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水平井生产规律 被引量:23
1
作者 郭建林 贾爱林 +6 位作者 贾成业 刘成 齐亚东 位云生 赵圣贤 王军磊 袁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3-58,共6页
随着我国页岩气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开发规模的不断加大,适时开展气井生产数据分析、评价已投产井生产规律是评价阶段开发效果和制订下一步开发部署的依据和保障。为此,通过分析北美地区6个页岩气开发区块和我国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长... 随着我国页岩气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开发规模的不断加大,适时开展气井生产数据分析、评价已投产井生产规律是评价阶段开发效果和制订下一步开发部署的依据和保障。为此,通过分析北美地区6个页岩气开发区块和我国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长宁—威远区块、昭通区块的页岩气水平井生产数据,采用双曲—指数混合递减模型建立不同区块的归一化产量递减曲线,探讨了页岩气井初始产量的变化趋势和产量递减规律,并建立了页岩气水平井估算最终开采量(EUR)的快速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开发初期页岩气水平井平均初始产量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初始产量分布则存在着差异,而后,气井平均初始产量变化呈平台式,后期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②双曲—指数递减模型应用于中国和北美地区页岩气水平井的产量递减分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同一区块不同批次的气井产量递减规律相似;③长宁区块前3年产量递减比例依次为55%、38%和33%,与北美地区Fayetteville区块接近,威远区块生产初期产量递减比例依次为63%、46%和37%,明显高于北美地区5个区块;④气井EUR与第1年累计产气量(Q1)正相关,一般为Q1的2~5倍,Woodford区块气井EUR/Q1最高,长宁区块与Barnett、Eagle Ford、Fayetteville和Haynesville区块相当,而威远区块则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生产规律 初始产量 递减率 EUR 北美地区 中国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下载PDF
复杂多孔介质主流通道定量判识标准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熙喆 卢德唐 +7 位作者 罗瑞兰 孙玉平 沈伟军 胡勇 刘晓华 齐亚东 关春晓 郭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3-949,共7页
为判识油气储集层中复杂多孔介质的主流通道类型,利用试井解释获取的综合渗透率与岩心测试(或测井解释)得到的基质渗透率的比值定义了“主流通道指数”,同时基于流量等效原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主流通道分类方法,实现了储集层... 为判识油气储集层中复杂多孔介质的主流通道类型,利用试井解释获取的综合渗透率与岩心测试(或测井解释)得到的基质渗透率的比值定义了“主流通道指数”,同时基于流量等效原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主流通道分类方法,实现了储集层流动通道类型的定量表征,并通过典型气藏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主流通道指数”能够定量划分流动通道类型:该指数小于3,基质孔隙为主要流动通道;该指数为3~20,流动通道以裂缝为主、基质孔隙为辅;该指数大于20可视裂缝为唯一渗流通道。典型气藏的动态分析显示,“主流通道指数”可用于评价多孔介质流动通道类型,进而指导气藏分类开发、规避气藏开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基质孔隙 裂缝 流动通道 主流通道指数 定量判识标准
下载PDF
基于多井模型的压裂参数-开发井距系统优化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军磊 贾爱林 +4 位作者 位云生 贾成业 齐亚东 袁贺 金亦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1-992,共12页
以变缝宽导流裂缝为基本流动单元,建立考虑井间干扰和缝间干扰的多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采用半解析方法求解模型,模拟多井开发平台全生命周期生产动态,分析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井距、缝距等因素对生产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以变缝宽导流裂缝为基本流动单元,建立考虑井间干扰和缝间干扰的多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采用半解析方法求解模型,模拟多井开发平台全生命周期生产动态,分析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井距、缝距等因素对生产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压裂规模为内部约束条件,以经济效益为外部约束条件的“嵌套式”全局优化方法来优化水平井-裂缝等钻完井参数。研究表明,不考虑约束条件时,增加裂缝与地层接触面积、降低缝/井间干扰强度、平衡裂缝与地层流入流出关系均能有效提高平台开发效果,但不存在最优钻完井参数。仅考虑内部约束条件时,存在最优裂缝导流能力和长度,但不存在最优井距、缝距。同时考虑内外部约束条件时,裂缝导流能力、裂缝长度、井距、缝距等因素间产生关联,出现参数优化空间,在压裂规模较小时宜采用小井距、宽缝距、短裂缝的水平井部署模式;在压裂规模较大时则宜采用大井距、窄缝距、长裂缝的部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多段压裂 裂缝导流能力 裂缝长度 井距 缝距 参数优化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水平井控压生产动态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贾爱林 位云生 +4 位作者 刘成 王军磊 齐亚东 贾成业 李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80,共10页
为了理清页岩气压裂水平井采取控压生产制度延缓裂缝闭合与提高页岩气最终可采量(EUR)的内在联系,明确控压生产的气藏工程意义,以有限导流裂缝为基本流动单元,引入变应力敏感系数,建立地层裂缝耦合的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预测模型并求解,... 为了理清页岩气压裂水平井采取控压生产制度延缓裂缝闭合与提高页岩气最终可采量(EUR)的内在联系,明确控压生产的气藏工程意义,以有限导流裂缝为基本流动单元,引入变应力敏感系数,建立地层裂缝耦合的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预测模型并求解,然后将所建立的模型与经典模型、Saphir软件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应力敏感性特征参数、控压生产制度等因素对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影响,并在两口井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建立的模型与经典模型、Saphir软件数值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②应力敏感性的存在使得裂缝导流能力随着气井生产的持续进行而递减,进而导致气井累计产气量降低,并且应力敏感性越强,累计产气量降低的幅度就越大;③与放压生产方式相比,采用控压方式生产的页岩气压裂水平井的初期产气量及累计产气量虽然偏低,但最终累计产气量却更高,页岩气压裂水平井采取长期控压生产的方式更具合理性。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页岩气井控压生产制度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水平井 控压生产 变应力敏感系数 非线性流动 初期产气量 最终累计产气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区块典型平台页岩气水平井动态特征及开发建议 被引量:18
