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载与干湿循环作用下土石混合料蠕变特性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晨峰 王步雪岩 +2 位作者 钱建固 王家超 张甲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4,共9页
土石混合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具有显著的蠕变性,其对高填方工程蠕变变形的影响不可忽略。为了研究了不同干密度及荷载水平对土石混合料湿化蠕变变形的影响,开展了9组土石混合料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压缩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土石混合料的湿化... 土石混合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具有显著的蠕变性,其对高填方工程蠕变变形的影响不可忽略。为了研究了不同干密度及荷载水平对土石混合料湿化蠕变变形的影响,开展了9组土石混合料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压缩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土石混合料的湿化蠕变变形随荷载水平的提高而增大,随干密度的提高而显著减小,但随着干密度进一步提高,湿化蠕变变形的减小幅度则明显弱化。土石混合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湿化蠕变变形与干湿循环次数对数之间较好地满足线性发展规律,初次湿化应变及湿化蠕变速率均同荷载水平及干密度之间符合幂函数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不同干密度及荷载水平的土石混合料干湿循环蠕变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筑土 土石混合料 干湿循环 蠕变 干密度
下载PDF
各向异性砂土渗流潜蚀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流固耦合分析
2
作者 周闯 钱建固 尹振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2-312,共11页
针对具有初始各向异性的间断级配砂土细粒潜蚀问题,引入可以考虑颗粒投影面积影响的Ganser拖曳力计算模型,实现非球形颗粒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和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简称DEM)的双相耦... 针对具有初始各向异性的间断级配砂土细粒潜蚀问题,引入可以考虑颗粒投影面积影响的Ganser拖曳力计算模型,实现非球形颗粒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和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简称DEM)的双相耦合。通过与单颗粒下沉试验的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方法在解决异形颗粒与流体相互作用时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生成具有不同沉积方向和不同细粒含量的初始各向异性试样,模拟向上渗流潜蚀试验,并在试验中监测细粒流失量、强弱力链组成以及颗粒组构变化等宏微观特性,研究不同充填状态下(欠填充和过填充)不同组构各向异性土体渗流潜蚀特征。之后,对受潜蚀前后的试样进行了排水三轴试验,探究渗流对土体强度弱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填充试样质量损失随着颗粒沉积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欠填充试样质量损失随沉积角度先增大后减小;欠填充试样细粒损失主要来源于低连通性细颗粒,而对于过填充试样,潜蚀则会导致低连通性和高连通性细颗粒数量同时减小。此外,三轴试验表明,潜蚀致土体峰值强度发生显著弱化,且峰值强度随沉积角度的变化也会受到土体充填状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DEM 渗流潜蚀 异形颗粒 拖曳力模型 各向异性 微观组构
下载PDF
粉黏混合土的临界状态统一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昊 钱建固 时振昊 《地基处理》 2022年第S01期72-77,共6页
粉黏混合土是指含量以粉粒和黏粒为主的土体。本文为了模拟粉黏混合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了一个以改变屈服面形态为特点的本构模型。本模型采用一个联合状态参数模型中的屈服面,利用其由两个参数控制屈服面形态的特点,采用修正剑桥模... 粉黏混合土是指含量以粉粒和黏粒为主的土体。本文为了模拟粉黏混合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了一个以改变屈服面形态为特点的本构模型。本模型采用一个联合状态参数模型中的屈服面,利用其由两个参数控制屈服面形态的特点,采用修正剑桥模型的塑性势,使之能够用于模拟粉黏混合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文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模型中控制屈服面形态的参数对屈服面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控制屈服面形态的参数与塑性指数之间的经验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土含量增加,土体塑性指数减小,不排水极限偏应力和最大有效应力比增大,空间比和应力状态系数减小,屈服面最高点向左上方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黏混合土 联合状态参数模型 屈服面形态 塑性指数 应力应变关系
下载PDF
“岩土工程”全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建设及改革探索
4
作者 吕玺琳 钱建固 陈宏信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4期168-169,共2页
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的关键实践课程,也是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实现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化建设。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以工程... 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的关键实践课程,也是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实现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化建设。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以工程案例为背景、以理论教学、学生上机实践操作以及设计成果讨论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旨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分析全局把握能力的创新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全过程设计 能力培养 卓越工程师
