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亓雯雯 马红媛 +3 位作者 李亚晓 杜艳 孙梦丹 武海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202,共16页
作为草食家畜最优良和天然的饲料,牧草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大食物观下重要的粮食资源。牧草新品种的选育是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促进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提升及草牧业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优质牧草新... 作为草食家畜最优良和天然的饲料,牧草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大食物观下重要的粮食资源。牧草新品种的选育是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促进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提升及草牧业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优质牧草新品种需求增加,牧草育种技术从常规育种手段进入分子育种时代,牧草新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本研究对国内外近100年来的牧草育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包括驯化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等常规育种技术,转基因、分子设计育种等基因工程育种技术,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因编辑技术,同时阐述了不同育种技术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牧草育种工作提出了以下展望:1)深入挖掘牧草自然资源,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利用;2)以需求为导向丰富牧草新品种的育种目标,注重牧草品质的改良和抗性品种培育,充分发挥牧草的生产、生态和生活等“三生”功能;3)将常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突破牧草育种瓶颈,加强优质牧草特别是羊草和苜蓿等新品种选育。旨在推动我国进入生物育种新时代,为牧草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为建立优质高产人工草地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满足我国畜牧业日益增长的饲草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苜蓿 种质资源 分子育种 诱变育种 细胞工程
下载PDF
基于卫星联合观测的交叉匹配约束机制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轩 齐文雯 +1 位作者 谭伟 何红艳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定标轨道预报是空间辐射基准传递定标的前提,通过利用卫星的轨道参数和定标场地信息,结合联合观测约束条件,预报出两颗卫星的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简单介绍了空间辐射基准传递定标的轨道规划流程,研究了用于轨道预报的卫星空间位置计算... 定标轨道预报是空间辐射基准传递定标的前提,通过利用卫星的轨道参数和定标场地信息,结合联合观测约束条件,预报出两颗卫星的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简单介绍了空间辐射基准传递定标的轨道规划流程,研究了用于轨道预报的卫星空间位置计算方法。通过分析限定联合观测交叉频次的观测时间间隔、观测角度差异等约束条件,选取TERRA和Landsat8作为辐射基准卫星,GF-1、GF-2、GJ-1等作为待定标卫星进行了针对全球6个地面定标场地的联合观测交叉匹配约束机制分析。仿真、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开展以2次/月交叉频次的基准载荷轨道优化设计,为实现我国卫星在轨高频次、高精度辐射定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轨道预报 辐射基准卫星 交叉定标
下载PDF
多源遥感水库蓄水量估算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闯 赵建辉 +1 位作者 戚雯雯 常继科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1年第5期66-75,共10页
水库蓄水量研究对于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水库蓄水量估算研究现状和不足,使用星载雷达高度计(RA)提取水库的遥测水位,利用星载多光谱成像仪(MSI)和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提取水库的水域面积,基于数据同化技术建... 水库蓄水量研究对于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水库蓄水量估算研究现状和不足,使用星载雷达高度计(RA)提取水库的遥测水位,利用星载多光谱成像仪(MSI)和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提取水库的水域面积,基于数据同化技术建立了多源遥感水库蓄水量估算模型,并开发了一款多源遥感水库蓄水量估算系统.该系统可以无接触地获取遥测水位和水域面积并估算蓄水量,具有稳定性、通用性等特点,有望应用于防汛抗旱、水库调度等领域,为管理部门科学化、高效化管理水库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水库蓄水量 雷达高度计 多光谱成像仪 合成孔径雷达 系统开发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Mass Elevation Effect to the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Global Treelines 被引量:9
4
作者 ZHAO Fang ZHANG Bai-ping +4 位作者 ZHANG Shuo qi wen-wen HE Wen-hui WANG Jing YAO Yong-hu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289-297,共9页
Alpine treeline, as a prominent ecological boundary between forested mountain slopes and alpine meadow/shrub, is highly complex in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and sensitive to warming climate.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 Alpine treeline, as a prominent ecological boundary between forested mountain slopes and alpine meadow/shrub, is highly complex in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and sensitive to warming climate.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explore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ec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determine these patterns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and quite a number of geographical and ecophysiological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correlate treeline altitude with latitude or a latitude related temperature. However,on a global scale, all of these models have great difficulties to accurately predict treeline elevation due to the extreme diversity of treeline site conditions.