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者应激状态、血压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邢文灵 乔硕 李俊青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中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者应激状态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计划剖宫产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6例,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高剂量组给予0.75%罗...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中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者应激状态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计划剖宫产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6例,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高剂量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联合20μg舒芬太尼麻醉,低剂量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联合10μg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前后应激状态、血压水平,产妇疼痛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持续时间无差异,高剂量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24±1.58min)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9.09±1.47min)均低于低剂量组(11.69±2.24min、12.03±2.11min),麻醉后内皮素-1(79.66±6.05pg/ml)、去甲肾上腺素(279.68±29.78pg/ml)、血清皮质醇(375.44±37.14ng/ml)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86.13±6.24pg/ml、314.49±30.25pg/ml、402.16±37.86ng/ml),麻醉后收缩压(112.13±5.37mmHg)、舒张压(79.42±3.77mmHg)水平高于低剂量组(106.85±6.52mmHg、65.16±3.69mmHg),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低剂量组(28.26%)(均P<0.05);两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20μg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最佳,且对产妇应激状态及血压水平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硬膜外麻醉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 应激状态 血压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可逆比热容法测量高中子注量率
2
作者 杨铜锁 朱庆福 +6 位作者 史永谦 辛督强 乔硕 王璠 鲁谨 彭旦 张建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9-945,共7页
目前直接测量高中子注量率一直难于实现,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采用热分析仪器测量受中子辐照后材料可逆比热容的变化来测量高中子注量率。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辐照孔道的高中子注量率进行了测量,所测量的中子注量率与参考值均在3%左... 目前直接测量高中子注量率一直难于实现,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采用热分析仪器测量受中子辐照后材料可逆比热容的变化来测量高中子注量率。对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辐照孔道的高中子注量率进行了测量,所测量的中子注量率与参考值均在3%左右符合,证明可逆比热容法可直接测量高中子注量率。本文方法是对高中子注量率直接测量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 可逆热容 中国先进研究堆 中子注量率
下载PDF
高反射工件表面缺陷偏振检测光学系统设计
3
作者 彭星 翟德德 +9 位作者 石峰 田野 宋辞 铁贵鹏 沈永祥 乔硕 申箫 张万里 王盛 阮宁烨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7-370,共14页
针对激光增材制造高反射金属工件表面缺陷的高精稳健检测与评估这一工程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高反射抑制效应的偏振检测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背景杂波干扰,提升复杂检测环境下的缺陷探测能力。系统基于Q-type非球面设计,其像差校正能力强,... 针对激光增材制造高反射金属工件表面缺陷的高精稳健检测与评估这一工程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高反射抑制效应的偏振检测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背景杂波干扰,提升复杂检测环境下的缺陷探测能力。系统基于Q-type非球面设计,其像差校正能力强,简化了系统结构,第7表面面型与最佳拟合球面偏离量仅0.371μm,第9表面面型与最佳拟合球面偏离量仅0.434μm,焦距为50 mm,F数为2,工作距离为300 mm。仿真结果表明,调制传递函数在奈奎斯特频率为144.93 lp/mm处优于0.42,满足成像质量要求;公差分析和2000次蒙特卡洛分析结果显示,在满足偏振检测系统成像质量条件下,公差范围合理,符合加工与装配条件。同时,基于斯托克斯矢量法提取高反射检测图像中的缺陷偏振态信息,实现斯托克斯矢量、偏振度和偏振角信息的高反射抑制重构,有效提升偏振检测图像对比度、凸显缺陷轮廓信息及形貌特征,对激光增材制造高反射金属工件表面缺陷的特征提取与表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偏振检测 光学设计 缺陷
下载PDF
医源性输尿管狭窄68例诊治分析
4