下载PDF
飞机移动荷载作用下跑道地基响应范围变化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甲峰 钱建固 +3 位作者 吕玺琳 李帅 李军世 苏尔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01-104,共4页
针对目前机场场道工程设计中未考虑飞机移动荷载特性、道面结构及地基土特性与土基影响深度之间关系的状况,基于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飞机移动荷载计算理论和层状弹性体系理论,构建了考虑道面结构—土基—飞机移动荷载的动力分析模型。... 针对目前机场场道工程设计中未考虑飞机移动荷载特性、道面结构及地基土特性与土基影响深度之间关系的状况,基于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飞机移动荷载计算理论和层状弹性体系理论,构建了考虑道面结构—土基—飞机移动荷载的动力分析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道面结构和不同机型在土基顶面产生的最大附加动应力分布规律,获得了飞机移动过程中最大附加动应力横向影响范围及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机场场道工程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移动荷载 起落架 响应深度 跑道 分层路基
下载PDF
间断级配砂土渗流侵蚀现象的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模拟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伟一 钱建固 +1 位作者 尹振宇 周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91-3201,共11页
渗流侵蚀会导致土体中土颗粒的随水流流失,改变土体力学和水力特性,工程中常引起土石坝的变形甚至破坏。利用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方法(CFD-DEM),针对广泛存在于坝基、土石坝滤芯以及油气井反滤层中的间断级配砂土,对其级配进行合理简化... 渗流侵蚀会导致土体中土颗粒的随水流流失,改变土体力学和水力特性,工程中常引起土石坝的变形甚至破坏。利用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方法(CFD-DEM),针对广泛存在于坝基、土石坝滤芯以及油气井反滤层中的间断级配砂土,对其级配进行合理简化后研究其在水力作用下的渗流侵蚀特性。通过8组模拟向上渗流试验研究了水力梯度、试样所受围压以及细粒含量对间断级配砂土渗流侵蚀过程的影响。试验中监测了细粒流失质量、细粒流失率、土表位移、微观组构变化等宏微观现象,并与既往室内试验进行了对照验证。同时,对渗流前后土体进行了排水剪切试验,研究渗流侵蚀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试验条件下初始细粒含量变化对于细粒流失质量、峰值细粒流失率、土表位移及渗流前后的力学特性影响较试验中围压与水力梯度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对微观组构的分析,发现不同细粒含量的试样在渗流过程中接触网络的构成与变动差异较大,细粒含量在35%的阈值附近,会发生土体力链传递结构的转换。三轴结果表明,细粒流失还会导致土体峰值强度降低、50%强度处的割线模量E50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 渗流侵蚀 细粒含量 水力梯度 围压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毛细-吸附作用下考虑孔隙比影响的单/双峰土体持水曲线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林志强 钱建固 时振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99-2506,共8页
基质吸力-饱和度的本构关系对研究非饱和土强度和变形具有重要意义。为考虑土体中存在的不同孔隙结构,以及孔隙比对毛细和吸附作用的不同影响,建立了一个单/双峰土体持水曲线(soil-water retention curve,简称SWRC)模型。明确区分了毛... 基质吸力-饱和度的本构关系对研究非饱和土强度和变形具有重要意义。为考虑土体中存在的不同孔隙结构,以及孔隙比对毛细和吸附作用的不同影响,建立了一个单/双峰土体持水曲线(soil-water retention curve,简称SWRC)模型。明确区分了毛细和吸附作用的持水机制,将毛细饱和度和吸力的关系描述为与孔径分布特征有关的函数,而对吸附饱和度的模拟中显式地考虑了毛细凝聚的影响,并提出了毛细和吸附饱和度的解耦公式。此特性为合理地考虑SWRC对孔隙比的依赖关系奠定了基础,即孔隙比对SWRC的影响主要作用在毛细水部分,这也与微观试验揭示的规律一致。基于改进的模型提出了一种不同初始孔隙比下非饱和土强度的预测方法。利用不同类型土体的持水试验和强度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持水曲线 单双峰 毛细作用 吸附作用 孔隙比 强度预测
下载PDF
往复移动荷载下超固结软黏土重力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家超 钱建固 +1 位作者 张甲峰 王其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85-88,共4页
研发了能够进行往复移动荷载下超固结软土地基的室内重力模型试验装置,并基于该试验平台开展了上海浅层超固结饱和软黏土的重力模型试验研究。通过一系列试验,揭示了超固结饱和软黏土地基在往复移动荷载下的累计孔压及累计变形随往复次... 研发了能够进行往复移动荷载下超固结软土地基的室内重力模型试验装置,并基于该试验平台开展了上海浅层超固结饱和软黏土的重力模型试验研究。通过一系列试验,揭示了超固结饱和软黏土地基在往复移动荷载下的累计孔压及累计变形随往复次数及动载幅值的时空演化规律。试验表明,深层土体处的超孔压动力响应明显较浅层的动力响应低,但其动力响应更为迅速。同时,土体在交通荷载行进方向上的动力响应比其他方向上更为强烈,其孔压衰减也最不明显。此外,动载幅值越大,初期的塑性变形和后期的位移增量也明显变大,并且不同水平位置处的差异沉降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荷载 试验装置 模型试验 累计孔压 累计变形
下载PDF
天然软黏土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塑性效应的本构模拟
9
作者 杜子博 钱建固 +1 位作者 郭院成 黄茂松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93-1501,共9页
