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氮添加对文冠果幼苗C、N、P和K分配模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淑敏 青云 +3 位作者 敖敦格日乐 红艳 辛颖 拉喜那木吉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69-1779,共11页
【目的】研究文冠果幼苗C、N、P和K分配规律对水分和氮添加的响应,为探讨水氮环境适应策略和培育高质量苗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因素(氮和水)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0(N_(0)),5(N_(1)),10(N_(2)),15(N_(3))g/m^(2)]以及3... 【目的】研究文冠果幼苗C、N、P和K分配规律对水分和氮添加的响应,为探讨水氮环境适应策略和培育高质量苗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因素(氮和水)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0(N_(0)),5(N_(1)),10(N_(2)),15(N_(3))g/m^(2)]以及3个水分条件[适宜水(W_(CK))、干旱(W_(d))和充分水(W_(w))],分析2种因素组合处理下文冠果幼苗叶、枝、根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氮和水分独立或交互影响幼苗C、N、P、K含量,而化学计量比主要受氮添加影响。在W_(CK)条件下,氮添加均增加C、N、P含量;在Wd条件下,N_(3)添加通过增加K含量,降低N、P含量抵御干旱;W_(w)条件下,仅N_(3)添加有效缓解氮限制。(2)C、N、P、K营养元素主要集中在叶片,支持光合和生长;N、P含量在叶片变异性高,但N/P稳定性强。(3)相同元素在不同器官间相关性较高,叶和根之间的养分协同性高于枝,可维持植物稳定生长。【结论】氮添加可缓解氮匮乏,但可提高P、K需求;建议适宜水分条件下减少氮肥施用,以减少污染并维持植物生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幼苗 氮素和水分 不同器官 养分分配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临床用血季节性特征分析及未来用血趋势预测 被引量:7
2
作者 何涛 毛伟 +8 位作者 余泽波 张涛 廖红梅 谭茜茜 刘不尽 卿芸 邹海曼 邹晓萍 欧阳熊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分析本地区2011—2016年临床用血情况,了解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的季节性用血特征,通过建立模型对未来用血趋势进行预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2016年本地区12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临床用血资料,分析季节性特征... 目的分析本地区2011—2016年临床用血情况,了解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的季节性用血特征,通过建立模型对未来用血趋势进行预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2016年本地区12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临床用血资料,分析季节性特征,并利用指数平滑法模型预测2017年1—6月份的临床血液需求量。结果各个血液成分在4个季度的临床用血量均较平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的指数平滑法模型很好地预测了临床血液需求量,2017年1—6月份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实际值在预测值95%的置信区间内,相对误差在10%以内。结论临床各成分用血趋势可予以科学预测,应在不断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及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安排好采供血计划,从而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 季节性特征 指数平滑法 预测 采供血计划
下载PDF
地铁车辆接触网硬点在线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9
3
作者 伍川辉 卿云 +1 位作者 吴琛 杨慧莹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针对地铁车辆弓网系统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及现有接触网硬点检测技术的不足,基于高低压隔离技术,结合受电弓滑板垂向加速度和滑板振幅,作为硬点评价的基准,研究并设计一种新型地铁车辆接触网硬点在线检测系统。首先,进行硬件设计,选用灵敏... 针对地铁车辆弓网系统安全检测的重要性及现有接触网硬点检测技术的不足,基于高低压隔离技术,结合受电弓滑板垂向加速度和滑板振幅,作为硬点评价的基准,研究并设计一种新型地铁车辆接触网硬点在线检测系统。首先,进行硬件设计,选用灵敏度高、误差小的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以及采样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IMC数字采集器;然后,进行软件设计,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环境,编写相应的测试软件,实现垂向加速度信号和高度信号的实时显示与记录;最后,为验证检测系统的测试性能,以杭州地铁2号线地铁车辆为测试对象,于40 km/h、60 km/h和80 km/h的速度级工况下进行装车往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前后滑板垂向加速度的最大值分别为3.817 g、9.208 g和15.827 g,单位跨距内的滑板最大振幅分别为19.4 mm、21.4 mm、24.1 mm,并未检测出硬点,与地铁运营单位对实际线路的维护检查结果一致。另对部分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结果可充分体现检测系统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接触网硬点 检测系统 受电弓滑板 垂向加速度和振幅
