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麦类混作中根系与枝系相互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M.P.托芬加 r.鲍力勒 +1 位作者 r.W施赖登 项守明 《绵阳农专学报》 1995年第3期57-69,共13页
在置于田间的栽培箱内,将大麦、小麦以及两种形态上截然不同的豆类品种(叶豆和半无叶豆)混作,以这些作物按标准种植密度的净作为对照,并采用隔离装置、研究这些作物混作时枝系和根系的相互作用。豆类和麦类同时播种或间隔10天。并... 在置于田间的栽培箱内,将大麦、小麦以及两种形态上截然不同的豆类品种(叶豆和半无叶豆)混作,以这些作物按标准种植密度的净作为对照,并采用隔离装置、研究这些作物混作时枝系和根系的相互作用。豆类和麦类同时播种或间隔10天。并用15N标记的氮肥为这些作物的氮源。或许由于两个豆类品种种子较大的缘故,豆类根系、枝系的竞争能力都强于大麦和小麦。叶豆的根系、枝系竞争力大于半无叶豆。豆类晚播会减小其竞争力。豆、麦间混作的相对产量总和(RYT,基于总的生物产量)是,当仅有根系相互作用时,平均为1.6;只有枝系相互作用时平均为1.4;根系的相互作用和枝系的相互作用同时存在时为1.0。豆类与小麦混作时,RYT值较豆类和大麦混作及豆、麦类同播种时为大。来自豆类的枝系竞争增加了麦类的N%,但由于麦类生物学产量的下降,其总含氮量显著减少,与麦类枝系的竞争对豆类的含氮量无影响,总含氮量也只有轻微的下降。豆、麦间的枝系竞争对各自不同来源氮的比例无显著影响。豆类的根系竞争,能显著降低麦类的N%和总含氮量。麦类的根系竞争对豆类的N%无影响,但使其总含氮显著降低,同时把来源于根瘤菌固定氮的比例从76%提高到94%。由于豆类和麦类通常利用不同氮源,因此当两者共享土壤资源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 麦类 混作 根系 枝系 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