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鲜叶绿体高通量测序组装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震 张占平 +5 位作者 孔令阳 刘美琦 陆佳欣 任伟超 刘秀波 马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结构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白鲜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总长度为157 139 bp,大单拷贝区和小...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结构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白鲜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总长度为157 139 bp,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长度分别为84 478 bp和18 587 bp,一对反向重复序列长度为27 037 bp,总GC含量为38.5%。共注释到132个基因,包括87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8个rRNA和37个tRNA基因。计算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发现编码最多的密码子是亮氨酸(Leu/L),编码最少的密码子是半胱氨酸(Cys/C),RSCU值大于1的密码子有32个。白鲜叶绿体基因组共包含61个简单重复序列。通过对芸香科8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进行比较,发现白鲜属与其他属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基本一致,并未发生重排和倒位现象。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白鲜与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鲜 叶绿体基因组 芸香科 密码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重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伟 任伟超 +2 位作者 马宁 杜静波 吴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重建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根据相关症状与体征怀疑为AD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SCT检查。以DSA检查...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重建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根据相关症状与体征怀疑为AD患者60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MSCT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Kappa一致性分析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效能、DeBakey分型的诊断符合率;比较MSCT与DSA方法对AD相关损伤检出率和真假腔内径水平差异。结果 入组60例患者中,经DSA与MSCT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有47例(78.33%)和45例(75.00%),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Kappa值分别为91.49%、84.62%和0.721。经DSA金标准诊断DeBakeyⅠ型、Ⅱ型与Ⅲ型分别有17例、4例和26例,MSCT检查对DeBakey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与Kappa值分别为89.36%、0.882。MSCT与DSA在真假腔、内膜破口检出率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MSCT与DSA技术在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与髂总动脉分支血管受累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MSCT与DSA检查测量真腔最大内径、假腔最大内径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SCT诊断AD有较高效能,主要表现在主动脉夹层检出率、DeBakey分型、主动脉病变相关损伤部位等特征上,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DEBAKEY分型 真假腔内径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的柳属植物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伟超 徐姣 +4 位作者 孙伟 刘美琦 于欣欣 王思嘉 马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6-903,共8页
对黑龙江省柳属不同植物ITS2和psbA-trnH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探索柳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提取柳属植物和柽柳样品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法,获得各样品ITS2和psbA-trnH序列并测序。通过对序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及... 对黑龙江省柳属不同植物ITS2和psbA-trnH基因间隔区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探索柳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提取柳属植物和柽柳样品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法,获得各样品ITS2和psbA-trnH序列并测序。通过对序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及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能将五蕊柳、粉枝柳、筐柳、蒿柳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柳组物种仅可鉴定到组级别。在以psbA-trnH基因片段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中,柳属各种之间的序列聚类较为混乱,并不能各自独立聚为一支。因此,ITS2序列在柳属植物分类鉴定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为柳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属 ITS2 PSBA-TRNH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下载PD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FgNsf1 regulates fungal development,virulence and stress responses in Fusarium graminearum 被引量:1
