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作者 蒲鹏 李晨露 +2 位作者 张琪 吴发兴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为建立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牛冠状病毒AKS-01株N基因序列(KU886219)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以及敏感性试验,建立一种检测BCoV的TaqMan... 为建立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牛冠状病毒AKS-01株N基因序列(KU886219)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以及敏感性试验,建立一种检测BCo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牛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均良好。该方法BCoV重组质粒标准品在5.75×10^(7)~5.75×10^(3)copies/μL时与Ct值呈现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对牛轮状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该方法对BCoV重组质粒标准品最低检测限为5.75×10^(1)copies/μ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稳定,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所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收集的132份样品进行检测,与常规PCR相比,两者符合率为96.21%,可为BCo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TaqMan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蜥蜴源黏质沙雷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2
作者 蒲鹏 张锐铮 +2 位作者 刘寅 许信刚 张琪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为弄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1只观赏蜥蜴突发全身皮肤化脓溃烂、尾巴坏死脱落的病原,采集患病蜥蜴的坏死病灶及血液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从病料中分离并纯化出1株菌... 为弄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1只观赏蜥蜴突发全身皮肤化脓溃烂、尾巴坏死脱落的病原,采集患病蜥蜴的坏死病灶及血液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从病料中分离并纯化出1株菌株,该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与黏质沙雷氏菌相符,且该菌对实验小鼠有致病性,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中黏质沙雷氏菌的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8%。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菌株为黏质沙雷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丁胺卡那、头孢曲松、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等5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头孢噻吩、庆大霉素、头孢氨苄、苯唑西林、多黏菌素B、林可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研究结果为筛选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 黏质沙雷氏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KOH含量对棉秆碳结构特征及锂硫电池正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蒲鹏 王洋 +2 位作者 董振飞 谭天乐 邓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39,共6页
以棉秆为生物质源、KOH为活化剂、单质硫为储能物质,采用炭化-活化-高压3步法制备高性能碳硫复合材料,并探究KOH用量对活性碳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OH的活化促进了活性碳中10 nm以下孔的发育,碳碱质量比(棉秆碳... 以棉秆为生物质源、KOH为活化剂、单质硫为储能物质,采用炭化-活化-高压3步法制备高性能碳硫复合材料,并探究KOH用量对活性碳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OH的活化促进了活性碳中10 nm以下孔的发育,碳碱质量比(棉秆碳化后的碳:KOH质量比)为1∶4时活性碳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达到最大,分别为3068.15 m^(2)/g和1.68 cm^(3)/g。过量的KOH活化导致3~9 nm部分孔的坍塌,使得微孔/小介孔向大介孔或大孔转化,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缩小。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活性碳的孔体积呈正相关,碳碱质量比为1∶4时制备的活性碳与硫进行复合的碳硫复合材料展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之后,仍可保留787 mAh/g的放电容量;在2 C的电流密度下也可展现出582 mAh/g的高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秆 活化 碳/硫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冠心病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及靶向干预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涂诗琴 蒲鹏 高凌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中国居民的生命健康。既往认为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及动物模型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菌群中间代谢产物与... 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中国居民的生命健康。既往认为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及动物模型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菌群中间代谢产物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关联,指出调控肠道菌群平衡可能是冠心病防治的新策略。现综述冠心病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并总结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以期指导冠心病的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肠道菌群失调 干预机制
