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ringboot与Vue框架的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王玉魁 李峰 +2 位作者 乔彦超 杨森 张译文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8期29-33,共5页
【目的】仓储管理是生产制造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帮助生产制造企业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提升企业仓储管理的准确性和便捷性,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SpringBoot与Vue框架的仓储管理系统。【方法】首先,分析企业对仓储管理信息化... 【目的】仓储管理是生产制造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帮助生产制造企业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提升企业仓储管理的准确性和便捷性,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SpringBoot与Vue框架的仓储管理系统。【方法】首先,分析企业对仓储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其次,阐明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该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设计模式,前端选用Vue框架,后端则依托SpringBoot框架,结合RESTful API接口规范,实现系统前后端高效、安全的数据交互。【结果】成功开发了一款功能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用户管理、基础资料、库存管理、库存记录编辑与查询等核心功能。【结论】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用户体验及数据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储管理 SpringBoot Vue RESTful API
下载PDF
低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系统研制与应用
2
作者 刘建英 郭华 +2 位作者 郭子祺 乔彦超 秦静欣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3-172,共10页
首先介绍了低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系统的组成、仪器布局和硬件连接;然后分析了系统研制过程中各模块测试结果,包括测控系统噪声测试和SQUID灵敏度测试,指出组成系统的SQUID传感器的一致性至关重要;其次,详细阐述了系统地面静、动态实... 首先介绍了低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系统的组成、仪器布局和硬件连接;然后分析了系统研制过程中各模块测试结果,包括测控系统噪声测试和SQUID灵敏度测试,指出组成系统的SQUID传感器的一致性至关重要;其次,详细阐述了系统地面静、动态实验,测试了系统动态范围、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系统静态实验磁梯度测量精度均优于±30 pT/m;最后,在江苏丹阳进行了野外飞行试验,根据DZ/T 0142—2010航空磁测技术规范,测量结果表明各张量分量重复线内符合精度优于±25 pT/m,每条测线动态测量灵敏度均值均优于±30 pT/m。此套系统以达到工程样机水平,大大提高了低温超导全张量测量系统的实用化程度,为我国在低温超导航磁测量领域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系统 低温超导 超导量子干涉仪 全张量 吊舱
下载PDF
用亚硫酸钠还原—碳酸钠沉淀法在废电池定向循环中去除铜铝
3
作者 文勤 乔延超 +4 位作者 阮丁山 欧阳石保 蔡秋东 付雄聪 陈若葵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研究了用亚硫酸钠还原—碳酸钠沉淀法从废电池浸出液去除铜、铝,考察了亚硫酸钠用量、浸出液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Cu 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500 mL废电池浸出液,在pH=2.0、初始铜质量浓度4.8 g/L、反应温度85℃... 研究了用亚硫酸钠还原—碳酸钠沉淀法从废电池浸出液去除铜、铝,考察了亚硫酸钠用量、浸出液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Cu 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500 mL废电池浸出液,在pH=2.0、初始铜质量浓度4.8 g/L、反应温度85℃、搅拌速度400 r/min、亚硫酸钠用量为反应所需理论量1.2倍条件下反应60 min,Cu 2+去除率达98.2%;浸出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调节pH至4.5,在反应温度65℃、搅拌速度450 r/min条件下反应40 min,Al 3+去除率达97.6%。该工艺除铜、铝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电池浸出液 亚硫酸钠 碳酸钠 还原 沉淀 去除
下载PDF
金属纳米颗粒对碳纳米管表面浸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晓辉 乔彦超 赵华东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98,共4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和第一原理计算方法,对3种典型金属纳米颗粒在碳纳米管表面的浸润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纳米颗粒在较低的温度即可融化,并对碳纳米管表面浸润,其浸润能力取决于碳纳米管对金属原子的吸附力和金属原子之间的吸... 利用分子动力学和第一原理计算方法,对3种典型金属纳米颗粒在碳纳米管表面的浸润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纳米颗粒在较低的温度即可融化,并对碳纳米管表面浸润,其浸润能力取决于碳纳米管对金属原子的吸附力和金属原子之间的吸引力,两者之间的力差决定了不同类型金属原子对碳纳米管表面的浸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金属纳米颗粒 浸润 原子吸附
