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急性肾小管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商梅芳 程媛 +6 位作者 齐东丽 吴胜春 韦灵巧 覃勋 岑吉 万启军 韦喆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52-458,共7页
目的探讨广西多民族聚居地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急性肾小管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2021年11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分为不伴急性肾小管损伤(n=112)和伴... 目的探讨广西多民族聚居地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急性肾小管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2021年11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分为不伴急性肾小管损伤(n=112)和伴急性肾小管损伤(n=43)组。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血清β2微球蛋白(Beta-2 microglobulin,β2-MG)与IMN患者急性肾小管损伤独立相关(OR=1.06,95%CI:1.01~1.12,P=0.01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β2-MG诊断IMN患者发生急性肾小管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748,最佳临界值为2.65mg/L,对应的灵敏度为81.4%,特异度为58.04%。按照血清β2-MG浓度分为低、中、高3组。与低组相比,中组、高组患者肾小管损伤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01倍、22.89倍,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血清β2-MG浓度增加,IMN患者发生急性肾小管损伤的风险亦增加(P<0.001)。分层交互检验分析提示,在性别、不同低蛋白血症程度、民族中血清β2-MG与IMN患者急性肾小管损伤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血清β2-MG与IMN患者急性肾小管损伤独立相关,在性别、不同低蛋白血症程度、民族中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急性肾小管损伤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球磨处理的TiO_(2)光谱特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齐东丽 程佳 +5 位作者 孙辉 张芮馨 宋建宇 秦艳利 李宏达 沈龙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63-3067,共5页
为改变TiO_(2)的颗粒尺寸和提高其光催化性能,采用高能球磨法处理TiO_(2)粉末,研究球磨时间对样品微观形貌、晶体结构、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分析荧光光谱和光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确定光催化机理为快速判断其光催化性... 为改变TiO_(2)的颗粒尺寸和提高其光催化性能,采用高能球磨法处理TiO_(2)粉末,研究球磨时间对样品微观形貌、晶体结构、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分析荧光光谱和光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确定光催化机理为快速判断其光催化性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样品颗粒由规则形状变成无规则形状且表面变得粗糙。所有样品均主要为锐钛矿结构,有少量的金红石结构,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金红石结构的(110)衍射峰逐渐增强说明在球磨过程中少量的TiO_(2)发生了相转变,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加。所有样品均出现锐钛矿型TiO_(2)拉曼散射峰,而未发现金红石晶型的拉曼散射峰。各个拉曼峰的半高宽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都有所增加,这表明样品的表面质量下降,表面缺陷和氧空位逐渐增加导致。所有样品在470 nm附近均出现荧光峰,且球磨后的样品该荧光峰得到增强,经过球磨后的TiO_(2)样品在397,452,483,500和536 nm等处出现荧光峰,且球磨4 h后的TiO_(2)荧光峰强度最强,表明其表面缺陷和氧空位含量最多,与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是一致的。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到100 min所有样品的降解率均有所提升且100 min后所有样品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超过60%。经过球磨后的TiO_(2)样品的降解率都比未球磨的样品高,且球磨4 h的样品的降解率最高,表明其光催化性能最好。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氧空位和缺陷成为俘获光生电子的中心,以致于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被有效地禁止。氧空位促使样品对氧气的吸收,氧气与氧空位俘获的光生电子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氧自由基,对有机物的氧化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表面缺陷和氧空位越多,即激子光致发光峰越强,其光催化性能越好。采用球磨法可提高TiO_(2)粉末的光催化性能,并通过激子光致发光峰的强弱可快速定性地判断光催化性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荧光光谱 光催化 高能球磨
下载PDF
强磁场对碱液腐蚀制备多晶硅表面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建宇 肇伟懿 +3 位作者 齐东丽 贾子凡 沈龙海 李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0-125,共6页
