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局部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祁玉萍 孟令媛 +5 位作者 龙锋 宿君 孔令喆 肖本夫 路茜 冉喜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4,共16页
利用四川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8年的波形资料,基于CAP和HASH方法反演得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锦屏水库)库区及周边M_(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DRSSI方法计算得到库区局部应力场信息,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从震源机制参... 利用四川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13—2018年的波形资料,基于CAP和HASH方法反演得到锦屏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锦屏水库)库区及周边M_(L)≥2.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DRSSI方法计算得到库区局部应力场信息,结合该区域的地质资料,从震源机制参数和局部应力场变化等方面讨论了水库加卸载对该区域地震活动的影响.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库区地震活动类型以走滑型为主,不同加卸载阶段震源机制类型存在一定差异,库区蓄水前期震源机制类型呈现多样性,蓄水后期与区域背景场趋于一致;(2)库区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以NNW-SSE向为主,分时段结果显示,蓄水后期局部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由NNW向逐渐发生偏转至NW向;(3)库区周边的地质构造和岩性条件有利于库水的渗透,蓄水后重力载荷和流体渗透的共同作用导致岩体断层面库仑应力的变化,从而呈现出库区蓄水前后中小地震活跃程度的显著差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电站 触发地震 震源机制解 局部应力场
下载PDF
中国大陆强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增强统计特征分析
2
作者 呼楠 石富强 +5 位作者 季灵运 刘洁 祁玉萍 王光明 张丽峰 郭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41,共16页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 依据《中国震例》(1966—2017年)对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东部M_(S)>6.0、西部M_(S)>7.0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现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总结不同活动构造地块周缘强震前地震活动增强的异常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我国大陆大震前普遍存在地震活动增强现象,33个震例中有21个震例存在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异常,占比达64%;②西部地区大多数震例的地震活动增强空间范围表现为中间尺度或构造尺度,且主震震级越大,越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地震活动增强;③西部地区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增强的概率高于东部地区,前兆地震活动增强的平均震级较大,发生大震(M>7.0)的概率增大;④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增强的时间尺度与震级成正比,而东部地区随着震级增大,更可能出现中期到中短期的地震活动增强异常;⑤多数西部地区震例在震前出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动增强叠加的现象;⑥川滇菱形地块的强震前均出现了中长期尺度的地震条带交会现象、不同空间尺度的地震空区以及中短期尺度的中小震活动增强现象,并且对大震地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巴颜喀拉东边界与北、西及南边界大震前存在显著的不同地震活动增强特征,震前未出现中强地震围空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地震活动增强 统计特征 活动地块 地震前兆模型
下载PDF
2023年四川兴文Ms4.9震群震源机制分析
3
作者 孔令喆 祁玉萍 +1 位作者 陈梦蝶 张映 《高原地震》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利用四川省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基于CAP方法反演得到四川兴文4次Ms4.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地质构造资料以及区域应力场的条件,初步分析了本次震群活动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本次震群活动未发生在地表出露的显著... 利用四川省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基于CAP方法反演得到四川兴文4次Ms4.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地质构造资料以及区域应力场的条件,初步分析了本次震群活动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本次震群活动未发生在地表出露的显著断层位置,认为发震构造可能是造成该区域褶皱构造的一系列隐伏断裂带。另外除Ms4.0地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外,其余均属逆冲型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兴文震群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M_(S)6.1地震的发震构造与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致伟 龙锋 +6 位作者 石富强 路茜 杨宜海 杨星 王迪 祁玉萍 杨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95-4110,共16页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08秒(北京时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_(S)6.1地震,此次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_(S)8.0、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显著地震,与后者在空间上仅相距9 km.