下载PDF
ITRS/J2000坐标转换误差及其对掩星反演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董启甲 程艳 +3 位作者 周中华 许嵩 卿芸 汪文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0-534,538,共6页
分别对ITRS/J2000转换过程中的极移/潮汐章动、常数偏差矩阵等误差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分析季节变化、太阳活动、地磁活动等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对2019年的IGS精密星历数据进行ITRS地固系转J2000惯性系坐标分析表明,潮汐章动造成... 分别对ITRS/J2000转换过程中的极移/潮汐章动、常数偏差矩阵等误差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分析季节变化、太阳活动、地磁活动等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对2019年的IGS精密星历数据进行ITRS地固系转J2000惯性系坐标分析表明,潮汐章动造成的坐标转换误差为0.44 m,春季坐标转换误差(0.23 mm)是其他季节的约3倍;常数偏差矩阵对坐标转换误差可造成1.7 m的影响。对中性大气掩星反演的轨道转换加入误差改正项进行分析表明,潮汐章动和常数偏差矩阵对反演的温度产品分别造成0.09 K和0.19 K的误差影响。建议在进行GNSS无线电掩星反演中采用潮汐章动的高频改正,并且在ITRS/J2000转换过程中推荐将常数偏差矩阵进行旋转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S J2000 坐标转换 极移和潮汐章动 掩星反演
下载PDF
重庆市中心城区汇集浓缩血小板制备关键控制点确认探讨
5
作者 周琼 杨冬燕 +4 位作者 骆展鹏 卿芸 贺冬梅 林兰 曾北南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4期4145-4147,4153,共4页
目的探讨汇集浓缩血小板在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和参数的确认,以期提高汇集血小板的产品质量并优化制备过程。方法随机选取街头采血84人份(每人份400 mL),采用白膜层(BC)方法,静置过夜法保存BC;(1)根据全血血小板含量及BC回收率确定汇... 目的探讨汇集浓缩血小板在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和参数的确认,以期提高汇集血小板的产品质量并优化制备过程。方法随机选取街头采血84人份(每人份400 mL),采用白膜层(BC)方法,静置过夜法保存BC;(1)根据全血血小板含量及BC回收率确定汇集浓缩血小板的BC份数;(2)根据离心机性能、离心效果确认合适的离心参数;(3)比较汇集浓缩血小板和机采血小板相关质量指标:容量、血小板的含量、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计数,储存期末pH值、无菌实验。结果(1)采用6个新鲜400 mL全血制备BC混合来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2)离心机(美国Thermo cryofuge 8)第1次全血离心参数和第2次汇集BC离心参数分别为:离心力2283、291 g;加速均为9 g;减速均为4 g;时间均为12 min,第3次(减红细胞)离心参数:离心力145 g,加速9 g,减速4 g,时间5 min,离心效果均得到了良好印证;(3)对比同期单采血小板14份在采集第1、5天的检测结果,汇集浓缩血小板的容量、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高于机采血小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和储存期末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菌实验结果均为无菌生长。汇集浓缩血小板各质量指标除容量外,均在国标规定范围内。结论把控好关键控制点能有效提高制备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集血小板 白膜法 离心参数 关键控制点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和ARMA模型在中纬度TEC短期预测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文喜 祝芙英 +4 位作者 翟笃林 林剑 卿芸 李新星 杨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2-267,共6页
在充分考虑TEC序列非平稳、非线性、高噪声特性前提下,以IGS提供的2017年电离层TEC格网数据为基准,运用BP神经网络和ARMA两种模型分别进行TEC 3 d预测,重点分析两种模型在不同季节时段、不同电离层活跃强度及不同样本长度下的TEC预测性... 在充分考虑TEC序列非平稳、非线性、高噪声特性前提下,以IGS提供的2017年电离层TEC格网数据为基准,运用BP神经网络和ARMA两种模型分别进行TEC 3 d预测,重点分析两种模型在不同季节时段、不同电离层活跃强度及不同样本长度下的TEC预测性能及精度。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段,两种模型均能很好地反映TEC的变化特性,其中ARMA模型在春、冬时段及整体预测精度上略优于BP神经网络。在平静期,两种模型的平均相对预测精度分别为87.3%和87.5%,预测效果相差较小;在活跃期,两种模型的平均相对预测精度分别为78.5%和75.5%,BP神经网络的精度比ARMA模型高3%。随着样本长度的增加,BP神经网络在21 d样本处预测效果最佳,ARMA模型的预测精度随样本长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ARMA 总电子含量 预测
下载PDF
重庆地区献血人群Kidd、Duffy、MNS、Kell、Diego血型系统的低频抗原分布频率 被引量:9
7