5
作者 位云生 齐亚东 +2 位作者 贾成业 金亦秋 袁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6,共6页
位于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范围内的威远页岩气田(以下简称威远区块),同一平台上气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对于其页岩气井产气量的主控因素和开发工艺措施的有效性认识尚不明确。为此,以威远区块PT2平台... 位于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范围内的威远页岩气田(以下简称威远区块),同一平台上气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对于其页岩气井产气量的主控因素和开发工艺措施的有效性认识尚不明确。为此,以威远区块PT2平台的6口水平井为例,针对气井生产动态存在的差异,从钻遇优质页岩段的长度、水平段轨迹倾向、压裂段长度、改造段数、加砂量及井底积液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影响威远区块页岩气水平井产气量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优质页岩段钻遇长度是气井高产的物质地质保障,水平压裂段长度、改造段数/簇数和加砂量是主要的工程因素;(2)页岩气井生产早期均为带液生产且水气比较大,当产气量低于临界携液流量时,井底积液对产气量和井口压力的影响不容忽视;(3)建议低产井应采用小油管生产(油管内径小于等于62 mm),对于上半支低产井,应及早采取橇装式排水采气工具和措施以释放气井产能,而对于下半支低产井,则应放压生产,防止井底过早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产量主控因素 生产动态 临界携液流量 开发措施 四川盆地 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威远页岩气田
下载PDF
井控页岩气可动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元千 齐亚东 +1 位作者 傅礼兵 位云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8,共6页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藏由超致密基质和天然裂缝系统组成。基质中的页岩气是自生、自储和自闭的吸附气,裂缝系统中的页岩气为自由气,其中吸附气为页岩气的主体部分,必须通过打水平井进行多段压裂,才能从压裂产生的裂缝...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藏由超致密基质和天然裂缝系统组成。基质中的页岩气是自生、自储和自闭的吸附气,裂缝系统中的页岩气为自由气,其中吸附气为页岩气的主体部分,必须通过打水平井进行多段压裂,才能从压裂产生的裂缝面解吸出来。这种被水平井控制的解吸气和自由气量总称为井控页岩气资源量。评价页岩气藏基质中的吸附气资源量和裂缝系统中自由气的资源量,通常采用体积法。其有效应用受基质中原始吸附气含量、天然裂缝系统的有效孔隙度、页岩视密度和原始地层压力准确性的影响。应当指出,中国于2014年颁布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评价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体积法公式是错误的,而且也缺少动态法应用的具体内容。为此,根据页岩气以井为开发单元的特点,提出利用动态法评价井控页岩气可动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的方法。3口页岩水平气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新建方法是实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控 可动地质 储量 可采储量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分形裂缝模型的页岩气井智能化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位云生 王军磊 +4 位作者 于伟 齐亚东 苗继军 袁贺 刘楚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7-796,共10页
基于分形理论多次信息叠加算法设计了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人工裂缝模型与天然裂缝模型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多尺度裂缝系统。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技术耦合数值模拟器预测页岩气井产能,形... 基于分形理论多次信息叠加算法设计了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人工裂缝模型与天然裂缝模型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多尺度裂缝系统。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技术耦合数值模拟器预测页岩气井产能,形成了一体化页岩气井产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可利用分形参数控制裂缝网络的整体分布,与人工裂缝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的跨尺度裂缝系统;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具有裂缝网格数量少、运算耗时短的优点,能够灵活表征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属性,在有效降低计算量的同时能够精确地模拟流体在基质-裂缝中的交换过程;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与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相结合能够降低裂缝、储集层等未知参数计算的不确定性,实现储集层、裂缝关键参数的有效反演,并实现气井产能量化预测。经实际应用验证一体化井产能评价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图13表7参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裂缝网络 多次信息叠加算法 嵌入式裂缝模型 智能化历史拟合 储集层参数反演 页岩气 智能化产能评价
下载PDF
基于嵌入黏聚单元法的页岩储层压裂缝网扩展规律 被引量:6
8
作者 位云生 林铁军 +4 位作者 于浩 齐亚东 王军磊 金亦秋 朱汉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4-83,共10页