目的在碱液腐蚀制备多晶硅表面织构过程中施加具有方向性的强磁场,研究强磁场对多晶硅表面织构减反射的影响。方法在非磁场和1、2、3、4 T磁场作用下,用NaOH溶液腐蚀制备多晶硅表面织构,用电子天平称量表征硅片腐蚀程度,用奥林巴斯LEXTO... 目的在碱液腐蚀制备多晶硅表面织构过程中施加具有方向性的强磁场,研究强磁场对多晶硅表面织构减反射的影响。方法在非磁场和1、2、3、4 T磁场作用下,用NaOH溶液腐蚀制备多晶硅表面织构,用电子天平称量表征硅片腐蚀程度,用奥林巴斯LEXTOLS4100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多晶硅片表面形貌,用Ocean Optics USB4000光谱仪测量多晶硅片的反射率,用WT-1200硅片测试仪测量样品少子寿命。结果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大,多晶硅片的腐蚀程度增强,多晶硅片腐蚀程度由非磁场条件下处理的2.1%,变化为磁感应强度为1 T时的2.8%,2 T时的3.9%,3 T时的5.3%,到4 T时的6.3%,同时多晶硅表面织构变得均匀且细腻。多晶硅片的反射率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大而降低,由非磁场条件下处理硅片的23.9%,变化为磁感应强度为1 T时的19.2%,2 T时的17.5%,3 T时的15.9%,到4 T时的14.5%。另外,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大,多晶硅片少子寿命略有降低。结论在碱液腐蚀制备多晶硅表面织构过程中施加强磁场,多晶硅片腐蚀程度增强的同时,表面织构的微结构更趋合理,减反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场 碱液腐蚀 多晶硅 洛伦兹力 表面织构
下载PDF
肾小球硬化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脏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韦翠美 何永成 +6 位作者 李彤 肖小华 程媛 陈嘉 齐东丽 关米洁 许日聪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5期1935-194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肾小球节段硬化(FSGS)和/或球性硬化]比例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患者200例,比较不同肾小球硬化比例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肾小球节段硬化(FSGS)和/或球性硬化]比例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患者200例,比较不同肾小球硬化比例患者临床病理及其与预后的差异。以eGFR下降20%、终末期肾病(ESRD)或全因死亡作为随访终点事件。结果200例IMN患者中,伴有FSGS和/或球性硬化者共84例,占42%;与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比较,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甘油三脂偏高,而eGF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与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比较,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更重,其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比例、肾小管萎缩比例以及肾小动脉增厚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比较,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患者Ⅰ期及Ⅰ~Ⅱ期膜性肾病的比例较高,肾小球硬化比例高的患者多集中在Ⅰ期、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硬化比例与eGFR呈负相关(r=-0.33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萎缩[OR=4.05,95%CI=(1.90,8.63),P=0.0003]、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OR=2.45,95%CI=(1.03,5.80),P=0.0422]是肾小球硬化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K-M生存曲线显示,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的IMN患者的肾脏预后较差(P<0.05);COX回归分析矫正混杂因素后提示,随着肾小球硬化比例增加,发生肾脏结局事件的风险也增加。结论肾小球硬化形成是IMN患者肾功能进展及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随着肾小球硬化比例增加,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风险呈逐渐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节段硬化 相关性 预后
下载PDF
广西河池市单中心IMN患者血清CA125浓度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齐东丽 韦喆 +4 位作者 万启军 岑吉 胡豪飞 程媛 覃勋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浓度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6月至2021年3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并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按照血清CA125浓度是否升高分为阳性...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浓度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6月至2021年3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并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按照血清CA125浓度是否升高分为阳性组(>35 U·mL^(-1))、正常组(≤35 U·mL^(-1))。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MN患者CA125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29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两组比较发现,阳性组患者的舒张压、血肌酐浓度、总胆固醇浓度、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血CA153浓度、尿蛋白定量、血清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肾病综合征、浆膜腔积液均较高(均P<0.05),而其血清白蛋白浓度、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均较低;肾脏病理特征为阳性组的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小管急性亚急性损伤的比例均较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浆膜腔积液〔OR=7.54,95%CI(2.70,21.01),P=0.0001〕、低密度脂蛋白浓度〔OR=1.44,95%CI(1.04,1.99),P=0.0281〕是IMN患者中血清CA125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MN患者中,血清CA125浓度升高与浆膜腔积液、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血清糖类抗原125 浆膜腔积液
