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格列美脲与匹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的比较研究:随机试验
1
作者
Theodore
m
azzone
peter m. meyer
+8 位作者
Steven B. Feinstein
m
ichael H. Davidson
George T. Kondos
Ralph B. D'Agostino
Alfonsp Perez
Jean-Claude Provost
Steven
m
. Haffner
胡与(译)
李呈亿(校)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2007年第2期77-85,共9页
背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标志物,可以独立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有所增加。尽管相对短期的研究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例如...
背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标志物,可以独立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有所增加。尽管相对短期的研究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例如匹格列酮)可以减缓CIMT的进展,但是长期研究结果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与格列美脲比较,评估匹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CIMT变化的影响。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于芝加哥城区28家临床单位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试验。治疗期为72周(随访1周)。在每个中心由一位超声检查操作者采集CIMT影像,由一位不了解治疗分组情况的判读者应用自动边缘检测技术进行判读。462例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平均年龄,60[SD,8.1]岁;平均体重指数,32[SD,5.1];平均病程7.7[SD,7.2]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7.4%[SD,1.0%])或者为新近确诊,或者为目前已接受饮食/锻炼、磺酰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或联合治疗的患者。 干预:盐酸匹格列酮(15—45 mg/d)和作为有效比较的格列美脲(1—4mg/d)。主要观测指标:与基线比较,最后随访时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后壁平均CIMT的绝对变化。 结果:与格列美脲比较,各时点(24、48、72周)匹格列酮组CIMT的平均变化较小。72周时,匹格列酮组与格列美脲组比较,平均CIMT进展一级终点较小(分别为-0.001mm和+0.012mm;差别为-0.013mm;95%可信区间,-0.024至-0.002;P=0.02)。与格列美脲比较,匹格列酮还可减缓最大CIMT进展(72周时分别为0.002mm和0.026mm;差别为-0.024mm;95%可信区间,-0.042至-0.006;P=0.008)。在根据年龄、性别、收缩压、DM病程、体重指数、Hb1C。值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预先确定的各亚组间,匹格列酮对平均CIMT的有益效应相似。 结论:与格列美脲比较,在为期18个月的治疗期间,匹格列酮减缓了2型糖尿病患者CIMT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2型糖尿病患者
匹格列酮
格列美脲
随机试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糖化血红蛋白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格列美脲与匹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的比较研究:随机试验
1
作者
Theodore
m
azzone
peter m. meyer
Steven B. Feinstein
m
ichael H. Davidson
George T. Kondos
Ralph B. D'Agostino
Alfonsp Perez
Jean-Claude Provost
Steven
m
. Haffner
胡与(译)
李呈亿(校)
机构
Department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ollege of Medicine. Chicago
Departments of Preventiv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Medicine
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Takeda Glob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rit Inc
Takeda Global Research Synarc
Department of Medicine
不详
出处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2007年第2期77-85,共9页
文摘
背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标志物,可以独立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有所增加。尽管相对短期的研究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例如匹格列酮)可以减缓CIMT的进展,但是长期研究结果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与格列美脲比较,评估匹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CIMT变化的影响。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于芝加哥城区28家临床单位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试验。治疗期为72周(随访1周)。在每个中心由一位超声检查操作者采集CIMT影像,由一位不了解治疗分组情况的判读者应用自动边缘检测技术进行判读。462例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平均年龄,60[SD,8.1]岁;平均体重指数,32[SD,5.1];平均病程7.7[SD,7.2]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7.4%[SD,1.0%])或者为新近确诊,或者为目前已接受饮食/锻炼、磺酰脲类、二甲双胍、胰岛素或联合治疗的患者。 干预:盐酸匹格列酮(15—45 mg/d)和作为有效比较的格列美脲(1—4mg/d)。主要观测指标:与基线比较,最后随访时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后壁平均CIMT的绝对变化。 结果:与格列美脲比较,各时点(24、48、72周)匹格列酮组CIMT的平均变化较小。72周时,匹格列酮组与格列美脲组比较,平均CIMT进展一级终点较小(分别为-0.001mm和+0.012mm;差别为-0.013mm;95%可信区间,-0.024至-0.002;P=0.02)。与格列美脲比较,匹格列酮还可减缓最大CIMT进展(72周时分别为0.002mm和0.026mm;差别为-0.024mm;95%可信区间,-0.042至-0.006;P=0.008)。在根据年龄、性别、收缩压、DM病程、体重指数、Hb1C。值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预先确定的各亚组间,匹格列酮对平均CIMT的有益效应相似。 结论:与格列美脲比较,在为期18个月的治疗期间,匹格列酮减缓了2型糖尿病患者CIMT的进展。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2型糖尿病患者
匹格列酮
格列美脲
随机试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糖化血红蛋白值
分类号
R587.2 [医药卫生—内分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格列美脲与匹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的比较研究:随机试验
Theodore
m
azzone
peter m. meyer
Steven B. Feinstein
m
ichael H. Davidson
George T. Kondos
Ralph B. D'Agostino
Alfonsp Perez
Jean-Claude Provost
Steven
m
. Haffner
胡与(译)
李呈亿(校)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