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流域生态-岩土协同减灾原理与方法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祁生文 刘方翠 +7 位作者 徐梦珍 王学良 薛雷 柳金峰 陈剑刚 黄科翰 孙娟娟 丁昊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雨事件增多,导致山区小流域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小流域防灾减灾形式多样,其中生态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相结合协同减灾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措施在不同时间段的减灾作用,而且能够增加整体...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雨事件增多,导致山区小流域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小流域防灾减灾形式多样,其中生态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相结合协同减灾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措施在不同时间段的减灾作用,而且能够增加整体减灾功效。目前,受限于生态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协同减灾原理不明,评估方法缺乏,导致二者无法有机结合并开展综合减灾效益评估。本文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区小流域生态-岩土措施协同减灾的原理,即利用生态工程与岩土工程协作,通过坡面防护和沟道调控,形成稳定阶梯-深潭结构的生态工程-岩土工程措施协同减灾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最优化原理,给出基于能量消减的小流域生态工程-岩土工程协同减灾功效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为规划、设计、物种选择以及生态工程与岩土工程对策的结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 能量消减 生态-岩土协同减灾
下载PDF
Dynamic response of mountain tunnel,bridge,and embankment along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to active fault based on model tests
2
作者 HUANG Beixiu qiAO Sijia +2 位作者 CHEN Xulei LI Lihui qi shengw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82-199,共18页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is prone to numerous active faults and frequent strong earthquakes.While extensive studies have individually explored the effect of active fault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on dif...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is prone to numerous active faults and frequent strong earthquakes.While extensive studies have individually explored the effect of active fault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on different engineering structures,their combined effect remains unclear.This research employed multiple physical model test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various engineering structures,including tunnels,bridges,and embankments,under the simultaneous influence of cumulative earthquakes and stick-slip misalignment of an active fault.The prototyp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was the Kanding No.2 tunnel,which crosses the Yunongxi fault zone within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unnel,bridge,and embankment exhibited amplific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input seismic wave,with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gradually decreasing as the inpu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increased.The PGAs of different engineering structures were weakened by the fault rupture zone.Nevertheless,the misalignment of the active fault may decrease the overall stiffness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leading to more severe damage,with a small contribution from seismic vibration.Additionally,the seismic vibration effect might be enlarged with the height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and the tunnel is supposed to have a smaller PGA and lower dynamic earth pressure compared to bridges and embankments in strong earthquake zones crossing active faults.The findings contribute valuable insights for evalua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variou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crossing an active fault and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reference for secure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e challenging conditions of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response Engineering structur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Active fault Earthquake Model test
