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储层砂岩孔隙结构的地震岩石物理模型
1
作者 李红梅 曲志鹏 +2 位作者 张云银 王红 邓继新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1期25-31,36,共8页
在实验室内对新疆车排子地区春光油田沙湾组储层砂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地震岩石物理实验,在确定储层砂岩中不同孔隙类型组成条件下,基于非接触模型综合考虑储层砂岩孔隙度以及孔隙形状对于干燥岩石骨架弹性性质的影响,并利用实验结果对模... 在实验室内对新疆车排子地区春光油田沙湾组储层砂岩样品进行了系统地震岩石物理实验,在确定储层砂岩中不同孔隙类型组成条件下,基于非接触模型综合考虑储层砂岩孔隙度以及孔隙形状对于干燥岩石骨架弹性性质的影响,并利用实验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进而建立表征目标储层岩石骨架地震弹性性质的岩石物理模型,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依据实验及模型结果,利用喷射流作用模型替代传统Gassmann方程进行流体替换,同样能够较好地对超声频率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孔隙结构 地震 岩石物理建模 非接触模型 喷射流模型
下载PDF
粘弹频变固液解耦流体因子地震反演方法研究及应用
2
作者 王振涛 曲志鹏 慎国强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5期541-550,共10页
地震波在含油气储层中传播时,因为波致流的影响,会发生振幅衰减与弹性参数频散现象,使得地震流体预测描述成为可能。但是,这些现象产生理论不明确和数学表达精度不高,使得含油气识别困难。为此,本研究首先根据地震振幅衰减与弹性参数频... 地震波在含油气储层中传播时,因为波致流的影响,会发生振幅衰减与弹性参数频散现象,使得地震流体预测描述成为可能。但是,这些现象产生理论不明确和数学表达精度不高,使得含油气识别困难。为此,本研究首先根据地震振幅衰减与弹性参数频散现象,利用Chapman孔裂隙衰减理论考虑波致流影响,引入挤喷流效应,构建粘弹介质固液解耦流体因子。然后,推导构建关于流体因子的反射系数特征方程,并与Zoeppritz方程和Aki近似方程对比分析,验证新方程的精度。最后,基于叠前地震数据的分角度、分频带变化信息,提出粘弹频变固液解耦流体因子反演方法,并利用该流体因子在胜利油田胜北地区进行储层含油气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新构建的粘弹频变固液解耦流体因子对储层油气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提出的地震反射特征方程和反演方法准确可靠,实际储层流体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度较高,为复杂储层流体识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介质 波致流 频散和衰减 频变反演方法 储层流体预测
下载PDF
基于BISQ模型的储层物性参数贝叶斯反演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曲志鹏 温瑨 +3 位作者 韩宏伟 步帆 王兴谋 朱剑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2-948,共7页
对于物性参数反演这类存在多解性的问题,常见的方法往往难以高效、高精度地获得最优解。因此,根据贝叶斯统计学,采用高斯先验模型引入测井数据约束,并发展储层物性参数贝叶斯反演方法,以克服反演的多解性。其次,在BISQ理论和等效流体理... 对于物性参数反演这类存在多解性的问题,常见的方法往往难以高效、高精度地获得最优解。因此,根据贝叶斯统计学,采用高斯先验模型引入测井数据约束,并发展储层物性参数贝叶斯反演方法,以克服反演的多解性。其次,在BISQ理论和等效流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岩石物理正演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孔隙介质中固体和流体的多种物理作用,可精细地刻画储层中地震波的传播过程,进而提升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此外,由于确定性优化算法通常只有局部收敛能力,无法收敛到反演问题的全局最优解,所以引入具有全局收敛能力的杂交遗传算法,以提高反演方法的精度和效率。最终,利用所提反演方法预测中国东部A油田目标区域的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获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Q模型 贝叶斯反演 储层弹性参数 储层物性参数
下载PDF
连作和轮作大豆菌核病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曲志鹏 周新宇 +1 位作者 刘宁 董守坤 《大豆科技》 2023年第6期31-35,共5页
菌核病为大豆连作的主要病害之一,连作大豆花期易感染。文章以喜海3号为试验材料,对连作和轮作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连作大豆感染菌核病后株高、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和产量降低,无效荚数增多。其中株高与节数... 菌核病为大豆连作的主要病害之一,连作大豆花期易感染。文章以喜海3号为试验材料,对连作和轮作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连作大豆感染菌核病后株高、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和产量降低,无效荚数增多。其中株高与节数分别下降12.5%和10.6%,大豆减产36.0%,百粒重降低9.8%,有效荚数减少34.5%,无效荚数增加844.8%。连作地块菌核病平均发病率为45.2%,轮作地块未感染大豆菌核病。连作条件下大豆感染菌核病几率增加,减产严重,在生产中应避免大豆连作且应对染病地块进行有效防治,减少对大豆产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轮作 菌核病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周欣宇 王美玲 +3 位作者 曲志鹏 田玉妹 刘士彬 董守坤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5期23-24,28,共3页