作者 蒋玉林 刘不尽 +5 位作者 邹晓萍 邹海曼 黄文娟 卿芸 王芳 毛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35-437,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献血者中的红细胞稀有血型表型分布频率特点,为建立本地区稀有血型供者资料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尿素溶血试验对重庆市血液中心2020年12月~2021年5月的14805(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做Kidd血型系统的Jk(a-b-)表型筛选...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献血者中的红细胞稀有血型表型分布频率特点,为建立本地区稀有血型供者资料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尿素溶血试验对重庆市血液中心2020年12月~2021年5月的14805(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做Kidd血型系统的Jk(a-b-)表型筛选,并用盐水凝集试验对筛选样本做确认试验;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1466(人)份O型献血者标本做Duffy血型系统Fy(a-)、MNS血型系统s-及Kell血型系统k-表型筛选;采用凝聚胺试验对856(人)份献血者标本做Diego血型系统Di(b-)表型筛选,并用抗球蛋白试验确认。结果重庆地区无偿献血者中Jk(a-b-)表型比例0.0203%(3/14805);O型献血者中的Fy(a-b+)及S+s-表型比例均为0.1364%(2/1466);未见k-表型;Di(a+b-)表型的比例为0.2336%(2/856)。结论重庆地区献血人群上述5个血型系统的稀有血型抗原分布频率有自身地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血型 红细胞 低频抗原频率 重庆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HLA抗原选择性和常规交叉配型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卿芸 王栋芳 +5 位作者 杨培 刘不尽 邹海曼 黄文娟 蒋玉林 毛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918-921,共4页
目的回顾性评估HLA抗原选择性与常规交叉配型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输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重庆市血液中心行血小板配型的病例,其中57名血小板抗筛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血小板抗体检测采用固相红细胞黏附法... 目的回顾性评估HLA抗原选择性与常规交叉配型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输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重庆市血液中心行血小板配型的病例,其中57名血小板抗筛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血小板抗体检测采用固相红细胞黏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HLA抗原选择性和常规交叉配型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及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并对供、受者进行HLA-A、-B位点匹配度分析。结果 57例抗筛阳性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其中单一HLAⅠ类抗体阳性48例(84.2%),单一HPA抗体阳性1例(1.8%),HLAⅠ类+HPA抗体7例(12.3%),1例非特异性抗体。57名患者共输注188例配型血小板,其中22例为HLA选择性输注,平均CCI值10.2[四分位间距(IQR) 3.6,17.5],166例为常规交叉配型输注,平均CCI值4.8(IQR:1.4,11.6),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HLA抗原匹配度分级,分析输注效果:A、B、C、D级输注有效率分别为71.4%、66.7%、50.0%、40.7%,A和B级输注后平均CCI值10.2(IQR:4.4,16.0),C和D级输注后平均CCI值4.1(IQR:0,14.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LAⅠ类抗体仍然是引起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主要免疫原因。HLA抗原选择性输注在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方面明显优于常规交叉配型,选择与患者HLA抗原匹配度达到A或B级供者血小板能够得到较好的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交叉配型 HLA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重庆地区无偿献血者CD36抗原缺失的表型及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卿芸 张涛 +2 位作者 杨培 欧阳熊妍 毛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索CD36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重庆地区400名献血者的CD36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针对CD36抗原阴性的样本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基因测序对其外显子(exon)2—14进行测序和比对。结果重庆地区献血者C... 目的探索CD36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重庆地区400名献血者的CD36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针对CD36抗原阴性的样本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基因测序对其外显子(exon)2—14进行测序和比对。结果重庆地区献血者CD36抗原缺失型频率为0.75%(3/400),均为Ⅱ型缺失,其频率为0.75%(3/400)。测序分析显示3个表型缺失样本在CD36基因编码区域内没有发生突变,但均在CD36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位于外显子2 nt-132(rs1049654)的位点发生了A>C突变。