作者 张鹏 黄炳伟 +4 位作者 殷桂草 郑生旗 李喆 乔硕 李学松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狭窄的常见病因、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3月北京应急总医院226例输尿管狭窄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患者68例。根据医源性输尿管狭窄的病因,将患者分为泌尿系组及非泌尿系组...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狭窄的常见病因、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3月北京应急总医院226例输尿管狭窄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患者68例。根据医源性输尿管狭窄的病因,将患者分为泌尿系组及非泌尿系组。结果所有患者中女性42例,男性26例,年龄25.0~67.0岁,平均(49.0±10.4)岁。输尿管上段狭窄24(35.3%)例,中段狭窄12(17.6%)例,下段狭窄24(35.3%)例,全长狭窄8(11.8%)例。在上段输尿管狭窄的治疗中,最常应用口腔黏膜修补输尿管术(9例,13.23%);在中段输尿管狭窄的治疗中,最常应用回肠代输尿管术(5例,7.35%);在下段输尿管狭窄的治疗中,最常应用膀胱壁瓣输尿管成形术(12例,17.65%)。输尿管全长狭窄患者8例均采用了回肠代输尿管术。泌尿系组和非泌尿系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狭窄侧、狭窄部位和长度、手术方式及手术术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8.0~20.0个月,平均(12.3±5.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及肾功能均得到改善,未出现输尿管再狭窄。结论侵入性腔内泌尿外科手术是医源性输尿管狭窄的主要病因。应根据患者病情、诊断时间及输尿管损伤的位置和长度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 医源性损伤 尿路修复 输尿管镜碎石 舌黏膜补片 输尿管成形术
下载PDF
强光元件逆向哈特曼在位检测装置误差敏感因素分析与验证
5
作者 王姗姗 石峰 +7 位作者 乔硕 徐博文 郝群 宋辞 铁贵鹏 田野 翟德德 彭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40,共10页
针对基于强光元件高精度面形在位检测需求,开展了面形测量误差敏感因素仿真分析,进行了系统结构误差和温度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分析各类误差对测量面形误差的具体影响,设计并搭建在位检测系统,开展系统温度变化、系统重复性、系... 针对基于强光元件高精度面形在位检测需求,开展了面形测量误差敏感因素仿真分析,进行了系统结构误差和温度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分析各类误差对测量面形误差的具体影响,设计并搭建在位检测系统,开展系统温度变化、系统重复性、系统稳定性等测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逆向哈特曼仿真检测模型可用于平面、球面、非球面、自由曲面等各类型被测面,各类影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频误差上,对高频误差的影响相对较小,搭建的在位检测系统6 h内测量面形误差PV值最大不超过68 nm(约λ/10),RMS值最大不超过15 nm(约λ/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形测量 在位检测 强光元件 误差分析 仿真模型
下载PDF
梅莫凯斯051型(Memokath^(TM)051)支架管治疗长段输尿管狭窄2例报告
6
作者 张鹏 乔硕 +3 位作者 黄炳伟 关豹 李喆 李学松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梅莫凯斯051型(Memokath^(TM)051)支架管治疗长段输尿管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长段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梗阻患者Memokath^(TM)051支架管置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短期效果,并总结Memokath^(TM)051在治疗良性和恶性上尿路梗... 目的探讨梅莫凯斯051型(Memokath^(TM)051)支架管治疗长段输尿管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长段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梗阻患者Memokath^(TM)051支架管置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短期效果,并总结Memokath^(TM)051在治疗良性和恶性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2例男性患者主因多次行腔内及腹腔镜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及输尿管息肉发生长段输尿管狭窄,术前均行患侧肾造瘘术,患者1和患者2狭窄长度分别为9 cm和10 cm,输尿管镜自肾造瘘通道监视Memokath^(TM)051支架管置入过程。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分别为160 min和180 min,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并夹闭造瘘管。随访1个月,患者肾积水较肾造瘘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缓解,2例患者均未发生泌尿系感染。结论梅莫凯斯051型支架管是微创治疗输尿管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且有前景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 尿路修复 输尿管支架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乔烁 《煤》 2023年第4期105-108,共4页
针对-600 m水平轨道原支护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情况,文章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围岩控制技术研究,结合矿井地质条件,基于锚注机理和锚网喷机理,提出“锚杆注浆+锚网喷”的围岩控制方案,通过对比原支护方案,优化后的方案... 针对-600 m水平轨道原支护无法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情况,文章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围岩控制技术研究,结合矿井地质条件,基于锚注机理和锚网喷机理,提出“锚杆注浆+锚网喷”的围岩控制方案,通过对比原支护方案,优化后的方案不仅使巷道支护体内部支护应力连续性更强,而且支护范围更广,尤其体现在顶板和左帮区域。相关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的矿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注浆 锚网喷 组合拱 零原岩应力