下载PDF
《山区公路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规范》(T/CSRME 033—2023)发布
3
作者 祁生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48-2348,共1页
由祁生文、张新来、俞永华、苏立君、苏天明、晏长根、刘春玲、马洪生、刘卫民、何乃武、邹宇、王学良、詹志发、姚翔龙、郭松峰、向波、陈云瑶、胡梦泉、邹强、包含、许江波、熊峰、贺鹏、李涛、孙巍锋、邓小龙、王东、郑博文、李永超... 由祁生文、张新来、俞永华、苏立君、苏天明、晏长根、刘春玲、马洪生、刘卫民、何乃武、邹宇、王学良、詹志发、姚翔龙、郭松峰、向波、陈云瑶、胡梦泉、邹强、包含、许江波、熊峰、贺鹏、李涛、孙巍锋、邓小龙、王东、郑博文、李永超、郭忻怡、鲁晓为主要起草人,历时3年时间倾情编撰而成的我国第一部针对山区公路的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规范——《山区公路斜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规范》T/CSRME 033—2023(以下简称规范)已于近日出版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山区公路 出版发行 主要起草人 T/C 斜坡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崩滑灾害分布及其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鲁晓 祁生文 +13 位作者 郑博文 郭忻怡 李永超 郭松峰 邹宇 唐凤娇 姚翔龙 宋帅华 马丽娜 张琳鑫 刘方翠 罗光明 梁宁 台大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8-735,共18页
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河流切割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新构造运动活跃,具有山高谷深、坡体稳定性差等特点,是我国崩滑灾害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保障廊道内相关工程的顺利建设和... 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河流切割强烈、地质环境脆弱、新构造运动活跃,具有山高谷深、坡体稳定性差等特点,是我国崩滑灾害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保障廊道内相关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后期安全运营,本文以线路两侧一级分水岭为界,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获得川藏交通廊道雅安—林芝段崩滑灾害共4509处,在此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断裂、水系、公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降雨共9个因子分析了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建立了频率比法与逻辑回归方法耦合模型,并运用到高原山区重大交通廊道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1)廊道沿线各县区段的崩滑灾害面密度在空间上总体呈从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有利于灾害发生的条件分别是:高程1~4 km,坡度大于20°,S、SW和W坡向,较软弱、较坚硬和坚硬岩组,距断裂6.4 km范围内,距水系3.2 km范围内,距公路800 m范围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年均降雨量大于1100 mm。(3)将研究区危险性等级划分为极低危险(18.64%)、低危险(26.18%)、中等危险(24.75%)、高危险(19.82%)、极高危险(10.61%)5级,其中:极高危险区与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断裂附近和坡度较陡的区域。(4)耦合模型的AUC值达到了0.737,优于单一的频率比模型的0.712,表明耦合模型的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该研究可为川藏交通廊道雅安到林芝段相关工程的规划、建设和未来运营过程中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交通廊道 崩滑灾害 危险性 频率比 逻辑回归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应力场及地下工程灾害风险研究
5
作者 李金轩 郭松峰 +5 位作者 祁生文 张亚国 郑博文 唐凤娇 马行东 张世殊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6-749,共14页
青藏高原东缘广泛发育着深大活动断裂带,强烈控制着高原东缘区域应力场。本文基于收集的178个点位1181组原位应力数据,通过数值模拟反演得出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影响下青藏高原东缘地应力场,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应力场呈现出明显的非... 青藏高原东缘广泛发育着深大活动断裂带,强烈控制着高原东缘区域应力场。本文基于收集的178个点位1181组原位应力数据,通过数值模拟反演得出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影响下青藏高原东缘地应力场,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应力场呈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特征,应力量值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然后,利用ArcGIS分析青藏高原东缘埋深100~2000 m岩爆及大变形趋势,岩爆集中产生于次级板块内部,岩爆范围基本不随深度变化;而大变形产生于次级板块边界,并随深度增加面积逐渐向板块内部扩大;岩爆及大变形风险等级随埋深呈现规律性变化。最后,通过二郎山隧道隧址区以及双江口水电站两个工程实例探讨了本研究在工程建设中对岩爆及大变形趋势预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青藏高原东缘地下工程灾害趋势与基于强度应力比方法获得的岩爆倾向性以及工程实例中岩爆现象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地应力 岩爆 大变形 地质工程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racturing of Sedimentary Rock:A Critical Review
6