为揭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及其与2...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08秒(北京时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_(S)6.1地震,此次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_(S)8.0、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显著地震,与后者在空间上仅相距9 km.为揭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及其与2013年芦山M_(S)7.0地震的关系,进而理解龙门山断裂带强震孕育动力学过程与地震危险性,本文采用CAP全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多阶段定位法对2013年芦山M_(S)7.0地震以来余震区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基于库仑应力讨论两次地震的应力触发关系.结果显示,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21°、40°和105°;节面Ⅱ的参数为22°、52°和78°,矩心深度14 km,震源机制断层面解呈现一组与龙门山断裂带性质接近的节面.反演给出的P轴方位角为120°,倾角为6°,反映了此次地震主要受NWW-SEE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背景构造应力场一致.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芦山M_(S)6.1地震序列发生在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发震断层北西侧的一条倾向南东的反冲断层上,据此可判断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在此基础上,通过指定发震与接收断层,计算获得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对此次M_(S)6.1地震所在断层的最大库仑应力加载值可达1.5 MPa,说明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 库仑应力 发震构造
下载PDF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在四川康定召开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辅琼 刘杰 +6 位作者 苏金蓉 李俊 梁明剑 祁玉萍 杨星 罗桂林 田思留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607-611,共5页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地震局于2023年8月15—19日在四川省康定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8所大学、4个中科院直属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科研院所及省市级分支机...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地震局于2023年8月15—19日在四川省康定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8所大学、4个中科院直属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科研院所及省市级分支机构共35个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术交流设置了12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96篇,会期交流报告78个,其中口头报告23个,张贴展板55个;23个口头报告中,大会特邀报告6个;从55个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报告6个,最佳设计创意报告1个。为了配合活断层野外识别的科普培训,本次大会将原计划以“制约地震三要素的因素与地震三要素预报的瓶颈问题”为主题的大会圆桌讨论改成了“鲜水河断裂带高震级危险性分析”的专题培训讲座,讲座之后再适时举行了“如何强化高危险区的临震监测与临震跟踪预报能力”的专题讨论。对2022年泸定6.8级地震的交流讨论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大会不仅重视学术交流,还兼顾了科学传播的普及,利用当地的科普资源,因地制宜地组织了为期一天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的野外识别科普培训。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大会全体与会代表参加了此次野外实训活动,活动中邀请了著名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研究专家现场授课,增强了地震预报与地震地质领域的跨学科交流,强化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 四川康定 科普培训 鲜水河断裂带
下载PDF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3)”专辑序
6
作者 黄辅琼 刘杰 +7 位作者 姚华建 邵志刚 王琼 苏金蓉 祁玉萍 晏锐 梁明剑 杨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4,共4页
1引言自2013年以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年度学术交流会议^(①)。为了能够有效记录学术交流实况,并有助于历次交流内容的查阅和检索,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自2014年开始完整收录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年度学术... 1引言自2013年以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年度学术交流会议^(①)。为了能够有效记录学术交流实况,并有助于历次交流内容的查阅和检索,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自2014年开始完整收录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年度学术交流文集(注:早期为摘要集,自2021年开始限定篇幅和字数,拓展为短文以达会议文集之实)。为了提升年度学术交流文集的质量及其影响力,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2019年期间的论坛年度学术交流论文专辑在《国际地震动态》每年第8期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过程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四川康定 2023年度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会议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余震序列的自动构建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泽民 李俊 +5 位作者 苏金蓉 于子叶 黄春梅 祁玉萍 陈依伲 王伟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76-1990,共15页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以下简称泸定地震).