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酯装置热媒炉改造优化技术浅析
1
作者 吴海泉 于洋 +3 位作者 高岩 钱洪波 李晓龙 张鑫 《聚酯工业》 CAS 2023年第3期29-31,共3页
辽阳石化聚酯厂热媒炉改造目的是将燃料由渣油改为天然气,采用低氮氧燃烧系统,改造后保持了原有热负荷不变,使加热炉的环保排放限值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保证加热炉的热效率、且安全平稳运行,达到减排,长周期运行的目的。
关键词 聚酯 热媒炉 改造 浅析
下载PDF
先进计量管理在聚酯装置节能减碳中的应用浅析
2
作者 高岩 张鑫 +3 位作者 宋振宇 钱红波 龚永生 李晓龙 《聚酯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62-64,共3页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聚酯装置能效,节能减碳,增强化工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则必须要提高聚酯装置的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强化化工聚酯装置生产全过程中的先进的计量管理。本文通过对目前聚酯装置计量管理技术、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浅析,...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聚酯装置能效,节能减碳,增强化工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则必须要提高聚酯装置的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强化化工聚酯装置生产全过程中的先进的计量管理。本文通过对目前聚酯装置计量管理技术、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浅析,通过先进的计量控制系统以及计量管理手段,为聚酯装置节能减碳、优化高效运行提供精准的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管理 聚酯装置 节能减碳 应用浅析
下载PDF
老年患者脑出血发病前抗凝药物的使用与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钱洪波 吴高远 +2 位作者 潘捷 殷骏 唐晓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ICH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多田公式法计算血肿体积并判断血肿是否扩大。对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后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 目的探究老年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ICH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多田公式法计算血肿体积并判断血肿是否扩大。对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后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指标。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血肿扩大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CH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与ICH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性。结果96例ICH患者中17例(17.71%)发生急性期血肿扩大,且血肿扩大多发生在发病后6 h内,75%以上的血肿扩大发生在初次出血的同一部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抗凝血药物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发病至首次CT的时间是ICH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抗凝药物史和发病至首次CT的时间是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与抗凝药物史与急性期血肿扩大呈正相关,发病至首次CT时间与急性期血肿扩大呈负相关,且抗凝药物史与急性期血肿扩大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男性、抗凝药物史和发病至首次CT的时间是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均与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抗凝药物史与急性期血肿扩大发生的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下载PDF
13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蒋琪霞 周济宏 +5 位作者 程东瑞 钱红波 彭青 黄秀玲 谷宇 薛嘉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类常见的医院获得性伤口,文章旨在了解其临床特征与干预效果,为采取针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伤口护理中心就诊并符合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的伤口患者132例,局部采... 目的手术切口感染是一类常见的医院获得性伤口,文章旨在了解其临床特征与干预效果,为采取针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门诊部伤口护理中心就诊并符合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的伤口患者132例,局部采用纳米银敷料并结合红光和红外线辅助治疗,全身给予个体化营养食谱和活动处方及淋浴清洗全身皮肤,隔日1次至愈合或2个月。观察指标:人口学资料和伤口特征资料;干预后14 d面积、深度变化;干预前后细菌阳性率及2个月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进行分类分析、比较。结果 132例切口感染患者中符合浅层和深层手术切口感染标准者分别占52.27%和47.73%,平均年龄(48.33±16.90)岁,浅层和深层手术切口感染组性别、平均年龄相近(P>0.05)。所有患者切口周围皮肤污秽。切口感染发生时间(19.82±5.64)d,中位发生时间20 d,深层切口感染的发生时间与持续时间均长于浅层(P<0.05)。伤口面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深度深层均大于浅层SSI(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浅层SSI组(79.31%vs 59.46%,P<0.05)。治疗后14 d两者面积、深度均有明显缩小(P<0.05),细菌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干预2个月的浅层SSI组治愈率高于深层SSI组(84.06%vs 66.67%,P<0.05),愈合时间较深层切口感染组明显缩短[(35.46±11.12)d vs(41.08±11.33)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与愈合相关的因素,发现初诊细菌培养阴性能提高愈合概率(OR=0.190),长期使用抗生素并不能促进愈合(OR=0.343)。结论浅层和深层切口感染是切口感染的常见类型,性别、年龄相仿,伤口周围皮肤污秽有可能对SSI发生发展发挥作用,需要关注。局部结合全身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浅层和深层切口感染的愈合效果。