4
作者 SHI Dong-ya ren wei-chao +4 位作者 WANG Jin ZHANG Jie Jane Ifunanya MBADIANYA MAO Xue-wei CHEN Chang-j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156-2169,共14页
Nutrient and stress factor 1(Nsf1),a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taining the classical Cys2-His2(C_(2)H_(2))zinc finger motif,is expressed under non-fermentable carbon conditions and in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in Saccharo... Nutrient and stress factor 1(Nsf1),a transcription factor containing the classical Cys2-His2(C_(2)H_(2))zinc finger motif,is expressed under non-fermentable carbon conditions and in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owever,the role of Nsf1 in filamentous fungi is not well understood.In this study,the orthologue of Nsf1 was investigated in Fusarium graminearum(named FgNsf1),a causal agent of Fusarium head blight(FHB).The functions of FgNsf1 were evaluated by constructing a FgNSF1 deletion mutant,designated asΔFgNsf1,and its functional complementation mutantΔFgNsf1-C.Gene dele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mycelial growth rate,asexual and sexual reproduction ofΔFgNsf1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but the pigment production ofΔFgNsf1 was remarkab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PH-1 andΔFgNsf1-C.In addition,the tolerance ofΔFgNsf1 to osmotic pressures,cell wall-damaging agent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Sensitivity tests to different fungicides revealed thatΔFgNsf1 exhibited increased sensitivity to carbendazim(MBC)and tebuconazole,and enhanced tolerance to fludioxonil and iprodione than PH-1 andΔFgNsf1-C.The virulence ofΔFgNsf1 to wheat coleoptiles and flowering wheat heads were dramatically decreased,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yield of deoxynivalenol(DON).All of these defects were restored by target gene complementation.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gNsf1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vegetative growth,asexual and sexual reproduction,stress responses,fungicide sensitivity,and full virulence in F.graminea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graminearum nutrient and stress factor 1 stress responses VIRULENCE
下载PDF
Involvement of the autophagy-related gene BdATG8 in development and pathogenicity in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5
作者 LIU Na LIAN Sen +3 位作者 ZHOU Shan-yue WANG Cai-xia ren wei-chao LI Bao-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319-2328,共10页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is a destructive fungal pathogen that causes Botryosphaeria canker and fruit ring rot on apple worldwide.Autophagy is a process of self-degradation that maintains intracellular homeostasis via ...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is a destructive fungal pathogen that causes Botryosphaeria canker and fruit ring rot on apple worldwide.Autophagy is a process of self-degradation that maintains intracellular homeostasis via lysosomal pathway.To date,the biological role of autophagy in B.dothidea remains unknown.