本文基于神经网络方法从泸定地震周边200 km之内57个台站2022年9月5—15日的连续波形资料中拾取Pg/Sg震相到时,对由优选的震相识别阈值筛选后的震相...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以下简称泸定地震).本文基于神经网络方法从泸定地震周边200 km之内57个台站2022年9月5—15日的连续波形资料中拾取Pg/Sg震相到时,对由优选的震相识别阈值筛选后的震相到时进行震相关联和定位分析,经上述处理流程获得自动检测目录(AUTO)包含10590个地震事件,为同期台网人工目录(即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目录,CENC)数量的3.3倍,完备性震级由ML1.0下降至ML0.5.基于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获得的8279个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表明,2022年泸定M_(S)6.8地震的主震及余震主要发生在鲜水河断裂磨西段,沿着该断裂在NNW-SSE方向分布并表现出明显分段特征,北段总体深度较浅,深度集中在10 km以上,中段和南段相对较深,深度分布在5~20 km之间.此外,余震序列在鲜水河断裂上展现出高倾角的特征,而在主震SW方向的海螺沟断裂附近与鲜水河断裂呈共轭展布,推测在中段海螺沟附近有一条走向SW、倾向SE的低倾角分支断裂.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快速实现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自动化检测是获取地震发震构造、破裂方向等信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神经网络 余震序列 地震精定位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重新定位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56
8
作者 龙锋 祁玉萍 +4 位作者 易桂喜 吴微微 王光明 赵小艳 彭关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31-2646,共16页
本文利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报告,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选取序列中13次具有高信噪比宽频带波形记录的M_(S)≥4.0地震事件,应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取了这... 本文利用云南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报告,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选取序列中13次具有高信噪比宽频带波形记录的M_(S)≥4.0地震事件,应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取了这些事件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矩心深度.结果显示,漾濞地震序列震中距离NE侧的维西—乔后断裂约3~10 km,余震区长轴呈NW-SE向展布,长约22 km,震源优势分布深度为4~8 km,反映本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浅部.地震分布北西窄、南东宽的分段特征明显,北西段地震更浅、更密集,南东段事件更深、更分散且存在向S偏转的现象.余震区不同位置的短轴剖面分析表明,发震构造倾向SW,南东段倾角缓于北西段.北西段还存在规模较小的NE向共轭断裂,长度约5 km.5月18日开始的前震自余震区中段向NW逐级迁移扩展,前震序列密集且存在相互触发,符合前震发生的级联模式.主震位于余震密集区的NW端,表明其具备SE向单侧破裂特征.多数4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都具有与序列长轴走向一致的NW-SE走向、高倾角SW倾向节面;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获得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显示,发震构造受NNW-SSE向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发生右旋走滑运动,揭示主发震断层产状和错动类型与维西—乔后断裂基本一致.因此,可初步判定发震构造为维西—乔后断裂的平行伴生断裂,这一构造的形成可能与川滇块体SE向滑移和滇西南块体的顺时针旋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下载PDF
联合概率法在合并相邻台网地震目录中的应用:以2014年鲁甸序列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龙锋 蒋长胜 +2 位作者 祁玉萍 刘自凤 傅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15-2827,共13页
中国目前实行的区域地震台网独立运行机制,使得在相邻不同台网的交界地区可能存在多个版本的地震目录和震相观测报告,影响了地震活动性分析与研究.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概率的方法,可标明两个或多个相邻台网目录中相同的事件,合... 中国目前实行的区域地震台网独立运行机制,使得在相邻不同台网的交界地区可能存在多个版本的地震目录和震相观测报告,影响了地震活动性分析与研究.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概率的方法,可标明两个或多个相邻台网目录中相同的事件,合并它们的震相数据开展重新定位,并重构不同台网交界地区的统一地震目录.该方法的思路与分析步骤是:首先,计算获得不同台网之间具有最小发震时刻差异的两两地震的时空强差异分布,查找并剔除独立地震,计算事件合并的联合概率;其次,基于联合概率分析合并不同台网的地震目录和震相观测报告,对合并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和定位误差分析,并基于G-R关系检验重构目录的完整性.本文以2014年鲁甸地震序列为例的初步应用结果显示,震相合并之后的地震定位精度相比之前单个台网的结果,特别是相比四川台网的目录,定位精度提高非常显著,合并后的目录与之前相对完整的云南目录接近,但相比由两个台网目录简单拼凑而成的目录更加准确.此外,研究还发现在目录合并过程中,对于4级以上的中强震,应选择MS而不是以ML震级标度;震相合并后被复用台站记录的到时信息可用于检测不同台网间的震相拾取是否存在系统偏差.本文提出的方法使得在相邻不同台网的过渡区形成一个统一且尽可能准确可靠的地震目录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目录 联合概率 鲁甸地震序列 地震定位
