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HS-SPME-GC-MS方法表征香菇不同成熟阶段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
1
作者 侯振山 许贺然 +4 位作者 夏榕嵘 李昀婷 王娅飞 潘松 辛广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通过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香菇不同成熟阶段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 通过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香菇不同成熟阶段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1.0 g香菇样品在50℃提取25 min,解吸3 min;在香菇不同成熟阶段共鉴定出71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成熟阶段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PLS-D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18种挥发性化合物,可作为区分香菇不同成熟阶段的挥发性生物标志物;OAV结果表明,有16种挥发性化合物为香气活性化合物,其中,1-辛烯-3-醇、3-辛醇、1-辛烯-3-酮、3-辛酮、苯乙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2,3,5-三硫杂己烷和1,2,4-三硫杂环戊烷同时满足VIP>1和OAV≥1,是香菇不同成熟阶段最重要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本研究为探究香菇成熟过程中香气形成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成熟阶段 香气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作业效果研究
2
作者 陈立才 王康军 +5 位作者 潘松 欧阳淑珍 贺捷 周明 杨伟光 吴罗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46-352,共7页
为考察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大田作业效果,以原谷珍香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并设置现有的常规秸秆还田机作业进行对照,通过对早稻不同高度的留茬秸秆进行还田作业,考察了该机具的耕作效果,并研究了对后茬晚稻... 为考察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大田作业效果,以原谷珍香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并设置现有的常规秸秆还田机作业进行对照,通过对早稻不同高度的留茬秸秆进行还田作业,考察了该机具的耕作效果,并研究了对后茬晚稻机插质量、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对照,同一留茬高度时,经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处理的效果显著,其耕深、耕深稳定性、埋茬深度、耕后地面平整度和植被覆盖率分别平均提升5.18%、4.64%、20.85%、21.61%和4.43%,漏插率、漂秧率、伤秧率和翻倒率分别平均降低28.79%、23.17%、29.84%和45.02%,均匀度合格率和插秧深度合格率分别平均提高1.40%和1.65%,茎蘖数平均提高2.52%~6.62%,SPAD值(移栽后27d始)平均提高3.59%~6.53%,地上部干物质重(插秧后34 d始)平均提高1.78%~4.81%,穗干重和收获指数分别平均提高3.39%和2.16%,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分别平均提高2.52%、1.34%、0.08%、1.41%和5.47%,实际产量平均增产268.86 kg·hm^(-2),平均增产率4.09%。该机具对秸秆的留茬高度适应性强,作业效果好,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水田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田 高留茬秸秆还田机 耕作质量 机插质量 群体质量
下载PDF
CMG框架超低速无电流环矢量控制研究
3
作者 陈雷 潘松 +2 位作者 徐张凡 李华峰 申友涛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4-601,625,共9页
针对控制力矩陀螺框架在超低速工况下存在转速测量精度低、多源扰动力矩及非线性摩擦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电流环矢量控制的超低速驱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超低速工况下的框架电机的机电模型,设计了无电流环磁场矢量控制器(field-oriente... 针对控制力矩陀螺框架在超低速工况下存在转速测量精度低、多源扰动力矩及非线性摩擦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电流环矢量控制的超低速驱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超低速工况下的框架电机的机电模型,设计了无电流环磁场矢量控制器(field-oriented control,简称FOC);其次,针对转速测量精度的问题,设计了转速观测器作为反馈环节。结果表明,与方波驱动法相比,该方法无换相转矩,提高了转速测量精度,且在面对多源扰动、非线性摩擦时具有鲁棒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力矩陀螺 磁场矢量控制 卡尔曼滤波 框架控制
下载PDF
花粉直感效应对长江1号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叶田诚 潘松 +7 位作者 许贺然 杨瑞雨 惠琳 王嘉宝 闫淼 梁晓曼 李馨玥 辛广 《中国果树》 2024年第6期47-56,共10页