页岩储层压裂后形成的裂缝网络是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基础和关键,体积压裂过程中,对天然裂缝的发育形态的认识与人工裂缝的控制是压裂改造的关键和难点问题。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 页岩储层压裂后形成的裂缝网络是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基础和关键,体积压裂过程中,对天然裂缝的发育形态的认识与人工裂缝的控制是压裂改造的关键和难点问题。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批量嵌入黏聚单元法(BCZM)以及牵引—分离损伤理论(Traction—Separation Law,TSL)对天然裂缝空间展布及性质进行表征,并建立了富集天然裂缝网群的页岩储层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人工裂缝与水平层理、天然裂缝交汇的裂缝网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会优先沿水平层理与人工主裂缝方向流动,驱使主裂缝不断与天然裂缝进行沟通,最终形成类似星形包络线的压裂改造区域;(2)星形改造区域关于井眼呈现对称分布,随着压裂作业的进行,当有效改造半径达到一定值后,改造区域几何面积趋于稳定;(3)井口压裂液注入排量对压裂缝网形态影响较大,实际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入排量,过小的压裂排量会使地层中液体压力难以打开天然裂缝,而过大的排量又会导致人工水力主裂缝直接穿越天然裂缝而被层理捕获,最终不能形成复杂有效的网状裂缝。结论认为,开展页岩储层压裂缝网演化模拟对认识、预测及控制页岩储层压裂缝网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将有助力我国深层页岩气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改造 压裂 黏聚单元 缝网演化 注入排量 层间应力差 星形包络线 扩展规律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的特征及合理开发指标 被引量:5
9
作者 程立华 孟德伟 +4 位作者 杨云 位云生 冀光 齐亚东 罗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74,共6页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为变质岩气藏,是我国发现的首个基岩气藏,2015年该气藏天然气年产能规模达到12×108m3,后续随着水侵影响的加剧,产气量大幅度下降。国内外基岩气藏开发实例均较少,对该类气藏的静、动态特征尚缺乏系统的认识...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为变质岩气藏,是我国发现的首个基岩气藏,2015年该气藏天然气年产能规模达到12×108m3,后续随着水侵影响的加剧,产气量大幅度下降。国内外基岩气藏开发实例均较少,对该类气藏的静、动态特征尚缺乏系统的认识,为了给今后同类型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在深化储层特征评价和气井生产历史跟踪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技术与气藏工程分析方法,确定了该气藏适宜的井型、井网和合理的开发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东坪基岩气藏储层致密、裂缝和局部溶蚀孔洞发育,具有低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渗透率级差的特点,垂向上划分为风化破碎带、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该气藏属于典型的整装构造底水气藏,底水活跃;(2)气藏初期单井产量高、压降速率小,后期受水侵影响,气井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水淹停产;(3)以"整体评价、少井高产、均衡开采"为部署原则,宜采取高部位部署水平井与边部部署直井的混合井网进行开发;(4)直井合理产气量应介于3.2×10~4~7.5×10~4 m^3/d,水平井合理产气量应介于12.4×10~4~25.6×10~4 m^3/d,气井合理产量应为其无阻流量的1/4~1/3,气藏的采气速度宜控制在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东坪地区 基岩气藏 变质岩 储集空间 生产动态 井型井网 合理开发指标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推断的产量递减综合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军磊 位云生 +5 位作者 齐亚东 倪佳 于伟 袁贺 朱汉卿 雷丹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7-87,共11页
油气井产量递减分析对于产能建设和后期方案调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的准确计算对非常规油气规模效益开发尤为关键。为了解决定量评价生产历史拟合和EUR预测时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实际生产数据为例,分析了6种不同... 油气井产量递减分析对于产能建设和后期方案调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的准确计算对非常规油气规模效益开发尤为关键。为了解决定量评价生产历史拟合和EUR预测时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实际生产数据为例,分析了6种不同经验式产量递减模型的适用性,进而使用贝叶斯推断原理结合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算法模拟各模型参数的后验概率分布,最后以各模型贝叶斯概率为权重建立综合递减模型,定量分析了EUR预测的不确定性,并建立一种新的产量递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AM(Adaptive Metropolis)算法能够有选择性地模拟模型参数抽样过程,增加单一模型EUR不确定性预测的可靠性;②贝叶斯概率可量化各模型间EUR预测结果的相对可信度,综合模型EUR置信域介于各单一模型置信域之间;③综合模型方法视各个模型均为潜在优选模型,在充分发挥不同模型间数据拟合技术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单井EUR预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结论认为,综合预测新模型具有相互兼容、相互制约的技术优势,并可以有效改进单一模型单井EUR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为我国非常规油气的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EUR 贝叶斯推断 产量递减模型 马尔科夫蒙特卡洛采样 概率 规模效益开发
下载PDF
Introduction to Urban and Community Fore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istory, Accomplishments, Issues and Trends 被引量:3
11
作者 qi yadong Zhang Zhiqia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3年第4期54-61,共8页
