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Gamma3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卫东 喻爱喜 +4 位作者 潘振宇 陶圣祥 漆白文 李宗焕 王正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64-767,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CP)、伽马钉三代(Gamma3)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收治的8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内固... 目的分析对比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CP)、伽马钉三代(Gamma3)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收治的8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内固定方式的的不同分为LCP组(25例)、Gamma3钉组(30例)和PFNA组(32例),分别给予LCP、Gamma3钉和PFNA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收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LCP组比较,PFNA组和Gamma3钉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降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amma3钉组比较,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降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CP组比较,PFNA组和Gamma3钉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amma3钉组比较,PFNA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随访(17.4±3.1)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退钉、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钉切割股骨头、髋内翻畸形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Gamma3钉组(6.67%)和LCP组(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Gamma3钉及PFNA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方式(Gamma3钉及PFNA)优于钢板内固定(LCP),采用PFNA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更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 Gamma3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Adversarial Example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Sensitive Features
2
作者 WEN Zerui SHEN Zhidong +1 位作者 SUN Hui qi baiwe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5-44,共10页
As deep learning models have made remarkable strides in numerous fields,a variety of adversarial attack methods have emerged to interfere with deep learning models.Adversarial examples apply a minute perturbation to t... As deep learning models have made remarkable strides in numerous fields,a variety of adversarial attack methods have emerged to interfere with deep learning models.Adversarial examples apply a minute perturbation to the original image,which is inconceivable to the human but produces a massive error in the deep learning model.Existing attack method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when the network structure is known.However,in the case of unknown network structure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ttacks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Therefore,transfer-based attacks are now very popular because of their convenience and practicality,allowing adversarial samples generated on known models to be used in attacks on unknown models.In this paper,we extract sensitive features by Grad-CAM and propose two single-step attacks methods and a multi-step attack method to corrupt sensitive features.In two single-step attacks,one corrupts the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a single model and the other corrupts the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multiple models.In multi-step attack,our method improves the existing attack method,thus enhancing the adversarial sample transferability to achieve better results on unknown models.Our method is also validated on CIFAR-10 and MINST,and achieves a 1%-3%improvement in transfer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learning model adversarial example transferability sensitive characteristics AI security
原文传递
News Recommendation System Based on Topic Embedding and Knowledge Embedding
3
作者 ZHANG Haojie SUN Hui +1 位作者 qi baiwen SHEN Zhido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9-34,共6页
News recommend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to deal with massive news and provid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 for users.Accurately capturing user preferences and modeling news and users is the key to news recommendation.I... News recommend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to deal with massive news and provid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 for users.Accurately capturing user preferences and modeling news and users is the key to news recommendation.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new framework,news recommendation system based on topic embedding and knowledge embedding(NRTK).NRTK handle news titles that users have clicked on from two perspectives to obtain news and user representation embedding:1)extracting explicit and latent topic features from news and mining users’preferences for them in historical behaviors;2)extracting entities and propagating users’potential preferences in the knowledge graph.Experiments in a real-world dataset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our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s recommendation knowledge embedding topic embedding historical behavior
原文传递