下载PDF
云南黑籽南瓜种子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陈丽 李耕耘 +4 位作者 张竞 符强 蒲鹏 吴航 贺水莲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19,共7页
以产自云南省32个采集地的黑籽南瓜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种子长度、宽度、厚度、种子形状指数、千粒重、种皮颜色、光泽度等7个种子表型指标,以及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3个生理指标,分析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形态变... 以产自云南省32个采集地的黑籽南瓜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种子长度、宽度、厚度、种子形状指数、千粒重、种皮颜色、光泽度等7个种子表型指标,以及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等3个生理指标,分析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形态变异,并结合种源地地理位置、气象因子等探究气候因子对种子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的黑籽南瓜种子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种子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变异,其中千粒重和种子厚度变异最大,种子长度、宽度和种子形状指数则趋于稳定。千粒重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源地海拔与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年降水量与种子厚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源地经度与种子长度、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种子形态特征和地理气候因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地理气候因子影响黑籽南瓜的种子形态,以产自保山市隆阳区、临沧市凤庆县、昆明市东川区、普洱市镇沅县、昆明市禄劝县的种子质量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籽南瓜 种子 种源 形态特征 变异
下载PDF
泡状棘球蚴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蒲鹏 刘丽 +1 位作者 陈增雄 代净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淋巴结转移的CT和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肝泡状棘球蚴病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病理学和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淋巴结部位、数量、密度、信号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14例肝泡状棘球...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淋巴结转移的CT和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肝泡状棘球蚴病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病理学和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淋巴结部位、数量、密度、信号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14例肝泡状棘球蚴病出现31枚淋巴结肿大,5枚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6枚淋巴结转移,其中2枚肉芽肿性淋巴结炎和24枚淋巴结呈完全凝固性坏死。5枚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CT平扫呈等密度,T_1WI和T_2WI呈等信号。26枚淋巴结转移中,增强后24枚淋巴结不强化,2枚不均匀强化;CT平扫13枚呈稍低密度,10枚呈等密度,3枚呈高密度;MRI扫描18枚淋巴结T_1WI呈稍低、T_2WI稍高信号,8枚T_1WI等、T_2WI低信号。T_2WI在7枚转移淋巴结内显示高信号小囊泡。10枚合并液化坏死。9枚可见砂粒、结节样钙化。结论泡状棘球蚴病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完全性凝固性坏死最多见,CT密度和MRI信号异常可提示转移,增强后不强化是淋巴结转移的可靠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状棘球蚴病 淋巴结转移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混合型强迫不变的遥感影像云雾阴影去除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尹展 郝玉军 +2 位作者 张利军 卜鹏 徐思超 《矿产勘查》 2022年第4期490-496,共7页
针对遥感影像中云雾阴影干扰地物判读问题,建立一种“波段组合+HSI彩色空间变换+强迫不变”混合型强迫不变技术可进行阴影去除。首先,利用“波段选择+HSI彩色空间变换”进行阴影因子识别,再计算出影像各波段与阴影之间的相关系数;其次,... 针对遥感影像中云雾阴影干扰地物判读问题,建立一种“波段组合+HSI彩色空间变换+强迫不变”混合型强迫不变技术可进行阴影去除。首先,利用“波段选择+HSI彩色空间变换”进行阴影因子识别,再计算出影像各波段与阴影之间的相关系数;其次,通过拟合曲线、滤波以及平滑,使得各波段光谱值不随阴影因子变化,与阴影无相关性,即强迫不变;最后依据混合像元分解理论分离出像素中的阴影贡献值,达到去除云雾阴影目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阴影空间范围,阴影遮挡地物能基本显现,影像可判读性提高,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阴影去除 混合型强迫不变 HSI彩色空间变换 波段组合 混合像元分解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脊椎泡状棘球蚴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蒲鹏 代静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5期103-105,10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脊椎泡状棘球蚴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脊椎泡状棘球蚴病的MSCT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观察椎体病变部位、破坏形态、钙化死骨形成、椎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在脊椎泡状棘球蚴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脊椎泡状棘球蚴病的MSCT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观察椎体病变部位、破坏形态、钙化死骨形成、椎间隙改变及椎旁软组织受累情况。结果 10例脊椎泡状棘球蚴病中,胸椎6例,胸腰椎3例,腰椎1例。7例相邻多椎体和3例单椎体共19个椎体破坏。