软枣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适配雄性品种较少。为探究花粉直感效应对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科学配置授粉雄性品种,以长江1号软枣猕猴桃为母本,采集20个不同雄株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分析长江1号当年坐果率及其果实品质,并基于主成分... 软枣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适配雄性品种较少。为探究花粉直感效应对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科学配置授粉雄性品种,以长江1号软枣猕猴桃为母本,采集20个不同雄株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分析长江1号当年坐果率及其果实品质,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果实品质,筛选适配雄株。结果表明:长江1号软枣猕猴桃存在花粉直感效应,花粉对当年坐果率、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多酚含量、黄酮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和总矿物质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黄酮含量可提高103.45%,为影响最显著的指标;编号分别为SNXS005、SNXS003、SNXS020、SNXS014和SNXS017的雄株花期均与长江1号吻合,授粉后当年坐果良好且果实综合品质优异,具有作为长江1号适配雄株的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软枣猕猴桃雄性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花粉直感效应 雄株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深圳市典型建筑渣土填海区绿地土壤理化特征研究
5
作者 袁峰均 史正军 +2 位作者 潘松 曾伟 罗越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期1-6,45,共7页
由于深圳市填海区土壤没有经过原位自然成土及生物演替过程,加上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导致绿地土壤质量下降,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因此开展填海区绿地土壤研究对于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该区域生态建设的主要障... 由于深圳市填海区土壤没有经过原位自然成土及生物演替过程,加上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导致绿地土壤质量下降,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因此开展填海区绿地土壤研究对于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该区域生态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于2018年在深圳前海自贸区采集20个土壤剖面(75个样品),采用物理和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其土壤水分、盐分和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盐分参数和养分含量在土层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较为稳定。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以30~60cm土层最高,而含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以120~150cm最高,呈底聚型分布。土壤电导率和Na^(+)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60~90cm达到峰值,分别为其余土层的1.32~2.42倍、1.13~2.75倍,全盐量、Cl^(-)和SO_(4)^(2-)则呈现“降-升-降”的趋势,且电导率、全盐量与Na^(+)、Cl^(-)和SO_(4)^(2-)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此外,各层土壤的p H值为7.57~8.04,且从表层到底层依次递增。根据土壤类型划分标准,该区域1.5 m土体内的土壤均已发生碱化。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61.2%~101.5%,且有机质贫乏,供氮能力差,有效磷空间变异强度大。填海区绿地土壤存在轻微的盐碱化、养分含量低且空间异质性大,因此利用时应注意降碱和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陆 含盐量 碱化度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行波时差法的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施宇谦 彭洋 +3 位作者 潘松 马俊杰 王舜彪 淡汉民 《电工技术》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针对配电网结构复杂故障难以精确诊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行波时差的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点的精确定位及故障类型的判断。根据线路行波传输特性及故障点距离计算理论,构建配电网线路状态方程,将计算的理论值代入... 针对配电网结构复杂故障难以精确诊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行波时差的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点的精确定位及故障类型的判断。根据线路行波传输特性及故障点距离计算理论,构建配电网线路状态方程,将计算的理论值代入状态方程,输出故障搜索矩阵,利用矩阵变化的特征来诊断线路的故障情况。最后,利用行波到达多端时刻差解决线路中波速变化造成的故障定位不准确问题。该方法经配电网仿真模型验证具有有效性,可以准确诊断出不同阻值接地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定位 行波测距 仿真模型 多端定位
下载PDF
西安市鄠邑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种类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7
