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抽吸控制系统吸栓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丁振 方灿军 +7 位作者 邱海军 聂宗杰 查振平 梅文俊 汪文锐 柏霞 王晓天 潘力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352-1356,1385,共6页
目的 比较血栓抽吸控制系统吸栓和大鞘吸栓两种不同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51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MT方案的不同将患者... 目的 比较血栓抽吸控制系统吸栓和大鞘吸栓两种不同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51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MT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7),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AngioJet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大鞘吸栓联合CDT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效果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均植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滤器取出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合并髂静脉压迫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血栓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静脉通畅评分、Villalt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gioJet吸栓和大鞘吸栓在急性LEDVT的治疗中均能够取得较好的短期效果,其中,AngioJet吸栓较大鞘吸栓在住院时间、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方面具有优势,而大鞘吸栓在住院费用方面具有优势,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P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血栓抽吸控制系统吸栓 大鞘吸栓
下载PDF
基于Docker容器的在线编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2
作者 刀源 马瑜 +1 位作者 邱海俊 苏磊 《信息与电脑》 2023年第17期239-243,共5页
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技术在中国各领域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也在加速。然而,目前高校在非机房教室教授编程语言课程时,由于电子白板的性能限制,常面临无法在课堂上运行代码的问... 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技术在中国各领域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也在加速。然而,目前高校在非机房教室教授编程语言课程时,由于电子白板的性能限制,常面临无法在课堂上运行代码的问题。文章利用Docker容器轻量和可移植的特点,结合Vue和SpringBoot开发一个用于解决该问题的在线编程网站。本项目旨在推进新一代智慧校园平台的发展,为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KER 在线编程 Vue SpringBoot
下载PDF
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第二次试采主要进展 被引量:114
3
作者 叶建良 秦绪文 +24 位作者 谢文卫 卢海龙 马宝金 邱海峻 梁金强 陆敬安 匡增桂 陆程 梁前勇 魏士鹏 于彦江 刘春生 李彬 申凯翔 史浩贤 卢秋平 李晶 寇贝贝 宋刚 李博 张贺恩 陆红锋 马超 董一飞 边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7-568,共12页
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储量最大开采难度亦最大的水合物储层,2017年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初步验证了此类水合物储层具备可开采性。在总结前次试采认识的基础上,对试采矿体进行优选、精细评价、数值与试验模拟和陆地试验,中国... 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储量最大开采难度亦最大的水合物储层,2017年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初步验证了此类水合物储层具备可开采性。在总结前次试采认识的基础上,对试采矿体进行优选、精细评价、数值与试验模拟和陆地试验,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南海水深1225 m神狐海域进行了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本次试采攻克了钻井井口稳定性、水平井定向钻进、储层增产改造与防砂、精准降压等一系列深水浅软地层水平井技术难题,实现连续产气30 d,总产气量86.14×104m3,日均产气2.87×104m3,是首次试采日产气量的5.57倍,大大提高了日产气量和产气总量。试采监测结果表明,整个试采过程海底、海水及大气甲烷含量无异常。本次成功试采进一步表明,泥质粉砂储层天然气水合物具备可安全高效开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 第二次试采 水平井 储层改造 环境影响 油气资源工程 神狐海域 南海
下载PDF
黄河流域植被指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与水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3
4
作者 郭帅 裴艳茜 +3 位作者 胡胜 杨冬冬 邱海军 曹明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13,共8页
[目地]研究流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与水沙的关系,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GIMMS NDVI)、气温、降水和径流量、输沙量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和对... [目地]研究流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与水沙的关系,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GIMMS NDVI)、气温、降水和径流量、输沙量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和对气温与降水的响应,及其与径流量和输沙量关系。[结果]①1982—2015年黄河流域及上、中游流域NDVI均呈显著线性增加趋势,中游流域增速最快,显著增加区域面积也最大。②1982—2015年黄河流域NDVI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面积分别占22.39%和21.99%,集中分布在中北部区域。③2000—2015年黄河流域总体和上游流域年径流量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上游和中游流域输沙量呈下降趋势。黄河流域水沙关系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1982—2015年植被总体呈改善趋势,但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特征,植被变化与河流径流和输沙变化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MMS NDVI 时间变化 空间变化 径流量 输沙量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土-泥岩滑坡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新刚 刘凯 +3 位作者 连宝琴 王家鼎 邱海军 胡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4-413,共10页