急诊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查分析与防护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江山 夏剑 +6 位作者 陈海华 赵智刚 周贤龙 漆白文 田钰 江城 赵剡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4-638,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原因及防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5日至3月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医护人员的资料,比较不同条件下急诊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结果共计13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急诊医护人... 目的探讨急诊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原因及防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5日至3月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医护人员的资料,比较不同条件下急诊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结果共计13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急诊医护人员(其中确诊病例12例,疑似病例1例),感染率为17.8%(13/73),其中急诊诊间/抢救室感染率为11.8%(4/34),隔离观察室感染率为20.0%(3/15),隔离病房感染率为25%(6/24);医生感染率为13.0%(3/23),护士感染率为20.0%(10/50)。13例感染医护人员均有明确的COVID-19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史,1例无症状感染者通过病原学筛查发现,2020年2月5日之后无新增感染医护人员,所有感染医护人员均治愈。结论在COVID-19疫情下,急诊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暴露与感染风险,尤其是隔离区工作人员。科学的防护管理可有效降低急诊科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保障执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诊科 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 标准防护
原文传递
外固定支架结合普朗特治疗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欣 谢哲 +2 位作者 李宗焕 漆白文 周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3-509,共7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普朗特治疗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结合普朗特治疗分...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普朗特治疗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22例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结合普朗特治疗分为两组:普朗特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为(44.6±13.1)岁;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或常规换药治疗,同时应用普朗特冲洗创面或普朗特凝胶换药。对照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为(45.1±11.7)岁;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或常规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待创面感染控制后立即行皮瓣或植皮修复创面。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转阴时间、清创次数、皮瓣或植皮存活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0~24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普朗特组患者的清创次数为2.0(2.0,3.0)次,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0(3.0,4.0)次];创面细菌培养转阴时间为(8.3±2.2)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14.2±3.1)d];骨折愈合时间为(5.5±1.1)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6.5±1.1)个月];术后6个月Samantha X线评分为6.0(5.0,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2(4.5,5.5)分],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皮瓣或植皮均存活,无骨不连及慢性骨髓炎发生。结论与未结合普朗特治疗比较,外固定支架结合普朗特治疗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开放性骨折,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进而促进创面早日修复及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开放性 外固定器 细菌感染 普朗特 伤口愈合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创伤显微外科管理及规范化诊治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宗焕 陶圣祥 +3 位作者 肖卫东 漆白文 简超 喻爱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 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显微骨科病房管理、医护防护及规范化诊治流程的初步经验. 方法 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为例,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3月1日收治的合并COVID-19的患者及医、... 目的 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创伤显微骨科病房管理、医护防护及规范化诊治流程的初步经验. 方法 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为例,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3月1日收治的合并COVID-19的患者及医、技、护人员,包括临床诊断病例与确诊病例,收集其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接触史、症状、肺部CT及预后,并通过防护意识及措施的变化来分析.自2020年1月20日明确“肯定人传人”,根据本科前、后病房患者及医护人员感染情况,制定创伤显微外科的科室管理、医护防护及规范化手术流程. 结果 共纳入COVID-19临床诊断及确诊病例5例,其中,住院患者1例,医技护人员4例,年龄25~81岁,3例确诊,2例疑似病例;经感染科和呼吸内科专科治疗,已治愈4例,死亡1例.自2020年1月20日后,根据多学科协作对病房管理及手术流程进行规范化后,未出现新的医护人员及住院患者感染的病例. 结论 遵循创伤显微外科手术管理及病房管理遵循标准化、规范化诊治流程,可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显微外科 病房管理 手术流程
原文传递
中青年Garden Ⅲ和Ⅳ型股骨颈骨折两种手术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栋 喻爱喜 +6 位作者 余国荣 陶圣祥 潘振宇 漆白文 肖卫东 邓凯 李宗焕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8-432,共5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瓣(观察组)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治疗中青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得到长期随访的中...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瓣(观察组)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治疗中青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得到长期随访的中青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共417例。