结论重庆地区CD36缺失型频率与中国其他地区存在一定差异,CD36基因的表达,除了编码区域外,还可能受到该基因非编码区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6 抗原缺失 PCR测序 基因突变 献血者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通过抑制AMPK-Beclin1/Vps34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冯刚 封蔚彬 +2 位作者 青云 涂小华 潘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62-1769,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电针预处理并缺血再灌注组(EA+I/R组),脑纹状体感染AAV-VC(空载...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电针预处理并缺血再灌注组(EA+I/R组),脑纹状体感染AAV-VC(空载体病毒)后再给予电针预处理并缺血再灌注组(AAV-VC+EA+I/R组)和脑纹状体感染AAV-Beclin1(过表达Beclin1病毒)后再给予电针预处理并缺血再灌注组(AAV-Beclin1+EA+I/R组),每组15只大鼠。对各组大鼠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术后1、2、3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MCAO术后7 d处死大鼠,TTC染色以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细胞凋亡状况;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分子LC3-Ⅰ、LC3-Ⅱ、AMPK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Beclin1与Vps34的相互作用。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脑梗死体积与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均P<0.05)。机制研究显示缺血再灌注后LC3-Ⅱ/LC3-Ⅰ比值增加(P<0.05),且自噬调控蛋白AMPK与Beclin1上调表达(均P<0.05),Beclin1与Vps34复合物形成增多;与此同时,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给予电针预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而在电针预处理之前对自噬关键蛋白Beclin1进行脑内过表达可以逆转电针预处理对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AMPK-Beclin1/Vps34通路减少自噬,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细胞自噬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血小板添加剂SSP+与血浆保存血小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卿芸 周琼 +4 位作者 彭楷 骆展鹏 胡文杰 邹海曼 毛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6期698-704,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选择经典的血小板添加剂SSP+,建立相对完整且可行的操作方案,比较其与血浆在体外保存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随机选取重庆街头采血84人份(400 mL/人份),将同血型的6个新鲜全血用汇集白膜层(BC)方法制备为1个混合浓缩... 目的本研究通过选择经典的血小板添加剂SSP+,建立相对完整且可行的操作方案,比较其与血浆在体外保存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随机选取重庆街头采血84人份(400 mL/人份),将同血型的6个新鲜全血用汇集白膜层(BC)方法制备为1个混合浓缩血小板,将其平均分为两份,分别用血小板添加剂SSP+与血浆保存血小板,在保存的第1、5、7天检测其血小板计数、pH值、MPV、血小板代谢指标、低渗性休克反应水平(HSR)、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凋亡指标(AnnexinⅤ)等。结果用血小板添加剂SSP+保存的血小板浓度、含量、容量、MPV、pO_(2)在保存的7天时间内和血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剂SSP+组的pH值与血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剂SSP+组葡萄糖消耗低于血浆组(P<0.05),同时相应乳酸增加量低于血浆组(P<0.05)。随着pCO_(2)的含量降低,CO_(2)的排出增多,添加剂SSP+组中碳酸氢盐的消耗与血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剂SSP+组HSR高于血浆组,CD62p的表达和AnnexinⅤ均低于血浆组,所有样品在保存的第7天做无菌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储存至第7天,添加剂SSP+组pH值仍可维持在6.94±0.11,MPV维持在9.89±0.52。结论加入经典添加剂SSP+的血小板在保存的7天内仍能够正常代谢,在血小板代谢、血小板活化、凋亡方面都具有更好的体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添加剂 SSP+ 血小板保存
下载PDF
血小板添加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卿芸 毛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260-1263,1278,共5页