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is that "mass elevation effect"(MEE) has not been quantified globally and related with global treeline elevations although it has been observed and its effect on treeline elevations in the Eurasian continent and Northern Hemisphere recognized.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and compiled a total of 594 treeline sites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literatures, and explored how MEE affects globaltreeline elevation by developing a ternar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ith intra-mountain base elevation(IMBE, as a proxy of MEE), latitude and continentality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MBE, latitude and continentality together could explain 92% of global treeline elevation variability, and that IMBE contributes the most(52.2%), latitude the second(40%) and continentality the least(7.8%) to the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global treelin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three factors' contributions amount to 50.4%, 45.9% and 3.7% respectively; in the south hemisphere, their contributions are 38.3%, 53%, and 8.7%,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that MEE, virtually the heating effect of macro-landforms, is actually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for the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treelines across the globe, and that latitude is relatively more significant for treeline elevation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probably due to fewer macro-landforms t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分布 质量效应 线性回归模型 高山草甸 生态机制 气候变暖 分布格局 生态模型
下载PDF
江香薷活性成分香芹酚对指状青霉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戚雯雯 沈玉婷 +2 位作者 陈楚英 陈金印 万春鹏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5-69,64,共6页
以指状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为供试菌,研究江香薷活性成分香芹酚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本文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此评价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研究香芹酚对指状青霉... 以指状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为供试菌,研究江香薷活性成分香芹酚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本文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此评价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研究香芹酚对指状青霉的菌丝形态变化、孢子萌发率、细胞膜渗透性和菌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阐述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MIC、MFC分别为0.125 mg/mL和0.25 mg/mL;经不同浓度香芹酚处理后的指状青霉,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细胞膜渗透性增强,菌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说明香芹酚能有效抑制指状青霉菌的孢子萌发,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内含物外渗,降低营养物质含量,影响病原菌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发挥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香薷 香芹酚 指状青霉菌 抑菌机理
下载PDF
Omni-Direction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ontane Coniferous Forest in the Helan Mountains of China 被引量:4
6
作者 PANG Yu ZHANG Bai-ping +3 位作者 ZHAO Fang YAO Yong-hui ZHANG Shuo qi wen-w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5期724-733,共10页
斜坡方面在山区的森林的发展和分发有重要效果,特别在干旱、半干旱的区域。用 SPOT5 图象和 1:50,000 DEM ,这份报纸数字地提取并且分析山区的具球果的森林的空间信息(主要 Qinghai 云杉),并且从而探索上面、更低的限制和具球果的... 斜坡方面在山区的森林的发展和分发有重要效果,特别在干旱、半干旱的区域。用 SPOT5 图象和 1:50,000 DEM ,这份报纸数字地提取并且分析山区的具球果的森林的空间信息(主要 Qinghai 云杉),并且从而探索上面、更低的限制和具球果的森林的高度的范围怎么变化并且具球果的森林的区域怎么与有在 Helan 山的所有方面的年度曝晒是相关的。结果显示出那:1 ) 在东方胁腹,具球果的森林的更低的限制在 1,600 m 和 2,000 m 之间是 a.s.l 和 3,000 m a.s.l;在西方的胁腹,具球果的森林的更低的限制在 2,000 m 和 2,300 m 之间是 a.s.l 和 3,100 m a.s.l 2 ) 具球果的森林的高度的范围分别地是 8061,435 m,为东方胁腹的 4381,140 m 和西方的胁腹。3 ) 具球果的森林的区域与方面呈现正常分布,并且它与年度曝晒有一种靠近的关系。在这纸份量上开发的这个分发模型在干旱、半干旱的土地在具球果的森林的分发上揭示斜坡方面的重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森林 针叶林 贺兰山 分布格局 全向性 SPOT5卫星影像 半干旱地区 中国
下载PDF
A topographical model for precipitation patter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1
7
作者 qi wen-wen ZHANG Bai-ping +3 位作者 YAO Yong-hui ZHAO Fang ZHANG Shuo HE Wen-hu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763-773,共11页