下载PDF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前成都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何畅 廖晓峰 +2 位作者 祁玉萍 邱桂兰 任越霞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5-581,共7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成都地震基准台距此次地震震中约255km,震前该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出现趋势性异常。对成都台GM4磁通门磁力仪秒数据进行谐波振幅比计算,结果显示,谐波振幅比在九寨沟M_S7.0地震前表现出下降—转...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成都地震基准台距此次地震震中约255km,震前该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出现趋势性异常。对成都台GM4磁通门磁力仪秒数据进行谐波振幅比计算,结果显示,谐波振幅比在九寨沟M_S7.0地震前表现出下降—转折—恢复上升的异常变化形态,地震发生在异常恢复期,同时,异常表现出由长周期向短周期迁移、SN向与EW向变化不同步的特征,芦山M_S7.0地震前成都台地磁谐波振幅比亦呈现了相似的异常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谐波振幅比 成都台GM4磁通门磁力仪
下载PDF
一种基于模板匹配的震相关联和提取技术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锋 祁玉萍 +1 位作者 赵敏 芮雪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8-378,共11页
本文提出一套有别于常规模板匹配算法的流程,不仅能够提供被识别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信息,还可根据震相关联提取每个地震对应的震相到时资料供后续研究使用。该流程基本原理为:地震事件发生会使得震相记录在时间上趋于丛集,因此可利... 本文提出一套有别于常规模板匹配算法的流程,不仅能够提供被识别地震的时间、空间、强度信息,还可根据震相关联提取每个地震对应的震相到时资料供后续研究使用。该流程基本原理为:地震事件发生会使得震相记录在时间上趋于丛集,因此可利用密度聚类方法对震相信息进行提取。具体实现步骤为:(1)对采用相同降采样和滤波处理的模板事件和连续波形进行互相关系数计算,挑选相关性超过阈值的到时信息形成离散时间序列;(2)对整个序列进行DBSCAN聚类分析并对每个聚类簇开展自洽性检验,获取单个地震的震相关联,进而提取震相到时;(3)通过去重复事件、震级测算与定位获得最终的结果。将该方法应用到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震空区,结果显示,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35个模板共获得了93个确切的地震信息,是所使用模板的2.65倍,包含390条P波震相以及791条S波震相。绝大部分模板并没有识别出自身的重复/相似地震,而被识别出的地震是由少量模板匹配成功的,主要分布于双河和安顺附近。精定位结果显示,双石-大川断裂倾向NW,同时在安顺以西可能存在某条不知名的、浅部直立、深部倾向NW的"铲状"断裂,震源深度与芦山地震序列类似,存在自SW至NE变深的现象,可能反映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不同段落具有类似的构造特征。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流程可提供包括震源参数和每个地震震相到时信息在内的完整震相报告,在模板识别领域可作为一套计算机自主处理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匹配 DBSCAN密度聚类 自洽性检验 震相提取 地震空区
下载PDF
四川地区震后应急会商资料快速产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祁玉萍 汪小厉 +3 位作者 林圣杰 肖本夫 何畅 廖晓峰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3,共8页
地震预报意见以大量资料为基础,依靠专家经验和多学科知识并通过会商讨论形成。显著地震发生后,快速、准确、有效地研判震情可为后期应急指挥和地震现场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以Datist软件为平台,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基础资料,设计研发符合四... 地震预报意见以大量资料为基础,依靠专家经验和多学科知识并通过会商讨论形成。显著地震发生后,快速、准确、有效地研判震情可为后期应急指挥和地震现场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以Datist软件为平台,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基础资料,设计研发符合四川震情的震后会商资料快速产出系统,当四川及邻区发生中强地震时,通过该系统可在收到地震短信5分钟内以请求触发的方式快速产出应急会商资料,并以微信、PowerPoint和Word的形式将基础资料发送给分析预报人员,为后期趋势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 会商资料快速产出 震后趋势判定 数据专家
下载PDF
触发多断层面破裂的2022年四川马尔康M_(s)6.0震群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方 龙锋 +3 位作者 梁明剑 祁玉萍 宫悦 吴江 《四川地震》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2022年6月10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接连发生M_(s)5.8、M_(s)6.0和M_(s)5.2地震。依据2022年四川马尔康M_(s)6.0震群序列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震群序列进行重定位,并结合震源机制解和区域构造开展了震群序列的时空... 2022年6月10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接连发生M_(s)5.8、M_(s)6.0和M_(s)5.2地震。依据2022年四川马尔康M_(s)6.0震群序列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震群序列进行重定位,并结合震源机制解和区域构造开展了震群序列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马尔康M_(s)6.0震群属多断层面触发性震群,震源集中在地壳15 km以上浅部,发生在巴颜喀拉Ⅱ级活动地块内,展布于NW走向的松岗断裂及其两分支断层的北东侧;M_(s)5.8和M_(s)6.0地震为松岗断裂北东侧的NNW走向的F_(A)断层和F_(B)断层的左旋走滑的破裂事件,M_(s)5.2地震为与龙日坝断裂有“牵连”的NE走向的F_(C)断层的右旋走滑的破裂事件。同时,获得震后趋势快速研判的几点启示:多断层面触发性震群的快速趋势研判需重视小区域内断裂的发震能力、序列分布迁移、序列频次和强度衰减的跟踪研判;序列趋势快速研判需将震群“序列”放入“发震构造环境”和“历史破裂事件”中进行综合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马尔康M_(s)6.0震群 多断层面触发性震群 松岗断裂 龙日坝断裂 左旋走滑 右旋走滑
下载PDF