输注血浆保存的血小板可能引起过敏、发热和循环超负荷等输血不良反应。因此,长期以来血液服务机构一直致力于血小板添加剂(PAS)的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血小板代谢和改变血小板储存温度来提高血小板体外保存的质和量是实验研究的热点。国... 输注血浆保存的血小板可能引起过敏、发热和循环超负荷等输血不良反应。因此,长期以来血液服务机构一直致力于血小板添加剂(PAS)的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血小板代谢和改变血小板储存温度来提高血小板体外保存的质和量是实验研究的热点。国外在这一领域的临床实践开展比较早,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临床资料和关于使用添加了PAS血液制品的经济效益分析。该研究就PAS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国外的实践经验作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添加剂 血小板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测力轮对的铁道车辆运行安全性验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卿云 伍川辉 高扬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3期17-20,共4页
为准确评估铁道车辆的运行安全性、深入研究车辆运行安全性检测领域,需要进行试验验证。首先,介绍了测力轮对连续式测量方法;然后,建立了测力轮对的有限元模型,确定了应变片的最佳贴片位置;接下来,完成了测力轮对的静态标定;最后,在空... 为准确评估铁道车辆的运行安全性、深入研究车辆运行安全性检测领域,需要进行试验验证。首先,介绍了测力轮对连续式测量方法;然后,建立了测力轮对的有限元模型,确定了应变片的最佳贴片位置;接下来,完成了测力轮对的静态标定;最后,在空气弹簧有气/无气、不同负载以及不同速度级的情况下,对铁道车辆进行了运行安全性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工况下,车辆运行安全性指标(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都是低于标准阈值的,充分保障了试验车辆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运行安全性 测力轮对 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弓网接触压力在线检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卿云 伍川辉 尹纪磊 《电子测量技术》 2019年第18期127-131,共5页
为了准确评价弓网间接触状态与弓网受流质量,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地铁车辆接触网硬点在线检测系统。首先分析了受电弓的受力情况,确定弓网接触压力的测量方法;然后进行硬件选型,选用灵敏度高的称重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高采样速... 为了准确评价弓网间接触状态与弓网受流质量,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地铁车辆接触网硬点在线检测系统。首先分析了受电弓的受力情况,确定弓网接触压力的测量方法;然后进行硬件选型,选用灵敏度高的称重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高采样速率、抗干扰强的数据采集器;接下来设计了一套基于LabVIEW开发环境的测试软件,具有实时显示、处理与记录功能;最后通过福州地铁2号线地铁车辆的动态测试,分析了不同速度级工况下弓网接触压力的实测数据与统计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弓网接触压力的波动范围与标准差相关,受速度影响,充分验证了该系统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电弓与接触网 接触压力 称重传感器 LABVIEW 标准差
下载PDF
玉米SSⅡb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国武 青芸 +1 位作者 何珊 黄玉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9-264,共6页
抗体是蛋白质功能研究的重要试剂。玉米蛋白的功能研究因缺乏相应的抗体而难以开展。玉米淀粉合酶Ⅱb与淀粉合酶Ⅱa均属于淀粉合酶,其主要负责支链淀粉的延伸。但对淀粉合酶Ⅱb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淀粉合酶Ⅱb的C端(455~704 a... 抗体是蛋白质功能研究的重要试剂。玉米蛋白的功能研究因缺乏相应的抗体而难以开展。玉米淀粉合酶Ⅱb与淀粉合酶Ⅱa均属于淀粉合酶,其主要负责支链淀粉的延伸。但对淀粉合酶Ⅱb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淀粉合酶Ⅱb的C端(455~704 aa) GST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分离血清制备SSⅡb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试验发现, SSⅡb多克隆抗体不但能识别SSⅡb-C (455~704 aa)抗原,而且能识别玉米不同发育阶段胚乳中SSⅡb蛋白。利用该多克隆抗体的Western blot试验表明,玉米SSⅡb蛋白的表达在授粉后10 d到30 d的胚乳中表达模式是先增后降,授粉后15 d表达量最高,而半定量RT-PCR的结果表明授粉后20 d SSⅡb的转录水平最高。这些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特异的玉米SSⅡb的多克隆抗体,并能在Western blot中特异识别玉米内源SSⅡb蛋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SⅡb蛋白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Ⅱb 多克隆抗体 原核表达 Western blot
下载PDF
血型基因检测辅助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附一例报道
16
作者 蒋玉林 邹晓萍 +4 位作者 刘不尽 卿芸 邹海曼 黄文娟 毛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利用血型基因检测技术辅助鉴定1例高频抗原抗体。方法采用血清学试验进行血型鉴定、特异性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Diego血型基因检测。结果血清学试验结果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高频抗原抗体抗-Dib;基因测序结果显... 目的利用血型基因检测技术辅助鉴定1例高频抗原抗体。方法采用血清学试验进行血型鉴定、特异性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Diego血型基因检测。结果血清学试验结果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高频抗原抗体抗-Dib;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者Diego基因型为Di(a+b-);从856名献血者中筛选到2名献血者血液与患者相配合,基因型均为Di(a+b-)。结论以血清学试验为主、分子生物学技术为辅的联合检测手段,有助于高频抗原抗体的检出,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Dib 高频 抗体鉴定 基因
