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肿瘤细胞在评估传统及胸腔镜辅助肺癌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屈志刚 李金波 +2 位作者 胡亚锋 伍光 田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术期行传统手术、单孔及三孔法胸腔镜辅助肺癌切除(VATS)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共纳入2014年8月—2018年2月NSCLC患者6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24例、单孔及三孔VATS组分别1... 目的观察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术期行传统手术、单孔及三孔法胸腔镜辅助肺癌切除(VATS)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共纳入2014年8月—2018年2月NSCLC患者6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24例、单孔及三孔VATS组分别16例及21例。3组分别于术前2 d、手术当日及术后2 d采集外周血标本,通过免疫磁珠法富集、Envision法检测CTCs,并分析其变化。结果61例中共44例检测出CTCs,检测阳性率为72.1%。术后2 d传统手术组CTCs数量高于单孔及三孔VATS组(P<0.05)。传统手术组术前2 d至术后2 d CTCs数量增高情况高于单孔及三孔VATS组(P<0.01),而三孔VATS组CTCs数量增高最少。结论外科肺癌切除术均带来围术期CTCs释放入血,而三孔VATS较少引起CTCs的增加,可能降低肿瘤的复发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肿瘤细胞 循环 肺切除术 胸腔镜外科手术 围术期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亚锋 屈志刚 +2 位作者 李金波 伍光 田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价能力。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河北省涿州市医院收治的采用吉西他滨加顺铂(GP)化疗、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 目的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价能力。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河北省涿州市医院收治的采用吉西他滨加顺铂(GP)化疗、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共33例,共观察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2、4个疗程后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检测肿瘤直径及肿瘤标志物变化;并通过免疫磁珠法富集、Envision法检测外周血CTCs的变化,分析CTCs标准与RECIST标准的异同。结果联合治疗前,33例中晚期NSCLC患者均检测出CTCs,检测阳性率为100%,而基线CTCs数量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和临床分期和吸烟史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直径越大,CTCs数量越多(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第2疗程后CTCs变化与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r=0.832,P=0.000)。按照RECIST标准分为有效组(n=19)和无效组(n=14),有效组治疗第2疗程和第4疗程后CTCs计数分别为8.0(3.0,15.0)个/5 ml及5.0(3.0,10.0)个/5 ml与治疗前12.0(7.0,18.0)个/5ml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427、-3.876,P<0.05);无效组治疗第2疗程和第4疗程后CTCs计数分别为16.5(12.0,20.0)个/5 ml,18.5(14.0,22.0)个/5 ml与联合治疗前14.5(10.0,18.0)个/5 ml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Z=-3.126、-2.897,P<0.05)。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评价两种疗效判定方法,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NSCLC联合治疗过程中,CTCs测定可以实现早期、有效的疗效评价,是RECIST标准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联合治疗 RECIST标准
下载PDF
临县干河沟大型淤地坝现状分析及除险加固设计
3
作者 渠志刚 《山西水利科技》 2023年第4期21-22,25,共3页
干河沟大型淤地坝建成于1988年,枢纽组成为大坝和放水建筑物“两大件”,无溢洪道。放水建筑物已全部损坏,无法修复;大坝现状淤积高程已超过设计淤积高程,现状防洪不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淤地坝除险加... 干河沟大型淤地坝建成于1988年,枢纽组成为大坝和放水建筑物“两大件”,无溢洪道。放水建筑物已全部损坏,无法修复;大坝现状淤积高程已超过设计淤积高程,现状防洪不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淤地坝除险加固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险加固 淤地坝 临县干河沟
下载PDF
ERCP在胃大部切除消化道重建毕Ⅱ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圣雄 郝子佳 +3 位作者 金成 屈志刚 段佳悦 王文斌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通过胃大部切除消化道重建毕Ⅱ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的对照研究,评价胃大部切除消化道重建毕Ⅱ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 目的通过胃大部切除消化道重建毕Ⅱ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的对照研究,评价胃大部切除消化道重建毕Ⅱ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胆总管结石61例患者根据行手术取石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35例、ERCP组26例,比较2组取石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ERCP组取石成功率低于腹腔镜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腹腔镜组,并发症少于腹腔镜组,住院费用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消化道重建毕Ⅱ式吻合术后胆道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费用更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胃切除术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肺结节诊断及治疗个体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金波 胡亚锋 +2 位作者 屈志刚 伍光 田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6期1791-1792,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肺结节诊断及治疗个体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涿州市医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58例,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22)与恶性组(n=36)。采用配体靶向聚合酶链反应法检... 目的观察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肺结节诊断及治疗个体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涿州市医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58例,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22)与恶性组(n=36)。采用配体靶向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组患者的CTC,比较其与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1片段(CYFR21-1)水平差异,观察其诊断不同直径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结合诊断结果对患者予以个体化治疗,探究CTC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恶性组患者的CTC、CEA水平分别为(11.92±2.74)units/3 ml、(1.66±0.42)ng/ml;显著高于良性组,但两组患者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对直径8~20 mm肺结节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86%;恶性组患者接受个体化治疗后,其CTC水平在治疗1、2个周期后均明显降低,分别为(8.45±1.23)units/3 ml、(5.72±1.24)units/3 ml,且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在肺结节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能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可用于肺结节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循环肿瘤细胞 诊断 治疗个体化 敏感度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列车故障音频诊断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曲志刚 王曼 +3 位作者 李继清 李印华 王俊刚 李书军 《测控技术》 2020年第5期65-68,共4页