为研究喷施不同量的微生物菌剂(宝满仓)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喷施清水(ck)、微生物菌剂(宝满仓)10mL/L、15mL/L、25mL/L,每个处理1248m2。收获后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 为研究喷施不同量的微生物菌剂(宝满仓)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喷施清水(ck)、微生物菌剂(宝满仓)10mL/L、15mL/L、25mL/L,每个处理1248m2。收获后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后,可以有效降低大豆的底荚高度,增加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提高百粒重和产量。其中,喷施10mL/L的微生物菌剂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其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25.25%,24.79%和16.03%;底荚高度与对照相比降低了4.74cm。由此可见,适量喷施微生物菌剂有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微生物菌剂 产量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扭张断裂成因模式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伟忠 张云银 +4 位作者 查明 曲志鹏 于景强 张林 何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70,共9页
扭张断裂构造特征的精细刻画及控藏作用的分析是我国东部高成熟油田精细化油藏评价的重要方向。基于扭张断裂几何学特征及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开展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扭张断裂成因模式的研究,建立了东营凹陷扭张断裂控藏模式。研究表... 扭张断裂构造特征的精细刻画及控藏作用的分析是我国东部高成熟油田精细化油藏评价的重要方向。基于扭张断裂几何学特征及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开展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扭张断裂成因模式的研究,建立了东营凹陷扭张断裂控藏模式。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扭张断裂可划分为帚状、侧接及雁列3种类型。帚状扭张断裂表现为先张后扭的特征,由单条断裂逐渐向帚状演化;侧接扭张断裂表现为先扭后张的特征,由雁列式向侧接演化;雁列扭张断裂表现为边扭边张的特征,由早期单条断裂向雁列式扭张断裂演化。扭张断裂的差异演化形成了启闭耦合的控藏模式,为扭张型盆地内的精细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成因模式 控藏作用 扭张断裂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盆缘次生气藏输导模式 被引量:8
7
作者 张伟忠 张云银 +5 位作者 王兴谋 查明 董立 刘海宁 曲志鹏 于景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5-192,共8页
断陷盆地内稠油油藏与浅层气藏存在伴生关系,超过50%的浅层气藏来自于稠油的生物降解过程,但对从稠油油藏到浅层气藏的运移过程研究较少。通过对稠油油藏到浅层气藏输导类型、分布规律及输导要素的解剖,建立了2种输导模式,明确了运移成... 断陷盆地内稠油油藏与浅层气藏存在伴生关系,超过50%的浅层气藏来自于稠油的生物降解过程,但对从稠油油藏到浅层气藏的运移过程研究较少。通过对稠油油藏到浅层气藏输导类型、分布规律及输导要素的解剖,建立了2种输导模式,明确了运移成藏规律。断陷盆地内发育侧向和垂向2种类型的输导模式。侧向型主要发育在盆缘高凸起带,浅层气藏分布于稠油油藏的侧上方,输导过程以侧向运移为主,垂向主要受断层沟通,同时也以扩散方式直接穿越盖层垂向运移;垂向型主要发育在盆内洼陷带和低凸起带,浅层气藏分布于稠油油藏的正上方,输导过程以断层沟通的垂向运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浅层气 骨架砂体 断层 输导模式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与随机森林的地震多属性砂体厚度预测 被引量:7
8
作者 曲志鹏 王芳芳 +1 位作者 张云银 李晓晨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1-218,共8页
地震属性技术是砂体厚度预测的重要手段,由于目前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种类较多,在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前,必须优化出对砂体厚度最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以减少地震属性信息的重复与冗余。为此提出了一种联合关联规则与随机森林回归... 地震属性技术是砂体厚度预测的重要手段,由于目前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种类较多,在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前,必须优化出对砂体厚度最敏感的地震属性组合,以减少地震属性信息的重复与冗余。为此提出了一种联合关联规则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地震多属性砂体厚度预测方法。随机森林回归算法能够建立地震多属性与砂体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能进行属性选择,但是该算法无法识别地震多种属性中的冗余特征。关联规则能够发现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并能借助卡方检验消除地震属性间的冗余性。分别采用了随机森林回归算法(RFR)、联合关联规则与随机森林回归(AR-RFR)及BP神经网络回归的算法(AR-BP)对滩坝砂岩合成模型和某实际工区进行了砂体厚度预测。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关联规则的属性优选得到的属性间相关性低,关联规则与随机森林算法的结合提高了砂体厚度的预测精度。数值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优选 关联规则 频繁模式树 随机森林 储层预测
