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碰撞造山带的P—T—t轨迹
1
作者 r.a.jamieson 刘允良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6-23,共8页
压力—温度—时间(P—T—t)轨迹综合了造山作用期间变质岩石遭受的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它们为解释复杂的变质历史提供了一种简便的骨架,也提供了深入探讨碰撞造山带中控制变质作用的热因素与大地构造因素的条件。P—T—t资料是由结构观... 压力—温度—时间(P—T—t)轨迹综合了造山作用期间变质岩石遭受的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它们为解释复杂的变质历史提供了一种简便的骨架,也提供了深入探讨碰撞造山带中控制变质作用的热因素与大地构造因素的条件。P—T—t资料是由结构观察、地质温度计、地质热时测定综合获得的,并组合构成适于地质条件的P—T—t轨迹曲线。假设瞬间变形及传导热松驰的一维P—T—t模式易于构制且对于检验大地构造模式是常用的,特别是在地质年代数据可以利用时更是如此。二维模式适于更复杂的变形几何,且容许多有对流效应的介入。根据经典楔状体理论对碰撞造山带进行的分析,可以出现反映加厚、抬升、剥离和会聚间的偶合现象的P—T—t轨迹。在剥蚀速率达到构造抬升速率时,就象目前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带中所出现的情况,那么高级变质岩可以迅速由很深处剥露出来。另一方面,迅速剥露可能反映了过陡或热软化的造山带中受重力作用出现的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碰撞期 压力 温度 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