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和PBL理念的教学科研耕读教育模式构建——以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珍平 薛建福 +1 位作者 任爱霞 高志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46期33-36,共4页
教学科研一体化耕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涉农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一种价值范式,即知识传授、能力塑造、素质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响应新农科新使命及学校“立德树人、强农兴... 教学科研一体化耕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涉农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一种价值范式,即知识传授、能力塑造、素质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类专业响应新农科新使命及学校“立德树人、强农兴农”办学理念,聚焦“以生为本”核心,提出基于OBE和PBL理念的“224”三段式教学科研一体化耕读教育模式,即激发科研兴趣(2学期)、加深培养科研兴趣(2学期)、落实完成科研选题(4学期)。该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PBL 教学科研一体化 耕读教育
下载PDF
不同降水年型施氮量对冬小麦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培如 钟融 +6 位作者 孙敏 孔玮琳 张敬敬 Hafeez Noor 任爱霞 林文 高志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30-1443,共14页
【目的】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氮肥用量引起的小麦生育期耗水量、植株氮素积累与运转、产量及效率的变化,为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20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种植制度为冬小麦... 【目的】研究不同降水年型氮肥用量引起的小麦生育期耗水量、植株氮素积累与运转、产量及效率的变化,为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20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后夏休闲,一年一熟。3个试验年降水量分别属于正常、干旱和湿润年型。试验设施氮量0、120、150、180、210 kg/hm^(2)5个处理,分析了小麦耗水量、氮素吸收与利用、产量形成及不同降水年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降水年型旱地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均以N 180 kg/hm^(2)最高,且丰水年和欠水年耗水变化率以施N 150~180 kg/hm^(2)最高,平水年则以施N 120~150 kg/hm^(2)最高。与其他施氮处理相比,丰水年施N 180 kg/hm^(2)提高了播种—拔节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了花前叶片和穗轴+颖壳氮素运转量,平水年和欠水年施N 150 kg/hm^(2)提高了播种—拔节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及花前叶片和茎秆+叶鞘氮素运转量。不同降水年型花前植株氮素运转量、成熟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变化率均以N 120~150 kg/hm^(2)最高。与其他施氮处理相比,丰水年施N 180 kg/hm^(2)产量显著提高了8.4%~35.6%,平水年施N 150 kg/hm^(2)产量显著提高8.9%~33.7%,欠水年施N 150 kg/hm^(2)产量显著提高13.4%~48.9%;不同降水年型产量变化率以施N 120~150 kg/hm^(2)最高,且施氮量增加到N 180 kg/hm^(2)时在丰水年仍可增产。丰水年施N 150~180 kg/hm^(2)肥效最高,达14.9 kg/kg,平水年和欠水年均施N 120~150 kg/hm^(2)肥效最高,分别达18.0和15.2 kg/kg;丰水年施N 180 kg/hm^(2)、平水年和欠水年施N 150 kg/hm^(2)均可获得较高的水、氮利用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此外,不同降水年型增加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与花前植株氮素运转量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综合考虑氮肥用量氮肥变化量对耗水量、氮素运转量及产量等变化率的影响,丰水年施N 180 kg/hm^(2),平水年和欠水年施N 150 kg/hm^(2)可提高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该施氮量为该区域的推荐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施氮量 降水年型 增长率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for high winter wheat yield based on pre-winter plant development and soil water usage in the Loess Plateau,China 被引量:18
3
作者 ren ai-xia SUN Min +5 位作者 WANG Pei-ru XUE Ling-zhu LEI Miao-miao XUE Jian-fu GAO Zhi-qiang YANG Zhen-p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3-42,共10页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are critical for productivity of winter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A three-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hree sowing dates(20 September(SD1),1 October(SD2),and 10 October(SD3)...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are critical for productivity of winter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A three-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hree sowing dates(20 September(SD1),1 October(SD2),and 10 October(SD3)) and three seeding rates(SR67.5,SR90,and SR112.5) to determine suitable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for high wheat yield.A large seasonal variation in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from sowing to winter dormancy was observed among three growing seasons.Suitable sowing dates for strong seedlings before winter varied with the seasons,that was SD2 in 2012–2013,SD3 in 2013–2014,and SD2 as well as SD1 in 2014–2015.Seasonal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during summer fallow also had substantial effects on soil water storage,and consequently influenced grain yield through soil water consumption from winter dormancy to maturity stages.Lower