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autophagy-related gene BdATG8 in B.dothidea.BdATG8 was able to restore the defect in nitrogen starvation tolerance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TG8 deletion mutant.GFP-BdAtg8 was shown to be a useful marker for monitoring autophagy in B.dothidea.Target deletion of Bd ATG8(ΔBd Atg8)blocked autophagy and significantly impaired mycelial growth,conidiation and perithecium formation.In addition,ΔBdAtg8 show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ensitivity to phytoalexin and oxidative stress,suggesting that BdATG8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overcoming phytoalexin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mediated plant immunity.Pathogenicity assays revealed thatΔBdAtg8 almost lost ability to infect hosts.Overall,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dATG8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ungal development,stress responses and pathogenesis in B.dothid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AUTOPHAGY BdATG8 DEVELOPMENT PATHOGENICITY
下载PDF
Neopestalotiopsis eucalypti,a causal agent of grapevine shoot rot in cutting nurseries in China
6
作者 MA Xuan-yan JIAO Wei-qi +6 位作者 LI Heng ZHANG Wei ren wei-chao WU Yan ZHANG Zhi-chang LI Bao-hua ZHOU Shan-yu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684-3691,共8页
Grapevine(Vitis vinifera L.)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ruit crop in the world,and China ranks first in the production of grapes with approximately 15%of the world’s total yield.However,diseases that cause the deat... Grapevine(Vitis vinifera L.)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ruit crop in the world,and China ranks first in the production of grapes with approximately 15%of the world’s total yield.However,diseases that cause the death of grapevine shoots pose a severe threat to the production of grapes.In this study,the fungus Neopestalotiopsis eucalypti was identified as a causal pathogen of grapevine shoot rot based on the morphology of conidia and a phylogenetic analysis.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three isolates based on the combined sequence of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region of ribosomal DNA,part of the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Tef)and theβ-tubulin(Tub2)genes.The three isolates were all identified as N.eucalypti.Pathogenicity tests of the three fungal isolates were conducted on grapevines shoots in vitro and in viv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ree fungal isolates caused severe rot lesions on the inoculated grapevine shoots,and N.eucalypti was re-isolated from the inoculated grapevine shoots.Therefore,N.eucalypti was confirmed as a causal agent of the grapevine shoot rot.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N.eucalypti causing grapevine shoot diseas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pestalotiopsis eucalypti grapevine shoot rot multigene phylogenetic analysis pathogenicity
下载PDF
冷轧连续退火炉加热段出口带钢跑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任伟超 李洋龙 +3 位作者 杨枕 李冠雄 孙健新 郑晓飞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3-728,共6页
针对冷轧板带在连续退火炉加热段出口"蛇形跑偏"以及瞬间跑偏问题,计算连续退火炉炉辊热凸度,用回归的方法确定炉辊热凸度对跑偏的影响。进而设计出加热段出口防跑偏预警程序,能对带钢在加热段出口跑偏进行预警,并及时调整加热段模型... 针对冷轧板带在连续退火炉加热段出口"蛇形跑偏"以及瞬间跑偏问题,计算连续退火炉炉辊热凸度,用回归的方法确定炉辊热凸度对跑偏的影响。进而设计出加热段出口防跑偏预警程序,能对带钢在加热段出口跑偏进行预警,并及时调整加热段模型参数以及升降温速率。将该程序应用于首钢京唐冷轧某连退机组,解决了由于炉辊热凸度变化导致的带钢在加热段出口跑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连续退火炉 加热段 热凸度 加热模型 升降温速率 带钢跑偏
原文传递
立式退火炉张力设定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任伟超 高梦路 +3 位作者 王道金 马晓宁 祖艳萍 李靖 《轧钢》 2020年第1期71-75,共5页
带钢在立式退火炉内发生瓢曲、跑偏的临界张力与炉辊凸度、带钢规格都存在一定关系,但缺乏合理的定量分析方法,难以科学制定不同规格、不同钢种带钢的炉内单位张力。通过引入瓢曲风险因子BRI,可以定量地分析炉内板带瓢曲风险,从而确定... 带钢在立式退火炉内发生瓢曲、跑偏的临界张力与炉辊凸度、带钢规格都存在一定关系,但缺乏合理的定量分析方法,难以科学制定不同规格、不同钢种带钢的炉内单位张力。通过引入瓢曲风险因子BRI,可以定量地分析炉内板带瓢曲风险,从而确定冷硬板带炉内张力设定上限,即板带发生热瓢曲的临界张力σ_C,为连退炉加热段和冷却段的张力控制提供依据。采用该方法对连退炉加热、冷却区的张力进行了优化,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张力值与实测值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退火炉 瓢曲 跑偏 瓢曲风险因子BRI 张力设定
原文传递
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4
9