下载PDF
S油田高89区块基于AVO属性的CO_2驱油波及范围地震监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伟忠 谭明友 +3 位作者 张云银 査明 曲志鹏 马劲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5-291,共7页
以S油田高89区块中、深层注气层段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于AVO属性的CO_2驱油波及范围地震监测方法,将注入的CO_2看作是储层中的人造气藏,利用注气后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开展AVO属性特征研究,主要是利用敏感属性反演气藏分布,进而预测CO_2... 以S油田高89区块中、深层注气层段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于AVO属性的CO_2驱油波及范围地震监测方法,将注入的CO_2看作是储层中的人造气藏,利用注气后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开展AVO属性特征研究,主要是利用敏感属性反演气藏分布,进而预测CO_2驱油波及范围。基于理论模型的研究表明,CO_2的注入可引起注气层段Ⅰ类AVO异常,梯度属性对孔隙压力及CO_2饱和度的变化最敏感;实际工区注气层段具有明显的Ⅰ类AVO特征,而非注气层段的储层和盖层均无明显的AVO异常。AVO异常与注气量或产气量存在一定的量化关系,这表明利用梯度属性可较好地反映中、深层注气层段CO_2驱油波及范围。高89区块注气层段中CO_2封存效果好,包含3个放射状CO_2波及环带,且与注气史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油 地震监测 梯度 波及范围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东坡古近系沙三中亚段异重流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海宁 韩宏伟 +3 位作者 操应长 曲志鹏 张云银 杨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2,共10页
通过三维地震、测录井资料、岩心分析、粒度分析、薄片分析和水槽模拟试验,对东营凹陷东坡古近系沙三中亚段异重流沉积的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和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异重流沉积以泥砾岩、细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杂基平均质... 通过三维地震、测录井资料、岩心分析、粒度分析、薄片分析和水槽模拟试验,对东营凹陷东坡古近系沙三中亚段异重流沉积的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和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异重流沉积以泥砾岩、细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杂基平均质量分数为12.6%,成分成熟度较低,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以反映重力流沉积的上拱弧形、宽缓上拱型和低斜两段式为主;侵蚀充填构造、平行层理、逆正粒序层理、沙纹层理、波状层理、块状层理和炭质碎屑层是异重流沉积典型的沉积构造;沉积近端王59井以泥质碎屑流和底床载荷主导的高密度异重流沉积垂向叠置为主要特征,沉积远端牛876井以悬浮载荷主导的低密度异重流沉积和漂浮沉积垂向叠置为主要特征;平面分布呈条带状,在沉积近端以碎屑流沉积为主,伴随搬运距离增加,碎屑流转化为异重流;湖盆异重流搬运演化过程经历流体潜入区、流体稳定厚度区和流体膨胀区,流体潜入区是决定侵蚀作用程度和范围的主要控制区域,流体稳定厚度区是底床载荷主导异重流沉积范围,流体膨胀区则是悬浮载荷和漂浮沉积物沉积区;断陷湖盆异重流沉积水道化特征不明显,沉积物粒度从粗到细均有发育,砂体的分布受古地貌控制可呈现条带状或扇状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 重力流 沉积特征 分布特征 沉积模式 断陷湖盆
下载PDF
不同补沙方案对海滩剖面影响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丙臣 朱梅溪 +2 位作者 屈智鹏 王聪 李东永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6-145,共10页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海滩养护是当前抵御海岸侵蚀的常见措施。通过人为地向海滩补充沙源,以达到海岸防护、修复沙滩等目的。本文建立了XBeach一维海滩剖面演变数值模型,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计算常浪条件下不同方案补沙后海...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海滩养护是当前抵御海岸侵蚀的常见措施。通过人为地向海滩补充沙源,以达到海岸防护、修复沙滩等目的。本文建立了XBeach一维海滩剖面演变数值模型,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计算常浪条件下不同方案补沙后海滩剖面达到平衡状态的速率;通过对比补沙工况与未补沙工况的风暴后剖面,分析风暴作用下的防护效果。结果发现,补沙量较大时,沙坝向海侧位置补沙在常浪条件下补沙效率高于滩肩补沙,在风暴条件下防护效果优于滩肩补沙。此次研究对于在实际海滩养护过程中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评估沙滩养护工程效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养护 平衡剖面 XBeach 数值模型 人工补沙效率
下载PDF
喷头位置对羽流火焰高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王宇 曲志鹏 张敬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2-618,共7页
