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来入侵植物刺果瓜自然生长周期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赵凤菊 秦永辉 郝东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第4期28-29,共2页
研究刺果瓜的自然生长周期,为探索刺果瓜的最佳防治时期及刺果瓜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地调查监测刺果瓜的自然生长周期发现,昌图地区在气温、光照、降雨等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种子最早萌发时间在5月上旬且逐渐开始出苗,出苗... 研究刺果瓜的自然生长周期,为探索刺果瓜的最佳防治时期及刺果瓜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地调查监测刺果瓜的自然生长周期发现,昌图地区在气温、光照、降雨等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种子最早萌发时间在5月上旬且逐渐开始出苗,出苗可持续到9月末;8月中旬长出花芽,下旬开始进入花果期,开花可持续到10月上旬;种子于10月上旬开始成熟,此时已具备繁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刺果瓜 自然生长周期 调查
下载PDF
血清DKK1、TK1水平预测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婷 秦永辉 刘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分泌型蛋白Dikkopf1(DKK1)、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水平与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该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63例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3年... 目的分析血清分泌型蛋白Dikkopf1(DKK1)、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水平与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该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63例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3年的随访,依据随访期间复发、转移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根治术前血清DKK1、TK1水平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63例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发生复发、转移26例,发生率为41.27%;发生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DKK1、TK1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血清CEA、SCC、DKK1及TK1之间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CEA、SCC、DKK1、TK1异常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各指标异常表达可能是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CEA、SCC、DKK1、TK1水平预测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均>0.800,预测价值较理想,且根治术前血清DKK1、TK1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535 ng/mL、3.470 pmol/L时,预测价值最佳。结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DKK1、TK1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二者异常表达可能是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将二者用于预测患者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风险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根治术 复发 转移 分泌型蛋白Dikkopf1 细胞质胸苷激酶1
下载PDF
飞机移动装配线——脉动与续动 被引量:5
3
作者 方水良 刘猛男 +2 位作者 鲜果 秦永辉 田雨辰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40-50,共11页
针对飞机总装生产过程的保质量、提速度、降成本、增效益的迫切需要,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飞机整机及其关键部件装配线的大量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脉动线和续动线的特性及其国内外应用情况,归纳综述了移动装配线在优化规划设计、装配工序平... 针对飞机总装生产过程的保质量、提速度、降成本、增效益的迫切需要,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飞机整机及其关键部件装配线的大量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脉动线和续动线的特性及其国内外应用情况,归纳综述了移动装配线在优化规划设计、装配工序平衡优化调度、物料供应优化管理、装配线智能管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建立了移动装配线分析设计的霍尔三维模型,综合提出了移动装配线研究开发的几个建议;最后通过典型飞机移动线案例计算分析,对比了脉动装配线和续动装配线的装配效能,验证了续动线比脉动线具有更高的人时利用率以及更高的飞机装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总装配 脉动线 续动线 装配线平衡 装配任务调度
下载PDF
改进AquaCrop-KR模拟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制种玉米产量 被引量:3
4
作者 时荣超 佟玲 +4 位作者 杜太生 李栋浩 秦永辉 何柳月 白小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3-71,共9页
模拟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作物产量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种植模式进而保障中国水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AquaCrop-KR模型采用非线性方程拟合地上生物量和作物蒸腾间的关系,并利用水分生产函数模拟收获指数,从而提高了不同... 模拟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作物产量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种植模式进而保障中国水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AquaCrop-KR模型采用非线性方程拟合地上生物量和作物蒸腾间的关系,并利用水分生产函数模拟收获指数,从而提高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作物产量的模拟精度,但尚未涉及种植密度这一因子。