MSCT扫描6个(31.6%)椎体呈蜂窝样、小囊状骨质破坏,11个(57.9%)呈斑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2个(10.5%)椎体骨皮质局限性侵蚀。12个(63.2%)椎体病变周围片状骨质硬化。7个(36.8%)椎体破坏灶内死骨、钙化形成。9个(47.4%)椎弓骨质膨胀性破坏。5个(26.3%)椎间盘破坏和椎间隙变窄。10例椎旁软组织增厚,7例呈囊性,2例呈囊实性,1例呈实性;7例出现结节、沙粒样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明确脊椎泡状棘球蚴病的病变部位并显示病变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临床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脊椎 转移 诊断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首发表现的冯·希佩尔-林道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蒲鹏 郑晓雅 +1 位作者 刘瑞闪 周建中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冯·希佩尔-林道(VHL)综合征,又称脑视网膜血管瘤病,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发病率较高,且遗传性极高,可涉及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各个脏器和各种组织部位等。本文报道1例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要表现的VHL综合征,旨在提高对... 冯·希佩尔-林道(VHL)综合征,又称脑视网膜血管瘤病,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发病率较高,且遗传性极高,可涉及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各个脏器和各种组织部位等。本文报道1例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要表现的VHL综合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希佩尔-林道综合征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硫酸根硫和单质硫对青菜硫素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小平 刘广平 +3 位作者 蒲鹏 吕金印 李文娟 许雪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5-641,共7页
为探究施用硫酸根硫(SO4^2--S)和单质硫(S^0-S)对土壤有效硫含量及青菜硫素营养的影响,以矮脚黄青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类型硫肥(硫酸钾和硫磺粉)处理对供试土壤pH值、土壤有效硫含量、青菜产量及硫素营养含量的影响。结... 为探究施用硫酸根硫(SO4^2--S)和单质硫(S^0-S)对土壤有效硫含量及青菜硫素营养的影响,以矮脚黄青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类型硫肥(硫酸钾和硫磺粉)处理对供试土壤pH值、土壤有效硫含量、青菜产量及硫素营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SO4^2--S)和硫磺粉(S^0-S)均降低了弱碱性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有效硫含量,且施用SO4^2--S的影响较S^0-S更明显。施用SO4^2--S和S^0-S均可有效提高青菜株高、可食部分干重和含硫量,均在106 g·m^-2处理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且施用SO4^2--S的提升作用优于S^0-S。53 g·m^-2SO4^2--S处理水平下,与对照相比,青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下降了38.6%,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115.1%、120.5%和21.7%。综上,适度施用SO42--S肥料有利于改善弱碱性缺硫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高青菜产量和营养品质。本研究结果为缺硫地区青菜优质优产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菜 硫肥 土壤有效硫含量 蔬菜品质
下载PDF
地山雀血红蛋白高原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丽英 蒲鹏 +1 位作者 陈强 鲁松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101,共14页
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作为血液循环系统中氧气运输的主要载体,在动物高原低氧适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结合基因组、转录物组、分子进化、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等分析,探索了高原土著鸟类地山雀血氧亲和力升高的分子机制。结果... 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作为血液循环系统中氧气运输的主要载体,在动物高原低氧适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结合基因组、转录物组、分子进化、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等分析,探索了高原土著鸟类地山雀血氧亲和力升高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与大山雀相比(RPKM为0),胚胎特异表达ρ基因在地山雀成体肝中表达较高(RPKM为32.22),这可能使其血液中额外增加2种高氧亲和力的ρ型Hb,(αDρ)2和(αAρ)2;地山雀βA25G-A和βA55L-I两个突变,增加了B和D螺旋的范德华力,导致整个βA亚基变得更紧凑,引起αβ二聚体间氢键数量的明显减少,使T态到R态的转变过程易发;βA43A-S和βA44S-N两个突变改变了血红素口袋开口处的构象和极性,使得溶液更容易进出血红素口袋,有利于气体交换;βA90E-K突变受到强烈的正选择,该突变使βA型血红蛋白碱性增强,从而抵消波尔效应引起的血红蛋白氧亲和力降低。此外,地山雀αA44P-S和βA43A-S两个突变,可能使αA和βA型血红蛋白亲水性增加,有利于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累积到较高的浓度。综上,胚胎型Hb基因的诱导表达、遗传基础改变引起的αA和βA型血红蛋白固有氧亲力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可能是地山雀血氧亲和力升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山雀 血红蛋白 基因表达水平 分子进化 高原低氧适应
下载PDF