目的研究喷头位置对窗口羽流火焰高度的影响,揭示羽流火焰高度和喷头位置之间的变化规律,为高层建筑多火焰融合作用下的外部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PyroSim对房间不同位置放置喷头的火灾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 目的研究喷头位置对窗口羽流火焰高度的影响,揭示羽流火焰高度和喷头位置之间的变化规律,为高层建筑多火焰融合作用下的外部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PyroSim对房间不同位置放置喷头的火灾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所设置工况的模拟研究,分析窗口温度曲线及温度等温线,并引入危险温度T、T 1及T 2.结果喷头位置明显影响窗口羽流火焰高度,喷头分别放置在距窗口2 m、3 m处和距火源中心2 m、3 m处与放置在距窗口1 m处相比,窗口羽流火焰T的高度提高了0.38~1 m,T 1的高度提高了0.2~0.38 m,T 2的高度提高了0.21~0.32 m.结论随着喷头位置距窗口和火源中心的距离增大,羽流火焰高度明显提高,但由于火源位置的随机性,实际安装中无法预知火源位置,故建议选择喷头位置距窗口1 m处,即易于安装,又能有效降低羽流火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羽流火焰 外部火蔓延 危险温度 喷头位置
下载PDF
基于ISTA算法的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秋菊 张云银 +3 位作者 曲志鹏 徐彦凯 王宗家 王千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1-476,共6页
常规谱分解的分辨率难以满足地震解释的需求,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是把地震信号看成已知的子波矩阵库和伪反射系数的褶积,从而将谱分解问题转化为一个反问题来求解,其核心内容是如何快速获得最... 常规谱分解的分辨率难以满足地震解释的需求,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是把地震信号看成已知的子波矩阵库和伪反射系数的褶积,从而将谱分解问题转化为一个反问题来求解,其核心内容是如何快速获得最优解。采用L1范数正则化的L2范数作为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的目标函数,并通过迭代阈值算法求解稀疏反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基于Ricker子波构建一种新的算子,并用ISTA算法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将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用于模拟信号的数值试验,并与常规谱分解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具有更好的时频聚集性和更高的时频分辨率;进一步应用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义176井区地震资料,处理结果对油气响应十分敏感,可以较好地识别油气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TA算法 稀疏约束反演 谱分解 连续小波变换 油气检测 L1范数正则化 Ricker子波 低频阴影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主次元素 被引量:30
14
作者 余海军 张莉莉 +2 位作者 屈志朋 杨远 邓飞跃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9年第1期34-38,共5页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多种主次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硝酸-氢氟酸-双氧水体系在微波消解仪中消解土壤样品,待消解完成后加入高氯酸驱赶氢氟酸,盐酸溶解盐类物质,将土壤中所有元素的矿...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土壤中多种主次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硝酸-氢氟酸-双氧水体系在微波消解仪中消解土壤样品,待消解完成后加入高氯酸驱赶氢氟酸,盐酸溶解盐类物质,将土壤中所有元素的矿物晶格破坏使待测溶液全部进入试液,采用ICP-AES法测定。通过筛选合适分析谱线和合理设置背景扣除位置提高样品分析中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选用国家土壤标准物质进行方法验证,绝大多数实验结果与标准值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方法具有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多种元素、试剂用量少、操作简单等优点,表明方法适合大批量土壤中主次元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同时测定 主次元素
下载PDF
汽车内饰A级曲面光顺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家灯 魏芳 +1 位作者 曲志鹏 孙贺亮 《汽车零部件》 2019年第12期53-56,共4页
介绍汽车内饰A级曲面的概念以及实际设计过程中的误差要求,提出系统的汽车内饰A级曲面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并以常见的汽车部件仪表板为例,详细介绍了内饰A级曲面的开发过程和方法,说明此方法和标准的可行性。
关键词 汽车内饰 A级曲面 光顺评价 光顺开发方法
下载PDF
基于车联网和医疗大数据的车载健康检测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斯 孟广威 +1 位作者 曲志鹏 孙贺亮 《汽车零部件》 2019年第7期24-27,共4页
介绍一种以车联网为载体、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的座舱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周布于车内的传感器对驾驶员的健康状态进行信号采集与处理,并将健康状态结果与健康标准进行对比,记录检测结果并发送至健康中心进行诊断。给出了具体的传感... 介绍一种以车联网为载体、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的座舱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周布于车内的传感器对驾驶员的健康状态进行信号采集与处理,并将健康状态结果与健康标准进行对比,记录检测结果并发送至健康中心进行诊断。给出了具体的传感器、传感器布置方法及技术实现路线,说明此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大数据 健康检测系统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测井岩相分类研究
