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对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研究
1
作者 赵金彩 杜永猛 +2 位作者 任世鑫 段锴丰 任芮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66-1779,共14页
厘清乡村振兴对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农业低碳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黄河流域2001—2021年间8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乡村振兴对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和空间... 厘清乡村振兴对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农业低碳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黄河流域2001—2021年间8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乡村振兴对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并对二者的非线性关系和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振兴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乡村振兴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此外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负向影响,种植规模、化肥施用强度和农业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呈正向影响。农业技术进步在乡村振兴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具有门槛效应,当农业技术进步越过门槛值时,乡村振兴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由正转负。从异质性角度来看,在粮食主产区,乡村振兴对农业碳排放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在非粮食主产区,乡村振兴对农业碳排放表现为促进作用。就地理区位而言,乡村振兴对黄河中游和下游区域农业碳排放表现为抑制作用,对黄河上游区域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应重视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强化农业技术进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减排作用,并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推动农业碳减排,进而实现黄河流域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乡村振兴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效应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任世鑫 李二玲 +1 位作者 赵金彩 胥亚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113,共12页
研究目的:揭示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双碳”目标下把握区域碳排放变化规律、制定农业碳减排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黄河流域78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耕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空间热点分析和时... 研究目的:揭示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双碳”目标下把握区域碳排放变化规律、制定农业碳减排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黄河流域78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耕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空间热点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1)2005—2020年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倒U型”特征,这基本符合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变化规律;(2)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性明显并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强度低值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中游及上游地区,高值区则位于下游地区的河南、山东两省;(3)农地的规模化经营、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对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机械投入、复种程度、农业财政支持则表现为正向驱动,且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黄河流域各区域之间的耕地利用碳排放差异显著,且驱动因素亦不相同,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耕地利用策略和碳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砂糖橘精氨酸脱羧酶CrAD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秀兰 任诗欣 +1 位作者 李桂花 唐文武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18-1329,共12页
【目的】克隆砂糖橘精氨酸脱羧酶基因(CrADC),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探究CrADC基因调控多胺合成的抗旱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砂糖橘CrADC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进行蛋白序列及进化分析,利用qPCR检... 【目的】克隆砂糖橘精氨酸脱羧酶基因(CrADC),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探究CrADC基因调控多胺合成的抗旱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砂糖橘CrADC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进行蛋白序列及进化分析,利用qPCR检测不同组织和干旱胁迫下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进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与烟草遗传转化验证。【结果】砂糖橘CrADC基因全长2262 bp,编码753个氨基酸,含有一个吡哆醛结合域。序列及进化分析显示果树ADC蛋白序列较保守且分为3类,起源于温带的苹果、李、枣、葡萄等8种落叶果树为一个进化分支,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柑橘、杧果、番木瓜等6种果树属于另一分支。qPCR实验表明,CrADC基因在砂糖橘叶、花、果肉和果皮组织均能表达,但不同时期叶片和果实不同部位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干旱胁迫24 h内的基因表达量会逐步上升。转基因实验表明,CrADC基因在烟草根、茎、叶组织中也能稳定表达,转基因系比对照烟草的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更低,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更高,表现出更好的抗旱生理特征。【结论】砂糖橘CrADC序列较保守,起源于亚热带或热带果树的进化分支。CrADC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干旱胁迫后24 h内该基因表达量上升,使转基因系比对照烟草具有更好的抗旱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糖橘 CrADC基因克隆 干旱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果蔬保鲜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9
4
作者 吴秀兰 任诗欣 +3 位作者 何俊杰 郑禧纯 叶美君 吴欣隽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12期111-114,共4页
当前果蔬保鲜技术主要采用物理保鲜、化学保鲜以及生物保鲜等类型,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降低果蔬自身的呼吸作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以及控制贮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本文对现有的临界低温高湿保鲜技术、气调保鲜技术、真空预... 当前果蔬保鲜技术主要采用物理保鲜、化学保鲜以及生物保鲜等类型,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降低果蔬自身的呼吸作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以及控制贮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本文对现有的临界低温高湿保鲜技术、气调保鲜技术、真空预冷减压保鲜技术、浸泡型保鲜技术、熏蒸保鲜技术、可食用膜保鲜技术、拮抗菌保鲜技术、植物源防腐剂等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新时代的纳米保鲜、结构化水保鲜、生物可降解涂膜等保鲜技术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贮藏 物理保鲜 化学保鲜 生物保鲜
下载PDF
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任世鑫 李二玲 +1 位作者 邓晴晴 赵金彩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33,共10页