下载PDF
四物汤防潮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5
6
作者 梁春霞 王爱潮 +3 位作者 薛志峰 张月林 祁东利 刘志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制备四物汤防潮颗粒。方法以外观、溶化性、吸湿性为评价指标,乳糖、甘露醇、糊精为辅料,流化床一步制粒技术制备防潮颗粒,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进行包衣。然后,考察3种包衣材料(HPMC-E5、OPADRY amb、Kollicoat IR)对吸湿性的影响,... 目的制备四物汤防潮颗粒。方法以外观、溶化性、吸湿性为评价指标,乳糖、甘露醇、糊精为辅料,流化床一步制粒技术制备防潮颗粒,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进行包衣。然后,考察3种包衣材料(HPMC-E5、OPADRY amb、Kollicoat IR)对吸湿性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包衣前后形态变化进行表征。结果乳糖、甘露醇、Kollicoat IR防潮效果较好,最佳药辅比为1∶2和1∶1.5,所得颗粒均匀圆整。包衣增重为8%、10%、12%时吸湿率显著降低(P<0.05,P<0.01),以12%更明显。包衣后,颗粒表面更光滑,空隙减少。结论该方法可明显改善四物汤颗粒防潮性能,提高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防潮颗粒 制备 流化床一步制粒技术 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
下载PDF
N_2气流量比对磁控溅射Mo-N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齐东丽 宋健宇 沈龙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研究N_2气流量比对直流反应磁控溅射Mo-N涂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Mo-N涂层,对涂层结构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涂层形貌和磨痕形貌进行扫描电镜(SEM)分析,采用... 目的研究N_2气流量比对直流反应磁控溅射Mo-N涂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Mo-N涂层,对涂层结构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涂层形貌和磨痕形貌进行扫描电镜(SEM)分析,采用维氏显微硬度计测试涂层的显微硬度,采用划痕法表征涂层的结合强度,采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仪评价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随着N_2气流量比R从0.3增加至0.7,涂层主要由面心立方γ-Mo2N相构成,当R为0.7时,制备的涂层中出现少量的六方δ-MoN相。涂层的显微硬度先降低后增加,最高硬度可达3060HV。结合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R为0.4和0.5时,涂层的结合力较高,约为40N,且具有较好的摩擦学性能,平均摩擦系数约为0.22,磨损形式主要为磨粒磨损。结论在基体温度为300℃时制备涂层,N_2气流量比在0.3~0.7的范围变化对涂层相结构的影响较小。硬度相对较高时,结合力越好,摩擦学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Mo-N涂层 N2气流量比 显微硬度 结合强度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乳腺癌荧光光谱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文静 许诺 +4 位作者 教召航 尤家华 王赫 齐东丽 冯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7-2412,共6页
乳腺癌是世界上对于女性非常危险的疾病,其患病率逐年增长,是世界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大样本情况下,乳腺癌临床诊断受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限制,诊断周期长、检测费用高。因此,高效、准确、性价比高的乳腺癌诊断方法具有广阔的应... 乳腺癌是世界上对于女性非常危险的疾病,其患病率逐年增长,是世界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大样本情况下,乳腺癌临床诊断受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限制,诊断周期长、检测费用高。因此,高效、准确、性价比高的乳腺癌诊断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临床诊断迫切需求。荧光光谱检测是一种可以表征细胞中物理和化学综合变化的方法,可用于表征正常和癌变细胞的特征。机器学习擅长从大量数据中挖掘有用信息,是进行分类和预测的有效手段。以往机器学习多使用包含部分生化信息的数据库训练模型,易导致信息缺失。荧光光谱是细胞多种物质的叠加光谱,使用荧光光谱特征峰诊断乳腺癌存在量化不确定性问题。因此,提出了机器学习结合乳腺癌样本荧光光谱的诊断方法。使用405 nm波长的激光,采集了正常和癌变乳腺组织(已做出病理诊断)的荧光光谱数据,以此作为数据集,比较了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三种算法对正常和癌变乳腺组织荧光光谱的分类能力。判别结果显示:与SVM算法相比,KNN和RF算法的准确率更高、平衡召回率和精度的能力更强,对乳腺癌荧光光谱的分类能力更好,其准确性、召回率、精度以及F1-score函数结果均在95%之上,更利于乳腺癌的诊断。进而探讨了权重KNN(WKNN)算法对正常和癌变乳腺组织荧光光谱的分类能力。WKNN较KNN算法的分类评估结果有小幅度提升,且具有更好的抗噪和适应能力,算法简单。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机器学习结合荧光光谱的乳腺癌诊断方法,精度高、速度快、性价比高,是未来乳腺癌诊断方法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乳腺癌 机器学习 KNN
下载PDF
基于波段可调关联光子源的量子效率测量系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健亮 齐冬丽 +1 位作者 王赫 冯瑜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9,共5页
随着单光子探测器应用领域的拓展,其覆盖波段不断增加,为满足不同波段探测器量子效率定标的需求,研究基于波段可调关联光子源的量子效率测量系统意义重大。设计了角度相位匹配的波段可调关联光子源,计算了多波段晶体的相位匹配曲线,搭... 随着单光子探测器应用领域的拓展,其覆盖波段不断增加,为满足不同波段探测器量子效率定标的需求,研究基于波段可调关联光子源的量子效率测量系统意义重大。设计了角度相位匹配的波段可调关联光子源,计算了多波段晶体的相位匹配曲线,搭建了光源系统及符合测量平台。测量了参考通道和符合通道的光子数,分析实验数据,完成了信号光通道探测器量子效率的测量。单光子探测器在1550 nm波段的量子效率为9.42%,与出厂数据在相应波长处量子效率偏差为0.58%,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发展高精度的多波段量子效率测量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光子源 波段可调 角度相位匹配 量子效率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的可自制危险品原料遥测技术研究