在考虑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反映天然软黏土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塑性效应的本构模型。对于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卸载条件,通过引入可移动映射法则,处理这种卸载情况下的塑性变形。通过考虑固有各向异性弹性,描述主应力轴循环旋... 在考虑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反映天然软黏土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塑性效应的本构模型。对于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卸载条件,通过引入可移动映射法则,处理这种卸载情况下的塑性变形。通过考虑固有各向异性弹性,描述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循环波动的塑性累积行为。同时,通过考虑应力比影响并将非共轴流动和共轴流动耦合起来,模拟循环过程中非共轴性变化。对温州天然软黏土在纯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的不排水行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边界面模型可有效模拟天然软黏土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塑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软黏土 主应力轴旋转 非共轴 各向异性弹性 边界面模型
下载PDF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ar materials under simple shear 被引量:5
10
作者 qian jian-gu YOU Zi-pei HUANG Mao-s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275-2284,共10页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ar materials under simple shear loading conditions. A series of simple tests on photo-elastic materials were used as a bench...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ar materials under simple shear loading conditions. A series of simple tests on photo-elastic materials were used as a benchmark. With respect to the original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verage micro-variables such as the shear stress, shear strain and the volumetric dilatancy were extracted t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M simulation. The change of anisotropic density distributions of contact normals and contact forces was demonstra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simple shear. On the basis of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was further used to explore the macroscopic behaviors involving anisotropic shear strength and anisotropic stress-dilatancy. This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simple shear loading, anisotropic shear strength arises primarily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incipal directions of the stress and the fabric. In addition, non-coaxiality, referr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incipal directions of the strain rate and the stress, generates less stress-dilatancy. In particular, the anisotropic hardening and anisotropic stress-dilatancy will reduce to the isotropic hardening and the classical Taylor’s stress-dilatancy under proportional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ple shear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NISOTROPY NON-COAXIALITY
下载PDF
非饱和膨胀土-桩界面大型剪切试验与本构模拟
11
作者 张致远 钱建固 王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207-210,共4页
目前对于膨胀土-桩接触面的研究较少,没有合适的接触面本构模型能够考虑土体含水率对接触面的影响,为揭示含水率影响下的膨胀土-桩接触面的强度特性以及在剪切过程中的剪胀性,对膨胀土-桩接触面开展不同含水率的大型直剪试验。试验结果... 目前对于膨胀土-桩接触面的研究较少,没有合适的接触面本构模型能够考虑土体含水率对接触面的影响,为揭示含水率影响下的膨胀土-桩接触面的强度特性以及在剪切过程中的剪胀性,对膨胀土-桩接触面开展不同含水率的大型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和法向压力下的接触面剪切强度曲线均呈现硬化的特性,接触面法向位移均呈现先剪缩,达到相变状态后再发生剪胀,最终趋于临界状态的现象。提出了一个接触面弹塑性硬化本构模型,并将所提出模型通过Fortran语言编写为ABAQUS有限元软件的UINTER子程序,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应力-应变模拟,合理地再现了含水率对桩-土界面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桩-土界面 大型剪切试验 本构模型
下载PDF
Discrete numerical modeling of granular materials considering crushability 被引量:1
12