consumption of soil water from winter dormancy to booting stages could make more water available for productive growth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stages,leading to higher grain yield.SD2 combined with SR90 had the lowest soil water consumption from winter dormancy to booting stages in 2012–2013 and 2014–2015; while in 2013–2014,it was close to that with SR67.5 or SR112.5.For productive growth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stages,SD2 with SR90 had the highest soil water consumption in all three seasons.The highest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productive growth period resulted in the best grain yield in both low and high rainfall years.Ear number largely contributed to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grain yield,while 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1 000-grain weight also contributed to grain yield,especially when soil water storage was high.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 affect grain yield through seedling development before winter and also affect soil water consumption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By selecting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1 Octobe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per seeding rate of 90 kg ha–1,the best yield was achieved.Based on these results,we recommend that the current sowing date be delayed from 22 or 23 September to 1 Octo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ry-land SOWING DATE SEEDING rate soil water WINTER wheat yield components
下载PDF
Effects of film mulching regime on soil water status and grain yield of rain-fed winter wheat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被引量:2
4
作者 XUE Nai-wen XUE Jian-fu +3 位作者 YANG Zhen-ping SUN Min ren ai-xia GAO Zhi-q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612-2622,共11页
Shortages and fluctuations in precipitation are influential limiting factors for the sustainable cultivation of rain-fed winter wheat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lastic film mulching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 Shortages and fluctuations in precipitation are influential limiting factors for the sustainable cultivation of rain-fed winter wheat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lastic film mulching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improve soil moisture,and may be useful in the Loess Plateau for increasing soil water storage.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rom July 2010 to June 2012 on the Loess Plateau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ulching time and rates on soil water storage,evapotranspiration(ET),water use efficiency(WUE),and grain yield.Six treatments were conducted:(1) early mulching(starting 30 days after harvest) with whole mulching(EW);(2) early mulching with half mulching(EH);(3) early mulching with no mulching(EN);(4) late mulching(starting 60 days after harvest) with whole mulching(LW);(5) late mulching with half mulching(LH);and(6) late mulching with no mulching(LN).EW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storage efficiency during the fallow periods of each season by 18.4 and 17.8%,respectively.EW improved soil water storage from 60 days after harvest to the booting stage and also outperformed LN by 13.8 and 20.9% in each growing season.EW also improved spike number per ha by 13.8 and 20.9% and grain yield by 11.7 and 17.4% during both years compared to LN.However,EW decreased WUE compared with LN.The overall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EW could be a productive and efficient practice to improve wheat yield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状况 冬小麦产量 地膜覆盖 旱作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贮水量 粮食
下载PDF
益智仁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任爱霞 孙艳林 +1 位作者 闫晓红 王磊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7期1029-1032,1036,共5页