作者 魏佩瑶 潘嵩 +3 位作者 刘晨 陈志杰 张锋 李英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明确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发生危害情况以及病原种类,提出根结线虫病安全高效的药剂防治技术,实现陕西西瓜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目标。于2022年5月在西安市鄠邑区主要设施西瓜种植基地,对根结线虫病害发生率、病情指数等进... 为明确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发生危害情况以及病原种类,提出根结线虫病安全高效的药剂防治技术,实现陕西西瓜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目标。于2022年5月在西安市鄠邑区主要设施西瓜种植基地,对根结线虫病害发生率、病情指数等进行调查研究,并采集根部样品进行根结线虫分离,运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不同产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的种类,并对不同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鄠邑区西瓜主产区平均病田率达92.9%,病株率88.7%,病情指数73.1。2龄幼虫、雌成虫形态特征及形态测量指标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均表明该地区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药剂试验表明,98%棉隆微粒剂防治效果显著,每公顷土壤施用150 kg为适宜的使用剂量,30 d的防效100%,70 d的防效92.1%;同时在西瓜移栽前用2250 mL/hm^(2)的41.7%氟吡菌酰胺进行土壤处理即可有效抑制南方根结线虫侵染,70 d后相对防效75.7%,效果优于药剂灌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西瓜 发生情况 病原鉴定 药剂防治 鄠邑区
下载PDF
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装备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廖禺 陈立才 +4 位作者 潘松 贺捷 杨伟光 吴友栋 冯细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77-81,共5页
按叶类蔬菜机械收获品种分类,阐述了国内外叶类蔬菜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提出了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发展建议,指出了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叶菜低损高效率收获、有序收获、叶类蔬菜带蔸收获及... 按叶类蔬菜机械收获品种分类,阐述了国内外叶类蔬菜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提出了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发展建议,指出了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叶菜低损高效率收获、有序收获、叶类蔬菜带蔸收获及生产机械装备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类蔬菜 收获 现状 建议 发展
下载PDF
长江口咸潮入侵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文善 王慧 +5 位作者 左常圣 董军兴 徐浩 潘嵩 金波文 高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40,共9页
本文基于海洋站潮位观测数据、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信息以及长江口水文站径流量数据等,重点分析了2009−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口咸潮入侵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咸潮一般从每年的9−10月开始入侵,... 本文基于海洋站潮位观测数据、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信息以及长江口水文站径流量数据等,重点分析了2009−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口咸潮入侵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咸潮一般从每年的9−10月开始入侵,翌年4−5月结束。3月咸潮入侵次数最多,达12次。2009−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次数和咸潮持续时间均呈下降趋势,2009年长江口咸潮入侵次数最多,达13次,时间均发生在10月至翌年的4月;咸潮持续时间年际变化较大,2011年咸潮入侵持续时间最长,累计为55 d。2015−2018年,咸潮入侵次数和入侵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2018年没有监测到咸潮入侵过程。(2)1−4月,长江口处于季节性低海平面期,且同期径流量少,但是受东亚季风影响,持续的增水过程使得增减水−径流量综合影响指数明显偏高,其中1月、2月、3月的影响指数分别为1.5、1.9和1.6,该时段长江口的咸潮入侵过程主要受增减水的影响。5−7月,长江口径流量明显增加,海平面−径流量综合影响指数均小于0,径流的作用强于海水上溯。8月,长江口径流量开始下降,虽然季节海平面较高,但是长江口呈现明显的减水过程,海平面−径流量和增减水−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分别为0.1和−1.6,基本不会发生咸潮入侵。9月,长江口处于季节高海平面期,并且以增水为主,海平面−径流量和增减水−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较大,分别为1.2和1.0,易发生咸潮入侵。10月、11月长江口海平面−径流量的综合影响指数分别为1.5和0.8,径流影响弱于海水上溯,易发生咸潮入侵。(3)2009−2018年发生的48次咸潮入侵过程有2/3恰逢天文大潮。在某些年份长江口沿海基础海平面偏高,若持续增水恰逢天文大潮,则加剧咸潮入侵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 径流量 天文大潮 增减水 咸潮
下载PDF
中国主要入海河口咸潮入侵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文善 左常圣 +4 位作者 王慧 董军兴 高通 潘嵩 金波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0-655,共6页