As the highest and most extensive plateau on earth,the Tibetan Plateau has strong thermodynamic effect,which not only affects regional climate around the plateau but als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patterns of itse... As the highest and most extensive plateau on earth,the Tibetan Plateau has strong thermodynamic effect,which not only affects regional climate around the plateau but also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patterns of itself.However,due to scattered meteorological stations,its spatial precipitation pattern and,especially,the mechanism behind are poorly understood.The availability of spatially consistent satellite-derived precipitation data makes it possible to get accurate precipitation pattern in the plateau,which could help quantitatively explor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mass elevation effect on precipitation pattern.This paper made full use of TMPA 3B43 V7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to track the trajectory of precipitation and identified four routes(east,southeast,south,west directions) along which moisture-laden air masses move into the plateau.We made the assumption that precipitation pattern is the result interplay of these four moistureladen air masses transportation routes against the distances from moisture sources and the topographicbarriers along the routes.To do so,we developed a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topographical barriers to these four moisture source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The result shows that our model could explain about 70% of spatial variation of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pattern in the plateau;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southeast moisture source(the Bay of Bengal) contributes the most(32.56%) to the rainfall pattern of the plateau;the east and the south sources have nearly the same contribution,23.59% and 23.48%,respectively;while the west source contributes the least,only 20.37%.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greatly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mass elevation effect on spatial precipitation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地区 地形模型 水模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年平均降水量 空间分布 降水资料 地形障碍
下载PDF
卡琪花蒂玛茎段增殖及生物反应器培养(英文)
8
作者 亓雯雯 姜银姬 +3 位作者 李永一 MURTHY Hosakatte-niranjana 崔锡花 张基德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3期31-39,共9页
[目的 ]确立卡琪花蒂玛的快速繁殖体系和探讨应用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丛生芽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茎段培养中植物细胞分裂素及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混合液对卡琪花蒂玛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为了大规模增殖丛生芽,在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 [目的 ]确立卡琪花蒂玛的快速繁殖体系和探讨应用生物反应器大量生产丛生芽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茎段培养中植物细胞分裂素及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混合液对卡琪花蒂玛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为了大规模增殖丛生芽,在M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结果 ] TDZ表现出最高的类细胞分裂素活性,当浓度为0.1 mg/L时,卡琪花蒂玛芽增殖数最多(21.5个/外植体),但无伸长效果;而zeatin对芽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浓度为5.0 mg/L时,每个外植体均获得6.8个较长的芽。在诱导培养基中混用生长素时,增殖效果不显著。通过接种10 g/L(260个)丛芽于含有2 L MS液体培养基(含有0.1 mg/L TDZ)的3 L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液体培养,获得了6 100个芽,鲜重为183.13 g。在MS固体培养基中进行植物体再生,之后移栽到花盆里获得了形态正常、健康的植物体。[结论 ]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开发有助于卡琪花蒂玛芽的高效率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琪花蒂玛 丛生芽 生长素 生物反应器 细胞分裂素 增殖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县动物疾病诊断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文年 徐全武 +6 位作者 漆雯雯 叶尔加那提 齐姗姗 刘双 叶里哈孜 拜山别克 阿扎提古丽 《草食家畜》 2021年第3期51-54,共4页
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县动物饲养及调运量不断增多,出现外来疫病传入风险增大,新发病种增多,常发病种频发等状况。同时,山区野生动物携带病原向家畜传播,动物疫病防控呈现出腹背受敌的局面。动物疾病诊断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首要措施,其... 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县动物饲养及调运量不断增多,出现外来疫病传入风险增大,新发病种增多,常发病种频发等状况。同时,山区野生动物携带病原向家畜传播,动物疫病防控呈现出腹背受敌的局面。动物疾病诊断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首要措施,其能力强弱直接决定动物疫病防控的效果。乌鲁木齐县动物疾病的诊断由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构成。临床诊断由县、乡两级畜牧兽医及村级防疫员承担,存在知识结构陈旧、临床诊断经验不足、诊断准确性差等问题;实验室诊断方法少,病原学检测能力缺乏,亦存在诊断技术支撑不足的问题,不能满足当前动物诊断及防控的需要。针对乌鲁木齐县动物疾病诊断现状及短板,结合目前动物疾病诊断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为基层临床诊断增加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兽医实验室储备核酸检测技术等对策。以上对策可解决动物疾病诊断方法少,技术支撑不足;诊断人员知识陈旧、经验不足等问题。同时,可大幅提升动物疾病诊断的客观性及准确性。本文为乌鲁木齐县动物疾病诊断能力的整体提升提供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县 动物疾病 诊断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山羊痘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文年 刘双 +10 位作者 马兰英 徐全武 叶尔加那提 漆雯雯 齐姗姗 张启耀 韩佳佳 朱梦莹 马莉 叶里哈孜 努尔孜哈 《草食家畜》 2022年第2期29-32,共4页
