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离子掺杂策略下的无铅卤化物钙钛矿发光性质及其应用
1
作者 邱建备 赵春力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28-38,共11页
综述不同离子掺杂策略下无铅卤化物钙钛矿于可见及近红外区域的发光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无铅卤化物钙钛矿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在照明、显示、防伪和生物成像等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荧光材料发光性能进行调控,有利于拓展其在... 综述不同离子掺杂策略下无铅卤化物钙钛矿于可见及近红外区域的发光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无铅卤化物钙钛矿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在照明、显示、防伪和生物成像等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荧光材料发光性能进行调控,有利于拓展其在温度传感、防伪识别、静脉成像等技术领域的应用。普通的无铅卤化物钙钛矿自身发光效率低且发光性质单一,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离子掺杂策略以实现针对可见及近红外区域的发光调控,拓展无铅卤化物钙钛矿的应用场景。随着无铅卤化物钙钛矿在可见及近红外光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高效荧光量子产率的荧光材料被不断研发出来,但现阶段的报道大多仅集中在发光效率的研究上。当前的研究工作还应侧重于对发光热∕水稳定性、合成原料价格及合成工艺复杂性的改善,以进一步挖掘高效发光材料的商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卤化物钙钛矿 离子掺杂策略 可见光 近红外光
下载PDF
1550 nm激发层状BiOCl:Er3+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彭跃红 任韦舟 +3 位作者 邱建备 韩缙 杨正文 宋志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2-908,共7页
由于热耦合能级(TCLs)差的影响,传统稀土上转换(UC)光学温度传感技术的灵敏度受到了极大限制,探索超灵敏温度特性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价值。本工作研究了1550nm激光激发下Er3+单掺BiOCl的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性能。在... 由于热耦合能级(TCLs)差的影响,传统稀土上转换(UC)光学温度传感技术的灵敏度受到了极大限制,探索超灵敏温度特性上转换发光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价值。本工作研究了1550nm激光激发下Er3+单掺BiOCl的上转换发光及温度传感性能。在近红外激发下, BiOCl:Er3+展现出强烈的670 nm红光发射、弱的525和542 nm绿光发射、微弱的406 nm紫光发射以及983 nm近红外发光。该上转换材料体系的红绿光发射表现出强烈的温度依赖性,在300~563K温度范围内, 4F9/2/4S3/2非热耦合能级绝对灵敏度(SA)达到95.3×10–3K-1,是2H11/2/4S3/2热耦合能级的22倍;同时相对灵敏度(SR)达到了1.19%K-1。1550 nm激发下BiOCl:Er3+的强烈红色上转换发光和高灵敏温度传感特性在显示及光学温度传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温度传感 BiOCl 1550 nm激发层
下载PDF
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段上转换激光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黎浩 崔珍珍 +8 位作者 陈卫清 乔玉芳 曹疆艳 张明宇 杨玺 余雪 余兆丰 邱建备 徐旭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5,共13页
上转换激光具有反斯托克斯位移、单色性、较高的稳定性等特点使其在医学、投影仪、数据存储、激光头灯、激光提示器可见光通讯、显微镜以及新一代显示技术等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这一研究方向的基础研究和... 上转换激光具有反斯托克斯位移、单色性、较高的稳定性等特点使其在医学、投影仪、数据存储、激光头灯、激光提示器可见光通讯、显微镜以及新一代显示技术等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近年来,这一研究方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本文主要综述了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段上转换激光的研究现状,围绕不同发射波段和不同泵浦光源两个方面,重点综述了这一研究领域近年来的进展,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上转换激光 多波段 稀土掺杂氟化物
原文传递
ZnS量子点微晶玻璃用于X射线高分辨率成像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庆朋 季涛 +7 位作者 王玮 唐海涛 李鑫 肖建强 张鹏 余雪 邱建备 徐旭辉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934-2940,共7页
闪烁体是X射线成像技术中的核心器件,它能将吸收的高能射线(X射线或其他高能带电粒子)转化为可见光,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辐射剂量测定和安全检查等领域。目前大多数的商用闪烁体为单晶或薄膜材料,不仅制备工艺复杂、生长周期长、... 闪烁体是X射线成像技术中的核心器件,它能将吸收的高能射线(X射线或其他高能带电粒子)转化为可见光,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辐射剂量测定和安全检查等领域。目前大多数的商用闪烁体为单晶或薄膜材料,不仅制备工艺复杂、生长周期长、成本高,并且辐照稳定性差,成像效果不佳。通过在透明玻璃基体内原位析出Zn S量子点,探索Zn S量子点微晶玻璃(GC)作为一种成本低、耐候性强的闪烁体在X射线间接成像领域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X射线辐照下ZnS GC的发射峰位于518 nm,并利用X成像系统对鱼骨骼和芯片进行成像,由于ZnS量子点在玻璃基体中的均匀分布,结果显示图像轮廓清晰、物体内部结构分明,并且成像分辨率达到18.0 lp/mm。此外,在累积剂量高达288 J/kg的情况下,损坏的ZnS GC闪烁体可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完全恢复成像性能。ZnS GC作为闪烁体在高分辨X射线成像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锌量子点 微晶玻璃 X射线成像 透明闪烁体 高剂量可恢复