10
作者 王赫 教召航 +2 位作者 陈文静 齐冬丽 冯瑜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主要研究了拉曼光谱在可自制危险品原料遥测中的应用,搭建了以532 nm激光器为光源、门控ICCD为探测器的拉曼实验系统,设计了透射式望远系统增强了采集到的拉曼信号,以高锰酸钾、硝酸盐、氯酸盐等可能作为自制危险品的原料作为样品,完成... 主要研究了拉曼光谱在可自制危险品原料遥测中的应用,搭建了以532 nm激光器为光源、门控ICCD为探测器的拉曼实验系统,设计了透射式望远系统增强了采集到的拉曼信号,以高锰酸钾、硝酸盐、氯酸盐等可能作为自制危险品的原料作为样品,完成了三种样品的光谱采集,该系统可实现3-10米距离的光谱测量。通过与显微镜式拉曼光谱仪所测得的样品谱线进行对比,验证了系统采集样品谱线的准确性。通过对不同工作距离下探测的样品谱线进行比较,证明了系统遥测能力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拉曼光谱 可自制危险品 透射式望远镜 门控ICCD
下载PDF
清肺汤中8种有效成分同时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邓秀平 王佳 +4 位作者 张兵 王瀚然 于杰 祁东利 刘志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42-1250,共9页
目的采用HPLC-VWD同时测定清肺汤市售制剂中绿原酸、苦杏仁苷、栀子苷、橙皮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铵、五味子醇甲等指标成分的含量并建立清肺汤的指纹图谱,表征与区分不同来源的清肺汤市售制剂。方法采用Agilent Technologies Z... 目的采用HPLC-VWD同时测定清肺汤市售制剂中绿原酸、苦杏仁苷、栀子苷、橙皮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甘草酸铵、五味子醇甲等指标成分的含量并建立清肺汤的指纹图谱,表征与区分不同来源的清肺汤市售制剂。方法采用Agilent Technologies Zorbax SB-C18(250 mm×4.6 mm,3.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体积流量0.6 mL/min,进样量10μL,同时对指标成分的含量和指纹图谱进行检测。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热图聚类分析等方法,表征与区分不同来源清肺汤市售制剂。结果8种成分专属性、线性关系(r2>0.9998)、精密度(RSD≤1.85%,n=6)、重复性(RSD≤1.82%,n=6)、稳定性(RSD≤1.49%,48h)均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3.19±1.93)%^(102.36±4.17)%(n=6)。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清肺汤市售制剂中指标成分的每日服用量在不同厂家中波动较大,如黄芩苷的波动范围59.85~224.05mg;但在相同厂家的不同剂型中波动不明显,如港香兰药厂2种制剂中黄芩苷质量为140.00~142.47 mg;同时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945,表明不同来源的清肺汤市售制剂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用于测定清肺汤市售制剂中8种成分的含量及建立清肺汤的指纹图谱,通过成分每日服用量热图聚类分析与相似度评价,能表征与区分不同来源的清肺汤市售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汤 HPLC 指纹图谱 市售制剂 中药复方 绿原酸 苦杏仁苷 栀子苷 橙皮苷 黄芩苷 汉黄芩苷 甘草酸铵 五味子醇甲 相似度评价 热图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构建多糖组分干法制粒前馈控制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赞扬 王亚静 +5 位作者 祁东利 高迪 王晓宇 王宇 王雁雯 叶相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137,共8页
目的:建立多糖组分干法制粒前馈控制模型,用于指导关键工艺参数(CPPs)在设计空间内的调整优化,以减少原料性质波动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黄芪浸膏粉为模型药,通过Box-Behnken设计确定干法制粒CPPs的设计空间,采用混料设计制备具有... 目的:建立多糖组分干法制粒前馈控制模型,用于指导关键工艺参数(CPPs)在设计空间内的调整优化,以减少原料性质波动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黄芪浸膏粉为模型药,通过Box-Behnken设计确定干法制粒CPPs的设计空间,采用混料设计制备具有不同粉体性质的黄芪混合粉,运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对粉体性质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模型的特征数据进行提取,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构建反映多糖组分粉体学性质、干法制粒CPPs与一次成型率之间关系的前馈控制模型。结果:多糖组分干法制粒CPPs的设计空间为送料速度处于16~35 Hz,滚轮转速处于10~23 Hz,滚轮压力处于10~46 kg·cm^(-2)。构建的RBFNN前馈控制模型对多糖组分干法制粒一次成型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相对误差0.38%~6.73%,平均相对误差3.42%,可用于指导CPPs在设计空间内的调整优化。结论:构建的前馈控制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多糖组分粉体学性质、干法制粒CPPs与颗粒一次成型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于指导CPPs在设计空间内的调整优化,减少原料性质波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为推动中药质量由被动控制转向主动控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QbD) 干法制粒 主成分分析(PCA)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 黄芪多糖组分 粉体学性质 关键质量属性(CQA)
原文传递
基于设计空间和RBFNN的黄酮组分中药干法颗粒成型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宇 王亚静 +5 位作者 祁东利 高迪 王晓宇 黄赞扬 王雁雯 叶相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55-2963,共9页