作者 ZHENG Bowen qi shengwen +4 位作者 LU Wei GUO Songfeng WANG Zan YU Xin ZHANG Y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925-945,共21页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_(2))fracturing has great advantages and prospects in both shale gas exploitation and CO_(2)storage.This paper reviews current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results for sedimenta...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_(2))fracturing has great advantages and prospects in both shale gas exploitation and CO_(2)storage.This paper reviews current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results for sedimentary rocks fractured by ScCO_(2).The breakdown pressure,fracture parameters,mineral composition,bedding plane angle and permeability are discussed.We als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dimentary rock and granite fractured by ScCO_(2),ultimately no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ng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future.Th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breakdown pressure of ScCO_(2)was reduced 6.52%–52.31%compared with that of using water.ScCO_(2)tends to produce a complex fracture morphology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meability.When compared with water,the fracture aperture of ScCO_(2)was decreased by 4.10%–72.33%,the tortuosity of ScCO_(2)was increased by 5.41%–70.98%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ScCO_(2)was increased by 4.55%–8.41%.The breakdown pressure of sandstone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nature of the fracturing fluid,but fracture aperture is less sensitive to fracturing fluid than for shale and coal.Compared with granite,the tortuosity of sedimentary rock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fracturing fluid and the fracture fractal dimension is less sensitive to the fracturing fluid.Existing research shows that ScCO_(2)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breakdown pressure,good fracture cre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t is recommended that research be conducted in terms of sample terms,experimental conditions,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nd theoretical deriv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ScCO_(2)reformed reservoir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ry rock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racturing experiment breakdown pressure fracture parameters
下载PDF
青藏高原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及工程扰动灾害分布浅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祁生文 李永超 +12 位作者 宋帅华 兰恒星 马凤山 李志清 陈晓清 崔振东 张路青 刘春玲 陈卫忠 邹宇 唐凤娇 鲁晓 郭松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9-608,共10页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部署的相继实施以及某交通线路等重大工程的逐渐上马,青藏高原上的工程活动日趋增多。受快速隆升影响,高原内构造运动活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合理的场址选择成为制约重大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的关键。本文利...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部署的相继实施以及某交通线路等重大工程的逐渐上马,青藏高原上的工程活动日趋增多。受快速隆升影响,高原内构造运动活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合理的场址选择成为制约重大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的关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选取全新世活动断裂及地形地貌作为评价因子,基于最大隶属度准则,对青藏高原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显示全区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好的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22.48%、18.01%、28.79%、22.72%和8.00%。对青藏高原全区的重大工程及其扰动灾害进行解译,共识别出重大工程铁路、公路、水电站、矿山等2176处;重大工程扰动灾害6562处,主要分布在工程地质稳定性为差和较差的区域,占比约69.66%。初步分析表明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结果对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选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自然灾害高发地段与工程扰动灾害有较高重合度。切坡扰动灾害主要发生在滑坡路段、厚层崩坡积路段以及强卸荷坡段,而水库诱发灾害主要类型表现为滑坡复活以及松散堆积物中的滑塌,并且随着蓄水年限增加灾害数量迅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工程地质稳定性分区 工程扰动灾害 重大工程
下载PDF
金沙江溪洛渡库区水库诱发滑坡时空分布规律及易发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唐凤娇 祁生文 +6 位作者 郭松峰 邹宇 李永超 鲁晓 郑博文 宋帅华 侯晓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9-620,共12页