原文传递
基于过渡金属离子Mn^(4+),Cr^(3+)的长波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颖达 吕鸿宇 +7 位作者 王超 田书宇 蔡忆雨 刘志超 余雪 游昕 邱建备 徐旭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3-681,共19页
区别于稀土离子掺杂长波长余辉发光材料,过渡金属离子掺杂长波(600~1300 nm)长余辉发光材料因其稳定高效的宽带发光被应用于生物成像和药物输送等领域,特别是在生物成像领域被广泛研究。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取得了长足... 区别于稀土离子掺杂长波长余辉发光材料,过渡金属离子掺杂长波(600~1300 nm)长余辉发光材料因其稳定高效的宽带发光被应用于生物成像和药物输送等领域,特别是在生物成像领域被广泛研究。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余辉性能仍然有待提高。主要以发光中心离子为线索总结了近年来报道的过渡金属离子掺杂长波长余辉发光材料,讨论了其余辉性能的优化途径,并介绍了过渡金属离子掺杂长波长余辉发光纳米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目前相关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离子 长波发射 长余辉发光 俘获中心 稀土
原文传递
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微晶玻璃结晶过程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婷 高伟 +4 位作者 余雪 周大成 邱建备 徐旭辉 余兆丰 《硅酸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59-1566,共8页
总结了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观察纳米颗粒在玻璃介质中结晶过程的研究进展。原位TEM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实时记录纳米颗粒形核结晶以及长大的动力学平台,该技术为理解和优化微晶玻璃中纳米颗粒生长机理提供了方法,从而为实现优... 总结了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观察纳米颗粒在玻璃介质中结晶过程的研究进展。原位TEM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实时记录纳米颗粒形核结晶以及长大的动力学平台,该技术为理解和优化微晶玻璃中纳米颗粒生长机理提供了方法,从而为实现优化纳米颗粒结晶性、形貌以及其物理特性提供了直接途径。此外,还总结了微晶玻璃中纳米颗粒的成核机理,详细讨论了温度和电子束(E-beam)对纳米颗粒在玻璃介质中生长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原位TEM技术在微晶玻璃材料中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微晶玻璃 结晶 纳米颗粒 生长过程 电子束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n morphology and broadband blue-white emission modification of La_(1–x)Bi_xOCl polycrystals
7
作者 HU Rui ZHOU Yuting +7 位作者 SONG Zhiguo LI Yongjin LIU Qun XU Zuyuan KUANG Qingliang ZHANG Qingfu qiu jianbei YANG Zhengwen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Tetragonal structure La1-xBixOCl polycrystals 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synthesis. With increase in bismuth content,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changed from non-oriented particles to layered crystals an... Tetragonal structure La1-xBixOCl polycrystals 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synthesis. With increase in bismuth content,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samples changed from non-oriented particles to layered crystals and the broadband blue-white emission from LaOCl polycrystal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host emission more possibly originated from Cl self-doping in oxychloride crystals. According to a close composition relationship of the Cl self-doping behavior and crystal morphology,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La composition strengthened the interlayer interaction between Cl^– anion and crystal cell lamellar, hindering the orientation of LaOCl crystals. The results of our work woul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entation structure of tetragonal oxyhalides and offer an insight into the origin of its host luminesc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1–xBixOCl host luminescence SELF-DOPING layered structure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