137例行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转位术,280例行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次研究随访时间5~12年,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平均Harris评分(93.68±5.12)分,高于对照组的(92.53±6.12)分,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不愈合率分别为0.7%和14.6%,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分别为6.6%和4.6%,股骨颈短缩发生率分别为8.8%和22.5%,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放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瓣治疗中青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远期疗效优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GARDEN分型 内固定 骨移植 转位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腓骨瓣游离移植治疗长段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正 喻爱喜 +3 位作者 漆白文 肖卫东 赵勇 李宗焕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总结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腓骨瓣游离移植(FVFG)治疗长段骨缺损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对26例长段骨缺损行带血管蒂FVFG的患者应用ERAS理念,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与营养支持、优化手术方案、强化疼痛管理、早期功... 目的总结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腓骨瓣游离移植(FVFG)治疗长段骨缺损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对26例长段骨缺损行带血管蒂FVFG的患者应用ERAS理念,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与营养支持、优化手术方案、强化疼痛管理、早期功能锻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出院满意度、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缺损愈合时间、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2±0.5)h,平均住院时间为(10.2±1.2)d,出院满意度超过95%,术后VAS评分小于3分。随访时间1.6~6.0年,26例腓骨瓣全部成活,骨缺损部位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0.6)个月。术后1.5年,7例上肢功能恢复80.1%,19例下肢功能恢复82.5%。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FVFG修复长段骨缺损,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疼痛明显减轻,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了患者康复,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腓骨瓣 移植 骨缺损 长段
原文传递
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13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海恒 肖卫东 +1 位作者 漆白文 喻爱喜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合并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1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1例,女2例;平均年龄38.5岁。通过比较伤口... 目的:探讨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合并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1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1例,女2例;平均年龄38.5岁。通过比较伤口闭合时间、植皮需求、植皮面积、术后感染、骨不连、VAS评分、小腿肿胀度、肌肉功能等情况评估预后。结果:患者平均伤口闭合时间为(7.8±7.3)d, 6名患者(46.2%)需要植皮,平均植皮面积为(144.2±256.0)cm^(2);共发生1例感染(7.7%),1例骨不连(7.7%),有2例(15.4%)出现肌肉萎缩,有2例(15.4%)伴随功能障碍;术前VAS评分为(7.7±1.4)分,术后3 d为(1.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小腿肿胀值为(5.2±2.1)cm,术后7 d小腿肿胀值为(2.5±1.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彻底减压四个筋膜室,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减少皮肤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 胫腓骨骨折 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微小RNA-940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的迁移和侵袭
10
作者 郭亚旗 胡祥 +1 位作者 漆白文 喻爱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940(miR-940)对迁移和侵袭增强因子1(MIEN1)的作用,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迁移和侵袭等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对MG6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的转染处理,将其分为miR-940模拟物(mimics)组、控制(control)对照... 目的探讨微小RNA-940(miR-940)对迁移和侵袭增强因子1(MIEN1)的作用,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迁移和侵袭等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对MG6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的转染处理,将其分为miR-940模拟物(mimics)组、控制(control)对照组、miR-940抑制剂(inhibitor)组和空白(Blank)对照组。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通过手术切除的12例骨肉瘤病理组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标准进行良恶性分级,Ⅰ级5例,Ⅱ级3例,Ⅲ级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MIEN1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MG63及正常成骨细胞hFOB1.19,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940及MIEN1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验MIEN1蛋白表达。对MG63细胞分组转染miR-940模拟物(mimics)、控制(control)对照、抑制剂(inhibitor)和空白对照,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miR-940,Western blot检验MIEN1蛋白表达。划痕实验评估转染后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价转染后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两样本t检验,多样本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MIEN1在不同恶性程度的骨肉瘤中的表达水平,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832,P<0.05)。骨肉瘤细胞MG63比正常成骨细胞的miR-940表达水平更低(4.37±0.61比12.41±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4,P<0.01),而MIEN1表达水平更高(21.01±1.01比5.49±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54,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940与MIEN1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14,P<0.01)。转染后,模拟物组miR-940水平高于控制对照及空白对照组,而抑制剂组则低于对照组(51.16±4.27比4.19±0.47比4.36±0.29比1.1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2.327,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IEN1的蛋白表达水平为模拟物组比对照组表达降低77.89%(t=3.174,P<0.05),而抑制剂组比对照组表达增高141.78%(t=-4.318,P<0.05)。划痕实验证实迁移能力miR-940模拟物组低于控制对照和空白对照组,而抑制剂组则高于对照组(27.48±0.28比51.05±2.65比50.86±0.88比74.5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2.615,P<0.01)。在MG63细胞侵袭能力方面,miR-940模拟物组能力相较于控制对照和空白对照组降低,而抑制剂组高于对照组(58.20±5.26比79.40±6.19比79.80±5.36比101.40±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13,P<0.05)。结论MIEN1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呈现正相关,miR-940在转录后,调控MIEN1表达水平,抑制骨肉瘤细胞MG63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微小RNA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