细菌培养阴性和适当使用抗生素能提高伤口愈合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口感染 临床特征 伤口护理 伤口愈合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分型患者血清淋巴细胞计数、CRP、PCT、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郭蕊 陈媛媛 +3 位作者 于智君 钱宏波 田艳红 马鹏举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3155-3158,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分型患者血清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第八医院2020年1~8月收治的96例COVID-19患者(含境外输入病例)作...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分型患者血清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第八医院2020年1~8月收治的96例COVID-19患者(含境外输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轻型及普通型组90例和重型及危重型组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LP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RP、PCT、乳酸脱氢酶(LDH)等7项常用炎症与感染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17A(IL-17A)等7项细胞因子相关指标。结果重型及危重型组患者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轻型及普通型组,出院比例明显低于轻型及普通型组,年龄明显大于轻型及普通型组,住院天数明显长于轻型及普通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及普通型组患者CRP、hs-CRP、LDH、PCT水平分别为(10.96±3.78)mg/L、(12.31±3.25)mg/L、(224.75±56.82)U/L、(0.05±0.01)mg/L,明显低于重型及危重型组的(55.84±14.69)mg/L、(43.46±10.59)mg/L、(354.50±75.44)U/L、(0.12±0.03)mg/L,LPC水平为(1.54±0.38)×10^(9)/L,明显高于重型及危重型组的(0.77±0.1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ESR、WBC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及普通型组患者的IL-4、IL-17A水平分别为(0.53±0.14)pg/mL、(0.21±0.05)pg/mL,明显高于重型及危重型组的(0.10±0.02)pg/mL、(0.09±0.02)pg/mL,IL-6、IL-10水平分别为(3.58±0.97)pg/mL、(1.06±0.25)pg/mL,明显低于重型及危重型组的(10.81±2.36)pg/mL、(0.09±0.0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IL-2、INF-γ、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CRP、PCT水平的异常升高能够作为COVID-19患者病情可能转向重症的有效提示,LDH水平的升高则提示COVID-19患者可能出现了机体损伤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分型 淋巴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细胞因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An Interactive Point-Picking Method by Combining 2D and 3D Views of a Slice Geometry
6
作者 qian hong-bo LIU Hao +2 位作者 LU Wei-ju LU Guang-ming ZHAO Jian-ning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1年第3期93-102,共10页
Interactive picking is a fundamental task for processing and images. Combining two-dimensional (2D) and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graphics (3D) views is an important trend in processing medical sliced-geometries. ... Interactive picking is a fundamental task for processing and images. Combining two-dimensional (2D) and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graphics (3D) views is an important trend in processing medical sliced-geometries. With the goal of accurately picking points in sliced-geometries, we present a method to pick points interactively by combining 2D and 3D views of sliced-geometries. Four view windows are constructed to render sliced-geometries using medical imaging interaction toolkit (MITK): three for 2D slices parallel to the XY, YZ, and XZ planes and one for surface rendering. Points picked in a view window can be rendered and modified in any window. After a point is picked, it is immediately converted into a world coordinate and stored. Points are only rendered and modified based on their world coordinates. This picking method can be used for fitting, observing, and measuring local regions. This method can also be used for interactive segments. Our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picking method is accurate and has a real-time picking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 interaction sliced-geometries MITK RENDER
下载PDF
An Image Rendering Technique for Sliced-geometries Using MITK
7
作者 qian hong-bo LIU Hao +2 位作者 LU Wei-ju LU Guang-ming ZHAO Jian-ning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1年第2期55-66,共12页