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是受咸潮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本文利用全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沿海水文观测等数据,分析了近十年长江口、珠江口和钱塘江口咸潮入侵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2009原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次数... 长江口、钱塘江口和珠江口是受咸潮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本文利用全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沿海水文观测等数据,分析了近十年长江口、珠江口和钱塘江口咸潮入侵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2009原2018年,长江口咸潮入侵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呈减少趋势,该时段长江口共监测到约48次咸潮入侵过程,发生时间集中在9-10月至翌年5月,其中3月和11月入侵次数较多,分别为12次和7次。(2)钱塘江口咸潮入侵过程受沿海季节性海平面影响显著,12月至翌年3月为钱塘江口季节性低海平面期,4-7月上旬径流量较大,上述两个时期钱塘江口受咸潮入侵的影响均较小,7月下旬至11月上旬,钱塘江口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是咸潮影响的集中时段。(3)2009原2018年,珠江口共监测到约57次咸潮入侵过程,发生时间集中在9-10月至翌年3-4月,其中1月、2月和10月咸潮入侵次数较多,均超过10次,2015年至今咸潮持续时间明显增加。(4)咸潮入侵次数和持续时间与基础海面和径流量等密切相关,咸潮入侵影响三大河口沿线水厂供水以及工农业生产取水,给沿岸城市的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渔业养殖等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 季节海平面 径流量 咸潮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中海洋和冰冻圈的变化、影响及风险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慧 刘秋林 +5 位作者 李文善 潘嵩 李琰 王爱梅 徐浩 吕江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51,共9页
本文系统梳理了IPCC《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的主要结论,并对主要观点进行了解读。报告主要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极地、海洋和沿海地区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实现气候适应发展路径... 本文系统梳理了IPCC《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的主要结论,并对主要观点进行了解读。报告主要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极地、海洋和沿海地区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实现气候适应发展路径的方案。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大面积萎缩,冰川冰盖质量损失,积雪减少,北极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小,多年冻土升温,全球海洋持续增温,1993年以来,海洋变暖和吸热速度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海洋表面酸化加剧,海洋含氧量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2006—2015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6 mm/yr,是1901—1990年的2.5倍,但存在区域差异。高山、极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分布和服务功能均发生变化,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极端海洋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强度加大。198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增加了一倍,且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海平面持续上升加剧了洪涝、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海岸带灾害,并影响沿海生态系统。海洋及冰冻圈的变化及其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仍将持续,应对这些影响而面临的挑战,应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和可再生能源管理,强化海岸带地区的海平面上升综合应对,打造积极有效、可持续和具有韧性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海洋和冰冻圈 海平面上升 生态系统 影响应对
下载PDF
基于ADCIRC+SWAN耦合模型的风暴潮数值模拟研究——以深圳西部海域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佳 潘嵩 +4 位作者 王慧 张建立 谭晓煜 李程 董军兴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2-674,共13页
本文采用ADCIRC和SWAN模式建立了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深圳海域高分辨率天文潮-风暴潮-海浪耦合数值模型。基于历史统计资料,以1604号台风“妮妲”作为基础路径、以1319号超强台风“天兔”作为设计强度设计了超强台风,计算了超强台风影响下... 本文采用ADCIRC和SWAN模式建立了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深圳海域高分辨率天文潮-风暴潮-海浪耦合数值模型。基于历史统计资料,以1604号台风“妮妲”作为基础路径、以1319号超强台风“天兔”作为设计强度设计了超强台风,计算了超强台风影响下深圳西部海域的最高潮位,结果显示宝安机场、赤湾和深圳湾顶的最高潮位为5.71 m、4.67 m和5.06 m,分别超过当地红色警戒潮位2.69 m、1.65 m和2.98 m。为验证波浪增水作用设计了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波浪对风暴潮增水的贡献量值约0.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风暴潮 设计超强台风 波浪
下载PDF