水库诱发滑坡作为重大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国内外工程地质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金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地质环境脆弱,水能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水电站建设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规划了25级梯级电站,但是水库... 水库诱发滑坡作为重大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国内外工程地质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金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地质环境脆弱,水能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水电站建设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规划了25级梯级电站,但是水库蓄水对岸坡改造的时空效应尚不清楚。本文以溪洛渡水电站为例,对金沙江流域水库诱发滑坡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利用2013~2020年多期遥感影像解译溪洛渡库区范围内的水库诱发滑坡,共解译滑坡433处。在此基础上,对水库诱发滑坡数量和面积随蓄水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随后利用频率比法对水库诱发滑坡的分布与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断裂、距死水位距离6个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进行了各个单因子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曲线下面积AUC法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并基于评价结果选取了高程、距断裂距离、坡度、距死水位距离4个因素进行了水库诱发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认为:(1)水库诱发滑坡主要发生在蓄水初期3~4年内,之后滑坡数量和面积逐渐减少,岸坡表生演化逐渐趋于稳定。(2)库区内水库诱发滑坡主要分布在高程1 km以内,2 km以上无诱发滑坡分布,优势坡度为30°~60°,发育滑坡的斜坡坡向以SE、W和NW向为主;在距断裂400~3200 m范围内更有利于滑坡发育;距死水位100~200 m范围内灾害发育数量最多。(3)易发性评价验证AUC高达0.912,评价结果可信度较好。(4)水库诱发滑坡的主控因素为距死水位距离和高程,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距死水位400 m以内、高程1 km以下的范围内。本文首次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建立了溪洛渡水电站水库诱发滑坡数据库,研究结果能够为已建水电站正常运营、未建及在建水电站的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滑坡 金沙江流域 地质灾害 地貌演化 易发性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均质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詹志发 祁生文 +2 位作者 何乃武 郑博文 葛传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6-954,共9页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强震诱发边坡失稳作为地震中最为常见的次生灾害,致使我国的地震滑坡灾害数量位居全世界之首,针对强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动力响应问题,采用铁粉、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水作为相似材料,开展了均质岩质边坡振动...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强震诱发边坡失稳作为地震中最为常见的次生灾害,致使我国的地震滑坡灾害数量位居全世界之首,针对强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动力响应问题,采用铁粉、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水作为相似材料,开展了均质岩质边坡振动台试验。详细分析了均质边坡模型在不同频率和幅值地震波输入下的地震动响应特征,发现当频率较低时,沿坡表水平距离方向上监测点的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是单调增大的,坡肩处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达到最大值,当频率进一步增大接近或者超过模型自振频率时,边坡模型不再呈现出典型的放大现象;相同幅值不同频率加载条件下,均质边坡模型的自振频率变化整体不太明显,而输入加速度幅值的变化对自振频率的影响更为显著,低频成分对模型损伤不明显,高频及自振频率附近频段对均质边坡的损伤更为强烈,导致模型的自振频率显著下降。该问题的研究对强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地震动响应及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作用 均质岩质边坡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动响应规律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重大水电工程扰动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萍 李丽慧 +2 位作者 刘昊磾 祁生文 邓清海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5-647,共13页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对当地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澜沧江重大水电工程扰动灾害为例,在遥感解译与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归一化指数、距库区距离、工程地质岩组、断裂带密度、年均降雨量、地震峰值加速...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对当地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澜沧江重大水电工程扰动灾害为例,在遥感解译与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植被归一化指数、距库区距离、工程地质岩组、断裂带密度、年均降雨量、地震峰值加速度9个因素,并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价,然后以人口密度、水电站、道路、土地覆盖类型和GDP为承灾体进行易损性评价,最后将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信息融合,构建地质灾害风险性矩阵,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极高和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弄龙及其上游水电站附近,以及下游库区两岸人类活动相对密集区域,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乌弄龙上游库区两岸以及乌弄龙—托巴水电站全域,在下游零散分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中游高山峡谷段。本次研究较为准确地评估了地质灾害风险性,可为澜沧江流域扰动地质灾害风险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水电站 信息量法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深切河谷区河流陡峭指数与岩体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文欣 王学良 +4 位作者 王俊飞 孙娟娟 祁生文 邓清海 刘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0-728,共9页