17
作者 高飞 曲志鹏 +2 位作者 魏震 朱剑兵 程远锋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3-1192,共20页
目前,在基于测井数据的岩相分类研究中,机器学习算法是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实际上钻井取心极少,岩相样本匮乏,机器学习算法就会遇到过拟合问题,从而导致测井岩相分类效果不佳.因此,本文研究小样本环境下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在测井岩相分类... 目前,在基于测井数据的岩相分类研究中,机器学习算法是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实际上钻井取心极少,岩相样本匮乏,机器学习算法就会遇到过拟合问题,从而导致测井岩相分类效果不佳.因此,本文研究小样本环境下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在测井岩相分类工作中的预测效果.以北美Panoma油气田数据集为例,通过逐步减少训练样本数量,建立了四种训练模式.同时,选用三类有代表性的有监督学习算法,以评估小样本环境下不同算法的预测效果,包括基于一般梯度下降的线性回归分类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在综合评价算法的预测效果时,选用了岩相分类准确率、总体岩相分类F1值、各岩相分类F1值以及有效识别最大相数.结果表明,随着训练样本数量的减少,三种算法的预测效果并未呈现线性下降趋势,且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较另外两种算法表现更为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岩相分类 机器学习 线性回归分类 支持向量机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Conceptual design and aerodynamic evaluation of hypersonic airplane with double flanking air inlets 被引量:10
18
作者 CUI Kai HU ShouChao +2 位作者 LI GuangLi qu zhipeng SITU M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1980-1988,共9页
To aim at design requirements of high lift-to-drag ratio as well as high volumetric efficiency of next generation hypersonic airplanes,a body-wing-blending configuration with double flanking air inlets layout is prese... To aim at design requirements of high lift-to-drag ratio as well as high volumetric efficiency of next generation hypersonic airplanes,a body-wing-blending configuration with double flanking air inlets layout is presented.Moreover,a novel forebody design methodology which by rotating and assembling two waverider-based surfaces is first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Some typical configurations are designed and their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are evaluated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The results for forebodies analysis show that large volumetric efficiency,high lift-to-drag ratio,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flowfield at the inlet cross section can be assured simultaneously.Furthermore,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our integrated configurations with various leading edge shapes,including three power-law curves and a cosine curve clearly show the advantage of high lift-to-drag ratio.Besides,the high pressure generated by the side wall of the airframe can be partly captured by the reasonably designed wings in the condition of small flight attack angle.Then the order of lift-to-drag ratio of four configurations at 0 degree flight attack angle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dition of 4-degree flight attack angle.This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urve shape of the leading edge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lift-to-drag ratio of the aircraft,and it sh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under the cruising attack angle in future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flanking air inlet WAVERIDE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原文传递
