while crack propagation is enhanced.This shift leads to a change in the primary factor influencing fatigue fracture from crack initiation to crack propagation.Additionally,we observed that the fatigue life of the rubber blend initially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s the BMR content rises,indicating a critical threshold when the mass ratio of BMR to BR is comparable.By closely examining the materials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image analysis,we confirmed that before the threshold,crack initiation is the dominant factor in fatigue failure,while after the threshold,crack propagation takes over.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behind fatigue failure in rubber blends,contributing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important material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ended rubber Fatigue failure Crack initiation Crack propagation Fracture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实验针灸学研究型教学改革实践与成效分析
15
作者 潘丽佳 张晓琪 佘延芬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9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入实验针灸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法:对实验针灸学进行教学改革,从课程设计和学时分配、主要内容和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三方面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问卷调查改革的成效。结果:实验针灸学教... 目的:探讨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入实验针灸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法:对实验针灸学进行教学改革,从课程设计和学时分配、主要内容和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三方面引入研究型教学模式,问卷调查改革的成效。结果: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思维意识,建立了真实反映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结论: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入实验针灸学,教学效果显著,可为其他相关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针灸学 研究型教学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仿生触觉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景 马仲 +2 位作者 李晟 潘力佳 施毅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共16页
触觉传感器是仿生皮肤丰富感知能力特点的柔性电子器件和系统,在机器人触觉系统和人体健康检测两大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前者赋予机器人触觉等通过非视觉方式感知环境的能力,后者通过柔性器件贴附在皮肤上实现对脉搏、血压、心电、肌电... 触觉传感器是仿生皮肤丰富感知能力特点的柔性电子器件和系统,在机器人触觉系统和人体健康检测两大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前者赋予机器人触觉等通过非视觉方式感知环境的能力,后者通过柔性器件贴附在皮肤上实现对脉搏、血压、心电、肌电等生理健康参数检测.从柔性、自愈合电子材料的研究,到器件结构设计,再到多功能系统集成等几个方面,仿生触觉传感器件和系统不断迭代发展,凭借其柔软、可拉伸的特性,赋予人机交互器件的穿戴舒适感,也让许多传统的监测或佩戴设备更便携、更日常化,在医疗检测设备、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健康大数据等领域都展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仿生触觉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仿生 触觉 传感器 医疗健康 可穿戴式设备
原文传递
An infrared therm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sensitization acupoints of women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被引量:4
17
作者 FAN Xisheng DU Xiaoyi +8 位作者 pan lijia SONG Xiaodan LIU Jun ZHANG Juncha CHEN Hao GAO Yayu ZHANG Mingjian SHI Xuliang SHE Yanfe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2年第5期825-832,共8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ensitization acupoints of women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PD)by comparing infrared radiation temperatures between acupoints and non-acupoints.METHODS:We tested 10 acupoints of every woman wi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ensitization acupoints of women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PD)by comparing infrared radiation temperatures between acupoints and non-acupoints.METHODS:We tested 10 acupoints of every woman with PD and healthy subjects on premenstrual,menstrual,and postmenstrual days using an infrared imaging device.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absolute value of body surface temperature difference(AVTD)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ame testing point.RESULTS:A total of 58 PD patients and 57 healthy volunteers completed the test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group,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and increase in the AVTD in Taichong(LR3)and Sanyinjiao(SP6),respectively,during menstrual days in the PD group(P=0.01;P=0.04);while during postmenstrual days,all AVTDs of Shuiquan(KI5),Diji(SP8),and Xuehai(SP10)were diminished in the PD group(P=0.01;P=0.03;P=0.01,respectively).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VTD were detected at any other points or testing times.CONCLUSIONS: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group,the AVTDs of Taichong(LR3),Sanyinjiao(SP6),Shuiquan(KI5),Diji(SP8),and Xuehai(SP10)at menstruationrelevant points of PD patients were sensitized,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acu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MENORRHEA MENSTRUATION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acupoint sensitization specific acupoints
原文传递
Direct contact moxibustion promotes apoptosi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in rats by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被引量:3
18
作者 pan lijia MA Shuya +3 位作者 WEN Jing ZHANG Xiaoqi XING Haijiao JIA Chunshe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943-952,共10页
OBJECTIVE:To examine whether direct contact moxibustion(DCM)can prevent and treat gastric cancer(GC)by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in rats.METHODS: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normal+DCM co... OBJECTIVE:To examine whether direct contact moxibustion(DCM)can prevent and treat gastric cancer(GC)by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in rats.METHODS: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normal+DCM control group,model group,and model+DCM group.Gastric cancer rats were induced by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20 mg/mL)by gavage.At the same time,the model rats and normal rats were given DCM at Zusanli(ST36),Weishu(BL21),and Zhongwan(CV12)for 16 weeks.After treatment,gastric tissues were 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apoptosis of gastric mucosa cells.In addition,the cecal stool was taken and analyzed by 16 s r RNA sequencing.RESULTS:Gastric cancer-like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different abundance of the intestinal flora were found in the model group.DCM promoted mucosa tissue apoptosis and regulated the abnormal change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caused by MNNG;DCM also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Ruminococcaceae and Prevotellaceae flora and promoted the growth of probiotic Akkermansia.Furthermore,DCM made the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the GC rats tending to the normal rats.CONCLUSION:DCM stimulating Zusanli(ST36),Weishu(BL21),and Zhongwan(CV12)promoted the apoptosis of gastric mucosa and delayed the progression of gastric cancer,possibly by decreasing Ruminococcaceae and Prevotellaceae bacteria(bacteria that produce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the intestine)and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probiotic Akkerman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IBUSTION METHYLNITRONITROSOGUANIDINE stomach neoplasms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原文传递
胃肠道间质瘤耐药机制研究方法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潘力迦 董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0-1183,共4页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且对放化疗皆不敏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作为特效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随之而来的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相关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新颖的治疗药物也...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且对放化疗皆不敏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作为特效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随之而来的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相关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新颖的治疗药物也层出不穷。可见,关于胃肠道问质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对于发现治疗新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至少有3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实验,即同源耐药/敏感细胞株模型,肿瘤移植小鼠模型,还有人体肿瘤标本。本文将回顾有天胃肠道间质瘤耐药机制研究方法的文献,对相关研究方法和发现的主要耐药机制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株 胃肠道间质肿瘤 耐药 肿瘤移植 人体肿瘤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