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系统休闲游憩价值评估--以北京密云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孟晨 肖燚 +1 位作者 饶恩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4-954,共11页
作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重要内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主要包括休闲游憩、旅游康养与景观增值三个核算内容,但受公共产品性质的影响,休闲游憩服务缺乏市场价值,因此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对生态系统休闲游憩价值的评估。而随着公园绿地等区域... 作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的重要内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主要包括休闲游憩、旅游康养与景观增值三个核算内容,但受公共产品性质的影响,休闲游憩服务缺乏市场价值,因此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对生态系统休闲游憩价值的评估。而随着公园绿地等区域被广泛利用,其能为人们带来的休闲游憩服务也逐渐成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北京密云区的公园绿地、滨水带与山地健身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替代成本法与支付意愿法对生态系统的休闲游憩价值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表明,替代成本法评估的结果相对更合理;公园绿地、滨水带与山地健身区的休闲游憩价值分别为2.93亿元、4.54亿元、2.78亿元;密云区生态系统的休闲游憩价值为10.25亿元,其中费用成本6.69亿元,时间成本3.56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游憩服务 替代成本法 支付意愿法 生态价值 密云区
下载PDF
马来西亚东部典型泥炭地河流和河口溶解态锰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影响因素
2
作者 刘然 饶恩铭 +2 位作者 江山 吴莹 任景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7,共12页
本文利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016年8月(旱季)马来西亚东部泥炭地河流拉让(Rajang)河及河口溶解态锰(DMn)的浓度和2017年3月(雨季)Rajang、马鲁丹(Maludam)、实文然(Simunjan)、实巫友(Sebuyau)、Samunsam和土马丹(Sematan)河及... 本文利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了2016年8月(旱季)马来西亚东部泥炭地河流拉让(Rajang)河及河口溶解态锰(DMn)的浓度和2017年3月(雨季)Rajang、马鲁丹(Maludam)、实文然(Simunjan)、实巫友(Sebuyau)、Samunsam和土马丹(Sematan)河及河口DMn的浓度。Rajang河流域旱、雨季DMn浓度分别为(300.3±305.3) nmol·L^(-1)、(424.3±290.3) nmol·L^(-1),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雨季Rajang河DMn浓度与Maludam、Simunjan、Sebuyau、Samunsam和Sematan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马来西亚东部砂拉越(Sarawak)州泥炭地河流DMn空间差异不显著。河口DMn在旱、雨季表现出不同的混合行为,旱季Rajang河口DMn表现为非保守混合行为,在盐度0~20区间存在明显的外源输入,而雨季则表现为保守混合行为。Talang岛周围海域DMn浓度为(51.3±3.9) nmol·L^(-1),高于海南岛和越南东部邻近海域DMn浓度。水团的物理混合、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解吸是影响马来西亚Ssrawak州六条泥炭地河流及河口DMn的主要因素。由于马来西亚泥炭地有机物浓度较高,泥炭地河流中的DMn浓度高于其他气候带河流。Rajang河输送至南海的DMn通量为3.3×10^(6) kg·a^(-1),泥炭地河流对南海DMn浓度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泥炭地 溶解态锰 分布 影响因素 通量
下载PDF
2010年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数据集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路 肖燚 +8 位作者 郑华 徐卫华 逯非 江凌 饶恩明 肖洋 吴炳方 曾源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8年第4期138-150,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形成并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测度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价值的重要指标。采用科学方法模拟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对掌握当前我国生态本底状况,识别生态保护重要区,从而有效支持生态管理决策...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系统形成并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测度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价值的重要指标。采用科学方法模拟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对掌握当前我国生态本底状况,识别生态保护重要区,从而有效支持生态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遥感地物分类数据为基础,根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水量平衡方程、风动模型等生态过程模拟方法,通过汇总文献和地面监测数据率定模型参数,模拟了我国2010年生态系统提供食物生产、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碳固定6种功能的空间分布,形成了分辨率250 m的空间数据集。能够为我国的生态补偿、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红线等国家尺度生态保护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食物生产 土壤保持 水源涵养 防风固沙 生物多样性 碳固定 中国
下载PDF
西南地区生态重要性格局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林子雁 肖燚 +3 位作者 史雪威 饶恩明 张平 王莉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667-8675,共9页
生态保护重要性是表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重要性程度的综合指标。在明确西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关键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构建西南生态重要性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GIS技术识别具有重要保护意义... 生态保护重要性是表征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重要性程度的综合指标。在明确西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关键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构建西南生态重要性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GIS技术识别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地区,为优化生态保护策略、划定生态红线和主体功能区划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表明:西南地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为75.7万km2,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横断山区、川西高原等地区。该区占西南地区总面积的32.5%,提供了59.4%的土壤保持总量和54.5%的水源涵养总量,保护了69.7%的重要物种。研究建议,划定极重要区为生态红线进行强制性严格保护,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促进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重要性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敏感性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多风险源胁迫的西南地区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慧芳 饶恩明 +3 位作者 肖燚 严岩 卢慧婷 朱捷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992-9000,共9页