文章基于中国4119家粮食作物种业企业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热点分析及Tobit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低密高疏—... 文章基于中国4119家粮食作物种业企业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热点分析及Tobit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总体呈现出“东多西少—低密高疏—区域差异显著—集聚特征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2)总体样本企业及分类作物种业企业密度空间表现出“异质性—多核心”特征,冷热点区集中连片且分层明显。(3)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的空间分布主要受产业基础、城市综合实力和技术因素的影响,且深度依赖于地形、气温和降水等自然条件。(4)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粮食作物种业企业主要分布于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优势明显、自然条件适宜的粮食主产地,综合实力强、规模等级高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以及创新要素集聚效应突出、创新产出规模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种业企业 空间格局 集聚特征 粮食主产地 创新 中国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技术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和去定植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冯莎莎 任世鑫 +1 位作者 李亚楠 张文双 《中国综合临床》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anti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医院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临床中发现许多无症状的MRSA携带者,不仅可以将菌株传播给他人,也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继发感染。采取去定植化措施可以减少MRSA定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anti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医院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临床中发现许多无症状的MRSA携带者,不仅可以将菌株传播给他人,也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继发感染。采取去定植化措施可以减少MRSA定植者,从而降低内源性感染及二次传播的风险。早期识别是阻止传播和继发感染的第一步,这对于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及灵敏性要求很高。Xpert MRSA/SA测定法可能是较好的一种选择,能够缩短传统方法所用的时间,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区别于其他快速检测方法,Xpert MRSA/SA测定法可能更适用于MRSA的定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定植 去定植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下肢康复机器人的主动柔顺自适应交互控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梁旭 王卫群 +4 位作者 苏婷婷 侯增广 何广平 任士鑫 石伟国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7-556,共10页
为了更好地给患者提供稳定、舒适且具备主动柔顺性的康复训练环境,提出一种基于阻抗参数自适应调节的下肢康复机器人主动柔顺交互控制方案,该方案由外环的阻抗参数调节和内环的轨迹跟踪两部分构成。首先,针对康复训练过程中人体阻抗参... 为了更好地给患者提供稳定、舒适且具备主动柔顺性的康复训练环境,提出一种基于阻抗参数自适应调节的下肢康复机器人主动柔顺交互控制方案,该方案由外环的阻抗参数调节和内环的轨迹跟踪两部分构成。首先,针对康复训练过程中人体阻抗参数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了模糊自适应阻抗参数调节器,将人机交互作用力、位置误差与速度误差作为输入,并采用模糊推理实时调整阻尼系数与刚度系数,实现对人体阻抗的自适应。其次,设计了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合理构造模糊系统逼近未知非线性系统,对反映患者运动意图的设定轨迹进行稳定跟踪,利用李亚普诺夫分析方法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将本文方法与一般的固定期望阻抗参数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下的髋、膝关节轨迹的最大偏差分别降低53.43%和66.87%,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交互控制 柔顺性 阻抗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共空间模式与视觉反馈的闭环脑机接口 被引量:8
8
作者 任士鑫 王卫群 +4 位作者 侯增广 陈霸东 石伟国 王佳星 梁旭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35,共8页
为提高脑卒中等神经损伤患者在下肢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度,设计了基于人体下肢运动想象与视觉反馈的在线闭环脑机接口,并建立了基于互相关熵诱导度量与子频带分析的改进共空间模式算法,提高人体下肢运动意图的识别率。针对运动想... 为提高脑卒中等神经损伤患者在下肢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度,设计了基于人体下肢运动想象与视觉反馈的在线闭环脑机接口,并建立了基于互相关熵诱导度量与子频带分析的改进共空间模式算法,提高人体下肢运动意图的识别率。针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信噪比低和难以精确识别等问题,在传统共空间模式算法基础上,利用互相关熵诱导度量准则改进其目标函数,实现了目标函数中距离项属性的动态调整,降低对噪声的敏感性,提高算法鲁棒性;利用脑电信号不同频段蕴含信息不同的特点,使用9个子频带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对每个子频带信号分别提取特征,并进行特征融合,建立基于互相关熵诱导度量与子频带分析的改进共空间模式算法。其次,基于人体下肢运动想象的脑控试验范式,收集下肢运动想象(空想、脚动和腿动)的脑电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分类模型,优化设计模型参数。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以改进共空间模式为特征提取算法,SVM为分类器的脑机接口。进而,在被试执行运动想象的同时,通过虚拟现实场景中虚拟人物的肢体动作给予用户视觉反馈,构建了闭环的脑机交互系统。通过试验验证了改进共空间模式算法的有效性和闭环脑机接口的可行性,初步实现了闭环脑机交互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脑机接口 互相关熵诱导度量 共空间模式
原文传递
Green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agricultural clusters:A case study of the vegetable cluster in Shougu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
9
作者 LI Erling ren shixin YANG Y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2024年第12期2393-2420,共28页
Promot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clusters represent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address pressing issues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However,existing literature provides... Promot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clusters represent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address pressing issues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However,existing literature provides limited insights into the internal mechanisms and pathways for achieving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clusters.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i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entire agricultural value chains,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is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point-line-plane three-layer embeddedness and four-force interaction,”positioning green innovation as a pivotal entry point.Through social network analysis,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collaborativ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clusters and proposes viable pathways for implementation using the Shouguang vegetable industrial cluster as a case study.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clusters includes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cluster behavior actors(point),formation of a green innovation network(line),construction of a green environment(plane),and embedded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ree.Green innovations generated by leading enterprises,universities,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serve as the foundation for this transformation,whereas farmers'adoption of these innovations forms the basis,and government policies provid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to ensur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The transformation is realized through gre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governance,achieving the“three-layer embeddedness.”(2)Under the influence of four driving forces,namely,market-driven mechanisms,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green innovation,and multidimensional proximity,actors at various levels form and embed green innovation networks that are integrated into regional environments through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This results in a“five-in-one”system of collaborative green innovation and governance encompassing enterprises,industries,technologies,institutions,and spatial dimensions,which constitute the internal mechanisms for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clusters.(3)Building on the“three-layer and four-force”framework,this study proposes pathways for achiev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clusters,thereby providing theoretical insight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foster green agricultural clusters and enhance their agricultural sectors'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clusters green transformation green innovation the vegetable cluster in Shougu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