下载PDF
基于PIV法的管内插螺旋液固两相流流场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德其 张凯博 +4 位作者 俞天兰 吴淑英 王志奇 乔硕 禹卫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250,共8页
为探究管内插螺旋与液固两相流复合技术对流场与传热的影响机理,采用粒子图像处理技术(PIV)实验研究管内流体的涡量场及速度场分布规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内插螺旋液固两相流使流体呈螺旋流动,且增大流体的运动强度。在雷诺数Re=26400~... 为探究管内插螺旋与液固两相流复合技术对流场与传热的影响机理,采用粒子图像处理技术(PIV)实验研究管内流体的涡量场及速度场分布规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内插螺旋液固两相流使流体呈螺旋流动,且增大流体的运动强度。在雷诺数Re=26400~33000,总平均涡量比光管增大21.4%~35.8%;径向速度呈正负波动分布,平均径向速度为光管的6.5~19.8倍,径向速度波动为光管的51~609倍;轴向速度沿壁面向管中心递增,轴向速度波动比光管增大41.5%~60.6%;平均湍动能比光管增大162.7%~254.6%,因此内插螺旋液固两相流复合技术更有利于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内插螺旋 液固两相流 流场
下载PDF
深井厚煤层巷道掘进支护工艺优化
9
作者 乔烁 《煤》 2023年第3期96-98,108,共4页
针对某矿2750工作面回风大巷掘巷变形大,结合矿井地质条件提出了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数值模拟,确定优化支护方案较原始支护方案能更加有效地控制浅部围岩变形,并经现场工业性试验和监测,得出掘巷20 d内巷道围岩变形较快,在20 d后围... 针对某矿2750工作面回风大巷掘巷变形大,结合矿井地质条件提出了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数值模拟,确定优化支护方案较原始支护方案能更加有效地控制浅部围岩变形,并经现场工业性试验和监测,得出掘巷20 d内巷道围岩变形较快,在20 d后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其中巷道两帮最大变形量为60 mm,顶板离层变形量为6.2 mm,巷道变形量均处于矿井生产允许变形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支护 综合测站 两帮移近量 顶板离层
下载PDF
露天煤矿主采设备科技创新发展方式的探索
10
作者 乔硕 栗飞 《价值工程》 2023年第36期69-71,共3页
WK-55电铲作为露天煤矿的主采设备,其电控系统使用的是西门子6SE70系统,变频驱动系统技术已经落后,随着设备的老化,故障率逐年增高,已经不能满足露天煤矿生产的需要,并且该系统主要配件已经停售,容易造成设备故障停机。在这种背景下,科... WK-55电铲作为露天煤矿的主采设备,其电控系统使用的是西门子6SE70系统,变频驱动系统技术已经落后,随着设备的老化,故障率逐年增高,已经不能满足露天煤矿生产的需要,并且该系统主要配件已经停售,容易造成设备故障停机。在这种背景下,科技创新也是势在必行,通过对变频驱动系统拓扑、非理想电网锁相技术、自适应“提-挖-转”软件、柔性传动控制、自动设定转矩给定控制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决定使用永磁直驱提升系统替代原有的异步电机和减速机等传统传动系统,试验表明新型变频驱动系统与西门子S120系统的性能相当,完全满足实际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系统 减速器 变频驱动
下载PDF
熔石英元件小尺寸集群损伤修复及检测技术(特邀)
11
作者 石峰 乔硕 +9 位作者 邓明杰 宋辞 铁贵鹏 田野 郝群 王姗姗 周海峰 陈坚 孙国燕 申箫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7-57,共11页
针对现有小尺寸集群损伤修复及检测技术仍不完善的问题,重点研究亚表面缺陷多模态原位检测方法,从损伤样件表面损伤数量和尺寸、典型小尺寸损伤的形貌、光热吸收、荧光面积等多项指标进行了系统测量和分析,并开展了磁流变修复研究。研... 针对现有小尺寸集群损伤修复及检测技术仍不完善的问题,重点研究亚表面缺陷多模态原位检测方法,从损伤样件表面损伤数量和尺寸、典型小尺寸损伤的形貌、光热吸收、荧光面积等多项指标进行了系统测量和分析,并开展了磁流变修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熔石英小尺寸损伤内部的吸收性杂质是影响元件性能的主要因素,在磁流变缎带接触到损伤底部前,损伤的整体吸收和荧光分布呈上升趋势;高重频激光对磁流变修复后的损伤辐照过程是一个由慢变快、由杂质到本体、由边缘逐渐向外扩张的过程,能够有效对磁流变修复后的表面进一步起到修复作用,可作为组合修复工艺的第三道工序。研究结果对光学元件检测表征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工程 熔石英 集群损伤 损伤修复 多模态检测
下载PDF
钎料层厚度对两种不同截齿工作过程接头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源福 夏毅敏 +2 位作者 赵先琼 乔硕 宁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14-2922,共9页
为了探究镐型截齿的硬质合金头脱落现象,针对普通截齿与耐磨截齿,研究镐型截齿工作过程中的钎焊接头应力分布情况以及钎料层厚度对接头应力的影响特征。利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普通截齿与耐磨截齿的弹塑性热力学模型,对两种镐型截齿进行... 为了探究镐型截齿的硬质合金头脱落现象,针对普通截齿与耐磨截齿,研究镐型截齿工作过程中的钎焊接头应力分布情况以及钎料层厚度对接头应力的影响特征。利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普通截齿与耐磨截齿的弹塑性热力学模型,对两种镐型截齿进行热-结构顺序耦合分析,得到其钎焊残余应力分布,用实验验证模型正确性。将截齿破岩时的工作温度及外部载荷施加到钎焊残余应力模型上,仿真得到镐型截齿工作时钎焊接头的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①未工作状态下,两种镐型截齿的钎料层与硬质合金头交界面处均出现最大钎焊残余应力,容易发生因热应力过大导致的钎缝开裂。②工作状态下,截齿的径向路径上,普通截齿与耐磨截齿的钎焊接头应力最大值近乎相等,均达到210MPa左右,但其最大应力出现的位置不同,分别位于钎料层与刀体的交界面以及钎料层与硬质合金头的交界面处;轴向路径上,两种镐型截齿的应力最大值相差不大,且均出现在钎焊接头外表面处。耐磨层对镐型截齿整体应力的分布影响不大,但却使得镐型截齿最大应力出现的位置发生了偏移,使得镐型截齿硬质合金头脱落的危险位置发生变化。③普通截齿与耐磨截齿均在钎料层厚度为0.1mm时得到接头应力最小值,此时镐型截齿钎焊接头的连接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料层厚度 截齿 钎焊接头应力 耐磨层 残余应力 工作过程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loads in crushed zone between tunnel boring machine disc cutter and rock 被引量:10