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面临着多种风险胁迫,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区域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将生态风险分为自然灾害风险与人类活动风险,从风险源危险性、生态系统潜在... 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复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面临着多种风险胁迫,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区域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将生态风险分为自然灾害风险与人类活动风险,从风险源危险性、生态系统潜在损失度、生态系统易损性3个方面构建单一风险评价模型,将单一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西南地区综合生态风险结果。研究表明,西南高生态风险区面积为17.02万km2,占研究区总面积7.4%,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邛崃山、哀牢山、无量山、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大渡河流域等地,以及成都、重庆、贵阳等人地作用强烈的大城市周边。这些地区环境复杂,灾害易发,应加强防控与监测,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推进生态保护工程,降低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风险源 风险受体 环境脆弱性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四川省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6
作者 饶恩明 肖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741-8749,共9页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由于降水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是生态系统重要调节服务之一。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对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保护和土壤侵蚀的控制是维持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 土壤保持是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由于降水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是生态系统重要调节服务之一。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对其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保护和土壤侵蚀的控制是维持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研究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统计学方法,对四川省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空间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 2015年,四川省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总量为199.01亿t,平均土壤保持强度约409.43 t hm-2a-1,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是土壤保持功能的主体,农田生态系统仍发挥了相当数量的土壤保持作用,但农业活动中需注意采取水土保持措施;(2)空间上,土壤保持功能较强的区域主要位于地形起伏明显的盆周山地区(包括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米仓山等),以巴中市、雅安市、达州市、广元市、攀枝花市、乐山市等地的平均土壤保持强度较高,以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雅安市、巴中市、达州市等地的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分布较广;(3)自然因素中,气候和地形是影响研究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土壤因素在区域尺度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影响,植被因素则可能在局域尺度上发挥作用。研究从土壤保持功能角度揭示了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的生态保护和侵蚀控制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生态安全
下载PDF
基于受益人口的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重要性格局 被引量:2
7
作者 饶恩明 肖燚 +1 位作者 欧阳志云 孔令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514-6522,共9页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明确指出,生态系统条件和过程只有对受益者产生效用才能成为服务。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强调了生态系统及其受益者之间空间连接的重要性,但现有研究大都侧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对受益者考虑不足。研究以洞庭湖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明确指出,生态系统条件和过程只有对受益者产生效用才能成为服务。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强调了生态系统及其受益者之间空间连接的重要性,但现有研究大都侧重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对受益者考虑不足。研究以洞庭湖流域为例,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流域水文路径分析,提出了基于受益人口的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评价方法。结果表明:(1)从生态系统角度,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重要区域面积2.80万km^(2),主要分布于土壤保持强度较高的沅江流域(38.14%)和湘江流域(39.73%),从受益者角度,土壤保持重要区域面积1.57万km^(2),主要集中于受益人口较多的湘江流域(92.95%);(2)与基于生态系统角度的结果相比,考虑受益人口后有1.71万km^(2)土壤保持重要区域因受益人口较少(12362人),土壤保持重要性降低,主要包括沅江流域的武陵山、雪峰山等地,另有0.48万km^(2)地区因受益人口较多(53628人),被新增识别为土壤保持重要区域,主要包括湘江流域的南岭、罗霄山脉等地;(3)综合生态系统角度和受益者角度研究结果,洞庭湖流域土壤保持重要区域面积3.28万km^(2),主要分布于西部的武陵山、雪峰山,南部的南岭山脉、阳明山以及东部的罗霄山脉、幕连九山脉等山地区。研究从受益者角度分析土壤保持服务实际产生的效用,是对土壤保持服务研究的有益补充,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为提升土壤保持服务对人类福祉的支撑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 受益人口 生态系统服务 洞庭湖流域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及小浪底水库溶解态锰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家琦 饶恩铭 +2 位作者 任景玲 宋国栋 刘素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96,共11页
本文利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对2017年6月、12月和2018年5月、9月黄河中下游及小浪底水库溶解态锰(DMn)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沿程DMn的含量在2.1~63.5 nmol·L^(-1)范围之间波动,四个季节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8... 本文利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对2017年6月、12月和2018年5月、9月黄河中下游及小浪底水库溶解态锰(DMn)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沿程DMn的含量在2.1~63.5 nmol·L^(-1)范围之间波动,四个季节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8±14.5)、(31.3±18.8)、(15.6±15.4)和(6.5±5.5)nmol·L^(-1),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冬季DMn的浓度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秋季浓度最低。黄河中下游沿程DMn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小浪底水库浓度显著低于水库上、下河段。沿程DMn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径流量变化、水沙调控、地貌改变、支流汇入及水库大坝的影响。小浪底水库四个季节DM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7.2±16.4)、(10.1±4.9)、(10.8±4.1)和(9.6±5.4)nmol·L^(-1),DMn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但整体都表现为在底层存在DMn的高值,除冬季外,小浪底水库底层水体中库首DMn的浓度高于库尾。通过探讨影响小浪底水库DMn分布的主要因素发现,DMn在悬浮颗粒物-水界面的吸附解吸作用是会对DMn的分布产生一定影响。在夏季和春季底层低氧区存在有机质降解释放DMn的现象,表明氧化还原环境改变是影响DMn分布的重要因素;夏季和秋季水库表层叶绿素a浓度较高的区域浮游植物对DMn存在显著的清除现象,表明表层水体中的DMn被浮游植物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锰 分布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黄河中下游 小浪底水库