下载PDF
基于PGC-1α-Sirt3通路探讨九龙藤总黄酮对氧糖剥夺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刚 青云 +1 位作者 涂小华 潘娟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6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基于PGC-1α-Sirt3信号通路探讨九龙藤总黄酮(BCF)对氧糖剥夺(OGD)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5,50,100,200,400,600μg·ml^-1的BCF预处理HT22细胞24 h后,OGD诱导HT22细胞损伤12 h,MTT法检测HT22细... 目的:基于PGC-1α-Sirt3信号通路探讨九龙藤总黄酮(BCF)对氧糖剥夺(OGD)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5,50,100,200,400,600μg·ml^-1的BCF预处理HT22细胞24 h后,OGD诱导HT22细胞损伤12 h,MTT法检测HT22细胞存活率,筛选BCF作用OGD诱导HT22细胞的最佳浓度。HT2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OGD组、OGD+BCF(200μg·ml^-1)组、OGD+BCF(200μg·ml^-1)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抑制剂(SR-18292)组、OGD+SR-18292组。TUNEL法检测HT22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HT22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T22细胞PGC-1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200μg·ml-1的BCF作用OGD诱导的HT22细胞存活率最大。OGD诱导后,HT22细胞凋亡指数、LDH漏出量和MDA含量升高(P<0.05),SOD和GSH-Px活力、PGC-1α和Sirt3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BCF作用后,OGD诱导的HT22细胞凋亡指数、LDH漏出量和MDA含量降低(P<0.05),SOD和GSH-Px活力、PGC-1α和Sirt3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而加入PGC-1α抑制剂SR-18292后,BCF对OGD损伤的HT22细胞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BCF通过激活PGC-1α-Sirt3信号通路发挥对OGD诱导损伤的HT22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藤总黄酮 HT22细胞 氧糖剥夺 PGC-1α-Sir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剑潭—横沥河段航道升级措施及模型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卿云 张绪进 +2 位作者 刘亚辉 张春泽 谢春航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132,共8页
剑潭—横沥河段航道扩能工程河势弯曲、宽窄相间、滩多水浅、上下相连、输沙能力有限、人为采沙活动严重,工程整体性高且与河段联动效应强。根据滩险碍航特征和整体优化的原则,提出“疏浚为主、整疏结合、控制河势、稳定航槽”的整治原... 剑潭—横沥河段航道扩能工程河势弯曲、宽窄相间、滩多水浅、上下相连、输沙能力有限、人为采沙活动严重,工程整体性高且与河段联动效应强。根据滩险碍航特征和整体优化的原则,提出“疏浚为主、整疏结合、控制河势、稳定航槽”的整治原则,认为航槽应沿河道深泓布置,挖槽纵向采用变底坡设计,横向采用梯形断面或复式断面形式。应完善整治建筑物布置,适当束窄整治线宽度,并充分利用已有丁坝,新建丁坝和加长旧坝。开展定床物理模型试验与水流泥沙动床物理模型试验,分析改造后航道沿程水位、比降、流速的变化,明确航道泥沙的冲淤量,研究改造措施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整治后航道沿程水位与比降下降,航道流速增加,年均淤积量为3.98万m3,改造措施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定床模型试验 动床模型试验 改造措施 浅滩
下载PDF
Clinical outcomes and 5-year follow-up results of keratosis pilaris treated by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glycolic acid 被引量:1
19
作者 Yan Tian Xiao-Xin Li +8 位作者 Jiao-Jiao Zhang qing yun Si Zhang Jia-Yi Yu Xue-Jiao Feng Ai-Ting Xia Yang Kang Feng Huang Fang W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8期4681-4689,共9页
