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PMAS联合PE治疗肝衰竭常见操作报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潘金良 任洁雅 +4 位作者 鲁晓擘 邓泽润 唐莉 姚磊 郑嵘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肝衰竭过程中常见的操作报警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肝衰竭过程中常见的操作报警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DPMAS联合PE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共127例次,统计治疗过程中发生操作报警的常见类型、报警率、报警时间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DPMAS联合PE治疗的127例次患者中,滤器前压(PBE)报警32例(25.2%),静脉压(PV)报警23例(18.1%),动脉压(PA)报警23例(18.1%),跨膜压(TMP)报警22例(17.3%),超滤压(PD2)报警2例(1.6%),气泡报警2例(1.6%)。PBE报警中在治疗50~70 min发生23例(71.9%),PA报警中在治疗时间≤30 min发生19例(82.6%)。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股静脉置管时间在PBE报警组与PBE未报警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PT、PTA在PV报警组与PV未报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BMI、INR、FIB、APTT、股静脉置管时间在PV报警组与PV未报警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使用DPMAS联合PE治疗时,PA报警易发生在起始30 min内,而PBE报警则更易发生在治疗1h左右,PV报警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中的PT、PT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血浆置换 报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职业使命感养成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秦豫晋 任捷雅 代安琼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6-90,共5页
医学生是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既为医学生提供了大有可为的职业发展机遇,又对医学生提出了新的职业要求。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世界意义五个方面对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蕴意进行了阐释,在使命担当意识、... 医学生是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后备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既为医学生提供了大有可为的职业发展机遇,又对医学生提出了新的职业要求。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世界意义五个方面对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蕴意进行了阐释,在使命担当意识、仁心仁术精神、广博专业技能、卓越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一步阐明了新时代对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新要求,进而提出在专业技能的锻造、创新能力的延展、仁心仁术的日常养成、责任担当意识培养方面探索提升医学生使命感的新路径,从国家战略的大格局上促进医学生肩负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职业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医学生职业使命感 养成路径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任洁雅 严梅梅 +4 位作者 李欣婷 刘辉 唐努尔 郑嵘炅 鲁晓擘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60,共8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21年12月的252例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此外,根据上述患者院内死亡情况进行分组...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21年12月的252例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此外,根据上述患者院内死亡情况进行分组,其中院内死亡45例,归为死亡组;生存207例,归为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资料的差异,分析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同(男/女为126/126),年龄26~89(66.77±10.46)岁,汉族占79.4%。房性心律失常类型以心房颤动为主(P<0.001);肝硬化病因以乙型肝炎为主(56.3%),Child-Pugh分级A/B/C级57/72/123例,Child-Pugh、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分别为(10.30±1.77)分、18.0(11.0,29.0)分,院内病死率为17.9%(45/252)。所有患者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89.28%,并发症及其发生率依次为腹腔积液71.4%、脾功能亢进71.0%、自发性腹膜炎64.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4.3%、肝肾综合征32.5%、肝性脑病32.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6.2%。院内死亡组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为73.3%,远远大于生存组的44.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发心房颤动(OR=2.707,95%CI:1.119~6.549)、食管-胃底静脉曲张(OR=3.287,95%CI:1.189~9.085)、血钾(OR=3.820,95%CI:1.532~9.526)、MELD评分(OR=1.108,95%CI:1.061~1.157)是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且更易发生腹腔积液、脾功能亢进、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新发心房颤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血钾水平、高MELD评分为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应对相应患者加大关注,及时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房性心律失常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combined with atrial arrhythmia
4
作者 ren jieya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24年第3期176-176,共1页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nosocomi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combined with atrial arrhythmia.Methods 252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li...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nosocomi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combined with atrial arrhythmia.Methods 252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combined with atrial arrhythmia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21 were enrolled,and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RHYTHMIA clinical PATIENTS
原文传递
肝硬化合并房颤的抗凝治疗进展
5
作者 任洁雅 李新婷 +4 位作者 龙敏聪 刘辉 唐努尔 郑嵘炅 鲁晓擘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1-555,共5页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在肝硬化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心房颤动是慢性、长期抗凝治疗最常见的适应证,抗凝治疗对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明确作用。肝硬化合并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时,由于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其出血及栓塞风险明显增高...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在肝硬化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心房颤动是慢性、长期抗凝治疗最常见的适应证,抗凝治疗对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明确作用。肝硬化合并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时,由于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其出血及栓塞风险明显增高。同时此类患者在使用目前批准的抗凝药物时,均会经肝脏不同程度地代谢与消除。使得抗凝治疗更加复杂。现对肝硬化合并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风险与获益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此类患者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终末期肝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6
作者 任洁雅 龙敏聪 +3 位作者 刘辉 唐努尔 郑嵘炅 鲁晓擘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45-348,共4页
肝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会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彼此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心房颤动是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本文综述终末期肝病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潜在的发病机制,阐明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房颤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