下载PDF
用硫酸从废旧锂电池除铜尾渣中浸出镍、钴动力学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强 王杜 +3 位作者 陈若葵 唐红辉 乔延超 陈欢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2-456,共5页
研究了用硫酸从废旧锂电池湿法浸出除铜尾渣中浸出镍、钴动力学,考察了温度、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时间和搅拌速度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80℃、硫酸浓度1.80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浸出时间5h及搅拌速... 研究了用硫酸从废旧锂电池湿法浸出除铜尾渣中浸出镍、钴动力学,考察了温度、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时间和搅拌速度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80℃、硫酸浓度1.80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浸出时间5h及搅拌速度900r/min条件下,镍、钴浸出率达85.73%和81.93%;固膜扩散是反应速率控制步骤,镍、钴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29、10.02kJ/mol;提高温度、硫酸浓度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均可加速镍、钴的浸出,提高镍、钴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铜尾渣 硫酸 浸出 动力学
下载PDF
用氧化—沉淀法从废电池浸出液中去除铁 被引量:3
6
作者 欧阳石保 张清华 +3 位作者 付雄聪 乔延超 陈若葵 阮丁山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研究了用MnO_(2)氧化—Na_(2)CO_(3)沉淀法从废电池浸出液中去除Fe^(2+),考察了MnO2用量、反应温度、浸出液pH、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Fe^(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500 mL废电池浸出液,在pH=1.5、浸出液中Fe^(2+)初始质量浓度1.3 ... 研究了用MnO_(2)氧化—Na_(2)CO_(3)沉淀法从废电池浸出液中去除Fe^(2+),考察了MnO2用量、反应温度、浸出液pH、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Fe^(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500 mL废电池浸出液,在pH=1.5、浸出液中Fe^(2+)初始质量浓度1.3 g/L、反应温度65℃、搅拌速度400 r/min、MnO_(2)用量为理论量1.2倍条件下反应40 min,Fe^(2+)氧化率达99.7%;浸出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Na_(2)CO_(3)调节pH至4.0时,在60℃、搅拌速率400 r/min条件下反应30 min,铁去除率达99.8%。该工艺除铁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电池 浸出液 亚铁离子 氧化 沉淀 二氧化锰 碳酸钠 去除
下载PDF
从废锂离子电池除铜尾渣中浸出钴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强 陈若葵 +3 位作者 刘超 乔延超 陈欢 谢堂峰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研究了在超声场中从废锂离子电池除铜废渣中浸出钴和镍,考察了温度、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时间、机械搅拌速度和超声功率对钴、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80℃、硫酸浓度2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8∶1、浸出时间2h、搅拌... 研究了在超声场中从废锂离子电池除铜废渣中浸出钴和镍,考察了温度、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时间、机械搅拌速度和超声功率对钴、镍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80℃、硫酸浓度2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8∶1、浸出时间2h、搅拌速度100r/min、超声功率300W条件下,钴、镍浸出率分别达90%和87%,浸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锂离子电池 除铜尾渣 硫酸 浸出 超声波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冷机起步异响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广 乔彦超 +1 位作者 陈丽霞 汤守哲 《机械制造》 2021年第12期82-84,共3页
某款三缸汽车发动机冷机起步后,若直接行驶,则会出现类似于缺缸的异响,热机后异响消失。针对这一汽车发动机冷机起步异响问题进行了分析,确认原因为活塞配缸间隙大,连杆运行到上止点换向时,活塞对缸孔内部产生敲击,引起异响。通过减小... 某款三缸汽车发动机冷机起步后,若直接行驶,则会出现类似于缺缸的异响,热机后异响消失。针对这一汽车发动机冷机起步异响问题进行了分析,确认原因为活塞配缸间隙大,连杆运行到上止点换向时,活塞对缸孔内部产生敲击,引起异响。通过减小活塞裙部直径,减小配缸间隙,解决了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起步 异响 分析
下载PDF
某款发动机贴合试验活塞裙部开裂问题解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乔彦超 栾永东 +1 位作者 张亚林 白小婷 《机械工程师》 2022年第9期154-156,共3页
某款发动机活塞贴合试验完成后,拆机时发现第3缸活塞主推力侧裙部出现裂纹,裂纹分布在止口到大点位置。经分析,原因为活塞内腔为非对称结构,加工外圆面时活塞反放,活塞头部压紧工装下压时,内腔支撑块与活塞干涉,产生挤压缺陷,导致局部... 某款发动机活塞贴合试验完成后,拆机时发现第3缸活塞主推力侧裙部出现裂纹,裂纹分布在止口到大点位置。经分析,原因为活塞内腔为非对称结构,加工外圆面时活塞反放,活塞头部压紧工装下压时,内腔支撑块与活塞干涉,产生挤压缺陷,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在发动机运转中出现裂纹。通过对活塞加工进行防错,解决了因挤压缺陷而产生裂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活塞 裂纹