黄土-泥岩滑坡广泛发育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十分严重。黄土-泥岩滑坡因其孕灾体岩性的多样性使得其研究方法不完全相同于单纯的黄土滑坡,针对黄土-泥岩滑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滑坡特征、黄土蠕变力学性质、滑坡滑带土强... 黄土-泥岩滑坡广泛发育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十分严重。黄土-泥岩滑坡因其孕灾体岩性的多样性使得其研究方法不完全相同于单纯的黄土滑坡,针对黄土-泥岩滑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滑坡特征、黄土蠕变力学性质、滑坡滑带土强度与理论、诱发因素、形成机理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分析了其局限性和差异性并提出今后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此类滑坡的预警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泥岩滑坡 接触带 诱发因素 形成机理
下载PDF
焊接弧坑热裂纹的力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章兰 熊云峰 +1 位作者 邱海君 孙倩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1-76,132,共7页
应用断裂力学物理量和有限元方法,分析并揭示焊缝弧坑热裂纹开裂力学机理.通过应力的无量纲化和正交变换,将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获得的节点应力等效为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型的外载荷,建立了基于应力强度因子参量的焊缝弧坑热裂纹数值分... 应用断裂力学物理量和有限元方法,分析并揭示焊缝弧坑热裂纹开裂力学机理.通过应力的无量纲化和正交变换,将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获得的节点应力等效为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模型的外载荷,建立了基于应力强度因子参量的焊缝弧坑热裂纹数值分析模型.计算并比较焊接热应力作用下焊缝含裂纹单元的张开、剪切和撕裂三类应力强度因子,揭示弧坑裂纹断裂机制并断口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弧坑热裂纹以拉裂模式主导,在热裂纹敏感区间1100~1000℃扩展速度最快,且呈"之"字形开裂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坑热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断口分析 断裂机制
下载PDF
黄土洞穴发育条件下滑坡土体性质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焱 邱海军 +3 位作者 胡胜 王新刚 杨冬冬 曹明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5,共12页
黄土洞穴作为黄土高原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其发生与滑坡特征密切相关,洞穴的发育和演化又受到土性、地层结构等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在黄土洞穴群诱发的黄土滑坡上选择典型剖面进行室内外实验,分析了黄土洞穴发育条件下滑坡土体的... 黄土洞穴作为黄土高原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其发生与滑坡特征密切相关,洞穴的发育和演化又受到土性、地层结构等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在黄土洞穴群诱发的黄土滑坡上选择典型剖面进行室内外实验,分析了黄土洞穴发育条件下滑坡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运用数值模拟探究了黄土洞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北郭村滑坡洞穴区域土体的容重、抗剪强度大于非黄土洞穴区域,孔隙率小于非黄土洞穴区域;滑带土容重最大,孔隙率最小,抗剪强度最低。滑坡发生不久,滑坡体土为扰动土,各项土体参数尚不稳定;洞穴区域土体沉积时间久,土体性质稳定;滑带土各项土体参数与前两者相差较大。2)研究区饱和导水率为0.2mm/min-1.3mm/min,滑坡后缘(洞穴区域)土体渗透系数小于滑坡体土(非洞穴区域)的渗透系数,孔隙率是影响入渗的主要因素;在滑坡后缘,黄土洞穴的渗透系数小于农田,有机质是影响入渗的主要因素。3)北郭村滑坡自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0.7936,属于不稳定状态;洞穴状态下稳定系数0.7291,洞穴的存在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体 黄土洞穴 物理力学性质 原位入渗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分布式光纤测温(DTS)数据现场处理及可视化 被引量:2
8
作者 万庭辉 邱海峻 +3 位作者 陆敬安 李占钊 马超 王静丽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2期59-64,共6页
综合运用Matlab和Origin的优势功能,实现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过程中DTS现场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可视化。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温度数据成图,采用DTS(Distributed Fiber Optical Temperature Sensor)数据可视化方法高效直观,可综合分析全井... 综合运用Matlab和Origin的优势功能,实现了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过程中DTS现场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可视化。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温度数据成图,采用DTS(Distributed Fiber Optical Temperature Sensor)数据可视化方法高效直观,可综合分析全井或局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助于了解井筒内生产情况,进一步结合地温梯度曲线,可辅助判断井筒附近水合物的分解和形成,有效提高生产优化和预测的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 分布式光纤测温 数据处理 可视化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病人创面愈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邱海军 潘力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治疗下肢静脉溃疡(VLU)病人生活质量问卷(VLU-QoL)评分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VLU病人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治疗下肢静脉溃疡(VLU)病人生活质量问卷(VLU-QoL)评分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VLU病人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自体游离皮片移植,观察组采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术后5~7天拆除VSD引流装置。比较两组病人创面愈合情况、术后感染情况、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VLU-QoL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创面愈合的良好率为93.55%,对照组为70.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皮片感染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分别为3.23%、(8.70±1.69)次、(17.32±3.30)天、(13.61±2.20)天,对照组分别为22.58%、(15.79±2.58)次、(25.39±4.88)天和(22.13±2.68)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12周VLU-QoL总分及日常生活、主观感受、局部症状3个维度评分分别为(36.87±7.92)分,(13.56±4.18)分,(13.01±3.24)分,(10.30±2.36)分;对照组分别为(53.05±14.82)分,(19.72±4.96)分,(18.55±3.26)分,(14.78±2.90)分,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12周观察组VLU-QoL总分及日常生活、主观感受、局部症状3个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VLU病人给予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移植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皮片感染率,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面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VLU-QoL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皮片移植 创面愈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黄河上游典型流域滑坡稳定性预测及模型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何生 邱海军 +2 位作者 朱亚茹 刘雅 高祥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黄河中上游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区域,了解这些滑坡的空间分布对于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至关重要。