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曲芸颍 宋巍 付士辉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6期132-133,共2页
为加强计算机安全,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入侵,分析了导致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即软件漏洞、自然因素和计算机病毒。提出了提升计算机安全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物理隔离网闸技术、防病毒技术。给出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为加强计算机安全,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入侵,分析了导致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即软件漏洞、自然因素和计算机病毒。提出了提升计算机安全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物理隔离网闸技术、防病毒技术。给出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应提升病毒防范意识,定期开展数据备份,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检查,升级防毒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安全 计算机病毒 防范
下载PDF
基于翻译目的论的测绘汉英翻译问题及对策——以教材《大地测量学基础》为例
2
作者 曲云英 杨桃 《中国ESP研究》 2023年第2期102-109,122-123,共10页
本文在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地测量学基础》的英译实践基础上,阐述了作为专门用途英语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的测绘专业文献在英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文本理解问题、术语标准化问题、源语言文本与目标语言文本对等缺失等问题,并对... 本文在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地测量学基础》的英译实践基础上,阐述了作为专门用途英语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的测绘专业文献在英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文本理解问题、术语标准化问题、源语言文本与目标语言文本对等缺失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例证说明,同时基于功能派目的论,提出优化译文质量的可行性措施及翻译策略选择,以期为测绘领域文献英译及测绘学术论文国际发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测量学基础》 术语标准化 目的论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当代中国两大战略考量(英文) 被引量:64
3
作者 蔡拓 qu yuny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4期138-151,共14页
治理是一种整体性治理,必须树立整体治理观。治理的整体性体现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规范诉求与实践诉求、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统一与协调。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是当代中国的两大战略考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理性推进国家治理是当代... 治理是一种整体性治理,必须树立整体治理观。治理的整体性体现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规范诉求与实践诉求、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统一与协调。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是当代中国的两大战略考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理性推进国家治理是当代中国的理性选择,对实现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实现民族复兴与现代化有十分独特而重要的意义。借助全球治理深化国家治理,依托国家治理推进全球治理,是认识和把握两者互动、协调和统筹的基本思路与向度。全球治理从治理的对象、机制、理念以及利益考量方面对国家治理产生制约与影响;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的提高,则能有效助推和深化全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理性 全球治理 国家治理 战略考量
原文传递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政治认同(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詹小美 王仕民 qu yuny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2期155-173,共19页
认同是"同一性"及身份的归属。在现实性上,文化认同往往与民族认同联系在一起,政治认同则与国家认同如影随形。文化认同侧重的是民族成员不可退出的族属命运,政治认同则凸显了社会成员选择和判断的主观意旨。近代以降,悬浮在... 认同是"同一性"及身份的归属。在现实性上,文化认同往往与民族认同联系在一起,政治认同则与国家认同如影随形。文化认同侧重的是民族成员不可退出的族属命运,政治认同则凸显了社会成员选择和判断的主观意旨。近代以降,悬浮在社会结构表层的政治因时代特征的变化而显现出不断加深的矛盾和困惑,政治认同的现实式微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鉴于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之间高度的互补性和相互促进性,以文化认同为支点切入共同体政治的实际,带动制度创新、进行利益调适、强化身份归属,对共同体政治认同的强化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政治认同 民族与国家
原文传递