河流下切作用是深切河谷区地貌演化的重要地质营力。它常常通过对河道的下切和侧蚀过程等影响着河谷两侧斜坡的稳定性状态和斜坡演化。目前,在河流下切作用下斜坡岩体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两者的定量化关系等方面研究较少。这在一定程... 河流下切作用是深切河谷区地貌演化的重要地质营力。它常常通过对河道的下切和侧蚀过程等影响着河谷两侧斜坡的稳定性状态和斜坡演化。目前,在河流下切作用下斜坡岩体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两者的定量化关系等方面研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深切河谷区斜坡岩体稳定性预测及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依托青藏高原深切河谷区(澜沧江—金沙江)和G214左贡—虎跳峡段,基于岩体质量评价BQ系统和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利用现场调查、统计和Matlab、Topotoolbox、ArcGIS、Origin等工具手段,研究了研究区河流陡峭指数(k_(sn))和岩体质量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关关系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岩体质量与断裂密度、k_(sn)、工程岩组的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2、0.67、-0.11,即岩体质量与k_(sn)的相关性程度最高。基于横剖面形态提取和河谷边坡应力特征区分析发现:本文所研究岩体质量的特征分布区主要为对河流下切作用作出实时敏感响应的斜坡段,即河流下切作用的强烈影响段。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在深切河谷区,k_(sn)应该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在表征河流下切作用对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中进行考虑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切河谷区 归一化陡峭指数k 岩体质量评价BQ系统 G214 易发性评价指标
下载PDF
大型液压机缸体制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玲 齐盛文 刘益民 《鞍钢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41-46,共6页
针对大型液压机锻焊结构缸体在锻造、焊接和加工定位以及打压等制作和检验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采用对钢锭及锻造和热处理关键工序控制、窄间隙焊接和坡口定位工具的设计,解决了缸体制造内部缺陷超标和焊接质量差的难题,加工成品后... 针对大型液压机锻焊结构缸体在锻造、焊接和加工定位以及打压等制作和检验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采用对钢锭及锻造和热处理关键工序控制、窄间隙焊接和坡口定位工具的设计,解决了缸体制造内部缺陷超标和焊接质量差的难题,加工成品后为了检验缸体焊接坡口的耐压效果,设计制造打压工装具进行压力测试,满足图纸设计中所要求的技术条件,上线使用后,保证质量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机缸体 锻焊结构 窄间隙焊缝 单面埋弧自动焊
下载PDF
镁合金轧机油气润滑密封结构改进
13
作者 王玲 刘益民 +1 位作者 齐盛文 周勇 《鞍钢技术》 CAS 2022年第5期85-88,共4页
针对镁合金板带在轧机使用油气润滑系统时,因密封漏油造成表面质量出现缺陷的问题,通过对原设计油气润滑系统密封结构形式进行改进,增加相应措施,解决了轧机油气润滑污染镁合金板带的问题,提高了轧机轴承使用寿命和板带表面质量。
关键词 镁合金轧机 油气润滑系统 密封结构 旋转唇形密封圈 压力平衡孔
下载PDF
采用辅助定位方式制造连铸导向段支架应用实践
14
作者 王玲 齐盛文 +1 位作者 刘益民 周勇 《鞍钢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61-6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导向段支架的加工装配方法,通过在导向段支座的适当位置增加工艺销孔,再结合装配工艺假轴的方式,将空间尺寸转换为可直接测量的尺寸,在地平铁平面上进行装配和检查调整,可以实现替代数控机床检测,节约数控机床台时,经过现场安... 介绍了一种导向段支架的加工装配方法,通过在导向段支座的适当位置增加工艺销孔,再结合装配工艺假轴的方式,将空间尺寸转换为可直接测量的尺寸,在地平铁平面上进行装配和检查调整,可以实现替代数控机床检测,节约数控机床台时,经过现场安装,完全符合现场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导向段支架 辅助定位 工艺销孔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选址指标体系及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祁生文 郑博文 +2 位作者 路伟 王赞 郭松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3-550,共28页
CO_(2)地质封存是实现碳中和与改善当前气候问题的有效手段。中国的CO_(2)地质封存工作起步较晚,封存选址的指标体系仍不完善。本研究根据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在陆地封存方面,考虑了区域级、盆地级、目标区级/靶区级、场... CO_(2)地质封存是实现碳中和与改善当前气候问题的有效手段。中国的CO_(2)地质封存工作起步较晚,封存选址的指标体系仍不完善。本研究根据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在陆地封存方面,考虑了区域级、盆地级、目标区级/靶区级、场地级和灌注级5个级别/尺度,以及油气藏、煤层和深部咸水层这3种储层类型,梳理了27类工程地质基本指标、44类封存潜力基本指标和12类社会经济基本指标,在海洋封存方面,共统计了25类选址指标;在此基础上,优选了44类油气藏特征指标、24类煤层特征指标和31类深部咸水层特征指标,归纳了CO_(2)地质封存中的地质环境风险、工程环境风险、生态环境风险和社会经济风险4类风险监测指标,绘制了8组CO_(2)地质封存选址分类分级指标图和9组选址指标适宜性评价表,建立了完备的选址指标体系,最后对未来通过机器学习建立智能评价体系进行了展望。本研究为不同级别和尺度、不同类型储层的CO_(2)地质封存选址提供参考,为未来进一步寻找关键指标、优化指标体系并开展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工程地质 选址指标 适宜性评价