铁路在交通运输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列车发生故障将会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由于列车发生故障的概率相对较低,因此难以捕获列车的故障样本。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监督学习的列车故障识别方法,通过检测列车音频信号来识... 铁路在交通运输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列车发生故障将会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由于列车发生故障的概率相对较低,因此难以捕获列车的故障样本。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监督学习的列车故障识别方法,通过检测列车音频信号来识别列车故障。该方法基于深度信念网络(DBN),利用小波包分解提取检测信号的特征向量并将其作为DBN的输入,待网络充分训练后,由训练好的DBN识别当前列车的运行状况。现场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无监督的条件下有效识别列车故障,保障了列车的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故障诊断 深度学习 深度信念网络 小波包
下载PDF
控释纳米粒子在骨肿瘤化疗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马鸿云 庄新明 +5 位作者 考彦斌 汪振宇 曲志刚 宋清旭 许维国 刘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4247-4252,共6页
背景:近年来,控释靶向纳米粒子在恶性肿瘤化疗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的:综述控释靶向纳米粒子在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方法:以"Nanoparticles,controlled drug release,bone tumor or osteosarcoma or Ewing s... 背景:近年来,控释靶向纳米粒子在恶性肿瘤化疗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的:综述控释靶向纳米粒子在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方法:以"Nanoparticles,controlled drug release,bone tumor or osteosarcoma or Ewing sarcoma"为关键词,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NCBI数据库中近十年来关于纳米控释靶向粒子在骨肿瘤治疗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结果与结论:骨肿瘤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纳米粒子具有控制释放,联合、协同治疗,跨越生物屏障,靶向治疗,增强肿瘤积累,延长循环时间等优势。控释靶向纳米粒子能针对骨肿瘤复杂的微环境实现靶向、精密调控,从而解决传统化疗所具有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如何在保证载药率的同时提高纳米药物在肿瘤部位渗透效率、减少系统毒性、实现纳米药物治疗的多功能性是最终的研究目标。相信控释靶向纳米粒子以其固有的优势配合其智能、协同的载药方式,必将在这一交叉学科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控制药物释放 药物呈递系统 靶向治疗 癌症 骨肿瘤 药物治疗 化疗 生物材料
下载PDF
Use of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myocutaneous flap to reconstruct the upper limb with large soft tissue defects
8
作者 qu zhi-gang LIU Yu-jie +2 位作者 HE Xu DING Xiao-hen FANG Guan-grong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2年第6期352-354,共3页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technique of reconstruction of large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upper extremity using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myocu- taneous flaps.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large sk...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technique of reconstruction of large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upper extremity using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myocu- taneous flaps.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large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port. There were 5 trauma patients and the rest one needed to receive plastic surgery for his extremity scar. All wounds were in the upper extremity. The sizes of defects ranged from 15 cmx6 cm to 30 cmx 18 cm.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myocutaneous flap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defect area and raised with part of latissi- mus dorsi. The thoracodorsal artery and its perforators were carefully protected during surgery. Results: All flaps healed primarily without flap congestion, margin necrosis or infection. The skin donor sites either received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 (3 cases, mostly from the anterior thigh) or was closed primarily (3 cases) and had minimal morbidity. Follow-up of 6-12 months showed that the contour of flap was aesthetic and the func- tion of limb was excellent. Conclusion: Our experience indicates that the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myocutaneous flap is favorable for recon- struction of large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upper extrem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gical flaps Upper extremity Softtissue injuries Reconstruc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