马边—永善地震带地震精定位与震源机制解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祁玉萍 龙锋 肖本夫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63-63,共1页
马边—永善地震带位于地质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扬子地台内,北起四川马边向南至云南永善一带,属于青藏高原东侧一条重要的构造带。和其他构造带相比,马边—永善地震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整个地震带不存在一条贯通的大型活动断裂带,而是由多条... 马边—永善地震带位于地质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扬子地台内,北起四川马边向南至云南永善一带,属于青藏高原东侧一条重要的构造带。和其他构造带相比,马边—永善地震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整个地震带不存在一条贯通的大型活动断裂带,而是由多条沿NS—NNW向展布的纵向断裂和沿NE向的横向断裂组合而成,其中包括:峨边—金阳断裂、玛瑙断裂、中都断裂、大毛滩断裂、中村断裂、雷波断裂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震源机制解 地震精定位 活动断裂带 特征 扬子地台 相对稳定 地质历史
下载PDF
2022年马尔康M_(S) 6.0震群
15
作者 杜方 龙锋 +2 位作者 梁明剑 祁玉萍 吴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420-423,共4页
1研究背景2022年6月10日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州马尔康市发生M_(S) 6.0震群,其中6月10日00时03分09秒发生M_(S) 5.8(M_(L) 6.3)地震,相隔1 h 25 min 25 s发生M_(S) 6.0(M_(L) 6.5)地震,又相隔1 h 58 min 26 s发生M_(S) 5.2(M_(L) 5.6)地... 1研究背景2022年6月10日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州马尔康市发生M_(S) 6.0震群,其中6月10日00时03分09秒发生M_(S) 5.8(M_(L) 6.3)地震,相隔1 h 25 min 25 s发生M_(S) 6.0(M_(L) 6.5)地震,又相隔1 h 58 min 26 s发生M_(S) 5.2(M_(L) 5.6)地震。由此可见,在3.5小时内连续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多次震级相近地震的间隔时间相当短,给震群中每次较强地震发生后的趋势研判增加了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M_(S)6.0震群 松岗断裂 龙日坝断裂 左旋破裂事件 右旋破裂事件
下载PDF
木里震群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分析
16
作者 祁玉萍 龙锋 肖本夫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40-41,共2页
1研究背景2013年7月以来木里地区小震活动增强,截至目前,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共记录7万余次小震活动,其中最大地震为2017年9月12日M_(L) 4.4地震。该震群活动位于丽江-小金河断裂中段,关于该断裂,有研究如下:徐锡伟等(2017)基于地震地质学... 1研究背景2013年7月以来木里地区小震活动增强,截至目前,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共记录7万余次小震活动,其中最大地震为2017年9月12日M_(L) 4.4地震。该震群活动位于丽江-小金河断裂中段,关于该断裂,有研究如下:徐锡伟等(2017)基于地震地质学标志,认为宁蒗-木里-冕宁地区具有发生6级及以上强烈地震的能力;刘晓霞等(2021)基于GPS数据,认为丽江-小金河断裂带以木里为界,NE段存在从地表向深部延伸至15 km左右的断层强闭锁段。同时,雅砻江锦屏水库位于震群附近,有研究认为,锦屏水库蓄水对于该区域内发震构造背景和断裂活动有一定影响(蔡一川等,2015);邵玉平等(2017)提出,木里震群除受到水库蓄水影响外,可能还反映了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变化。文中以木里震群为例,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及局部构造应力场特征,为更好地掌握小金河断裂的发震潜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震群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下载PDF
2014年以来云南永善地区M≥4.7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发震构造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本夫 祁玉萍 +3 位作者 龙锋 申源 梁厚朗 田优平 《华北地震科学》 2020年第3期13-18,共6页
基于Cut-And-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利用四川、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台站地震波形记录,反演得到2014年以来云南永善3次M≥4.7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相关参数,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最后探讨... 基于Cut-And-Paste(CAP)全波形拟合反演震源机制解方法,利用四川、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台站地震波形记录,反演得到2014年以来云南永善3次M≥4.7地震震源机制解及相关参数,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最后探讨可能的发震构造。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4月5日M5.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属逆冲型地震,2014年8月17日M5.0地震和2019年5月16日M4.7地震均为走滑型地震;结合该区域的地震构造、震后地震烈度分布和余震序列分布,推测2014年以来云南永善地区3次M≥4.7地震及余震的主发震构造为位于莲峰-昭通断裂与峨边-金阳断裂之间的无名断裂,或是莲峰-昭通断裂的前端盲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善地震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CAP方法
下载PDF
基于平滑伪魏格纳-维勒分布的时频分析方法的震例回溯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晓峰 何畅 +2 位作者 祁玉萍 李雪浩 周亚东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6,共12页