三维确定性模型Scoops3D模型能很好地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化分析,但是关于输入参数对模型结果影响的研究很少。为了定量化分析不同... 黄河中上游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区域,了解这些滑坡的空间分布对于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至关重要。三维确定性模型Scoops3D模型能很好地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化分析,但是关于输入参数对模型结果影响的研究很少。为了定量化分析不同输入参数组合对模型结果的影响,以黄河上游甲加沟为例,基于Scoops3D模型对滑坡的空间位置进行预测分析。并对影响模拟效果的两种因素(数字高程模型(DEM)分辨率和搜索面积)进行分析对比。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得出的模拟结果,发现DEM分辨率和滑坡搜索面积对模拟结果都有显著的影响。首先,DEM分辨率越高,模拟效果越好,但是也存在大量的过度识别;其次,对于同一DEM分辨率而言,不同的滑坡搜索范围对于模型结果的影响也不同,并且随着DEM分辨率越来越低,这种影响也越来越大;最后,低分辨率DEM条件下较大的搜索范围也能得到较好的模拟效果。因此,在为模型选择合适的参数时,要对区域的滑坡大小有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ops3D模型 浅层滑坡 DEM分辨率 搜索面积 黄河上游地区
下载PDF
腔内激光治疗与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聂宗杰 方灿军 +1 位作者 邱海军 潘力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1226-1229,1240,共5页
目的探究腔内激光治疗(EVLT)与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1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VLT组(n=39,采用EVLT治疗)与改... 目的探究腔内激光治疗(EVLT)与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1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VLT组(n=39,采用EVLT治疗)与改良组(n=41,采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静脉曲张严重程度[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VLT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改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改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 d,EVLT组患者的Cor、CRP水平均低于改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EVLT组患者的VAS评分、VCSS均低于改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至出院期间,两组患者发热、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T组患者隐神经损伤、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均低于改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相比,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时间更短,患者疼痛程度更轻,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激光疗法 高位结扎剥脱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重新认识滑坡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邱海军 马舒悦 +3 位作者 崔一飞 杨冬冬 裴艳茜 刘子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7-385,共9页
山体滑坡是全球山区环境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前人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滑坡灾害的动力学过程、形成机制和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方面。然而,山体滑坡不仅仅是重要的自然灾害,更起到重... 山体滑坡是全球山区环境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前人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滑坡灾害的动力学过程、形成机制和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方面。然而,山体滑坡不仅仅是重要的自然灾害,更起到重塑地形,限制山体起伏,改变土壤的物理和生化性质,加速土壤侵蚀,扰乱植物演替,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人类社会等多方面作用,而这些作用对于拓深自然地理、地质和生态过程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研究目前相对薄弱,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基于此,该文详细论述了山体滑坡在这方面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对山体滑坡作用的认识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与独特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自然灾害 地貌 土壤侵蚀 植物演替
下载PDF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Nanhua-Sinian Rif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Tarim Basin 被引量:3
13
作者 BAI Zhongkai CHENG Minghua +12 位作者 CHEN Cheng HUO Junzhou ZHANG Junfeng ZHOU Xingui GAO Yongjin ZHAO Bo qiu haijun HAN Miao YANG Youxing SUN Zhichao MIAO Miaoqing ZHANG Jinhu LI Qingy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01-515,共15页