13
作者 SHI Yu-peng XIA Yi-min +2 位作者 TAN Qing ZHANG Yi-chao qiao shu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393-2403,共11页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unnel boring machines(TBMs)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service life of cutting tools,which is the result of contact loads in the crushed zone between cutter ring and rock.I...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unnel boring machines(TBMs)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service life of cutting tools,which is the result of contact loads in the crushed zone between cutter ring and rock.In this paper,a series of rock break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with a 216 mm diameter disc cutter and concrete samples.Based on th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the distribution of contact loads between disc cutter and rock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TSVD).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peak value and the whole numer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radial strains on the cutter ring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enetration.Th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the contact loads show an approximate parabola going downwards,which indicates contact loads are more concentrated.The front non-loading area with a ratio from 1.8%to 5.4%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penetration.However,the change of rear non-loading area is not obvious.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onclusions have guidance for the study of rock breaking mechanism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disc cu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 cutter contact loads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non-loading area
下载PDF
风沙环境下防风挡沙墙复变作用规律的风洞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闫敏 左合君 +3 位作者 郭跃 贾光普 乔硕 席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目的】风沙防护是干旱环境下人类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关键工程问题之一,为探明不透风防风阻沙措施风沙运移的变化规律,筛选特殊风沙区域防护体系构建合适设置参数。【方法】采用风洞模拟对不同风向夹角条件下防风挡沙墙的气流速度场... 【目的】风沙防护是干旱环境下人类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关键工程问题之一,为探明不透风防风阻沙措施风沙运移的变化规律,筛选特殊风沙区域防护体系构建合适设置参数。【方法】采用风洞模拟对不同风向夹角条件下防风挡沙墙的气流速度场、风沙流结构以及沙粒阻截率/输导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1)迎风侧模型4倍障高处始终为气流急剧变化的拐点,且不随着指示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当指示风速小于10 m/s,背风侧弱风区或静风区的范围随着指示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大于12 m/s则呈相反规律;同一指示风速作用下,随风向夹角的增大有效防护范围逐渐增加。(2)迎风侧积沙主要集中于近地表0~10 cm,平均占总输沙量的85.31%;45°、60°、75°与90°4种风向夹角条件下背风侧输沙量主要集中在20~30 cm高度范围内,分别占总输沙量的71.25%、88.75%、85.25%、86.00%。(3)背风侧0~10 cm高度层沙粒截留随指示风速的增加而增加,75°夹角时最大,平均为95.64%;10~30 cm高度层沙粒输导随着指示风速的增加有增大趋势,45°夹角时最大,平均为81.09%。【结论】指示风速的变化对防风挡沙墙气流速度场变化规律影响不显著,而对背风侧弱风区或静风区的范围影响较大,75°时有效防护范围最佳;迎风侧输沙量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背风侧随高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作为防风阻沙措施风向夹角应设置为7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挡沙墙 风速廓线 风沙流结构 复变规律 风洞模拟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for buckets layout based on muck removal analysis of TBM cutterhead 被引量:3