作者 邢楠楠 屈怀东 +1 位作者 任伟超 马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10-218,共9页
五味子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其富含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挥发油类、多糖、有机酸、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药用价值极高,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自汗盗汗、内热消渴、津伤口渴、久咳虚喘、尿频遗尿、梦遗滑精、久泻不止等... 五味子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其富含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挥发油类、多糖、有机酸、萜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药用价值极高,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心悸失眠、自汗盗汗、内热消渴、津伤口渴、久咳虚喘、尿频遗尿、梦遗滑精、久泻不止等病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味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具有镇静催眠、健脑益智、镇痛、抗惊厥和抗抑郁的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可调节胃肠道蠕动、保肝护肝,在免疫系统方面发挥抗肿瘤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作用,同时具有保护心血管,降血糖,保肺护肾,促进生殖,抗菌抑菌,抗高泌乳血症、抗骨质疏松及对胚胎损伤和视网膜的保护作用等。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五味子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五味子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在临床疾病治疗方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化学成分 现代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人参bZI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思嘉 孙嘉莹 +4 位作者 刘美琦 任伟超 于欣欣 刘秀波 马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86-2794,共9页
目的通过人参bZI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人参功能基因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PlantTFDB数据库预测人参基因组中b ZIP基因;通过ExPASy网站得到人参bZIP基因家族信息和特征;使用MEME网站对PgbZIP基因家族保守基因序列进行分析... 目的通过人参bZI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人参功能基因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PlantTFDB数据库预测人参基因组中b ZIP基因;通过ExPASy网站得到人参bZIP基因家族信息和特征;使用MEME网站对PgbZIP基因家族保守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运用MEGA软件建立PgbZIP基因家族系统进化关系;利用TBtools软件进行PgbZIP表达分析。结果人参基因组中含有157个bZIP基因家族成员,其中152个定位在细胞核,其余5个分别定位在叶绿体和内质网,相对分子质量在14009.93~83440.38,等电点在4.53~10.05,氨基酸数目在120~760 aa,除PgbZIP157以外,均为亲水蛋白。PgbZIP131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量为83.47;PgbZIP99在根和盐胁迫条件下表达量均最高,分别为119.82和117.86;PgbZIP117在叶中表达量为48.54;花中PgbZIP106表达量最高为79.55;成熟果实中表达量最高是PgbZIP118,为119.32;PgbZIP101在未成熟果实中的表达量最高,且为65.32。结论推测PgbZIP99与同源基因AtbZIP11功能相似,可以调控根的分生组织活性;PgbZIP13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表达量最高,推测PgbZIP131对干旱胁迫有重要调控作用;A亚族成员ABF2/AREB1(AtbZIP36)、ABF3(Atb ZIP37)、ABF4/AREB2(AtbZIP38)参与干旱胁迫和盐胁迫调控,推测与A亚族成员具有同源关系的PgbZIP74、PgbZIP132、PgbZIP122、PgbZIP112在干旱胁迫和盐胁迫条件下具有相似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BZIP 生物信息学 基因家族 盐胁迫 干旱胁迫
原文传递
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组装与序列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震 柳驰 +3 位作者 任伟超 张美琦 刘秀波 马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7183-7190,共8页
目的以红花变豆菜Sanicula rubriflora新鲜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和序列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变豆菜属植物的进化和遗传发育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实验流程按照Illumina公司提供的标准操作流程执行... 目的以红花变豆菜Sanicula rubriflora新鲜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和序列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变豆菜属植物的进化和遗传发育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实验流程按照Illumina公司提供的标准操作流程执行,包括样品质量检测、文库构建、文库质量检测和文库测序等流程,使用已报道的变豆菜Sanicula chinensis的叶绿体基因组作为参考序列,得到红花变豆菜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组装、特征序列分析和进化分析。