On the basis of reprocessing 34 new two-dimensional spliced long sections(20,191 km) in the Tarim Basin, the deep structure features of the Tarim Basin were analyzed through interpreting 30,451 km of two-dimensional s... On the basis of reprocessing 34 new two-dimensional spliced long sections(20,191 km) in the Tarim Basin, the deep structure features of the Tarim Basin were analyzed through interpreting 30,451 km of two-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and compiling basic maps.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geological analysis conclude that the Nanhua-Sinian strata are a set of rift-depression depositional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ir tectonic and depositional features. The rift valley formed in the Nanhua Perio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became weaker during the late Sinian Period, which eventually turned into depression. From bottom to top, the deposited strata include mafic igneous, tillite, mudstone, and dolomite. Three major depocenters developed inside this basin during the rift stage and are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Tarim Basin, the Awati area, and the southwestern Tarim Basin. Among them, the rift in the eastern Tarim Basin strikes in the near east-west direction on the plane and coincides with the aeromagnetic anomaly belt. This represents a strong magnetic zone formed by upwelling basic volcanic rock along high, steep normal faults of the Nanhua Period.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two types of sedimentary systems were developed in the rift stage and depression stage, showing two types of sequence features in the Sinian depositional stage. The Nanhua System appears as a wedge-shaped formation, with its bottom in unconformable contact with the base. The rifting event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current tectonic units in the Tarim Basin, and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 in the Yuertus Formation and reservoir beds in the Xiaoerbulake Formation in Lower Cambrian, as well as the gypseous cap rock in Middle Cambrian.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rifts have important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deep strata of the Tarim Basi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Tazhong region is the most favorable zone, and the Kalpin-Bachu region is the optimal potential zone for exploring sub-salt oil and gas in deep Cambrian str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FT Nanhua PERIOD SINIAN PERIOD Tarim Basin
下载PDF
miR⁃29a⁃3p靶向KDM5B调控肾透明细胞癌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2
14
作者 仇海军 李玉明 胡金朋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96-502,共7页
目的探究miR-29a-3p通过调控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5B(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5B,KDM5B)的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不同分期KIRC患... 目的探究miR-29a-3p通过调控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5B(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5B,KDM5B)的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不同分期KIRC患者中KDM5B的表达情况及对KIRC预后生存的影响;并利用TCGA数据分析不同分期KIRC患者中miR-29a-3p的表达情况及与KDM5B表达的相关性。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miR-29a-3p mimics、mimics-NC和miR-29a-3p inhibitor转染到KIRC 786-O和Caki-1细胞中,并定义为miR-29a mimic组、mimics NC组和Inhibitor组,采用RT-qPCR检测miR-29a-3p和KDM5B的表达水平,MTS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9a-3p和KDM5B的靶向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分期KIRC患者中KDM5B的表达差异最明显,KDM5B明显影响KIRC患者的预后(HR=2.882,P<0.001)。与KDM5B结合的miR-29a-3p在不同分期KIRC患者中表达差异最明显(P<0.001),且与KDM5B相关性最强(r=-0.283,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9a-3p可与KDM5B特异结合。过表达miR-29a-3p后,786-O、Caki-1细胞中KDM5B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穿膜细胞数减少(均P<0.05);沉默miR-29a-3p后,KDM5B表达水平上调,细胞增殖能力升高,穿膜细胞数增多(均P<0.05)。结论miR-29a-3p可能通过下调H3K4去甲基化酶KDM5B的表达抑制KIRC细胞系786-O、Caki-1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miR-29a-3p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5B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as-to-Gas Correlation of Two Leakage-type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s in the Western Qiongdongn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15
作者 LAI Hongfei qiu haijun +4 位作者 LIANG Jinqiang KUANG Zenggui FANG Yunxin REN Jinfeng LU Jing’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680-690,共11页
In recent years,a series of highly saturated leakage-type gas hydrat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western Qiongdongnan Basin(QDNB),South China Sea.Based on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al a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 In recent years,a series of highly saturated leakage-type gas hydrat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western Qiongdongnan Basin(QDNB),South China Sea.Based on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al a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s samples relevant to the gas hydrates collected from the two leakage-type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s in the GMGS5 and GMGS6 drilling zones,a detailed geochemical