BACKGROUND Keratosis pilaris is a hereditary abnormal keratosis of the hair follicle orifice.Gray-brown keratotic plugs in the pores and dark red keratotic papules at the openings of hair follicles can be seen,which c... BACKGROUND Keratosis pilaris is a hereditary abnormal keratosis of the hair follicle orifice.Gray-brown keratotic plugs in the pores and dark red keratotic papules at the openings of hair follicles can be seen,which contain coiled hair and are often accompanied by perifollicular erythema and pigmentation.Glycolic acid can correct the abnormalities of hair follicular duct keratosis and eliminate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keratinocytes.It also promotes skin metabolism and accelerates the melanin metabolism.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related to the glycolic acid concentration.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glycol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keratosis pilaris,and to observe the outcomes at 5-year of follow-up.METHODS Twenty-five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and areas with typical keratosis pilaris were selected as testing sites.High concentrations of glycolic acid(50%or 70%)were applied to a circular area(d=8 cm,S=50 cm2)and repeated four times,on days 0,20,40 and 60.Before each treatment and 20 d after the last treatment,on days 0,20,40,60,and 80 and at a 5-year follow-up,The number of follicular keratotic papules were counted and the extent of perifollicular erythema and pigmentation was determined.At the same time,the participants provided subjective evaluations of treatment efficacy and safety.RESULTS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was indicated by the percentage of keratotic papules in the test site,on days 20,40,60 and 80,which were 8%,12%,36%,and 60%,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day 0,each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day 0,differences in melanin content(M)in the skin and skin lightness(L)on days 40,60 and 80,th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skin hemoglobin content(E)on days 60 and 80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keratotic papules,M,L,and E in 9 participants at the 5-year follow-up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CONCLUSION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glycolic aci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kin roughness as well as follicular hyperpigmentation of patients with keratosis pilaris.The treatment was relatively safe,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5-year follow-up compared to befor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atosis pilaris Glycolic acid Keratotic papules Follicular erythema Melanin pigmentation
下载PDF
考虑缩尺效应对堆石料颗粒破碎影响的压缩试验研究
20
作者 卿云 马爱娟 +2 位作者 杨少博 邱珍锋 邓文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132,共7页
大量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堆石料试样的压缩特性和颗粒破碎特性存在明显的缩尺效应,但系统研究缩尺方法、试样最大粒径、试样直径等对颗粒破碎特性的影响较少。采用侧限压缩试验开展灰岩堆石料的尺寸效应研究,分析了缩尺方法、试样直径... 大量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堆石料试样的压缩特性和颗粒破碎特性存在明显的缩尺效应,但系统研究缩尺方法、试样最大粒径、试样直径等对颗粒破碎特性的影响较少。采用侧限压缩试验开展灰岩堆石料的尺寸效应研究,分析了缩尺方法、试样直径和试样最大粒径对压缩特性和颗粒破碎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缩系数随着试样中粗颗粒含量的上升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压缩系数与试样最大粒径呈正相关,与试样直径呈负相关;引入相对颗粒破碎率评价指标,建立了缩尺方法与相对颗粒破碎率之间的幂函数关系,相对颗粒破碎率随试样直径和试样最大粒径的发展规律可拟合为曲面方程。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构建考虑缩尺效应的弹塑性本构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缩尺效应 颗粒破碎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