15
作者 YANG Mei XIA Yi-min +2 位作者 LIN Lai-kuang qiao shuo JI Zhi-y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729-1741,共13页
The layout of the buckets for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directly affects the muck removal efficiency of cutterhead during excav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uck removal performance for TBM,the optimal design of bucke... The layout of the buckets for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directly affects the muck removal efficiency of cutterhead during excav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uck removal performance for TBM,the optimal design of bucket layout was investigated.The whole muck transfer process was simulated by discrete-element method(DEM),including the muck falling,colliding,pilling up,shoveling and transferring into the hopper.The muck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size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muck samples from the water-supply tunnel project in Jilin Province,China.Then,the influence of the bucket number and the interval angle between buckets on muck removal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as the number of buckets increased from four to eight,the removed muck increased by 29%and the residual volume decreased by 40.5%,and the process became steadier.Different interval angles between buckets wer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removed muck irregularly,but the residual muck number increased generally with the angles.The optimal layout of buckets for the cutterhead in this tunnel project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and the muck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TBM was verified by the actual data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al design buckets layout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muck removal performance tunnel boring machine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绿洲化土地变化模式及稳定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皓钦 王海兵 +2 位作者 左合君 乔碩 李思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694,共8页
绿洲化过程中的土地结构变化和稳定性研究对沙地荒漠化治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1980—2020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提取了该时间段毛乌素沙地绿洲化土地空间分布信息,使用叠置分析、格网化等方法,分析毛乌素沙地绿洲化土地变化模式和稳定性... 绿洲化过程中的土地结构变化和稳定性研究对沙地荒漠化治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1980—2020年8期土地利用数据,提取了该时间段毛乌素沙地绿洲化土地空间分布信息,使用叠置分析、格网化等方法,分析毛乌素沙地绿洲化土地变化模式和稳定性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并成功实现逆转,绿洲化过程显著,林草覆盖率从1980年的10.2%增长到2020年的73.7%,绿洲化土地面积从1980年的3.25万km^(2)增长到2020年的3.39万km^(2),极重度、重度和中度荒漠化面积大幅下降,非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大幅上升;绿洲化土地变化表现为稳定、波动、扩张和退缩4种模式,2020年这4种模式的绿洲化土地面积占比分别为78.7%、12.2%、6.2%和2.9%;毛乌素沙地累积变化强度较低的绿洲化(低于0.12)占总绿洲化土地面积的82.7%,沙地绿洲化总体趋于稳定。针对毛乌素沙地稳定沙带及不同变化模式绿洲化土地应采用适宜的分区治理对策,其中,在风沙活动强烈的沙漠化扩张区域歼灭沙害;在生态脆弱、沙漠化反复的绿洲化区域巩固风沙治理成效;在林草资源丰富的稳定扩张绿洲化区域,应积极开展对沙地资源的持续管理和利用,以实现沙地系统治理和提质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绿洲化土地 变化模式 稳定性 治理对策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组分及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17