储层物性的地震预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10
19
作者 韩宏伟 程远锋 +7 位作者 张云银 王兴谋 曲志鹏 隋志强 冯德永 梁鸿贤 王玉梅 慎国强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5-610,共16页
想要掌握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情况,地震预测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近半个世纪期间,主要出现了7种有关储层物性地震预测的方法技术,包括阻抗反演技术、储层物性间接反演技术、储层物性波动方程反演技术、地质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预测方法,以及... 想要掌握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情况,地震预测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近半个世纪期间,主要出现了7种有关储层物性地震预测的方法技术,包括阻抗反演技术、储层物性间接反演技术、储层物性波动方程反演技术、地质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预测方法,以及以上方法技术所依赖的机理性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和统计岩石物理分析技术,本文论述了这些方法技术的原理及现状.从反射地震数据出发反演得到地层的声阻抗和弹性阻抗,这已经是石油工业界常规的技术流程.借助理论和实验手段进行机理性岩石物理分析,进而经由储层物性和阻抗间的媒介关系进行储层物性的间接反演或是基于波动方程进行直接反演,这是进行储层表征的有效途径.另外,地质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在储层物性的空间展布预测方面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很多情况下,简化物理模型难以描述复杂的动力学机制,而综合了岩石物理理论、随机模拟和Bayes估计的统计岩石物理分析技术是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储层物性预测方法.同时,本文也客观地指出了每种预测技术的优点、适用性和局限性,以便读者可以迅速掌握各种技术手段的精髓,并在工作中能够选用适合自己任务特点的储层物性地震预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储层物性 岩石物理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Inactivation of Cipc alters the expression of Per1 but not circadian rhythms in mice 被引量:2
20
作者 qu zhipeng WANG XiaoHan +2 位作者 LIU DongChuan GAO Xiang XU Yi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68-372,共5页
Circadian clocks are comprised of self-sustained transcriptional/translational feedback loops, which regulate the rhythms of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in mammals. CLOCK-interacting protein, Circadian(CIPC), has been ind... Circadian clocks are comprised of self-sustained transcriptional/translational feedback loops, which regulate the rhythms of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in mammals. CLOCK-interacting protein, Circadian(CIPC), has been indicated as an additional negative-feedback regulator of the circadian clock in vitro, although its physiological roles in circadian clock are unknown. Here, we generated Cipc homozygous knockout(Cipc-/-) mice and assessed the resultant circadian phenotypes. Surprisingly, the m RNA expression profiles of core clock genes in the liver of Cipc-/- mic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at in wild-type mice except for Per1. Cipc-/- mice displayed normal locomotor rhythm and entrained activity pattern in both 12:12 light-dark cycle and constant dark cycle. Furthermore, deletion of Cipc in lungs and adipose tissues did not influence their peripheral clock. The results from this work provided more conclusive data suggesting that CIPC is not critically required for basic clock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PC circadian clock animal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