gas-to-gas correlation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ssible hydrocarbon sources of these gas hydrates.The natural gas relevant to the gas hydrates in the GMGS5 block is characterized by wet gas(67.96%<%C_(1)<98.58%,C_(1)/C_(1+)<0.9)and significant molecular and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within the depth profile,whereas the gas samples from the GMGS6 block exhibi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y gas(99.25%<%C_(1)<99.81%,C_(1)/C_(1+)>0.9)and lack molecular and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Approximately 40%‒60%of the methane within the gas hydrate is of microbial origin,while the C^(2+)gas components are typical coal-type gas that are derived from thermogenic source rocks or deeply-buried natural gas fields.In addition,typical in situ primary microbial methane(−80.6‰<δ^(13)C-C_(1)<−67.7‰)was discovered in well W b,which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icrobial gas to the gas hydrates.The gas-to-gas corre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ate gases within the two leakage-type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s in the GMGS5 and GMGS6 blocks are geochemically different,suggesting that they may have been derived from different source kitchens.Our results further indicate that the deeply-buried thermogenic ga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shallowly-buried gas hydrates in the western QDNB and multiple effective thermogenic source kitchens provided the hydrocarbon gas in the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hydrate gas genetic type hydrocarbon gas sourc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地形对黄土高原滑坡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胜 邱海军 +4 位作者 王宁练 崔一飞 曹明明 王家鼎 王新刚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97-2709,共13页
高分辨率地形与影像数据的缺乏已成为研究地表现象、特征与过程的重要瓶颈。低成本无人机设备和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打开了地学领域获取高分辨率数据的大门,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与灾害编目的精度与效率。本文通过无人机野外调查... 高分辨率地形与影像数据的缺乏已成为研究地表现象、特征与过程的重要瓶颈。低成本无人机设备和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打开了地学领域获取高分辨率数据的大门,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与灾害编目的精度与效率。本文通过无人机野外调查和遥感室内目视解译,构建了一个包含307个黄土滑坡属性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地形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总结归纳了黄土滑坡样本数据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地形对黄土滑坡分布的影响,阐述了地形相对高差对最长滑动距离、滑坡周长、滑坡面积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传统经验公式拟合的滑坡规模快速预测公式。结果表明:(1)滑坡规模—频率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和周长的黄土滑坡数量分布均呈现正偏态分布,而不同面积的滑坡数量分布则服从幂函数分布;(2)地形对黄土滑坡发育控制作用明显,不同地形高差、平均坡度、坡形的斜坡单元滑坡发育数量差异较大;(3)地形相对高差与滑坡的最长滑距、周长和面积的拟合曲线很好地符合幂律分布规律,但不同地形区的拟合效果有所差异,黄土丘陵区拟合效果最好,黄土高原全区次之,黄土台塬区最差;(4)本文建立的黄土滑坡规模快速预测模型,为黄土滑坡灾害调查提供了经验公式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地形 黄土滑坡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典型黄土丘陵区浅层黄土滑坡稳定性评价——以延安市志丹县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文璐 邱海军 +2 位作者 裴艳茜 胡胜 曹明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8-419,共12页
黄土丘陵地区地质环境脆弱,每到雨季极易诱发浅层黄土滑坡,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浅层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不仅有助于认识浅层滑坡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对防灾减灾和地区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 黄土丘陵地区地质环境脆弱,每到雨季极易诱发浅层黄土滑坡,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浅层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不仅有助于认识浅层滑坡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对防灾减灾和地区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SINMAP模型作为评价浅层黄土滑坡的重要工具,评价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黄土丘陵区浅层滑坡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稳定性程度较高,在降雨量为8.6 mm、15 mm、25 mm、50 mm和100 mm时不稳定区域(包括极不稳定、不稳定和潜在不稳定)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2%、18.93%、23.17%、30.94%和38.67%,不稳定区域的面积不超过整个研究区面积的一半,极不稳定区域的滑坡密度最大,其次为不稳定区域和潜在不稳定区域;2)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潜在不稳定和不稳定区域的面积会逐渐扩大,极不稳定区始终位于坡度大且水流侵蚀强烈的地方,变化幅度小;3)浅层滑坡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地形条件:坡度分布为20°~51°,高程分布范围为1302~1606 m,在坡向上阴坡的发生数量多于阳坡,西向和西北向浅层滑坡最为发育;4)流域内的滑坡多属降雨诱发的山体滑坡,确定性模型SINMAP为预测这一类滑坡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不仅评估了现有的已发生的滑坡的稳定性,也预测了未来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可能发生滑坡的地区。