【目的】探讨益智仁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益智仁提取物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模型组成功建立DN模型后,同时间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益智仁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益智仁提取物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模型组成功建立DN模型后,同时间分别给予5 g/(kg?d)、20 g/(kg?d)益智仁提取物溶液、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处理(连续4周),对照组于同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处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谷胱甘肽(GSH-px)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肾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蛋白Nrf2、HO-1水平。【结果】DN模型建立成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升高,SOD、GSH-px水平及Nrf2、HO-1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24 h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降低,SOD、GSH-px水平及Nrf2、HO-1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均升高,SOD、GSH-px水平及Nrf2、HO-1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益智仁提取物对DN小鼠肾脏发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Nrf2/HO-1通路活化抑制肾脏氧化应激损伤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益智 氧化性应激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长年耕作对北方旱作麦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钟融 王培如 +5 位作者 孙培杰 林文 任爱霞 任永康 孙敏 高志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800-5812,共13页
为探究旱作麦田长期耕作对不同土层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于2016~2021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夏闲期免耕(NT)、深松(ST)和深翻(DP)这3种耕作方式对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 为探究旱作麦田长期耕作对不同土层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于2016~2021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夏闲期免耕(NT)、深松(ST)和深翻(DP)这3种耕作方式对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α、β多样性,细菌门和属优势物种及差异物种的影响,并采用PICRUSt2预测其代谢功能.结果表明,旱作麦田连续5a深松和深翻较免耕显著提高了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深松较深翻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深松和深翻较免耕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且深松高于深翻.深松和深翻较免耕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中酸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20~40 cm土层中酸杆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Rokubacteria门、GAL15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硝化螺旋菌属和20~40 cm土层Rubrobacter属和链霉菌属的相对丰度.深松较深翻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表明,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对放线菌门和牙殖球菌属产生正向效应,且深松下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对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产生正向效应.PICRUSt2预测结果表明,深松和深翻较免耕显著提高了20~40 cm土层细菌群落的氨基酸代谢和辅酶维生素代谢的相对丰度,但降低了脂质代谢的相对丰度;深松较深翻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细菌群落的氨基酸代谢和0~20 cm土层其他氨基酸代谢的相对丰度.总之,旱地麦田夏闲期深松或深翻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及细菌群落的代谢能力,深松还可提高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并提高细菌群落的氨基酸代谢能力,从而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闲期耕作 旱作麦田 Illumina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代谢功能
原文传递
休闲期深翻和探墒沟播对旱地小麦水氮资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杰 林文 +5 位作者 孙敏 任爱霞 仝锦 李浩 王鑫炜 高志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07-1316,共10页
为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和探墒沟播对农田水氮资源利用的影响,于2016—2018年在山西省闻喜县开展田间试验。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休闲期深翻和免耕,副区为探墒沟播和常规条播。结果表明:与免耕处理相比,休闲期深翻处理显著... 为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和探墒沟播对农田水氮资源利用的影响,于2016—2018年在山西省闻喜县开展田间试验。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休闲期深翻和免耕,副区为探墒沟播和常规条播。结果表明:与免耕处理相比,休闲期深翻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蓄水效率(增幅38.3%~42.2%)、土壤耗水量(增幅9.2%~13.2%)和植株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从而使产量显著提高7.1%~12.0%、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5%~14.0%、氮肥吸收效率提高4.4%~10.3%、氮肥偏生产力提高7.1%~12.0%。与常规条播处理相比,探墒沟播处理显著提高了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幅2.0%~4.8%)和植株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从而使产量显著提高6.8%~12.4%、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5%~7.2%、氮肥吸收效率提高4.4%~10.3%、氮肥偏生产力提高6.9%~12.4%。总之,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配套探墒沟播有利于蓄存和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进而实现小麦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深翻 探墒沟播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不同降雨年型磷肥对旱地小麦根系特征、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文翔 孙敏 +5 位作者 林文 任爱霞 薛建福 余少波 张蓉蓉 高志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5-905,共11页
