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县域碳汇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赫 彭千芮 +2 位作者 王睿 强文丽 张建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988-8998,共11页
以全国1300个县级行政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国县域尺度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核算了1990—2015年间中国县域碳汇总量,并结合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析中国县域碳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 以全国1300个县级行政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国县域尺度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核算了1990—2015年间中国县域碳汇总量,并结合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析中国县域碳汇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差异化减排路径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时空变化上,1990—2015年中国碳汇总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由13307.79×10^(4)t下降至13198.27×10^(4)t;林地为主要碳汇类型,其余碳汇类型比例结构基本不变;在空间分布上,中国县域碳汇呈现"西部>东北>南部>中部"的"西高东低"格局。(2)在空间分异和聚集上,碳汇空间分布中心向西南移动,分布范围呈收缩态势,西南地区对整体碳汇空间格局影响作用加强;1990—2015年中国县域碳汇总量的冷热点集聚程度呈现波动稳定特征,空间集聚程度呈现高值与低值聚集,高-低区域零星分布的特征。(3)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2015年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对碳汇产生影响并存在空间异质性。建议通过合理规划县域非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性制定各区域内策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等方式达到县域的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县域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城镇化的中国县级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0
2
作者 王睿 张赫 +2 位作者 强文丽 李凡 彭竞仪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99-2010,共12页
论文选择中国1897个县级城市作为研究单元,基于CHRED-online碳排放公开数据库以及县、县级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中国县级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及人口、经济、土地多维度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的... 论文选择中国1897个县级城市作为研究单元,基于CHRED-online碳排放公开数据库以及县、县级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中国县级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及人口、经济、土地多维度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县级城市碳排放量非均衡性较高,碳排放总量高值地区数量少,但数值较大。(2)碳排放总量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东高西低格局,高值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中部大城市周边和内蒙古中部、北部地区,呈"簇状"分布结构。人均碳排放强度和经济碳排放强度则呈现北高南低格局,主要聚集于内蒙古中部、北部和新疆青海交界地区。(3)经济和土地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对县级城市碳排放总量差异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总量影响不明显。经济城镇化及土地城镇化各指标之间交互作用对碳排放影响最为剧烈,并呈现非线性增强作用。(4)在分地区差异性比较中,城镇化水平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影响作用最为剧烈。在同一指标的解释力和关键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方面,东、中、西部地区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应结合高碳排放区域和城镇化影响作用机制,进行差异化控碳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碳排放 县级城市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全球农产品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3
作者 强文丽 张翠玲 +3 位作者 刘爱民 成升魁 王祥 李凡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04-1714,共11页
为定量探讨农产品贸易的耕地资源效应,本文在核算1986—2016年全球农产品贸易隐含耕地资源量的基础上,揭示了全球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演变特征;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全球虚拟耕地流动演变的因素。结果表明:①1986—2016年全球农产... 为定量探讨农产品贸易的耕地资源效应,本文在核算1986—2016年全球农产品贸易隐含耕地资源量的基础上,揭示了全球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演变特征;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全球虚拟耕地流动演变的因素。结果表明:①1986—2016年全球农产品贸易导致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增长1.74倍,虚拟耕地输出国(地区)主要集中在耕地资源充裕国家(地区),且输出量迅速增加,虚拟耕地输入国(地区)则主要为人均耕地资源较低或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地区)。②从社会经济、资源禀赋及区域关联选取相应指标对虚拟耕地流动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口规模、人均收入、贸易协定对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人均收入增长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地区)影响具有显著差异;输入国(地区)土地和水资源禀赋对其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贸易国(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对虚拟耕地流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中国自2004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虚拟耕地净输入国,作为耕地资源绝对稀缺国家,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均农业资源短缺的加剧,虚拟耕地资源输入量将持续增加,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虚拟耕地的可持续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 影响因素 虚拟耕地资源 农产品贸易 贸易引力模型 全球
原文传递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export trade network in the Arctic region
4
作者 MA Xing qiang wenli +4 位作者 WANG Shijin LIU Jiayi Arunima MALIK LI Mengyu WANG Xiang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4年第4期28-43,共16页
The economic potential induced by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Arctic region garnered substantial interest,which positions Arctic trade as a crucial indicator in forecast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global... The economic potential induced by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Arctic region garnered substantial interest,which positions Arctic trade as a crucial indicator in forecast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global economy.Nevertheless,attention devoted to the evolving dynamics of trade in the Arctic region remains scarce.In this study,we constructed export trade network in the Arctic region(including Denmark,Finland,Sweden,Norway,Iceland,the Canadian Arctic,the Russian Arctic,Alaska State of the USA,and Greenland)from 1990 to 2019 and analyzed its topology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complex network theory.We used a structural entropy index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trading partners and the degree of trade concentration to assess export diversity,while we also utilized a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to evaluate product export competitiveness using the share of trade volume of each type of produc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export trade in the Arctic region increased by 53.4%during 1990-2019,with the most significant growth observed in the exports of chemical products and mineral fuels.