结果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长度155700 bp,包括1个大的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85979 bp),1个小的单拷贝区(small single copy,SSC,17053 bp),1对相反的序列(inverted repeats sequence,IR,26333 bp);共注释到130个基因,其中蛋白编码的基因86个,tRNA基因36个,rRNA基因8个,AT含量占叶绿体基因组的61.83%;共检测到1个正向长重复序列(forward repeat sequence),3个回文长重复序列(palindromic repeat sequence);此外,还检测到了168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位点;与蛋白编码基因对应的密码子偏好使用A/T碱基,编码异亮氨酸的密码子(I)使用次数最高,编码半胱氨酸的密码子(C)使用次数最低;最后与7种已报道的伞形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和2个外类群物种通过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红花变豆菜与变豆菜和直刺变豆菜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结论红花变豆菜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为伞形科植物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完善的资料,为该物种叶绿体基因工程和系统进化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变豆菜 叶绿体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系统进化 最大似然法
原文传递
立式退火炉带钢运行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晓宁 祖艳萍 +2 位作者 任伟超 闫洪伟 常生财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126,共4页
带钢瓢曲是影响带钢炉内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为防止带钢在炉内发生瓢曲,提高带钢炉内运行稳定性,提出优化炉区张力设定方法,同时增加原料带钢易瓢曲等级判定以及产线降速过程中炉区最低运行速度功能,为预防带钢瓢曲提供可靠数据依据,旨... 带钢瓢曲是影响带钢炉内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为防止带钢在炉内发生瓢曲,提高带钢炉内运行稳定性,提出优化炉区张力设定方法,同时增加原料带钢易瓢曲等级判定以及产线降速过程中炉区最低运行速度功能,为预防带钢瓢曲提供可靠数据依据,旨在减少带钢炉内瓢曲,避免由于带钢瓢曲造成炉内断带。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提出的炉区张力优化、带钢易瓢曲等级判定及炉区最低运行速度功能能够满足现场实际应用需求,可有效提高带钢炉内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区张力 单位张力 带钢瓢曲 瓢曲等级 最低运行速度 最长停留时间
原文传递
基于脉冲燃烧控制的退火炉热负荷分配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伟超 朱国明 +3 位作者 李洋龙 李冠雄 周欢 王道金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1-158,共8页
脉冲燃烧控制技术以其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较高的炉温控制精度、较低的燃气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加热炉。对于立式退火炉而言,常见的加热模型有3种,即比例模型、窄带钢模型、正常模型。生产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带钢... 脉冲燃烧控制技术以其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较高的炉温控制精度、较低的燃气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加热炉。对于立式退火炉而言,常见的加热模型有3种,即比例模型、窄带钢模型、正常模型。生产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带钢在加热段跑偏、瓢曲风险选择相应的模型,但上述这3种模型均无法避免因烧嘴频繁开启和关闭导致的辐射管骤冷骤热,进一步引起辐射管变形、开裂,点火电极、控制阀消耗异常以及煤气压力波动大等问题。为了降低烧嘴开启、关闭频次,达到降低烧嘴故障率、减缓辐射管开裂趋势等目的,提出了一种针对脉冲控制的退火炉专用"爬楼梯"式热负荷输出分配模型。通过拟合加热段板温控制器输出值与加热段各列热负荷输出值之间的关系,采用插值法得到加热段热负荷输出分配模型的修正函数,满足了模型计算值与板温控制器输出值相等的要求。通过调整加热段每一列热负荷输出上、下限,使加热段每列热负荷输出呈现"爬楼梯"式分布,实现了立式退火炉低功率加热段入口区域烧嘴不燃烧和出口区域烧嘴一直燃烧的功能。经过测试,在一个完整的燃烧周期内,爬楼梯式分配模型可大幅度降低烧嘴开启和关闭频次。当加热段板温控制器输出为89.6%时,传统模型控制下烧嘴开关频次达到324次,而"爬楼梯"式分配模型仅为3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退火炉 加热段 烧嘴 脉冲控制 热负荷输出 “爬楼梯”式分配模型
原文传递
残氧量控制的连续退火炉系统空燃比设定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伟超 李洋龙 +1 位作者 王振鹏 吕剑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6-69,共4页
为研究燃气热值波动与烟气中残氧量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根据燃气组分确定燃气热值配比的方案,据此计算出燃气热值波动对理论空燃比的影响,进而确定燃气理论空燃比设定的上限和下限。通过分析燃气热值波动对烟气中残氧量的影响,得出残氧量... 为研究燃气热值波动与烟气中残氧量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根据燃气组分确定燃气热值配比的方案,据此计算出燃气热值波动对理论空燃比的影响,进而确定燃气理论空燃比设定的上限和下限。通过分析燃气热值波动对烟气中残氧量的影响,得出残氧量设定范围。首钢京唐公司某机组非直燃式连续退火炉系统空燃比设定值为4.075,将残氧量设定为3.4%~4.6%,可以避免因实际空燃比小于系统空燃比设定值而导致烟气中NOx含量超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燃比 非直燃式 残氧量 焦炉煤气 立式退火炉 氮氧化物
原文传递
残氧量模型的修正方法在比例控制型烧嘴上的应用
15
作者 王道金 任伟超 +2 位作者 律琳琳 付振兴 乔梁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1-75,共5页
针对首钢京唐公司某退火炉残氧量设定值与实测值偏差过大问题,提出一种针对燃烧控制系统残氧量模型的修正方法。通过测量烧嘴出口处烟气中的残氧量,得出燃烧控制系统空燃比实测值与设定值的偏差,从而计算出助燃空气流量修正值,并依此对... 针对首钢京唐公司某退火炉残氧量设定值与实测值偏差过大问题,提出一种针对燃烧控制系统残氧量模型的修正方法。通过测量烧嘴出口处烟气中的残氧量,得出燃烧控制系统空燃比实测值与设定值的偏差,从而计算出助燃空气流量修正值,并依此对残氧量模型进行修正。残氧量模型修正方法应用后,该退火炉残氧量设定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偏差由3.37%降至0.15%,且各加热控制区残氧量偏差均小于1%,解决了因残氧量设定值与实测值偏差过大而导致残氧量模型无法应用于实际生产现场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退火炉 残氧量模型 比例控制 烧嘴 模型修正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