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协同运行机制研究——以技术转移政策体系为研究对象(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华 周莹 qu yuny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年第1期179-194,共16页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的目标转变及调整范围和制定主体的不断扩大,政策的制定重点应转向体系和机制的完善。但目前多数知识产权公共政策运行仍然遵循着强调单一政策效率的传统模式,各种政策之间的冲突与效能抵消造成系统内耗,...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的目标转变及调整范围和制定主体的不断扩大,政策的制定重点应转向体系和机制的完善。但目前多数知识产权公共政策运行仍然遵循着强调单一政策效率的传统模式,各种政策之间的冲突与效能抵消造成系统内耗,致使政策体系整体效能降低。本文将协同学原理运用于公共政策体系构建和运行中,在于政策协同运行机制的高效率及其实用价值,提出了构建我国技术转移政策协同运行机制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公共政策 协同 运行机制
原文传递
讲“理”:易代之际抉择传统——文化冲突与清初社会重建(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翔 qu yunying Zhao Qinghu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年第2期105-133,共29页
明清鼎革之际,满汉之间政治体制、统治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生活组织方式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满汉文化冲突的主要内容,加剧了顺治和康熙初年的社会矛盾。面对激烈的满汉文化冲突,清初理学既不批判现实,也不反传统,而是致力于社会重建,... 明清鼎革之际,满汉之间政治体制、统治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生活组织方式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了满汉文化冲突的主要内容,加剧了顺治和康熙初年的社会矛盾。面对激烈的满汉文化冲突,清初理学既不批判现实,也不反传统,而是致力于社会重建,力图通过合法的渠道,按照儒家的正统模式,重建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并借机恢复自己在意识形态中的独尊地位。在以熊赐履为代表的一批理学名臣真正将理学推向朝廷之后,理学在清朝政治中的影响随之急剧扩大,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清朝政权的指导思想,成为清朝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解决了清初社会政治演变方向问题。在此过程中,清朝政治逐渐完成了从满洲传统政治向中原政治的历史性转型,而皇帝转向儒学,为清朝内部持续数十年的文化纷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使满汉间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民族融合成为可能。与之相应,遗民政治态度从复明到重建的改变,则是清初中国社会由乱到治的标志性政治和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 文化冲突 社会重建 理学 儒家 遗民
原文传递
“体裁分析法”在学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陈聪 林易 曲云英 《中国ESP研究》 2022年第3期81-88,117,118,共10页
本研究立足某理工院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研究生“基础英语”阅读课程,分析一套涵盖四种学术话语体裁的文本组合,采用“体裁分析法”,按照语类特征、语篇功能、体裁分析方法进行文本解读,并以一堂学术英语阅读课为例详述应用过程。通过调... 本研究立足某理工院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研究生“基础英语”阅读课程,分析一套涵盖四种学术话语体裁的文本组合,采用“体裁分析法”,按照语类特征、语篇功能、体裁分析方法进行文本解读,并以一堂学术英语阅读课为例详述应用过程。通过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两种方法,调查学习效果。结果表明,“体裁分析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裁意识,并能迁移到学生的文献阅读中。因此为学术新手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极具现实意义。教师应加强“体裁分析法”的显性教学,选择多种科技文体作为输入材料;同时教师应加强对体裁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新手 通用学术英语阅读 体裁分析
原文传递
学术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被引量:2
8
作者 曲云英 何明生 《中国ESP研究》 2020年第3期55-61,108,共8页
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目标语境为背景、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输出为驱动的原则,本文提出了分阶段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即通用学术英语写作阶段和专门用途学术英语写作阶段的教学,并针对两个阶段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模式。在通用... 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目标语境为背景、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输出为驱动的原则,本文提出了分阶段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即通用学术英语写作阶段和专门用途学术英语写作阶段的教学,并针对两个阶段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模式。在通用学术英语写作阶段,提出了"输入性阅读+思辨能力+通用学术英语写作技能"的"三步走"模式。在专门用途学术英语写作阶段,教学要向纵深发展,提出了"体裁认知+专业文献翻译+专门用途学术英语写作技能"的"三步走"教学模式。最后针对教师如何统筹好两个阶段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和提升跨学科学术英语写作执教能力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语境 学术英语写作 通用学术英语写作 专门用途学术英语写作
原文传递
媒体对审判的监督:转型社会中的模式调整(英文)
9
作者 林劲松 qu yuny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6年第2期180-195,共16页