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trade network in the Arctic region resulted in the region’s export destinations no longer being concentrated on a few major countries and regions.The proportion of exports from the Arctic region to Europe decreased by 13.5%,while the proportion of exports from the Arctic region to Asia and North America increased by 6.8%and 3.1%,respectively.The Arctic region exhibited clear distinctions in the range of flows of different products,and its export trade wa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Although differences in comparative advantages between products within individual countries or regions have narrowed,substantial gaps persist.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Arctic trade activities within the global economy,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addressing the associa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e network Structural entropy index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 Global economy Climate change Arctic region
下载PDF
全球食物供给非均衡性演变及贸易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强文丽 田楠 +1 位作者 刘爱民 成升魁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16-1427,共12页
降低食物供给的非均衡性是实现“零饥饿”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分析1986—2018年全球食物生产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洛伦兹曲线和锡尔系数,对全球与区域食物生产非均衡性及贸易影响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1986—2018年,全球各类食... 降低食物供给的非均衡性是实现“零饥饿”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分析1986—2018年全球食物生产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洛伦兹曲线和锡尔系数,对全球与区域食物生产非均衡性及贸易影响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1986—2018年,全球各类食物产量均呈增加趋势,产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谷物在植物性食物中的比重减小,油料、蔬菜和水果所占比重增加。不同区域和国家食物营养来源具有显著差异,且尺度越小,差异越大。(2)谷物、糖料和水果生产的集中程度相对较低,蔬菜、油料、薯类、水产品生产集中程度较高。豆类、蔬菜、油料、糖料和嗜好类人均产量非均衡性呈增加趋势,薯类、水果、畜禽类和水产品的人均产量非均衡性呈降低趋势。人均热量产出非均衡较低,脂肪和蛋白质产出的非均衡性较高。(3)贸易对全球人均食物及营养供给的非均衡性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且其影响程度逐年增加。贸易对糖类、油料和嗜好类非均衡性降低作用最显著,对脂肪供给非均衡性的降低作用较大。制定以营养为导向的食物生产和贸易政策,对提升食物供给均衡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供给 非均衡性 锡尔系数 贸易 全球
原文传递
基于多目标的中国食物消费结构优化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翠玲 强文丽 +4 位作者 牛叔文 王睿 张赫 成升魁 李凡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0-1152,共13页
随着食物生产及消费系统的变革,可持续的食物消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1978—2017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需求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增加趋势。因此,本文利用多目标规划方... 随着食物生产及消费系统的变革,可持续的食物消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1978—2017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需求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增加趋势。因此,本文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在满足膳食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最小的食物消费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仅考虑热量、蛋白质及脂肪等宏量营养素约束时,得到的食物消费结构较为单一,而加入微量营养素约束时,食物结构多样性显著增加,但食物消费比例仍需优化;在营养组成和食物结构双重约束下所得的食物类别及消费量均趋于合理。②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与中国当前消费相比,畜禽肉类在热量和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显著下降,豆与坚果类和奶类在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增加。③与中国当前及其他典型食物消费结构相比,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在满足营养的基础上,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均较低,表明该优化结构满足可持续食物消费的目标。④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将使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分别减少312.2 m^(3)/年、256.0 m^(2)/年、425.1 kg/年。中国的现状是农业资源日益稀缺,通过倡导合理的膳食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而且对食物消费引发的各类健康隐患具有改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安全 经济成本 资源环境成本 可持续消费 食物消费结构优化 中国
原文传递
实物量与价值量加权的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祥 牛叔文 +3 位作者 强文丽 刘爱民 成升魁 邱欣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4-173,共10页
用实物量与价值量对农产品贸易网络进行加权,可以揭示这种网络结构的变化特点,直观地表现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本研究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八大类农产品两种贸易网络,结果表明:①30年来全球农产品实物总量增加了2.55倍,增长过程平稳... 用实物量与价值量对农产品贸易网络进行加权,可以揭示这种网络结构的变化特点,直观地表现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本研究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八大类农产品两种贸易网络,结果表明:①30年来全球农产品实物总量增加了2.55倍,增长过程平稳;价值总额增加了1.98倍,呈波动上升态势,这充分表现出全球农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②拟合节点强度的累积分布曲线发现,其满足幂律分布。扩展指数α随时间推移增大,表明网络中各节点的异质性增强,"枢纽"节点的功能进一步强化。③30年来,主要的贸易连线发生了大的变化,中国逐渐成为农产品的最大需求方。④两种贸易网络反映出农产品的属性差异,但主要的贸易关系逐步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农产品贸易 复杂网络 实物量 价值量 幂律分布 “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