分析结果可为预防和减轻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合理的城市规划和道路选址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浅层滑坡 SINMAP模型 稳定性评估 志丹县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冬冬 邱海军 +2 位作者 胡胜 邹强 朱亚茹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5-52,共8页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各类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沿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根据1922—2015年"一带一路&qu...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各类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沿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根据1922—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地质灾害数据,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呈现出不规律的波动上升趋势,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与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2)印度是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国家;东南亚地区的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南亚地区的尼泊尔、巴基斯坦,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等国家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3)"一带一路"区域在1922—2015年的年均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为82.3次/年,受伤人数75人/年,死亡人数292人/年。(4)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缅甸)经济走廊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时,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危险性评价,这有助于对有限的救灾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鼓励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在野外调查中的使用,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详细的一手灾害调查数据;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抗灾能力亟需提升,以此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地质灾害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裴艳茜 邱海军 +4 位作者 胡胜 邹强 杨冬冬 张焱 曹明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69-1383,共15页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对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进行敏感性分析与区划,可为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基于此,文章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震密度、多年平均降雨量、距断裂带的距离、地层岩性...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对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进行敏感性分析与区划,可为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基于此,文章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震密度、多年平均降雨量、距断裂带的距离、地层岩性、距河流的距离和距公路的距离等9个指标,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和证据权法,综合分析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敏感性。并运用ROC曲线验证对比两种模型分析的敏感性结果,选取精度较高的模型分析的地质灾害敏感性进行研究区区划,最后对区划结果进行相关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巴经济走廊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条件为:高程在2660~3470 m之间,坡度为29°~35°,地形起伏度在45~70 m之间,地震密度在2~4个/102 km2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在430~530 mm之间,距断裂带距离小于5 km,地层岩性为软岩和极软岩,距河流距离小于2 km,距公路距离小于2 km。2)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和证据权法分析的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敏感性精度分别为0.821和0.795,表明本研究选取的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运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分析的敏感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运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研究区地质灾害敏感性区划。3)研究区地质灾害不敏感区、低敏感区、中等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所占面积比分别为26.3%、23.1%、21.6%、18.8%和10.2%,以中、低敏感性为主;且敏感性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4)运用实地调研的地质灾害点对本文区划的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敏感性结果验证,表明区划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可信性,可以为中巴经济走廊重大工程建设、交通线路选线、城市规划、资源开发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敏感性 加权信息量模型 证据权法 中巴经济走廊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洪水事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浩宇 贾雅娜 +6 位作者 张玉柱 王宁练 罗平平 邱海军 阿依迪那·赛勒别克 肖奇立 陈豆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0-1234,共15页
近20多年来,黄河流域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洪水事件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论文系统回顾了黄河流域有关古洪水事件识别、年代序列建立、气候成因揭示、古洪水洪峰水位和洪峰流量恢复以及古洪水事件社会影响探讨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当前在古洪... 近20多年来,黄河流域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洪水事件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论文系统回顾了黄河流域有关古洪水事件识别、年代序列建立、气候成因揭示、古洪水洪峰水位和洪峰流量恢复以及古洪水事件社会影响探讨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当前在古洪水悬移质泥沙沉积物精确断代、古洪水成因及古洪水水文重建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建议;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加强有条件河段不同规模古洪水的重现期、不同河段古洪水沉积记录的对比研究及建立古洪水水文学数据库等方面对未来黄河流域古洪水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洪水的预测、防治及风险评估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消期 古洪水 洪水灾害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