作者 冯佳新 吴月茹 +2 位作者 乔硕 刘茜雅 王海兵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7,共10页
通过遥感解译方法构建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差值指数,并按照自然断裂法将毛乌素沙地土地分为非、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类型,代表沙漠化逆转的不同阶段。根据反演结果,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沙漠化类型土壤进行样品采集并... 通过遥感解译方法构建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差值指数,并按照自然断裂法将毛乌素沙地土地分为非、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沙漠化类型,代表沙漠化逆转的不同阶段。根据反演结果,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沙漠化类型土壤进行样品采集并进行实验室分析,从而揭示毛乌素沙地沙漠化逆转过程及其对土壤组分和有效态Cu、Fe、Mn、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2021年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发生逆转,沙漠化土地面积由1986年的47877.81 km^(2)缩减至2021年的45914.06 km^(2),以每年56.11 km^(2)的速率逆转,实施一系列工程对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重建成效明显;随沙漠化程度减弱,土壤粒径组分逐渐减小,微量元素含量逐渐增加,沙漠化逆转的过程实质上是土壤细粒化及微量元素富集的过程;由于工程实施的不均匀性,1980年以来,毛乌素沙地区域逆转程度不尽相同,沙漠化逆转显著的代表区域有鄂托克旗的召稍乡、乌审旗的嘎鲁图苏木、伊金霍洛旗的台格苏木,其土壤黏粒、粉粒和有效Cu、Mn、Zn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砂粒、有效Fe含量显著减小。显然,沙漠化逆转过程使毛乌素沙地土壤结构变细,土壤质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逆转 土壤组分 微量元素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高能激光单晶硅反射镜纳米精度控形控性制造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峰 田野 +7 位作者 乔硕 周光奇 宋辞 薛帅 铁贵鹏 周林 舒勇 周港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136,共9页
单晶硅反射镜是高能激光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能激光系统的整体性能指标。针对单晶硅反射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缺陷问题,本研究团队提出了采用超精密切削、浸没式抛光、磁流变抛光、离子束抛光等超精密加工方法来... 单晶硅反射镜是高能激光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能激光系统的整体性能指标。针对单晶硅反射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缺陷问题,本研究团队提出了采用超精密切削、浸没式抛光、磁流变抛光、离子束抛光等超精密加工方法来提升单晶硅元件的加工质量,并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本团队近几年在单晶硅制造技术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单晶硅纳米精度表面控形制造技术、单晶硅纳米精度本征表面控性生成方法、纳米精度控形控性组合工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通过探讨高能激光单晶硅元件制造的现状与关键技术,为实现单晶硅元件纳米精度控形控性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制造 高能激光系统 单晶硅元件 浸没式光顺抛光 离子束抛光
原文传递
毛乌素沙地绿洲化过程中生态服务价值及生态网络格局演变 被引量:4
19
作者 乔碩 王海兵 +2 位作者 左合君 刘茜雅 吴月茹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8-126,共9页
揭示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稳定性网络格局的动态演变规律,对沙地分区治理及农、林、牧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1986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分异规律,以生态服务价值最大化... 揭示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稳定性网络格局的动态演变规律,对沙地分区治理及农、林、牧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1986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分异规律,以生态服务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和策略,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探讨了毛乌素沙地生态网络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86—2020年,随着毛乌素沙地绿洲化过程的推进,林地取代沙地成为毛乌素沙地的主导地类,2020年林草覆盖率达71.38%。(2)1986—2020年,毛乌素沙地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上升了198.76亿元,1986—2006、2006—2020年沙地生态服务价值增长速率分别为每年2.51亿元和10.62亿元;从空间上来看极高生态服务价值区集中分布在河南乡和毛盖图苏木,至2016年以来逐渐扩展到苏米图苏木、嘎鲁图镇等区域。(3)生态网络格局呈明显的双区分异,即生态网络稀疏的西北区,以沙地复垦地、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为主;以及生态网络稠密的东南区,以林草覆盖率较高的固定沙地和河流、湖泊水资源丰富地区为主,且随生态服务价值高值点迁移,稳定性网络结构逐年向东北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网络格局 动态演变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