为了明确旱地小麦生育特性、养分运转对磷肥的响应机制,探索不同降雨年型旱地小麦磷肥施用技术,于2012—2016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年型中4个施磷量(0、75、150和225 kg·hm^(-2))对旱地... 为了明确旱地小麦生育特性、养分运转对磷肥的响应机制,探索不同降雨年型旱地小麦磷肥施用技术,于2012—2016年在山西农业大学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年型中4个施磷量(0、75、150和225 kg·hm^(-2))对旱地小麦根系生长、产量形成和磷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相比,施磷可以显著增加旱地小麦拔节、开花和成熟期0~80 cm根重密度和各生育时期根表面积;提高拔节-开花期、开花-成熟期土壤耗水量和总耗水量,以及花前磷素运转量和籽粒磷素积累量;穗数和产量分别增加9.2%~22.5%和11.8%~30.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1%~12.1%。在欠水年,施磷量150和225 kg·hm^(-2)较75 kg·hm^(-2)可以显著增加各生育时期的根重密度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播种-拔节期、拔节-开花期土壤耗水量和生育期总耗水量,分别为7.3~8.7、15.6~18.1和25.5~30.2 mm;显著增加花前磷素运转量和籽粒磷素积累量,最终显著增加穗数和产量,增幅分别为9.3%~10.7%和11.9%~14.6%;施磷量为150 kg·hm^(-2)的磷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幅为20%~82%。在平水年,施磷量150和225 kg·hm^(-2)较75 kg·hm^(-2)可以增加开花、成熟期的根重密度和根表面积,以及开花-成熟期土壤耗水量和生育期总耗水量,分别为1.2~15.0和3.8~23.1 mm;增加花后磷素积累量和籽粒磷素积累量,最终增加穗数和产量,分别为1.4%~9.6%和3.5%~10.4%,且施磷量150 kg·hm^(-2)与75、225 kg·hm^(-2)差异显著。总之,磷肥主要促进了旱地小麦欠水年生育前、中期,平水年生育后期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且主要通过提高穗数增加产量。本研究区以施磷量150 kg·hm^(-2)效果最佳,可统筹兼顾高产和水肥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年型 旱地小麦 磷肥 土壤耗水量 根重密度 根表面积 产量
原文传递
晋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钟融 任永康 +5 位作者 王培如 林文 任爱霞 孙敏 高志强 徐隽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9,共9页
明确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有助于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了晋南小麦主产区临汾、运城市1957—2015年降水量、气温、日照时长、潜在蒸散量、干燥度等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明确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有助于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了晋南小麦主产区临汾、运城市1957—2015年降水量、气温、日照时长、潜在蒸散量、干燥度等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57—2015年,临汾、运城市全年降水量和冬小麦生育期日照时长均呈下降趋势,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则表现为越冬前降低,越冬—拔节上升,拔节—开花降低的变化趋势;两地年日均温度、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最低温度分别以0.24~0.37、0.16~0.18、0.37~0.60℃·(10 a)^(-1)速率上升;冬小麦各生育期积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临汾、运城市生育期≥3℃有效积温分别以76.94、63.10℃·(10 a)^(-1)速率上升;≥10℃活动积温分别以74.35、57.20℃·(10 a)^(-1)速率上升。临汾市潜在蒸散量及干燥度呈降低趋势,而运城市则呈上升趋势;临汾、运城市冬小麦越冬阶段天数分别以4.56、3.09 d·(10 a)^(-1)的速率减少;临汾、运城市冬小麦产量分别以645.4、528.8 kg·hm^(-2)·(10 a)^(-1)速率上升。产量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产量与积温、年日均温度、日均最低温度、生育期日照时长、越冬—拔节阶段降水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临汾产量还与日均最高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潜在蒸散量、干燥度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晋南地区气候呈暖干旱趋势,当前气候变化整体有利于小麦生产,但为进一步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引进和培养生育期长、弱冬性的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冬小麦 降水量 气温 产量
原文传递
群体结构对旱地小麦土壤耗水与物质生产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磊 孙敏 +4 位作者 林文 任爱霞 丁鹏程 余少波 高志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6-1365,共10页
试验设置早播(9月20日,ES)、晚播(10月10日,LS)两个播期,低播量(67.5kg·hm^(-2),LD)、中播量(90 kg·hm^(-2),MD)、高播量(112.5 kg·hm^(-2),HD) 3个播量,根据拔节期茎蘖数将小麦群体分成一类(>1200×104ind·... 试验设置早播(9月20日,ES)、晚播(10月10日,LS)两个播期,低播量(67.5kg·hm^(-2),LD)、中播量(90 kg·hm^(-2),MD)、高播量(112.5 kg·hm^(-2),HD) 3个播量,根据拔节期茎蘖数将小麦群体分成一类(>1200×104ind·hm^(-2),G1)、二类(900×104~1200×104ind·hm^(-2),G2)和三类(<900×104ind·hm^(-2),G3) 3个水平,研究不同群体水平下麦田水分消耗、小麦干物质量积累与运转、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一类群体较二类和三类,花后土壤耗水量分别增加3~11和16~32 mm,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增加664~1122和2072~2300 kg·hm^(-2),且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增加42~60、17~179 kg·hm^(-2),提高花后植株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增加产量306~403、681~926 kg·hm^(-2),增幅达7.45%~8.40%、18.97%~20.8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93%~10.94%、14.69%~18.94%。此外,一类群体下的土壤耗水与成熟期干物质量和产量之间显著相关,尤其是花后土壤耗水。本试验条件下,旱地小麦早播低量(ES+LD)是形成一类群体的主要措施;当拔节期群体密度达一类水平时,花后土壤耗水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综上,在晋南地区旱地小麦9月20日配套播量67.5 kg·hm^(-2)形成的一类群体结构,可增加花后籽粒灌浆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促进干物质量的积累,有利于其转运及对籽粒的贡献,使旱地小麦增产的同时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群体水平 耗水量 干物质量 产量
原文传递
播种方式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变化和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庆玲 孙敏 +5 位作者 林文 任爱霞 王志鑫 张蓉蓉 李蕾 高志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77-3987,共11页