作者 qian jian-gu GU Jian-bo +1 位作者 GU Xiao-qiang HUANG Mao-s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758-770,共13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breakage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granular materials using a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To enable particle crushing, non-crushable ...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breakage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granular materials using a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To enable particle crushing, non-crushable elementary particles are boned together to represents the granular aggregates which can be crushed when the external force exceeds its strength. The flaw of the aggregate was also modeled by randomly distributed void. Single particle crushing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 strength. The results of single particle crushing tests illustrate that the simulated single particle fracture strength and pattern agree well with the Weibull's distribution equation.Conventional oedometer tests, drained monotonic and cyclic triaxial tests were also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rushing of the aggregates and the associated mechanical behaviors. The effect of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crushing of aggregates and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was also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ak stress and dilation decrease significantly when particle crushing was considered.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he specimen is essentially controlled by two factors: particle rearrangement-induced dilation and particle crushing-induced contraction. The increase of permanent strain and the reduction of dilation were observed during cyclic loading and they tend to reach a stable state after a certain number of cycles. The crushing of aggregate is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first two cycle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for the same axial strain the volumetric strain and the bound breakage in the cyclic loading tests a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monotonic loading tests,especially at high cyclic stress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simulation Granular materials CRUSHING Monotonic and Cyclic triaxial test
下载PDF
柔性路面结构设计的动力安定下限理论与分析方法
13
作者 钱建固 戴浴晨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59,共15页
为研究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路基的力学响应与服役性能,回顾了安定理论在柔性路面路基设计过程中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沿进展,阐释了经典上限、下限动力安定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交通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现状,阐述了下... 为研究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路基的力学响应与服役性能,回顾了安定理论在柔性路面路基设计过程中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沿进展,阐释了经典上限、下限动力安定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交通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现状,阐述了下限安定的判别准则与数值分析方法;结合人工边界-动力有限元案例揭示了交通移动荷载作用下路面-路基系统的动力响应,讨论了材料横观各向同性、轮-路摩擦等因素对道路结构动力安定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荷载作用下道路结构的动力效应对安定极限有重要影响,下限安定极限水平随车辆移动速度的增大而降低,当移动速度增至结构体系的Rayleigh波速时,道路结构体系的安定极限降至最低;路基材料力学属性与各向异性程度、轮-路摩擦因数等因素对柔性道路结构的下限动力安定极限也有重要影响;道路结构体系的下限动力安定极限随结构上层与下层弹性模量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对应最大安定极限的最优模量比表明安定极限临界位置从下层路基向上层路面的转变;考虑水平向摩擦时,轮-路摩擦因数的增大会明显降低结构的动力安定极限,同时减弱荷载移动速度对道路结构动力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动力安定下限 有限元模拟 荷载移动速度 横观各向同性 摩擦因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