The urban and community forestry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tured over the last 20 years from managing street trees, to understanding the benefits of trees in urban ecosystems, and now to managing urban green... The urban and community forestry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tured over the last 20 years from managing street trees, to understanding the benefits of trees in urban ecosystems, and now to manag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major accomplishments of the urban and community forestry movement, highlighted the econom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values of forests and trees to communities, and discussed issues and trends of the urban and community forestry program in the United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nd community forestry urban forest benefits and values HISTORY accomplishments ISSUES trends United States
下载PDF
A smart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shale gas wells based on 3D fractal fracture network model 被引量:1
12
作者 WEI Yunsheng WANG Junlei +4 位作者 YU Wei qi yadong MIAO Jijun YUAN He LIU Chux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4期911-922,共12页
The generation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fractal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FDFN)based on multiplicative cascade process was developed.The complex multi-scale fracture system in shale after fracturing was characteriz... The generation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fractal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FDFN)based on multiplicative cascade process was developed.The complex multi-scale fracture system in shale after fracturing was characterized by coupling the artificial fracture model and the natural fracture model.Based on an assisted history matching(AHM)using multiple-proxy-based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algorithm(MCMC),an embedded discrete fracture modeling(EDFM)incorporated with reservoir simulator was used to predict productivity of shale gas well.When using the natural fracture generation method,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fracture network can be controlled by fractal parameters,and the natural fracture network generated coupling with artificial fractures can characterize the complex system of different-scale fractures in shale after fracturing.The EDFM,with fewer grids and less computation time consumption,can characterize the attributes of natural fractures and artificial fractures flexibly,and simulate the details of mass transfer between matrix cells and fractures while reducing computation significantly.The combination of AMH and EDFM can lower the uncertainty of reservoir and fracture parameters,and realize effective inversion of key reservoir and fracture parameters and the productivity forecast of shale gas wells.Application demonstrates the results from the proposed productivity prediction model integrating FDFN,EDFM and AHM have high cred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al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multiplicative cascade process embedded discrete fracture model intelligent history matching reservoir parameter inversion shale gas smart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下载PDF
Quantitative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main flow channels in complex porous media 被引量:1
13