以四川及其邻区现有地磁台站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平滑伪魏格纳-维勒分布的时频分析方法(SPWVD),对其进行时频计算,并对康定地震、九寨沟地震附近地磁台站及中强震活跃时段与平静时段的川滇地区部分地磁台站Z分量滤波后周期为4. 4h的振... 以四川及其邻区现有地磁台站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平滑伪魏格纳-维勒分布的时频分析方法(SPWVD),对其进行时频计算,并对康定地震、九寨沟地震附近地磁台站及中强震活跃时段与平静时段的川滇地区部分地磁台站Z分量滤波后周期为4. 4h的振幅变化特征进行回溯性震例分析。研究发现:2014年康定地震之前,震中附近7个地磁台站4. 4h振幅存在同步高值异常现象,其中5个台的幅值为震前所研究时段的最高值;九寨沟地震前,震中附近6个台站存在同步相对高值的异常现象,其中3个台的幅值为震前所研究时段的最高值;2014年川滇地震活跃时期,该区域地磁台站普遍存在4. 4h振幅同步异常,台站数量多、振幅大,与此时间段内中强地震发生强度呈正相关,在时间上呈现短临特征;2018年川滇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平静时期,4. 4h振幅变化较平稳,异常振幅相对较小,而后活跃期间同步异常的最大振幅增大且异常台站数量增加。综上所述,通过SPWVD时频方法对地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此得到的规律和认识,对未来川滇地区中强地震预测和研判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强弱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Z分量 SPWVD方法 前兆异常 川滇地区 4.4h振幅
下载PDF
基于DEM的少震、弱震区构造地貌特征及演化分析——以湖南省茶陵—永兴盆地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本夫 肖和平 +2 位作者 祁玉萍 敬少群 李凤 《华南地震》 2019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解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特征及断裂的制约关系做出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少震、弱震区域盆地的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茶陵—永兴盆地边界坡度和地貌差异显著,高坡...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解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特征及断裂的制约关系做出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少震、弱震区域盆地的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茶陵—永兴盆地边界坡度和地貌差异显著,高坡度区域分别位于盆地的南东侧和北西侧,坡度陡立区域呈线性分布,与区内断裂空间展布一致,显示出断裂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的发育有较强制约作用。另外,盆地内部及周边不同时代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情况及规模与数字地形剖面分析结果存在较好一致性,反映了构造地貌特征与多期次地质构造运动的相关性,以及盆地演化和地貌生长模式的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构造地貌 少震、弱震区 构造演化 茶陵-永兴盆地
下载PDF
A Potential Global Standard Stratotype-Section and Point of the Moscovian Stage(Carboniferous) 被引量:3
20
作者 WANG Xiangdong qi yuping +5 位作者 Lance LAMBERT WANG Zhihao WANG Yue HU Keyi LIN Wei CHEN B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66-372,共7页
Conodonts and fusulinids are the two most widely used biotic groups for subdividing and correlating Bashkirian and Moscovian strata. The definition of the base of the Global Moscovian Stage is undecided because there ... Conodonts and fusulinids are the two most widely used biotic groups for subdividing and correlating Bashkirian and Moscovian strata. The definition of the base of the Global Moscovian Stage is undecided because there are many disagreements among existing boundary definition proposals,each of which has disadvantages. Declinognathodus donetzianus is easily recognized but somewhat limited in its pale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Idiognathoides postsulcatus is slightly more widespread, but it is less easily identified and its occurrences may be diachronous from region to region. Diplognathodus ellesmerensis is easily recognized and even more widespread, but it is usually rare and its ancestry is not adequately known. The Naqing Section of South Guizhou, South China contains diverse conodont evolutionary lineages among different taxa, including Idiognathoides, Idiognathodus, Diplognathodus,Neognathodus, Gondolella and Mesogondolella. There are numerous transitional forms in almost every lineage of the Naqing section, which shows that the prospects for South China to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basal Moscovian Stage definition are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hkirian-Moscovian Boundary Global Standard Stratotype-Section and Point CONODONT fusulinid the Naqing Section of South Guizhou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