该研究以西北旱区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于2013-2016年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田间试验,引入密度因子修正了AquaCrop-KR模型中的标准化水分生产力(Normalized Water Productivity,WP^(*))和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校准结果表明HI与种植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抛物线关系,并且HI在营养生长期、开花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水分敏感指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WP^(*)随累积标准化作物蒸腾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并且WP^(*)的最大值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与之相对应的累积标准化作物蒸腾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AquaCrop-KR模型低估籽粒产量测量值5%,决定系数、相对均方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模型效率和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7、0.079、0.057、0.750和0.942,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制种玉米的籽粒产量。研究为模拟不同水分和种植密度下的作物产量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腾 灌溉 模型 水分亏缺 种植密度 AquaCrop模型 水分生产力 收获指数
下载PDF
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中HPV16 L1和L2特异性CTL免疫反应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范佩文 秦永辉 +1 位作者 玛依努尔.阿里甫 王若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究宫颈鳞癌(CSCC)患者外周血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L1和L2多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反应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为其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由病理明确诊... 目的探究宫颈鳞癌(CSCC)患者外周血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L1和L2多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反应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为其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由病理明确诊断的宫颈鳞癌患者118例,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合成的HPV16L1和L2抗原重叠肽刺后,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CTL细胞的频率及强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18例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中HPV16L1和L2特异性CTL免疫应答阳性率分别为31.4%和16.9%;平均反应强度分别为36.3及30.3SFC/106PBMC。(2)HPV16L1和L2特异性抗原多肽反应频率在临床分期Ⅰ~Ⅱ期组均高于Ⅲ~Ⅳ期组(P=0.003,P=0.002);在HPV16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P=0.002,P=0.015),余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HPV16L1特异性抗原多肽反应强度在组织学类型中,菜花型>空洞型>结节型>其他类型(P=0.019);HPV16L2特异性抗原多肽反应强度≤56岁组高于>56岁组(P=0.012),余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中,HPV16L1和L2抗原肽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反应,并与HPV16感染、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特征有一定相关性,有可能成为宫颈鳞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酶联免疫斑点法
下载PDF
埕岛油田冻胶调剖剂过滤砂管和填砂管综合剪切性能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龚俊 叶俊红 +3 位作者 秦永辉 李勇 安继彬 周洪涛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7-662,共6页
埕岛海上油田平台大部分油水井均采用防砂管柱,冻胶体系在现场注入和地下渗流过程中均存在剪切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内模拟施工过程中滤砂管及地层对冻胶的剪切作用,研究了埕岛油田调剖用冻胶体系经滤砂管及填砂管剪切后的黏度... 埕岛海上油田平台大部分油水井均采用防砂管柱,冻胶体系在现场注入和地下渗流过程中均存在剪切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内模拟施工过程中滤砂管及地层对冻胶的剪切作用,研究了埕岛油田调剖用冻胶体系经滤砂管及填砂管剪切后的黏度保留率、成胶时间、成胶强度以及剪切后对填砂管的封堵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优选的冻胶配方在通过滤砂管剪切后黏度保留率大于80%,冻胶的成胶时间略有增加,但对成胶后冻胶的强度无影响;继续通过不同渗透率填砂管后,冻胶的黏度保留率分别为88.1%和94.3%,填砂管剪切后的冻胶基液成胶时间有所延长,但成胶强度不变,且成胶后对不同渗透率填砂管的封堵率分别为95%、98.9%和99.7%。表明优选的冻胶调剖体系在经过滤砂管及地层剪切后仍可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 冻胶 黏度保留率 成胶时间 冻胶强度 埕岛海上油田
下载PDF
Planting density affected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of maize for seed production in a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9
7
作者 JIANG Xuelian TONG Ling +5 位作者 KANG Shaozhong LI Fusheng LI Donghao qin yonghui SHI Rongchao LI Jianb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292-303,共12页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rom 2012 to 2015 in a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plant growth,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 of maize for seed producti...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rom 2012 to 2015 in a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plant growth,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 of maize for seed production. Five planting densities of 6.75, 8.25, 9.75, 11.25 and 12.75 plants/m^2 were conducted in 2012, and a planting density of 14.25 plants/m^2 was added from 2013 to 2015.