作者 LI Xizhe LU Detang +7 位作者 LUO Ruilan SUN Yuping SHEN Weijun HU Yong LIU Xiaohua qi yadong GUAN Chunxiao GUO Hu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5期998-1005,共8页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main flow channels of complex porous media in oil and gas reservoirs,the"main flow channel index"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comprehensive permeability obtained from well test to matri...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main flow channels of complex porous media in oil and gas reservoirs,the"main flow channel index"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comprehensive permeability obtained from well test to matrix permeability obtained from core analysis or well logging.Meanwhile,a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equivalent flow assumption,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main flow channels is put forward,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main flow channels is realized.The method has been verified by analysis of typical gas reservoirs.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main flow channel index"can quantitatively classify types of flow channels.If the index is less than 3,the matrix pore is the main flow channel;if the index is between 3 and 20,the fracture is the main flow channel and the matrix pore acts as the supplement one;if the index is more than 20,the fracture is the only seepage channel.The dynamic analysis of typical gas reservoirs shows that the"main flow channel index"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flow channel in complex porous media,guiding the classified development of gas reservoirs,and avoiding development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media matrix PORE fracture FLOW CHANNELS main FLOW channel index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下载PDF
Optimization workflow for stimulation-well spacing design in a multiwell pad
14
作者 WANG Junlei JIA Ailin +4 位作者 WEI Yunsheng JIA Chengye qi yadong YUAN He JIN Yiqi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5期1039-1050,共12页
A flow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multiple horizontal wells consider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wells and fractures was established by taking the variable width conductivity fractures as basic flow units.Then a semi-analyti... A flow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multiple horizontal wells consider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wells and fractures was established by taking the variable width conductivity fractures as basic flow units.Then a semi-analytical approach was proposed to model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full-life cycle in well pad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racture length,flow capacity,well spacing and fracture spacing on estimated ultimate recovery(EUR).Finally,an integrated workflow is developed to optimize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parameters of the horizontal wells by incorporating the productivity prediction and economic evaluation.It is defined as nested optimization which consists of outer-optimization shell(i.e.,economic profit as outer constraint)and inner-optimization shell(i.e.,fracturing scale as inner constraint).The results show that,when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s aren’t considered,the performance of the well pad can b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contact area between fracture and formation,reduc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fractures/wells,balancing inflow and outflow between fracture and formation,but there is no best compromise between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parameters.When only the inner constraint condition is considered,there only exists the optimal fracture conductivity and fracture length.When considering both inner and outer constraints,the optimization decisions including fracture conductivity and fracture length,well spacing,fracture spacing are achieved and correlated.When the fracturing scale is small,small well spacing,wide fracture spacing and short fracture should be adopted.When the fracturing scale is large,big well spacing,small fracture spacing and long fracture should be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 WELL multi-staged FRACTURING FRACTURE flow capacity FRACTURE length WELL SPACE FRACTURE SPACE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治理的绿色财政政策研究:基于异质性电力生产系统的E-DSGE模型
