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添加对Al-12Si铝硅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朱胜 邱六 +2 位作者 王晓明 陈永星 王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78-81,共4页
通过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了含不同量稀土元素Er的Al-12Si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硬度测试仪对其组织形貌、物相分布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Al-12Si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Er后,合金的晶粒得到细化,片状共... 通过真空电弧熔炼法制备了含不同量稀土元素Er的Al-12Si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硬度测试仪对其组织形貌、物相分布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Al-12Si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Er后,合金的晶粒得到细化,片状共晶硅转变为短棒状,在晶界处析出第二相粒子Al3Er,起到弥散强化效果。该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明显提高。Er质量分数为0.2%时,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与未添加稀土元素相比,该合金的硬度提高24%,抗拉强度提高近30%,合金断口出现少量韧窝,断裂方式由脆性解理断裂转变为混合型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合金 稀土元素 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蒙脱土/炭黑对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丁国新 仇柳 +1 位作者 黄双河 张明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1,共5页
以蒙脱土和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了木质纤维素/蒙脱土补强剂,将其和炭黑并用作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的增强材料。研究了该补强剂与炭黑配比对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硫化性能、力学性能、表观交联密度、加工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木质纤... 以蒙脱土和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了木质纤维素/蒙脱土补强剂,将其和炭黑并用作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的增强材料。研究了该补强剂与炭黑配比对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硫化性能、力学性能、表观交联密度、加工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木质纤维素/蒙脱土补强剂用量逐渐增加时,橡胶复合材料的焦烧时间逐渐减小,正硫化时间先减小后增大;表观交联密度逐渐降低;储能模量逐渐降低。木质纤维素/蒙脱土补强剂与炭黑配比为10∶40时,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表现出最优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24.06MPa,断裂伸长率为718.2%,邵氏A硬度为7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蒙脱土 炭黑 天然橡胶/丁苯橡胶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镁合金腐蚀与防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3
作者 邱六 朱胜 +2 位作者 王晓明 黄柯 王瑞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1-36,共6页
对镁合金的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包括高温氧化、电偶腐蚀、应力腐蚀开裂、疲劳腐蚀等。总结了影响镁合金耐蚀性的因素。对镁合金表面防护技术进行了概述,包括在表面制备阳极氧化/微弧氧化膜、制备金属/有机涂层、气相沉积、激光表面处理... 对镁合金的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包括高温氧化、电偶腐蚀、应力腐蚀开裂、疲劳腐蚀等。总结了影响镁合金耐蚀性的因素。对镁合金表面防护技术进行了概述,包括在表面制备阳极氧化/微弧氧化膜、制备金属/有机涂层、气相沉积、激光表面处理以及离子注入改性,指出了开发具备高强、耐磨、耐蚀的新型镁合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腐蚀机理 影响因素 防护技术
下载PDF
Al-Si系铝合金电弧增材再制造成形机理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明 常青 +3 位作者 赵阳 韩国峰 邱六 朱胜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3-140,共8页
针对6082铝合金的磨损、腐蚀、掉块等损伤,采用CMT(Cold metal transfer)电弧增材再制造技术和自主研发的Al-Si-Cr-Er丝材在其表面制备了单层多道、多层单道及多层多道成形层。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力学实验机、电... 针对6082铝合金的磨损、腐蚀、掉块等损伤,采用CMT(Cold metal transfer)电弧增材再制造技术和自主研发的Al-Si-Cr-Er丝材在其表面制备了单层多道、多层单道及多层多道成形层。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力学实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成形层微观组织并评价其力学及电化学等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成形层平滑光亮,焊道和焊道之间搭接平整紧密,无气孔、热裂纹、咬边、焊瘤等缺陷,Cr及稀土元素Er的加入,有效抑制了晶粒长大,促进了成形组织细化。相较于通用ER4043丝材,Al-Si-Cr-Er成形层的平均抗拉强度达228.7 MPa,最高延伸率达13.5%,微孔聚集形韧窝断裂是其主要失效机制;自腐蚀电位提高了约0.2 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成形组织的细化和杂质元素含量的降低是其耐腐蚀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增材再制造 机理 性能评价
下载PDF
PREP法制备球形CuAl10Fe3铜合金粉末的性能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柯 赵阳 +4 位作者 张昌松 王晓明 常青 邱六 关雪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783-3788,共6页