下载PDF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 of Soil Conservation Between 2000 and 2010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7
9
作者 rao enming XIAO Yi +1 位作者 OUYANG Zhiyun ZHENG Hu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165-173,共9页
Human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alter ecosystems and their services; however,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ecosystems has been a great challenge in ecosystem management. We used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Human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alter ecosystems and their services; however,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ecosystems has been a great challenge in ecosystem management. We used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and county-level socioeconomic data to assess the changes in the ecosystem service of soil conservation between 2000 and 2010, and to analyze it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opland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a decreased by 3.74%, while urban land, forest, and grassland areas increased by 46.78%, 0.86%, and 1.12%, respectively. The soil conservation increased by 1.88 × 10^(11) kg, with deterioration only in some local areas. The improved and the degraded areas accounted for 6.41% and 2.44% of the total land area, respectively. Implementation of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and urbanization explained 57.80% and 23.90%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soil conservation change, respectively, and were found to be the main factors enhancing soil conservation.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led to the degrada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Furthermore, industrial adjustment, by increasing shares of Industry and Service and reducing those of Agriculture, has also promoted soil conservation. Our results quantitatively showed and emphasized the contributions to soil conservation improvement made by implement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grams and promoting urbanization. Consequently, these results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grams, and help guide futur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onservation ecosystem servic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 ecological restoration urbanization southwestern China
下载PDF
Evaluating Value of Natural Landscapes in China 被引量:1
10
作者 XIAO Yi CHENG Cheng +2 位作者 YANG Wu OUYANG Zhiyun rao en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244-255,共12页
Natural landscapes consist of the natural substances, environment, and phenomena, all of which provide many benefits to people, including a sense of place, sightseeing, relaxing, and recuperating. However, the economi... Natural landscapes consist of the natural substances, environment, and phenomena, all of which provide many benefits to people, including a sense of place, sightseeing, relaxing, and recuperating. However, the economic value of natural landscapes has only been recognized in recent decades, and the resulting large-scale decline and degradation of ecosystems now severely threatens the sustainable provision of their services to society. There is an emerging consensus that natural capital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urrent socio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Many studies valuated natural resources at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 but there are very few empirical studies at a national level. To provide a benchmark for natural landscape management on a national scale, we use the travel cost method(TCM) and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 to determine the economic valu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landscapes across China.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conomic value of China′s natural landscape was 9.75 × 10^(11) U.S. dollars(USD) in 2012. Of this value, the highest proportion was in the 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which accounts for 23.7% and 18.3%, respectively. The provinces of Guangdong, Sichuan, Yunnan, Inner Mongolia, and Heilongjiang were the top five in terms of the largest number of natural landscapes and largest economic values. Together, these five provinces accounted for 32.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natural landscapes and 29.4% of the total economic value in 2012. We believe this study will increase awareness of the value of natural landscapes, and more importantly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solving conflicts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vel cost method(TCM)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 natural landscape value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