基于隐层相关联算子的知识蒸馏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豪杰 王妍洁 +4 位作者 蔡文炳 王飞 刘洋 蒲鹏 林绍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区块链、语音识别、图像理解等.然而,随着模型准确率的不断提高,与之伴随的是网络模型计算量与参数量的大幅增长,从而带来了诸如处理速度小,内存占用大,在移动端设备上难以... 近年来,卷积神经网络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区块链、语音识别、图像理解等.然而,随着模型准确率的不断提高,与之伴随的是网络模型计算量与参数量的大幅增长,从而带来了诸如处理速度小,内存占用大,在移动端设备上难以部署等一系列问题.知识蒸馏作为一种主流的模型压缩方法,将教师网络的知识迁移到学生网络中,从而在不增加参数量的情况下优化学生网络的表现.如何挖掘具有代表性的知识表征进行蒸馏成为了知识蒸馏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型隐含层相关联算子的知识蒸馏方法,借助数据增强方法准确捕获了图像特征在网络中间层每个阶段的学习变化过程,利用相关联算子对该学习过程进行建模,从而在教师网络中提取出一种新的表征信息用于指导学生网络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CIFAR-10、CIFAR-100两种数据集上,相较于目前最优方法均取得了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模型压缩 知识蒸馏 知识表征 相关联算子
下载PDF
高固厌氧消化后的秸秆沼渣与褐煤共制备生物质型煤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凯 闫芳 +4 位作者 王祯欣 浦鹏 江皓 周红军 李叶青 《中国沼气》 2019年第3期68-74,共7页
生物质是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生物质资源,不仅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还可以产生能源。文章以高固厌氧消化(HS-AD)后的秸秆沼渣和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对影响沼渣型煤的工艺条件进行分析,最后对成型后的生物质型煤进行热... 生物质是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生物质资源,不仅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还可以产生能源。文章以高固厌氧消化(HS-AD)后的秸秆沼渣和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对影响沼渣型煤的工艺条件进行分析,最后对成型后的生物质型煤进行热重分析,以考察其作为燃料的燃烧特性。结果发现,如果对沼渣型煤的抗压强度要求为700N,最优工艺条件为成型温度为145℃,沼渣含量为23%,保压时间为120s。热重研究发现,生物质型煤热解过程表现为4个阶段,在第3个阶段,生物质型煤发生大规模热解,其中沼渣型煤的质量减少量在20%~30%,玉米秸秆型煤的质量减少量在30%~40%。升温结束后,沼渣型煤和玉米秸秆型煤的质量减少量分别为35%~45%和45%~55%。生物质型煤热解过程为褐煤与生物质的分阶段热解过程,与生物质和褐煤单独热解相比,其特征温度有偏差,在热压处理后褐煤与生物质热解过程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有助于褐煤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厌氧消化 秸秆沼渣 褐煤 生物质型煤
下载PDF
山羊海藻百伯史坦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梦磊 刘广阔 +3 位作者 蒲鹏 张琪 高睿 许信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为了对陕西省某羊场羊群发生呼吸道疾病进行确诊,取病死羊肺脏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的培养特性与生化试验结果与山羊海藻百伯史坦菌符合;16S rRNA比对结果... 为了对陕西省某羊场羊群发生呼吸道疾病进行确诊,取病死羊肺脏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的培养特性与生化试验结果与山羊海藻百伯史坦菌符合;16S rRNA比对结果显示分离细菌与山羊海藻百伯史坦菌同源性为98%;致病性试验表明山羊海藻百伯史坦菌对小鼠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丁胺卡那高度敏感,对多黏菌素B中度敏感。用敏感药物治疗后羊群呼吸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海藻百伯史坦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冷凝温度及分级方式对棉秆热解气分级生物油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马腾 王心林 +2 位作者 王洋 蒲鹏 邓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28,共8页
为寻求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和实现生物质热解产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本研究以棉秆为热解原料,利用分级冷凝的方式,分别获得了高热值的一级生物油、酚类物质富集的二级生物油以及酸类物质含量极高的三级生物油。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冷凝温度... 为寻求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和实现生物质热解产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本研究以棉秆为热解原料,利用分级冷凝的方式,分别获得了高热值的一级生物油、酚类物质富集的二级生物油以及酸类物质含量极高的三级生物油。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冷凝温度及不同级冷凝方式对3类生物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二级冷凝温度的变化对各级生物油产率、含水率、热值、总酸以及总多酚含量影响显著,但影响程度不同;获得高热值、总酸和总多酚含量所需的冷凝条件也不同;综合考虑分级冷凝产物的特性,获得产物最大利用价值的条件为分级冷凝,一级冷凝温度180℃,二级冷凝温度100℃,三级冷凝温度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分级冷凝 生物油 棉秆 冷凝温度
下载PDF
Chiral detection of biomolecules based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被引量:4
16
作者 Yuxiang Chen Fengyu Zhang +8 位作者 Zhibo Dang Xiao He Chunxiong Luo Zhengchang Liu pu peng Yuchen Dai Yijing Huang Yu Li Zheyu Fang 《Opto-Electronic Science》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Chir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iological processes,and enantiomers often possess simila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ifferent physiologic functions.In recent years,chiral detection of enantiomers become a popular ... Chir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iological processes,and enantiomers often possess simila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ifferent physiologic functions.In recent years,chiral detection of enantiomers become a popular topic.Plasmonic metasurfaces enhance weak inherent chiral effects of