基于SLAMM模型的海平面上升对广西沿海红树林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嵩 王慧 +3 位作者 李欢 李文善 徐浩 金波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本文基于SLAMM模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海平面上升对广西沿海红树林分布面积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通过对比实验定量分析了潮差和沉积速率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基准年2007年相比,2100年广西红树林面积在当前海平面上升速率、典型浓度路径RCP2.... 本文基于SLAMM模型分析了不同情景下海平面上升对广西沿海红树林分布面积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通过对比实验定量分析了潮差和沉积速率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基准年2007年相比,2100年广西红树林面积在当前海平面上升速率、典型浓度路径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减少0.57%、4.99%、7.99%和17.39%,珍珠港、茅尾海、丹兜海和英罗港受影响程度较大。当地潮差与红树林面积减少率呈负相关关系。需维持红树林生长区域的沉积速率以应对未来的海平面加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红树林 广西 SLAMMS
下载PDF
北京某地铁车站细颗粒物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嵩 王洪伟 +2 位作者 王新如 谷雅秀 裴斐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5-421,共7页
为了解地铁环境细颗粒物(PM2.5)污染状况,本文对北京地铁车站PM2.5的浓度进行测试,对北京地铁车站PM2.5分布规律及其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择复杂的换乘车站—宋家庄车站,针对地铁的公共区(站厅、站台)采用多测点连续测试的方式进... 为了解地铁环境细颗粒物(PM2.5)污染状况,本文对北京地铁车站PM2.5的浓度进行测试,对北京地铁车站PM2.5分布规律及其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选择复杂的换乘车站—宋家庄车站,针对地铁的公共区(站厅、站台)采用多测点连续测试的方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室外环境PM2.5污染程度低于重度污染的情况下,地铁车站PM2.5浓度高于室外;列车的频率(活塞风)会造成车站公共区的PM2.5浓度呈现周期性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地铁站内外细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颗粒物(PM2.5与PM10)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对地铁站内细颗粒物影响颗粒物浓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客流量、车站温湿度对地铁内PM2.5浓度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细颗粒物(PM2.5) 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权重配方法研究咪达唑仑、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晖 陆松虹 +3 位作者 张景俊 潘松 程亮 吴鸿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20-622,626,共4页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达唑仑(Mid)、芬太尼(Fen)和丙泊酚(Pro)联合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用药组(配伍组1~6),麻醉诱导为依次... 目的:采用权重配方法分析咪达唑仑(Mid)、芬太尼(Fen)和丙泊酚(Pro)联合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根据权重配方法设计,均匀分配至6个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的用药组(配伍组1~6),麻醉诱导为依次注入Mid(15s)、Fen(15s)、Pro(30s)和罗库溴铵0.6mg/kg。Pro注入后3min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Pro注入后1min、2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值。结果:以平均动脉压为评价指标,3药在组方中的重要程度为Pro>Mid>Fen,其理论优化组方为Mid0.06mg/kg,Fen0.005mg/kg,Pro1.5mg/kg;以心率为评价指标,三药在组方中的重要程度为Fen>Pro>Mid。其理论优化组方为Mid0.06mg/kg,Fen0.005mg/kg,Pro1.25mg/kg。结论:Pro和Fen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上起主要作用,Mid、Pro和Fen之间有协同作用,理想的诱导剂量为Mid0.06mg/kg,Fen0.005mg/kg,Pro1.2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芬太尼 丙泊酚 权重配方法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北京某地铁站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实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谷雅秀 邹阳 +5 位作者 潘嵩 李国庆 刘加平 孟鑫 张意祥 李庆平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2,共6页