为了县级兽医实验室能够准确检测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TPV),根据GenBank上的山羊痘病毒(GTPV)的基因序列,选取p32基因内的保守序列作为检测目的片段,设计、合成一对扩增引物,特异性扩增该目的片段,扩增产物大小为218 bp,建立了... 为了县级兽医实验室能够准确检测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TPV),根据GenBank上的山羊痘病毒(GTPV)的基因序列,选取p32基因内的保守序列作为检测目的片段,设计、合成一对扩增引物,特异性扩增该目的片段,扩增产物大小为218 bp,建立了山羊痘病毒PCR检测方法。对所建立的PCR反应体系的灵敏性进行了评价,并用此方法对30份羊口鼻棉试子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检测浓度为1.82×10^(5)拷贝/μL。检测样品均为GTPV阴性。本文建立了山羊痘病毒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可储备为本实验羊痘病毒病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 聚合酶链反应 敏感性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与文化使命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文文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化自信作为实现复兴伟业的重要支撑,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新时代特质。文化自信与文化使命紧密关联,新时代要完成繁荣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必然要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坚定政治立场,整合青年多元思想,... 文化自信作为实现复兴伟业的重要支撑,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新时代特质。文化自信与文化使命紧密关联,新时代要完成繁荣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必然要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坚定政治立场,整合青年多元思想,创新传统文化,重塑青年文化信心,营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氛围,涵养青年文化自信,综合多种新媒体技术,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来提振青年文化自信,为完成文化使命乃至中国梦想积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使命 新时代青年
下载PDF
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温度、光照和埋深的响应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阳 亓雯雯 +3 位作者 李绍阳 赵丹丹 李景玉 马红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2-339,共8页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人工草地重要的优良牧草。研究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温度、光照及埋深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对苜蓿草地的种植及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采用室内控制实验,分析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恒温(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人工草地重要的优良牧草。研究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温度、光照及埋深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对苜蓿草地的种植及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采用室内控制实验,分析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恒温(10、15、20、25、30℃)、变温(6/15、10/20、15/25、15/30、20/30℃)、光照(12 h光照/12 h黑暗、24 h黑暗)以及埋深(1、2、3、4、5 cm)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苜蓿种子的萌发温度范围宽,在供试的10种恒温和变温下萌发率为50%~88%,且温度处理对苜蓿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的影响;黑暗对苜蓿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苜蓿种子萌发率为69%~88%,而24 h全暗条件下为50%~77%,其中10、15、30、10/20和15/30℃温度下,光照处理均显著高于全暗处理。埋深1~5 cm的苜蓿种子出苗率没有显著差异,且幼苗株高、干重、鲜重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埋深对苜蓿根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埋深1~2 cm根长度及重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埋深处理。以上结果表明,苜蓿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宽,恒温和变温下都有较高的萌发率,适合播种季节要求宽泛;黑暗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田间种植苜蓿的最佳埋深为1~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萌发 人工草地 埋深 光照
原文传递
木醋液引发对盐胁迫下羊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梦谣 马红媛 +2 位作者 李绍阳 亓雯雯 赵丹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88-1593,共6页
种子引发技术在提高盐碱胁迫下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实验研究了由木醋液引发后的羊草种子在0、25、50、100、200 mmol·L^(-1)浓度NaCl胁迫下萌发率及幼苗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NaCl浓度、木醋液引发... 种子引发技术在提高盐碱胁迫下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实验研究了由木醋液引发后的羊草种子在0、25、50、100、200 mmol·L^(-1)浓度NaCl胁迫下萌发率及幼苗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NaCl浓度、木醋液引发处理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羊草种子的萌发率。木醋液引发处理的种子在0~100 mmol·L^(-1)NaCl胁迫下萌发率达到84.0%~94.7%,比没有木醋液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提高了28.0%~60.0%。木醋液引发缩短了羊草种子在正常及盐碱胁迫下的萌发时间,始萌天数比相应H_(2)O引发的对照处理缩短2~5 d。此外,木醋液引发促进了盐碱胁迫下羊草幼根的长度、数量以及叶片的数量。因此,木醋液在提高盐碱胁迫下羊草种子的萌发率、缩短萌发时间及促进幼苗的生长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发 盐胁迫 种子萌发 羊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