Software for medical image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medical research and diagnosis. Development and usage of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toolkit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rend. It is a ... Software for medical image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medical research and diagnosis. Development and usage of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toolkit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rend. It is a fundamental task to master their image rendering principles and data organization mode in order to use these toolkits. MITK (Medical Imaging Toolkit, from www.mitk.net) with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inheritance and virtual function uses the Object-Oriented design approach.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data organization mode and coordinate translation of MITK and presents an algorithm based on OpenGL to rewrite the image-rendering function of MITK. Using the algorithm, the rewritten rendering function has the same rendering effect as the one in MITK. By rewriting the virtual image-rendering function and using the capability that a view window can load many data model, users can neatly render various graphics and images. Though the researches of this paper are based on the mitklmageModel class, the algorithm also is fit for 2D "widgets" cl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sliced-geometry VISUALIZATION RENDER MITK
下载PDF
基于损伤控制理念应用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辅助微创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3
8
作者 武振方 王与荣 +5 位作者 遆云帆 鲁经纬 杨晓江 钱红波 许斌 孙国静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2期1271-1275,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与疗效。方法纳入自2019-06—2020-06诊治的31例胫腓骨远端骨折,基于损伤控制理念先采用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进行骨折牵引复位,骨折良好复位固定且... 目的观察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与疗效。方法纳入自2019-06—2020-06诊治的31例胫腓骨远端骨折,基于损伤控制理念先采用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进行骨折牵引复位,骨折良好复位固定且软组织损伤控制后可择期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采用制动舒适度问卷(Immobilization comfort questionnaire,ICQ)评估患者在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固定后的舒适度,末次随访时采用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安装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后28例可拄拐辅助下床行走活动。患肢消肿时间为2~8 d,平均3.4 d。牵引第1天ICQ评分为59~81分,平均71.4分;牵引第3天ICQ评分为76~91分,平均85.4分;手术当天ICQ评分为74~90分,平均83.4分。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5(12~21)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针道感染、骨髓炎、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骨折一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21.6(15~26)周。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优17例,良10例,可4例。结论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临床应用时患者舒适度好,其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时可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最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远端骨折 新型骨折复位牵引装置 损伤控制理念 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
原文传递
一期手术治疗63例Cierny-Mader Ⅱ型及Ⅲ型慢性跟骨骨髓炎的单中心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岩 朱杰 +2 位作者 周光新 钱红波 何志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10期1654-1657,1684,共5页
目的慢性跟骨骨髓炎致病因素多,分型复杂,治疗具有挑战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Cierny-MaderⅡ型及Ⅲ型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并探究采用一期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肢体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05年1月-2018年1... 目的慢性跟骨骨髓炎致病因素多,分型复杂,治疗具有挑战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Cierny-MaderⅡ型及Ⅲ型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并探究采用一期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响肢体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0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3例Cierny-MaderⅡ型及Ⅲ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8例;年龄6~68岁,中位年龄为39(23,57)岁。Cierny-Mader分型:Ⅱ型32例,Ⅲ型31例。32例Ⅱ型患者单纯采取一期病灶清除,18例Ⅲ型患者采取病灶清除后植入自体骨,13例Ⅲ型患者采取病灶清除后抗生素骨水泥填塞。采用AOFAS-AH评分量表对患肢术后功能评估。结果 6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8个月。8例患者复发,其中32例Ⅱ型患者中5例复发;采自体髂骨植入的18例Ⅲ型患者中2例复发;采取抗生素骨水泥填塞的13例Ⅲ型患者中1例复发。63例患者术前AOFAS评分为(63.4±7.6)分,术后AOFAS评分为(84.8±7.4)分。统计分析后发现术前肢体功能与Cierny-Mader分型(P<0.001)及跟骨骨髓炎的病因(P=0.005)有关,术后AOFAS评分与患者年龄(P=0.018)及病因(P=0.035)相关。结论一期手术治疗周期短,疗效良好,是治疗Cierny-MaderⅡ型及Ⅲ型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慢性骨髓炎 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