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the Aqua Crop yield model, a modified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yield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using adjustment coefficient for normalized biomass water productivity and harvest index.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dified yield model had a better performance and could generate results with higher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and lower erro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er planting density increased the leaf area index and biomass accumulation, but decreased the biomass accumulation per plant. The total yield increased rapidly as planting density increased to 11.25 plants/m^2, but only a slight increase was observed when the density was greater than 11.25 plants/m^2. The WUE also reached the maximum when planting density was 11.25 plants/m^2, which was the recommended planting density of maize for seed production in Northwe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ing density yield model biomass accumulation grain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Northwest China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早期古应力环境:来自四川盆地西南缘磁组构的记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帅 田云涛 +7 位作者 田野 刘一珉 唐苑 秦咏辉 颜照坤 李仕虎 沈中山 张增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3-1653,共11页
四川盆地西南缘紧邻龙门山褶皱冲断带(青藏高原东边界)南段.该地区的新生代早期红层沉积记录了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历史及构造演变.本研究选取四川盆地西南缘芦山地区古新统—下渐新统名山组—芦山组地层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磁组构方法,... 四川盆地西南缘紧邻龙门山褶皱冲断带(青藏高原东边界)南段.该地区的新生代早期红层沉积记录了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历史及构造演变.本研究选取四川盆地西南缘芦山地区古新统—下渐新统名山组—芦山组地层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磁组构方法,结合前人对研究区古地磁及构造变形的研究,恢复了该地区新生代早期的古应力方向.本研究获取了548块样品的磁组构数据,这些磁组构的磁面理与层面平行,产状校正后磁线理呈NE-SW方向(39°/219°),K_(3)主轴方向相对集中(为120.9°±1.3°),为弱应变背景下平行层缩短之前初始变形磁组构类型,主要形成于地层成岩阶段,未受到后期褶皱等构造变形的强烈改造.本研究认为芦山剖面磁组构结果记录了研究区新生代早期的构造变形信息:新生代早期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段及川西南盆地受NW-SE向的最大主应力控制.该地区新生代晚期及现今应力场与新生代早期一致,可能继承了新生代早期的应力体制,暗示龙门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边界可能在新生代早期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前陆盆地 古地磁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 磁组构 古应力
下载PDF
白垩纪以来东亚地貌演化与构造驱动:来自沉积盆地与构造变形的记录
9
作者 田云涛 秦咏辉 +7 位作者 胡杰 张贵洪 刘一珉 潘黎黎 颜照坤 张增杰 孙习林 张培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1-482,共12页
白垩纪以来,东亚大陆构造的演变受东缘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及南海打开与西缘新特提斯洋闭合及随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双重控制,东亚大陆地形经历了“跷跷板”式的演变:白垩纪‒早新生代地形东高西低,与现今东倾地形相反;晚渐新世以来东... 白垩纪以来,东亚大陆构造的演变受东缘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及南海打开与西缘新特提斯洋闭合及随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双重控制,东亚大陆地形经历了“跷跷板”式的演变:白垩纪‒早新生代地形东高西低,与现今东倾地形相反;晚渐新世以来东倾的一级地貌格局逐渐形成。为了进一步完善该模型,本文报道了西江中‒上游流域内玉林、十万大山、南宁和百色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古流向研究结果,并综合了珠江口盆地碎屑物源和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古高程与水系演化研究进展,获得以下认识:①白垩纪,西江中‒上游地区盆地物源主要源自盆地东侧(可能是云开大山),反映了东侧地形相对较高,与“跷跷板”模式所指出的中生代东高西低的地形一致。②古近纪,珠江口盆地沉积物主要源自沿海花岗岩体,西江中‒上游玉林与十万大山盆地物源仍然主要源自东侧,指示西江水系尚未贯通,东部沿海高地形仍然存在;结合该时期南宁和百色盆地物源来自东西两侧,青藏高原东南缘强烈压扭性变形和古高程研究所指示的地表抬升,认为古近纪东亚地形应是两侧高、中部低的“V”字型样式。③晚渐新世以来,珠江口盆地物源信号逐渐与现代珠江一致;在南宁盆地发现的新近纪河流相砂砾岩所指示的古流向与现今河流基本一致。这些证据说明珠江水系在晚渐新世以来逐渐形成,反映了沿海地区地形已被夷平。随着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持续抬升,现今西高东低的东亚地形逐渐成型。我们发现东亚地形“跷跷板”式的演变过程中,在古近纪经历了“V”字型的过渡状态,为进一步刻画东亚地形演变历史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青藏高原 构造地貌 沉积盆地 古水系演化 古地形重建
下载PDF
华南南缘晚白垩世晚期的构造反转及其机制--来自广西玉林盆地的证据
10
作者 秦咏辉 田云涛 +1 位作者 陈东旭 张增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1-923,I0001-I0007,共20页