biomolecules,so they are used in chiral detect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 makes a lot of contribution to many aspects of nanophotonics.Here,we propose a nanostructure design method based o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devise chiral nanostructures to distinguish enantiomers.The algorithm finds out the metallic nanostructures with a sharp peak in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a and emphasizes the frequency shifts caused by nearfield interaction of nanostructures and biomolecules.Our work inspires universal and efficient machine-learning methods for nanophotonic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ral detection metasurface deep learning CATHODOLUMINESCENCE
下载PDF
MIKE21在资阳临空经济区雁西湖规划中的应用
17
作者 浦鹏 《城市地理┿城乡规划》 2018年第6期68-78,共11页
水系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元素,近年来城市规划设计中水系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天然水系的适度改造与修饰,形成城市独特的生态景观,提高城市品质与价值。天然水系的改造必然要遵循水文与水动力的规律,本文以资阳临空经济区雁西湖打... 水系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元素,近年来城市规划设计中水系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天然水系的适度改造与修饰,形成城市独特的生态景观,提高城市品质与价值。天然水系的改造必然要遵循水文与水动力的规律,本文以资阳临空经济区雁西湖打造为例,介绍DHI MIKE模型在规划阶段,在水动力、水质模拟应用,依托MIKE21二维模拟,分析50年一遇洪水位情况,确定建设用地布局方案。同时以 MIKE21水动力模型为基础,加入ECOLAB水质模块,模拟旱季情况下雁西湖输入性污染源进入雁西湖后扩散的规律,以此为依据在雁西湖支沟规划布局净化湿地,拦截污染物,长效保障雁西湖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规划 水系规划 水动力模拟 水质模拟 DHI MIKE
下载PDF
以高校服务助推陇山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18
作者 蒲鹏 《文化产业》 2019年第17期56-57,共2页
陇山地区位于陕甘宁交汇处,平凉、宝鸡、天水、固原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高校建设服务层面,分析如何解决陇山文化旅游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要为陇山文化旅游发展增添更多的时代元素,助力提升陇... 陇山地区位于陕甘宁交汇处,平凉、宝鸡、天水、固原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高校建设服务层面,分析如何解决陇山文化旅游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要为陇山文化旅游发展增添更多的时代元素,助力提升陇山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新品牌、新亮点、新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山 高校服务 文化旅游
下载PDF
基于NGS的染色质测序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19
作者 蒲鹏 李国强 +1 位作者 刘法涛 刘颖斌 《生物信息学》 2024年第2期79-92,共14页
染色质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结构,有着精密且复杂的三维结构。染色质除基本的DNA序列外,内部还存在着不同化学修饰,DNA-蛋白质相互作用,DNA-DNA相互作用和DNA-RNA相互作用,以上这些若发生改变都可能在肿瘤发生发... 染色质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结构,有着精密且复杂的三维结构。染色质除基本的DNA序列外,内部还存在着不同化学修饰,DNA-蛋白质相互作用,DNA-DNA相互作用和DNA-RNA相互作用,以上这些若发生改变都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染色质测序方法,可以解析出这些改变,并进一步加深研究者对肿瘤形成机制的理解,最终应用于肿瘤的治疗。本文对常见的染色质测序技术部分原理和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S 染色质 肿瘤
原文传递
肝泡型包虫病淋巴结转移的CT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蒲鹏 刘丽 +2 位作者 陈增雄 王国俊 苟代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和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泡型包虫病淋巴结转移的CT图像,重点观察淋巴结转移部位、大小、数量、坏死、钙化及强化方式。对主要转移部位转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30例肝泡型包虫...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和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泡型包虫病淋巴结转移的CT图像,重点观察淋巴结转移部位、大小、数量、坏死、钙化及强化方式。对主要转移部位转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30例肝泡型包虫病中发现84组共115枚淋巴结转移;20例为多组转移,10例为单组转移。主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为肝门7例(23.3%),肝十二指肠韧带旁23例(76.7%),肝总动脉旁11例(36.7%),胰头后和胃小弯旁各5例(16.7%),腹腔干旁、膈上淋巴结中组各4例(13.3%);腹膜后大血管旁、膈上淋巴结前组各8例(26.7%)。统计学分析显示这9组转移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8,P<0.001),组间比较显示肝十二指肠韧带旁淋巴结的转移率高于其余8个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625)。淋巴结平均大小约2.4cm。104枚(90.4%)淋巴结内可见结节或'砂粒样'钙化;17枚(14.8%)发生液化坏死。增强扫描98枚(85.2%)淋巴结不强化,其中32枚(27.8%)可见'壳样'强化的假包膜;17枚(14.8%)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肝泡型包虫病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以淋巴结内出现结节、'砂粒样'钙化和增强扫描不强化为主要特征,转移部位以肝十二指肠韧带旁最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