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技术制备球形CuAl10Fe3铜合金粉末,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O&N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纳米压痕仪对CuAl10Fe3铜合金粉末的粒径分布、氧氮含量、微观形貌、组织物相及纳米硬度和弹性... 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技术制备球形CuAl10Fe3铜合金粉末,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O&N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纳米压痕仪对CuAl10Fe3铜合金粉末的粒径分布、氧氮含量、微观形貌、组织物相及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Al10Fe3粉末的体积平均粒径(D 50)为74μm,松装密度、振实密度和流动性分别为4.45 g/cm^3、4.6 g/cm^3、16.3 s/50 g;其平均氧、氮含量分别为0.024%和0.004%,其中氧含量随CuAl10Fe3粉末粒度的减小而增大,氮含量则基本保持一致。XRD分析表明,CuAl10Fe3粉末主要由α相、马氏体β′相和少量的富铁K相组成。大粒径粉末的表面形貌为快速凝固形成的花瓣状胞状树枝晶。随着粉末粒度的减小,表面形貌由胞状树枝晶向平面晶转变,截面形貌则由大块胞晶向细条状晶转变,且小粒径颗粒截面组织明显细化,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铜合金粉末 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 快速凝固 纳米压痕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及其在橡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仇柳 丁国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70-1973,1984,共5页
综述了氧化石墨烯(GO)优异的性能,以及改性GO作为补强填料在橡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介绍了GO的离子液体改性、无机粒子改性、有机小分子改性和非共价键改性以及其对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摩擦性能、阻隔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同... 综述了氧化石墨烯(GO)优异的性能,以及改性GO作为补强填料在橡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介绍了GO的离子液体改性、无机粒子改性、有机小分子改性和非共价键改性以及其对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摩擦性能、阻隔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同时指出了未来氧化石墨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改性方法 性能
下载PDF
满足苛刻阻燃要求的聚碳酸酯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3
7
作者 严欢焕 贾义军 +3 位作者 陈国军 李登辉 仇柳 郭佳敏 《上海塑料》 2021年第3期22-25,共4页
选用全氟丁基磺酸钾、溴代三嗪等阻燃剂,通过复配或单独使用的方式构成不同的阻燃体系,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改性技术研究了不同阻燃体系对聚碳酸酯(PC)材料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阻燃PC材料可达到垂直燃烧V-0@0.8... 选用全氟丁基磺酸钾、溴代三嗪等阻燃剂,通过复配或单独使用的方式构成不同的阻燃体系,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改性技术研究了不同阻燃体系对聚碳酸酯(PC)材料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阻燃PC材料可达到垂直燃烧V-0@0.8 mm且灼热丝起燃温度为875℃;同时,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20 kJ/m^(2),热变形温度>120℃,可以满足继电器罩壳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阻燃性能 灼热丝起燃温度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nobacteria from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North China
8
作者 Jicheng Yu liu Zhang +3 位作者 qiu liu Xiaohui Qi Ying Ji Beom Seok Kim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5年第7期547-552,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various types of samples from the different marine environments as sources of actinomycetes from the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North China, and to screen their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Further... Objective: To evaluate various types of samples from the different marine environments as sources of actinomycetes from the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North China, and to screen their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Further, the identified actinomycetes were characteriz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ethods: Eight different production media were used to isolate actinomycets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of marine soil sediments in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and the genotypic positions were established by 16 S r DNA.Results: A total of 172 actinomycetal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13 samples using five media. The most effective culture media in the isolation of actinobacteria were Gause's Synthetic agar and Starch-casein agar. Among 172 isolates, 46 isolates(26.74%)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70.93% belonged to the genus Streptomyces, others were Micromonospora spp. and Rhodococcus spp. Out of the 46 isolates, two cultures were further supported b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Conclusion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about actinomycetes isolated from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and it seems that the promising isolates from the unusual/unexplored wetland may prove to be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OMYCETE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16S r RNA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