下载PDF
某款发动机油气分离器与缸盖结合面渗油问题改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丽霞 胡广 +1 位作者 乔彦超 尹建东 《机械工程师》 2022年第6期69-70,74,共3页
某款发动机在整车综合耐久试验中,油气分离器与缸盖接合面出现渗油问题。经过分析,油气分离器与缸盖结合面渗油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衬套高度低于塑料法兰面,塑料面挤压变形,导致螺栓力矩衰减,密封面无法有效密封,导致密封面渗油问题。通过... 某款发动机在整车综合耐久试验中,油气分离器与缸盖接合面出现渗油问题。经过分析,油气分离器与缸盖结合面渗油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衬套高度低于塑料法兰面,塑料面挤压变形,导致螺栓力矩衰减,密封面无法有效密封,导致密封面渗油问题。通过增加衬套凸出量,提高螺栓结合面抗变形能力,解决了螺栓力矩衰减导致结合面渗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油气分离器 结合面 渗油
下载PDF
某款发动机增压器断轴问题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丽霞 胡广 +1 位作者 乔彦超 夏孟秋 《机械工程师》 202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某DCT车型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出现机油消耗量大的问题,并伴有加速异响问题,更换增压器后故障消除。经分析,原因是该车型增压器转速超出限值,导致主轴断裂。通过降低DCT车辆5000~6000 r/min的压比,可有效减少增压器转速问题,避免增压器... 某DCT车型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出现机油消耗量大的问题,并伴有加速异响问题,更换增压器后故障消除。经分析,原因是该车型增压器转速超出限值,导致主轴断裂。通过降低DCT车辆5000~6000 r/min的压比,可有效减少增压器转速问题,避免增压器断轴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增压器 超速 断轴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张紧器带轮熔化故障分析
12
作者 胡广 陈丽霞 +2 位作者 乔彦超 王丹丹 张彩霞 《机械制造》 2021年第7期73-75,共3页
某三缸汽车发动机在动力总成耐久试验进行至2.5万km时,张紧器带轮熔化,导致空调不制冷。针对这一故障,进行了原因分析,确认张紧器带轮的轴承抱紧力不足,使带轮轴向滑动,与张紧器本体产生干涉。在运转时,带轮与张紧器摆臂摩擦产生高温,... 某三缸汽车发动机在动力总成耐久试验进行至2.5万km时,张紧器带轮熔化,导致空调不制冷。针对这一故障,进行了原因分析,确认张紧器带轮的轴承抱紧力不足,使带轮轴向滑动,与张紧器本体产生干涉。在运转时,带轮与张紧器摆臂摩擦产生高温,使带轮熔化,进而导致张紧器功能失效,皮带松脱。针对故障原因,提出了整改方案,并进行了整改效果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发动机 张紧器 带轮 熔化 故障
下载PDF
某款发动机水泵异响问题解析
13
作者 陈丽霞 胡广 +3 位作者 鲁志远 乔彦超 尹建东 夏孟秋 《机械工程师》 2022年第3期82-83,共2页
某款发动机台架试验过程中出现水泵“异响”问题,更换水泵总成和皮带,异响消失。经过分析确定,原因为水泵中心距装配工装磨损导致发动机水泵带轮中心距偏大,使皮带张力偏大,发动机产生异响。通过在水泵与调温器壳体增加定位销结构代替... 某款发动机台架试验过程中出现水泵“异响”问题,更换水泵总成和皮带,异响消失。经过分析确定,原因为水泵中心距装配工装磨损导致发动机水泵带轮中心距偏大,使皮带张力偏大,发动机产生异响。通过在水泵与调温器壳体增加定位销结构代替水泵安装工装方案,解决了工装磨损导致的水泵异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水泵 皮带 异响
下载PD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in anisotropic porosity multiscale-multiphase-multicomponent structure 被引量:11
14
作者 ZHU BoJing CHENG HuiHong +5 位作者 qiao yanchao LIU Chang SHI YaoLin ZHANG Kai SUN DongSheng LIN WeiR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320-327,共8页
Based on the hybrid hypersingular integral equation-lattice Boltzmann methods (HHIE-LBM),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process in anisotropic saturated porosity multiscale-multiphase-multicom... Based on the hybrid hypersingular integral equation-lattice Boltzmann methods (HHIE-LBM),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process in anisotropic saturated porosity multiscale-multiphase-multicomponent (ASP-MS-MP-MC) structures under ultra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was analyzed on parallel CPU and GPU platforms. First, virtual physical models at multi-spatial scales (2 μm, 5 μm and 10 μm) were restructured by computerized microtomography technology and data. Second, using HHIE-LBM methods, the anisotropic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tensor at core level and pore level under ultra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were calculated. Third, the evolution and evaluation process of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s a function of multi temporal spatial scales was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ASP-MS-MP-MC structures (micro-meso-macro-scale) was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各向异性 多相多组分 评价过程 组分结构 结构演变 孔隙度 多尺度 格子BOLTZMANN方法