在诉讼外审判监督体系中,媒体监督最为普遍、有效,因而也最值得从理论上予以高度关注。由于媒体监督的巨大影响力及其监督效果的不确定性,媒体与审判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之中。当前,媒体对审判的监督体现为以审判结果为中心的模式,即主... 在诉讼外审判监督体系中,媒体监督最为普遍、有效,因而也最值得从理论上予以高度关注。由于媒体监督的巨大影响力及其监督效果的不确定性,媒体与审判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之中。当前,媒体对审判的监督体现为以审判结果为中心的模式,即主要围绕审判的实体结果展开质疑和批评,并希望法院改变审判结果。这种监督模式潜藏着极易侵犯审判独立的风险。在中国转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这种潜在的风险难以得到控制,常常演变为现实的社会冲突,危及公正审判。为避免这一风险的发生,媒体监督审判的模式应从以审判结果为中心转向以审判行为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审判监督 转型社会 审判结果 审判行为 模式
原文传递
城市化滞后之谜:基于国际贸易的解释(英文)
10
作者 倪鹏飞 颜银根 +1 位作者 张安全 qu yuny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5年第2期168-185,共18页
构建开放经济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运用1995-2010年40个未完成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研究城市化滞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发现:在开放经济体系下,若国内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且本国产品及服务可向国外市场出售,则该国城市化率滞后于... 构建开放经济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运用1995-2010年40个未完成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研究城市化滞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发现:在开放经济体系下,若国内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且本国产品及服务可向国外市场出售,则该国城市化率滞后于工业化率的程度与净出口比例显著正相关;市场化水平越高、城市失业率越低、卫生设施改善越少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滞后城市化的可能性也越高;滞后城市化与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外部需求 工业化 城市化滞后
原文传递
论启蒙及其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命运(英文)
11
作者 马德普 qu yunyi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4期161-179,共19页
西方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科学理性,它虽然促进了现代性的发展,但自身却包含了一系列的悖论,如是与应当的悖论、必然与自由的悖论、普遍性与历史性的悖论等。启蒙理性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是造成了对科学方法万能的迷信,以及对西方经验和政... 西方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科学理性,它虽然促进了现代性的发展,但自身却包含了一系列的悖论,如是与应当的悖论、必然与自由的悖论、普遍性与历史性的悖论等。启蒙理性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是造成了对科学方法万能的迷信,以及对西方经验和政治原则的迷信,从而使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不能处理好西方现代文化和本土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启蒙的现代性理想与现实政治客观需要的关系,同时也不能合理鉴别和扬弃西方现代性中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启蒙的真正价值是反思批判精神,因此启蒙是一项不断破除迷信和教条的未竟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理性 科学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德产业合作——以山东省为分析重点(英文)
12
作者 张述存 顾春太 曲云英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9年第1期148-170,共23页
"德国技术"与"中国制造"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全球"智造"新高地是当前经济发展决策者和理论工作者的共同期盼,但其实现路径正在探索中。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对德产业合作的典型样本。... "德国技术"与"中国制造"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全球"智造"新高地是当前经济发展决策者和理论工作者的共同期盼,但其实现路径正在探索中。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对德产业合作的典型样本。以山东为例,剖析对德合作的产业选择及其实现策略具有代表性。在实践中,对德产业合作应当在充分考虑德国优势产业、我国及山东产业发展重点和未来增长潜力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利用德国投资的质量,高度重视德国投资"溢出效应"。通过对山东产业梯度系数、产业关联系数的计量分析,发现未来山东与德国产业对接应坚持"突出重点、蓄势未来"的原则,既要强化山东对德产业对接的重点合作领域,又要积极培育潜力领域。从德国投资中国的规律看,德国企业进行投资区位选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东道国的先行德资企业的集聚程度、营商环境的塑造、人力资本发展程度和区域科技水平对吸引新的德国企业投资进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山东与德国产业对接应当重视产业链的构建、投资平台的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产业对接 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