结合设计空间构建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黄酮组分提取物粉体学性质-工艺参数-颗粒剂成型率预测模型,对黄酮组分提取物干法颗粒的成型率进行预测。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描述关键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数学关系,开发关键工艺参... 结合设计空间构建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黄酮组分提取物粉体学性质-工艺参数-颗粒剂成型率预测模型,对黄酮组分提取物干法颗粒的成型率进行预测。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描述关键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数学关系,开发关键工艺参数的设计空间,并利用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 method, MC)验证设计空间的准确度。采用Design Expert 10软件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混料设计,制备黄芩混合粉并测定其粉体学性质,将混合粉进行干法制粒测定颗粒的成型率。利用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uence factor, VIF)分析粉体学性质间的相关性,将存在较强共线性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处理,降低网络输入数据的维度,然后构建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RBFNN)的粉体学性质-工艺参数-颗粒成型率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黄芩颗粒成型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平均相对误差为1.04%,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高,该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能力。该研究构建的黄芩干法颗粒成型率预测模型可为具有相似物性的中药制剂质量有效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学性质 工艺参数 设计空间 干法制粒 成型率 主成分分析 径向基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water-in-oil nanoemulsion drug delivery system loaded with salidroside 被引量:4
14
作者 LIANG Chun-Xia qi dong-li +2 位作者 ZHANG Li-Na LU Peng LIU Zhi-Do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31-240,共10页
Salidroside(SAL)is a phenolic substance with high solubility and low permeability,which make it easy to cause the efflux effect of P-glycoprotein and degrad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resulting in lower bioavailability.... Salidroside(SAL)is a phenolic substance with high solubility and low permeability,which make it easy to cause the efflux effect of P-glycoprotein and degrad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resulting in lower bioavailability.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nd optimize a water-in-oil nanoemulsion of SAL(w/o SAL-N)to explore its suitability in oral drug delivery systems.In this work,SAL-N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water titration method at K_(m)=1 to construct the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s.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including the average viscosity,pH,refractive index,particle size,PDI,TEM,DSC,the content of SAL,and stability study were performed.It was evaluated for drug release in vitro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in vivo.The optimized nanoemulsion formulation consisted of Labrafil M 1944 CS(63%),Span-80/Tween-80/EtOH(27%)and 200 mg·mL^(-1) SAL solution(SAL-SOL)(10%).Low viscosity and suitable pH were expected for the nanoemulsion.The spherical morphology and nanoscale size of SAL-N enhanced the stability of the nanoemulsion system.In vitro drug release showed that SAL-N had a better controlled release property than SAL-SOL at earlier time points.Th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exhibited that SAL-N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_(1/2)(2.11-fold),AUC_(0-48 h)(1.75-fold)and MRT0-48 h(2.63-fold)than SAL-SOL(P<0.01).The w/o SAL-N prepared in this work can be effectively delivered via the oral route.It can be seen w/o nanoemulsion is a strategy for the drug with polyphenols to delay the release,enhance oral absorption and reduce metabolic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DROSIDE Water-in-oil nanoemulsion Polyphenol Drug release Pharmacokinetics Bioavailabi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