为明确旱地小麦品质提升的播种技术及其机理,于2017—2018年(平水年)、2018—2019年(欠水年)在山西闻喜开展宽幅播种、探墒沟播和常规条播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变化和籽粒蛋白质形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探墒沟播显著提... 为明确旱地小麦品质提升的播种技术及其机理,于2017—2018年(平水年)、2018—2019年(欠水年)在山西闻喜开展宽幅播种、探墒沟播和常规条播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变化和籽粒蛋白质形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探墒沟播显著提高了开花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增幅8.2%~18.7%),其中提高了两年度0~60 cm土层,平水年60~120 cm土层,欠水年12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宽幅播种显著提高了平水年开花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增幅5.2%)。探墒沟播显著提高了开花-成熟阶段耗水量,宽幅播种显著提高了欠水年播种-开花阶段耗水量。探墒沟播和宽幅播种显著提高了花后15~35 d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探墒沟播还显著提高了欠水年花后5~35 d旗叶和籽粒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探墒沟播显著提高了产量(增幅20.4%~44.8%),籽粒清蛋白、球蛋白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幅3.1%~5.8%)和蛋白质产量(增幅25%~49%);宽幅播种显著提高了产量(增幅9%~40%)和籽粒醇溶蛋白含量。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下,花后旗叶和籽粒GS、GOGAT活性与开花-成熟阶段耗水量呈显著相关,且与平水年开花期0~120 cm土层和欠水年开花期0~60、12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呈显著相关;籽粒清蛋白、球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均与开花期0~6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呈显著相关,欠水年还与开花期12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呈显著相关。总之,探墒沟播有利于提高旱地小麦开花期土壤蓄水量和花后耗水量,提高旗叶和籽粒GS、GOGAT活性,从而提高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且欠水年生育后期深层土壤蓄水更有利于小麦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探墒沟播 土壤水分消耗 氮代谢酶活性 籽粒蛋白质
原文传递
施氮量对干旱年探墒沟播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志鑫 孙敏 +7 位作者 任爱霞 林文 赵庆玲 张蓉蓉 李蕾 郝瑞煊 韩旭阳 高志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98-3607,共10页
为明确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抗旱稳产效应,于2018—2019年(干旱年型)在山西闻喜旱地小麦试验基地开展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探墒沟播、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与不同施氮量(150 kg·hm^(-2)、210 kg·hm^(-2))对土壤水分、产量... 为明确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抗旱稳产效应,于2018—2019年(干旱年型)在山西闻喜旱地小麦试验基地开展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探墒沟播、宽幅条播和常规条播)与不同施氮量(150 kg·hm^(-2)、210 kg·hm^(-2))对土壤水分、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探墒沟播和宽幅条播提高了旱地小麦越冬、拔节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了总耗水量10~19 mm,增加了花后5~35 d千粒重、穗长、小穗数和可孕小穗占比,提高了穗数5%~17%、穗粒数2%~6%、千粒重5%~8%,显著提高了产量12%~31%、水分利用效率9%~25%,尤其探墒沟播;施氮量150 kg·hm^(-2)较210kg·hm^(-2),降低了播种-开花期土壤耗水量,显著提高了花后土壤耗水量,显著提高了穗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此外,与常规条播相比,探墒沟播和宽幅条播耗水的增产量达30~46kg·hm^(-2)·mm^(-1),施氮量150 kg·hm^(-2)较210 kg·hm^(-2)耗水的增产量为25~45 kg·hm^(-2)·mm^(-1)。总之,干旱年型,旱地麦田采用探墒沟播,有利于蓄积土壤水分至拔节期,减少生育前期耗水,增加生育中后期耗水;有利于增加有效分蘖数,进而提高穗数,优化穗部性状,实现增产增效,且配施氮肥150 kg·hm^(-2)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探墒沟播 施氮量 土壤水分 产量
原文传递
春季灌水次数对灌区宽幅条播冬小麦植株氮素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培如 尹雪斌 +4 位作者 钟融 任爱霞 林文 孙敏 高志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40-3649,共10页
为明确宽幅条播冬小麦的节水机理,于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春季不灌水(W0)、春灌1水(W1,拔节水)、春灌2水(W2,拔节水、开花水)与常规条播(DS)、宽幅条播(WS)对冬小麦土壤水分消耗、植株氮素运转... 为明确宽幅条播冬小麦的节水机理,于2017—2018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春季不灌水(W0)、春灌1水(W1,拔节水)、春灌2水(W2,拔节水、开花水)与常规条播(DS)、宽幅条播(WS)对冬小麦土壤水分消耗、植株氮素运转、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较春季不灌水,春灌1水和春灌2水显著增加播种-拔节、拔节-开花期土壤耗水量及耗水强度,显著增加拔节、孕穗和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氮利用效率;较春灌2水,春灌1水降低了开花-成熟期土壤耗水量及耗水强度,显著提高了花前植株氮素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叶片氮素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降低了穗粒数、千粒重,降低产量,但不显著;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4%~8%,提高了宽幅条播条件下氮素利用效率5%;宽幅条播较常规条播显著降低了开花-成熟期土壤耗水量及耗水强度,增加了花前植株氮素运转量、花后植株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穗粒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灌水次数和播种方式条件下,产量与花前茎秆+叶鞘、穗轴+颖壳氮素运转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关系密切,水、氮效率与茎秆+叶鞘氮素运转量关系更密切;拔节期灌水较拔节水+开花水降低了花后土壤耗水,提高花前氮素向籽粒运转,虽降低了穗粒数和千粒重,但产量下降不明显,提高了水、氮效率,且配套宽幅条播提高产量16%~48%,提高收入39%~76%,提高产投比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次数 宽幅条播 氮素运转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