15
作者 李天宇 杨旗 +1 位作者 齐亚东 王宝玲 《财贸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85,共18页
高质量发展要求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电力行业是我国最大的碳排放部门,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电力生产系统和环境要素在内的DSGE模型,对比分析了碳税政策和环境公共支出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治理效应,... 高质量发展要求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电力行业是我国最大的碳排放部门,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电力生产系统和环境要素在内的DSGE模型,对比分析了碳税政策和环境公共支出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治理效应,并结合现实背景考察了“保增长”和“控碳排”双重偶然紧约束下非线性联合政策规则的调控机制,利用福利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了政策规则町住系数的设定规律。研究发现,第一,町住碳排放的碳税政策和环境公共支出政策都能实现碳排放的治理;第二,碳税政策通过激发电力生产商提高自主减排的努力程度实现碳减排,但代价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而环境公共支出政策具有治理碳排放和拉动总需求的双重红利,但减排效果不如碳税政策;第三,偶然紧约束下的非线性联合政策规则能够有效应对现实经济在“保增长”和“控碳排”之间的权衡取舍,实现经济的合理调控,但福利分析发现政策规则町住系数设定时要充分考虑两种政策间的相互影响,合理搭配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绿色财政政策 电力生产系统 DSGE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Python实现反向邮件合并功能
16
作者 马孝宗 戚亚东 徐燕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第2期119-120,123,共3页
邮件合并是Office的一项功能,可便捷地批量生成文档,却无法从大量Word文档中汇总信息。结合实际应用,阐述基于Python语言对Word文档进行批量导入、读取其中的表格与段落、汇总信息至Excel工作簿的实现过程。实现反向邮件合并功能,解决W... 邮件合并是Office的一项功能,可便捷地批量生成文档,却无法从大量Word文档中汇总信息。结合实际应用,阐述基于Python语言对Word文档进行批量导入、读取其中的表格与段落、汇总信息至Excel工作簿的实现过程。实现反向邮件合并功能,解决Word文档批量汇总中的多个难点,实现Word文档批量汇总的自动化,有效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适用于人事数据、财务数据、员工信息的汇总,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THON 邮件合并 批量汇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自回归神经网络的多井产量概率预测
17
作者 韩江峡 薛亮 +4 位作者 位云生 齐亚东 王军磊 陈海洋 刘月田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4期679-689,共11页
传统产量预测方法易受到单井生产历史和模型假设条件的限制,预测结果无法量化不确定性,难以考虑区块其他生产井开发规律对目标井的指导作用,无法充分利用大量相关的生产历史数据。为此,提出一种以深度自回归神经网络为基础,多井产量数... 传统产量预测方法易受到单井生产历史和模型假设条件的限制,预测结果无法量化不确定性,难以考虑区块其他生产井开发规律对目标井的指导作用,无法充分利用大量相关的生产历史数据。为此,提出一种以深度自回归神经网络为基础,多井产量数据驱动的概率预测新模型。考虑生产时间、油/套压等动态协变量数据,结合贝叶斯推断,利用梯度下降算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得到多井共有的广义历史—未来产量概率演化模式,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多井产量概率预测。利用鄂尔多斯盆地某两个区块943口致密气井的数据,研究了深度自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在单井预测、分类预测和总体区块产量预测上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深度学习模型(LSTM),新模型利用学习得到的广义产量概率演化模式与目标井的特定产量历史数据相结合,形成“广义+特定”的产量概率预测方法,平均意义上较LSTM模型相对误差降低了45%。分类模型较全局模型相对误差降低了24%,实现了在全局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概率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了特定精细分类井的预测精度。经过实际数据验证,新模型预测精度更好,鲁棒性更强,可以用于油气藏多井产量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测 多井预测 神经网络 致密气 概率预测 区块预测
下载PDF
井下热力发生器燃烧仿真模拟
18
作者 邹剑 庞铭 +5 位作者 房清超 戚亚东 安宏鑫 章宝玲 房娜 耿麒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8期8-12,共5页
井下热力发生技术原理为将热力发生设备集成后置于井下,向井下输送空气、燃料和水,基于高压燃烧喷射机理,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依靠产生的高温高压烟气将混合掺入的水汽化,产生复合热流体注入地层。因井筒尺寸受限,相比地面多... 井下热力发生技术原理为将热力发生设备集成后置于井下,向井下输送空气、燃料和水,基于高压燃烧喷射机理,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依靠产生的高温高压烟气将混合掺入的水汽化,产生复合热流体注入地层。因井筒尺寸受限,相比地面多元热流体发生器,井下热力发生器需在外径缩小1倍的情况下,输出排量提升4倍。结构变化后,主要面临燃烧是否充分、换热是否有效、输出温度和排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立了井下热力发生器流动与传热仿真模型,得到发生器工作时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发生器内部燃烧较为充分,最高烟气温度约1600 K,出口烟气温度约1300 K,出水温度370 K,即水温升高近80 K,但随水流量的增大,出口烟气温度有所降低,且当水流量过大,如43.4 t/h时,烟气最高温度、出口烟气温度反而升高,内衬最高温度也略有升高,出水温度降低,出现了冷却性能下降的工作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 井下多元热流体 燃烧仿真 温度场 流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