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探测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为 高西宁 +2 位作者 王野 任传友 刘利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76-480,共5页
随着当前气象产业技术和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在“双一流”建设和“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大气科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大学生对知识实际应用的掌握是教育的关键环节,... 随着当前气象产业技术和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在“双一流”建设和“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大气科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大学生对知识实际应用的掌握是教育的关键环节,所以充分利用多样教学信息化手段并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大气探测学课程是大气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知识点多且与相关专业交叉联系密切,以往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点掌握较难以及实践动手培养缺乏的问题。自主设计以大学生为主导者、教师为引导者的“课前传授+课上巩固+课后深化”翻转课堂模式,结合实践案例阐述翻转课堂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证明采用新的翻转课题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深入和扩大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大气探测学 高等学校 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水分胁迫/复水对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任传友 姜卓群 +4 位作者 苏小琁 米前川 王婧 李玥 高西宁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6-467,共12页
以谷子品种大金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遮雨棚控水的大田试验方法,比较孕穗开花期和灌浆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分析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阐述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会导致谷子光合速... 以谷子品种大金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遮雨棚控水的大田试验方法,比较孕穗开花期和灌浆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分析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阐述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会导致谷子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随胁迫增强和持续时间延长,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幅度增大;水分胁迫后复水后,光合性能有所恢复,光合作用可产生补偿效应,水分胁迫越强和持续时间越长,补偿效应越低;轻度和持续时间短的水分胁迫,光合速率降低主要由气孔因素决定,随胁迫增强和持续时间延长,非气孔限制逐渐成为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孕穗开花期相比较,灌浆期水分胁迫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更大且复水后光合性能恢复能力更低,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协同关系更明显,产量对灌浆期水分胁迫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水分胁迫/复水 光合速率 产量 补偿效应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大豆冷害指标构建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海楠 朱丽杰 +3 位作者 李明倩 姜丽霞 任传友 高西宁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1-503,共13页
冷害是东北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冷害指标是冷害监测预警的重要依据。以东北地区大豆为研究对象,基于1971—2020年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数据、1992—2020年农业气象站大豆发育期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以热量指数为冷害指标,构建大... 冷害是东北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冷害指标是冷害监测预警的重要依据。以东北地区大豆为研究对象,基于1971—2020年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数据、1992—2020年农业气象站大豆发育期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以热量指数为冷害指标,构建大豆灾害样本序列,利用Kolmogorov-Smirnov(K-S)分布拟合检验获得冷害指标的概率分布,通过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确定指标等级阈值,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冷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冷害等级与冷害指标完全匹配率达84.4%,该指标等级阈值可以较好反映东北地区大豆冷害发生情况;在相同冷害等级下,大豆三真叶-开花-结荚阶段冷害等级阈值较高,播种-出苗-三真叶阶段相对较低;20世纪70年代的冷害频次最高,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之后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最北部及吉林省东南部为冷害高发地区,以此为中心冷害频次向四周递减;随年代际变化,冷害频次高值区逐渐缩小,低值区逐渐北伸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大豆 冷害指标 热量指数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未来气象干旱危险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卢晓昱 任传友 王艳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5,共11页
利用第5次耦合模式国际比较计划CMIP5中的27个模式历史1 990 s数据、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未来气象数据以及观测数据评估模型模拟气象要素性能。结果表明,CanESM2,CNRM-CM5,MIROC5以及MRI-CGCM3模式模拟降水性能最好。用上述4... 利用第5次耦合模式国际比较计划CMIP5中的27个模式历史1 990 s数据、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未来气象数据以及观测数据评估模型模拟气象要素性能。结果表明,CanESM2,CNRM-CM5,MIROC5以及MRI-CGCM3模式模拟降水性能最好。用上述4个气候模式的数据计算描述干旱危险性强度的指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得到未来不同干旱等级的超越概率。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多模式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对未来气候变化特征的预估。结果表明:未来时段较1 990 s的轻旱危险性风险变化最显著(P<0.05)。各个干旱等级的超越概率增加率最大的地区位于西部以及南部环渤海地区。辽河流域西部是中度及重度危险性高值区,次高值区位于辽宁省南部地区包括环渤海地区;北部危险性变异程度较大,在不同未来情景下随时间表现的规律不同;东部及中部地区在各个情景下均较稳定,分别被超低和低以及低和中风险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模式性能 干旱危险性 信息扩散理论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产量损失的玉米水分适宜指数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庞丹琦 任传友 +3 位作者 王艳华 崔凤茜 刘红 汤策轶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干旱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虽然各类干旱指数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气象服务的内容,但针对具体作物的干旱指标仍相当缺乏。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依据产量损失具有阶段性累积的特点,构建了一个基于产量损失的玉米... 干旱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虽然各类干旱指数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气象服务的内容,但针对具体作物的干旱指标仍相当缺乏。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依据产量损失具有阶段性累积的特点,构建了一个基于产量损失的玉米水分适宜指数,并利用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四盟)1960-2017年106个台站的逐日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24个县的玉米单产数据,阐述了玉米水分适宜指数中各生育阶段减产率的参数化方案。研究结果显示:(1)玉米水分适宜指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介于0.482~0.782之间,与水分亏缺量指标相比,构建的玉米水分适宜指数具有更强的产量损失指示能力;通过典型年两个指标的对比分析也表明,玉米水分适宜指数具有更强的玉米干旱指示能力。(2)1960-2017年期间,黑龙江省东部、吉林省北部和辽宁省东部地区玉米水分适宜指数呈增高趋势,这些地区玉米的水分适宜性增高,而吉林省西部、辽宁省北部及中西部和内蒙古东四盟地区玉米生长的水分适宜性下降。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干旱 玉米水分适宜指数 东北地区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 and Its Response to Regional Warming in Northwest China in Past 45 Years 被引量:17
6
作者 YANG Jinhu ren chuanyou JIANG Zhih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1期70-76,共7页
Using the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dataset from 128 stations from 1960 to 2004 in Northwest China,daily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EHT)and extreme low temperature(ELT)thresholds were deter-mined by centesim... Using the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dataset from 128 stations from 1960 to 2004 in Northwest China,daily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EHT)and extreme low temperature(ELT)thresholds were deter-mined by centesimal method for different stations at first,then yearly EHT and ELT events were counted up in differ-ent stations,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were diagnosed at last.The study drew follow-ing conclusions:1)The consistent anomal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wa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 of the EHT and ELT events in Northwest China.2)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HT and ELT ev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ub-regions,namely,the north of Qinghai and west of Gansu,the north of Xinjiang,the south of Xinjiang,the east of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south of Qinghai.3)The EHT events showed remarkable increasing trend in all of five sub-regions,but only in the north of Qinghai and west of Gansu area,sudden change phenomenon occurred;the ELT events showed decreasing trend in all of five sub-regions,and sudden change phenomenon occurred in Northwest China except for south of Qinghai.4)In all of five sub-regions the EHT events showed remarkable 12-14yr period os-cillation,and the ELT event showed significant 13-15yr and 7-8yr period oscillation.5)The EHT and ELT events displayed remarkable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ponses to regional warming of Northwest Chin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北地区 极值温度 气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