为优化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以实现节能,以北京市某地铁站蒸发冷凝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测试该地铁站的蒸发冷凝结合冷媒直膨式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参数,分析配风量及空气相对湿度对蒸发冷凝空调系统的影响,为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在地铁站的实... 为优化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以实现节能,以北京市某地铁站蒸发冷凝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测试该地铁站的蒸发冷凝结合冷媒直膨式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参数,分析配风量及空气相对湿度对蒸发冷凝空调系统的影响,为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在地铁站的实际运行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比分析蒸发冷凝空调系统和传统水冷式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及经济性。结果表明,蒸发冷凝器进风空气相对湿度增加50%,蒸发冷凝器换热量相应会减少28%,蒸发冷凝制冷机组能效系数会降低22%,即空气相对湿度越大,蒸发冷凝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越低;随风量增加,蒸发冷凝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先增加后减小;相比于水冷式空调系统,蒸发冷凝空调系统的能效系数比传统水冷式空调系统提高约9.66%,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及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蒸发冷凝空调系统 实测 能效系数 经济性
下载PDF
因果链分析法在谷物收集机创新设计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廖禺 潘松 +3 位作者 吴周鑫 刘云 黄俊宝 王康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1-195,216,共6页
目前,谷物收集和晾晒是我国现存的一大问题。主要针对现存的谷物收集机存在的问题,采用TRIZ理论进行因果链分析,再结合谷物收集机的专利分析及采用TRIZ理论的"物理矛盾、物质-场模型、完备性法则、专利分析"等一系列解决问题... 目前,谷物收集和晾晒是我国现存的一大问题。主要针对现存的谷物收集机存在的问题,采用TRIZ理论进行因果链分析,再结合谷物收集机的专利分析及采用TRIZ理论的"物理矛盾、物质-场模型、完备性法则、专利分析"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工具对现有的谷物收集机进行创新设计,并给出具体的创新与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收集机 TRIZ理论 机械设计 因果链分析法 专利分析
下载PDF
长春地铁热环境与热舒适实测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谷雅秀 翟彤 +5 位作者 潘嵩 孟鑫 李国庆 赵慕君 王春青 谢浪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32,共8页
采用热环境实测和热舒适调查问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长春地铁1号线冬季、过渡季、夏季车站及车厢的热环境和热舒适情况,分析得出长春室外、车站及车厢2017-2018年温度的变化区间及规律、结果显示,华庆路站站厅、站台温度值不满足规... 采用热环境实测和热舒适调查问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长春地铁1号线冬季、过渡季、夏季车站及车厢的热环境和热舒适情况,分析得出长春室外、车站及车厢2017-2018年温度的变化区间及规律、结果显示,华庆路站站厅、站台温度值不满足规范要求,冷风渗入是影响冬季出入口温度的重要因素,并分析出车站及车厢80%满意率舒适区以及不同季节的热中性温度,旨在为严寒地区地铁热环境及热舒适研究奠定研究基础,为地铁环控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地铁站 热环境 热舒适
下载PDF
自动摆盘育秧播种一体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康军 潘松 +3 位作者 廖禺 吴罗发 贺捷 周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0-104,111,共6页
针对目前工厂化育秧水稻播种流水线摆盘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摆盘育秧播种一体机,可一次性完成摆盘、铺土、播种、覆土及洒水等作业。该机采用了模仿人手的自动摆盘毛辊刷、凸点型的排土皮带和外槽轮式... 针对目前工厂化育秧水稻播种流水线摆盘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摆盘育秧播种一体机,可一次性完成摆盘、铺土、播种、覆土及洒水等作业。该机采用了模仿人手的自动摆盘毛辊刷、凸点型的排土皮带和外槽轮式排种辊,满足了机插育秧连续自动摆盘整齐、底土铺土均匀和机插秧对秧盘播种量的要求。田间试验表明:自动摆盘育秧播种一体机作业效果好,播种均匀度合格率达到90.3%,种子破损率仅为0.6%,秧盘铺土厚度稳定性达到95.1%,生产率为954盘/h,播种秧盘含水率达到80.3%,各项性能指标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作业质量满足当地农业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育秧 自动摆盘 毛辊刷 排种辊
下载PDF
含面芯脱粘边缘闭合蜂窝壁板压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松 王新峰 陈晓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了无损伤和含板芯脱粘缺陷的边缘闭合蜂窝壁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3种建模方法对比研究了边缘闭合蜂窝壁板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屈曲载荷规律和失稳模式。采用夹芯板理论将蜂窝芯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结构... 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了无损伤和含板芯脱粘缺陷的边缘闭合蜂窝壁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3种建模方法对比研究了边缘闭合蜂窝壁板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屈曲载荷规律和失稳模式。采用夹芯板理论将蜂窝芯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结构,板芯之间的胶层使用cohesive单元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脱粘尺寸的增加,蜂窝壁板的屈曲载荷呈现下降趋势;当30 mm≤D≤80 mm时结构由混合屈曲过渡到局部屈曲;两种等效模型发生局部屈曲后,无论是结构的屈曲载荷规律和屈曲载荷值还是失稳模式,均近似接近原始模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闭合蜂窝壁板 脱粘 稳定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