中国东部自白垩纪以来在区域伸展的构造背景下经历了多期挤压构造反转,其中华南地区晚白垩世晚期由伸展到挤压的构造反转直接证据较少。本文通过野外构造与锆石U-Pb定年分析,对华南南缘广西玉林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的盆地演化进行了系统梳... 中国东部自白垩纪以来在区域伸展的构造背景下经历了多期挤压构造反转,其中华南地区晚白垩世晚期由伸展到挤压的构造反转直接证据较少。本文通过野外构造与锆石U-Pb定年分析,对华南南缘广西玉林盆地白垩纪‒古近纪的盆地演化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分析了盆地上白垩统与古近系之间角度不整合的构造特征、时限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玉林盆地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的伸展裂陷,发育上白垩统西垌组火山碎屑岩和罗文组河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晚期,研究区发生了NW-SE向挤压构造反转,形成了白垩系罗文组与古近系邕宁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该结果显示华南南缘晚白垩世晚期经历了挤压构造反转,其时间与燕山运动最后一幕大致相近。关于这一构造反转的机制争议较大,本文认为该反转的力源可能来自华南以东或以南地区的构造事件:①同期存在古南海的扩张,其洋脊的推力或许是一种可能的机制;②如果不存在古南海,晚白垩世向西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变小,与上覆板块的耦合度增强,也可能会驱使华南南缘发生构造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晚白垩世晚期 玉林盆地 角度不整合 构造变形
下载PDF
抛物方程的Legendre Galerkin谱配置最小二乘法
11
作者 胡玉巧 覃永辉 范友康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55-60,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求解抛物型方程的数值精度,针对一种抛物型方程,研究了Legendre-Galerkin谱配置最小二乘法。通过引入一个通量,将原问题转化为等价的一阶系统,并定义其半离散的最小二乘函数。空间上采用Legendre Galerkin方法,时间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求解抛物型方程的数值精度,针对一种抛物型方程,研究了Legendre-Galerkin谱配置最小二乘法。通过引入一个通量,将原问题转化为等价的一阶系统,并定义其半离散的最小二乘函数。空间上采用Legendre Galerkin方法,时间方向采用差分方法对时间变量进行离散,用Legendre/Chebyshev-Gauss-Lobatto配置法对右端源项进行离散。该方法导出的代数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具有对称正定特点。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有效性和高阶谱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方程 最小二乘 Legendre Galerkin Legendre/Chebyshev-Gauss-Lobatto点
下载PDF
疗前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及其相关参数比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玉婷 秦永辉 +1 位作者 赵敏 王若峥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及其中性粒-淋巴细胞比(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MLR)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2019年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初诊LACC患... 目的探讨治疗前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及其中性粒-淋巴细胞比(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MLR)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2019年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初诊LACC患者175例,完整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ALC并计算NLR、MLR、PLR。采用Cox模型分析LACC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结果NLR降低组(<3.34)、MLR降低组(<0.315)LAC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均高于二者升高组(均P<0.05);ALC升高组(≥1.375×10^(9)/L)、PLR降低组(<160.575)LACC患者的总生存(OS)均高于ALC降低组和PLR升高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危CTV(HR-CTV)的等效剂量EQD2Gy是影响LACC患者PFS的重要预后因素(P=0.03),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HR=2.339,95%CI为1.22~4.48,P=0.010)、同步放化疗(HR=0.213,95%CI为0.11~0.43,P<0.001)是LACC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同步放化疗(HR=0.229,95%CI为0.07~0.81,P=0.023)和MLR(HR=4.933,95%CI为1.39~17.54,P=0.014)是LACC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能在同步放化疗中获益,HR-CTV EQD2Gy剂量是影响LACC患者PFS的重要预后因素,治疗前MLR升高是影响LAC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 宫颈癌 局部晚期/同步放化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同时性肝细胞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1例MDT讨论
13
作者 覃智 覃勇辉 +9 位作者 廖锦元 杨红 曾智明 王永勇 王继龙 徐邦浩 郭雅 彭涛 彭民浩 文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561-1567,共7页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癌——肝癌和食管癌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同时性多原发肝癌和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入院诊断为肝细胞癌和食管癌,经多学科会诊,分期行...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癌——肝癌和食管癌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同时性多原发肝癌和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入院诊断为肝细胞癌和食管癌,经多学科会诊,分期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胆囊切除术和食管癌根治术。前入路右半肝切除+胆囊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270 min,术中出血量500 mL,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肝细胞癌Ⅱ级;食管癌根治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76 min,术中出血量100 mL,术后无相关外科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食管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患者于肝癌根治术后13个月、食管癌术后10个月随访,一般情况可,伤口愈合良好,无肿瘤复发。继续随访。结论针对同时性多原发肝癌和食管癌,通过联合多学科诊疗对患者的多原发癌部位、病理分期、全身情况等进行评估后,再分期施行根治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多原发癌 肝细胞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 MDT 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