原文传递
Thermal convection thinning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umerical simulation 被引量:7
15
作者 qiao yanchao GUO ZiQi SHI YaoL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773-782,共10页
We used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investigate smallscale convection in the upper mantlelithosphere system with depth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viscosity. Our aim was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 of craton thi... We used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investigate smallscale convection in the upper mantlelithosphere system with depth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viscosity. Our aim was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 of craton thinning by thermal con vection. The model domain is 700 km deep and 700 km wide with a resolution of 71x71 nodes and 160000 markers. The ve locity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freeslip along all the boundaries. A thermal insulation condition was applied at the two side walls, with constant temperatures for the top and bottom boundaries. We assumed an initial temperature of 273 K at the upper boundary and 1673 K at the lower boundary, and 1573 K at the bottom of the lithosphere (200 km depth) for the thick, cold, and stabl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We calculated the thermal evolution in the upper mantle when the temperature at its bottom is raised because of lower mantle convection or plumes. The temperature at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mantle was set at 1773, 1873, 1973, and 2073 K for different models to study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n the lithospheric thinning processes. Our endmember calculations show that with the bottom boundary raising the lithosphere can be thinned from a depth of 200 km to a depth of between 100 and 126.25 km. The thinning rates are at mm/y order of magnitude, and the thinning timescale is about 1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Craton lithosphere thinning thermal convection
原文传递
伊朗纳德利土丘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良仁 刘炜 +4 位作者 郭子祺 乔彦超 秦静欣 水涛 Ali A.Vahdati 《考古学集刊》 2021年第1期215-227,254-256,共16页
纳德利土丘坐落于伊朗东北部的北呼罗珊省希尔凡市,是一座青铜时代的大型土丘。2016年,应当地文化遗产管理部门的邀请,南京大学考古队与北呼罗珊省办公室组成中伊联合考古队,开始调查发掘这座土丘遗址。由于该土丘形体宏大,历史悠久,需... 纳德利土丘坐落于伊朗东北部的北呼罗珊省希尔凡市,是一座青铜时代的大型土丘。2016年,应当地文化遗产管理部门的邀请,南京大学考古队与北呼罗珊省办公室组成中伊联合考古队,开始调查发掘这座土丘遗址。由于该土丘形体宏大,历史悠久,需要长期而持续的田野工作才能了解清楚。中伊联合考古队采用钻探、发掘、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调查纳德利土丘,了解土丘本体和周围沉积物的堆积情况。这些方法各有优势,中伊联合考古队将其与发掘结合,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以便更为有效地了解地下埋藏物。由钻探可知,纳德利土丘的原始边缘南北约148米,东西约185米,外围为3米以上的沉积物;由发掘可知,土丘外围有伊斯兰时期的沉积物、灰坑、土坯墙;由探地雷达勘探可知,土丘本体存在三层以上土坯建筑;由高密度电阻率勘探可知,这些建筑由两类土坯建造而成,土丘周围存在6~8米厚的伊斯兰时期的湖相沉积物,说明该土丘历史上曾经被水体包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纳德利土丘 考古调查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