原文传递
构建山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模式,助力我国山区高质量发展
16
作者 李明 刘勤 +12 位作者 王玉宽 崔鹏 高星 第宝锋 柳金峰 祁生文 陈容 谭春萍 徐梦珍 孙昊 张建强 陈剑刚 邹强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8-1832,共15页
我国山地灾害易发区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的空间范围高度重叠,长期以来形成的减灾与发展间的疏离和脱节问题,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成为制约2035年山区同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障碍。文章在系统梳理山区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基... 我国山地灾害易发区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的空间范围高度重叠,长期以来形成的减灾与发展间的疏离和脱节问题,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成为制约2035年山区同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障碍。文章在系统梳理山区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基础之上,基于人地协调论思想创新发展易灾山区的“灾—地—人”绿色协同理论,提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剖析了该模式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主要协同路径和关键协同技术;系统介绍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红莫镇热水河小流域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示范区建设成果;讨论了在全国山区推广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路径。成果可用于指导我国广大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也有助于提高山区的统筹与治理能力,支撑山区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减灾 生态减灾措施 减贫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典型黄土塬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因机制及碳循环意义
17
作者 黄天明 龙吟 +6 位作者 张芬 赵雅静 刘文景 李义曼 马金珠 祁生文 庞忠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6-367,共12页
水岩相互作用包括了溶解、沉淀和离子交换等作用,其参与了各种地质作用和生态-环境过程;而目前对离子交换作用在水中离子来源解析和同位素示踪等方面考虑不足,这限制了对水化学演化规律和碳循环刻画等方面的认识。本研究选择水文地质条... 水岩相互作用包括了溶解、沉淀和离子交换等作用,其参与了各种地质作用和生态-环境过程;而目前对离子交换作用在水中离子来源解析和同位素示踪等方面考虑不足,这限制了对水化学演化规律和碳循环刻画等方面的认识。本研究选择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的甘肃陇东地区董志塬,在对降水入渗补给评估、地下水定年(3H和14C)等水循环规律刻画的基础上,通过对降水元素输入和阳离子交换容量分析,以及应用硝酸盐同位素(δ^(15)N-NO3和δ^(18)O-NO3)、硫酸盐同位素(δ^(34)S-SO4和δ^(18)O-SO4)、87Sr/86Sr(包括地下水及黄土各分量)、阳离子关系等手段,解析了董志塬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来源。研究结果显示,降水入渗补给量为39±8mm/a,土壤水运移速度为0.13±0.03m/a;研究区包气带较厚(主要在40~75m),这说明年降水需要250~750年才能补给到地下水,但持续的补给使得自然条件下每年约有(3167±650)×10^(4)m3地下水通过泉水补给两侧河流。地下水年龄较老,不含3H,14C校正年龄在417年至19420年之间,因此水化学组成受现代人类活动影响可忽略;地下水中Cl-和SO42-主要来自于古降水,并反演出古降水SO42-平均含量为1.2mg/L,显著低于受化石燃料等影响的现代含量(平均为6.6mg/L);而地下水NO3-则主要来自于土壤氮的硝化。地下水87Sr/86Sr比值(0.7107至0.7114)与黄土中碳酸盐的比值(0.7103至0.7111)基本一致,表明Ca^(2+)和Mg^(2+)主要来自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部分被吸附至粘土矿物。研究区黄土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容量(149±33meq/kg),地下水总Na^(+)中,降水贡献平均占29%,其余Na+主要来源于水中Ca^(2+)和Mg^(2+)和粘土矿物中Na的交换(平均为71%),硅酸盐溶解对水中Na+贡献可忽略(硅酸盐溶解会导致87Sr/86Sr增加),而以往研究大多认为除了降水输入、蒸发岩溶解外,水中Na+主要来自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并贡献了碳汇。本研究认为在研究区地下水中,硅酸盐风化的碳汇效应可忽略;同时强调了在含有粘土矿物的流域或水岩体系,阳离子交换作用在示踪水中离子来源及碳循环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同位素 碳循环 风化作用 阳离子交换
原文传递
循环动载边界下三维粗糙节理面剪切力学响应研究
18
作者 尹乾 何满潮 +7 位作者 靖洪文 王琦 祁生文 吴疆宇 孟波 张强 朱淳 吴赛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2024年第5期1176-1189,共14页
开展正弦波式循环法向动载–循环剪切位移叠加作用下三维粗糙节理面剪切试验,探讨初始法向静载(Fs)、法向动载振幅(Fa)、法向动载频率(fv)及循环剪切次数(N)对节理面剪切特性的影响。随着Fs与Fa的增加,节理面法向荷载变化范围逐渐增大,... 开展正弦波式循环法向动载–循环剪切位移叠加作用下三维粗糙节理面剪切试验,探讨初始法向静载(Fs)、法向动载振幅(Fa)、法向动载频率(fv)及循环剪切次数(N)对节理面剪切特性的影响。随着Fs与Fa的增加,节理面法向荷载变化范围逐渐增大,一个剪切位移周期内剪切荷载呈现波动增加→波动减小→波动增加趋势;稳定状态下峰值剪切荷载随着Fs与Fa的增加分别增大4.90倍与65.12%,节理面抗剪能力逐渐增强,而随着fv的增加,节理表面损伤渐进累积导致峰值剪切荷载逐渐减小,且出现的时刻逐渐前移,稳定状态峰值剪切荷载减小17.49%。一个剪切位移周期内节理面法向位移呈现波动增加→波动减小→二次增加→二次减小的趋势,当节理面远离初始位置剪切时,凸起体持续“爬坡效应”导致法向位移逐渐增大;节理面法向位移–法向荷载呈现明显负相关,且最大法向位移滞后于最大剪切位移1/4法向荷载周期;随着N的增加,节理面持续磨损劣化导致最大法向位移呈指数函数减小趋势;最大法向位移随着Fs,Fa及fv的增加分别呈现逐渐减小、逐渐增加及先增后减的特征。剪切后节理表面粗糙度系数随着Fs,Fa与fv的增加,呈现的变化规律分别为减小了57.79%,43.26%以及以1 Hz为拐点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粗糙节理面 循环剪切 法向动载 法向位移 表面磨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