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临床应用分析
1
作者 朱沈娟 阮军峰 顾建霞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5期112-115,共4页
目的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罗库溴铵肌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1月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接诊的105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患者肌松药物均... 目的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罗库溴铵肌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1月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接诊的105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患者肌松药物均选择罗库溴铵。其中,对照组术后予以新斯的明进行肌松拮抗,观察组予以舒更葡糖钠进行肌松拮抗。对比两组方式对肌松作用的拮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肌松拮抗起效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后第3、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9,P<0.05)。结论针对腰椎后路内固定并使用罗库溴铵作为肌松药物的患者,采取舒更葡糖钠的拮抗手段,有助于缩短术后肌松作用效果,同时维持血流动力指标趋于平稳,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更葡糖钠 新斯的明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 罗库溴铵 拮抗效果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丁草胺暴露对雄性褐菖鮋精细胞发育的干扰
2
作者 李进寿 陈懿娜 +4 位作者 何亮银 郭团玉 罗芬 阮峻峰 周逢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0-458,共9页
丁草胺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酰胺类除草剂之一。目前丁草胺对非目标生物的潜在毒性研究较多,但有关丁草胺对近海鱼类生殖毒性的研究鲜有报道。以近海鱼类褐菖鮋为研究对象,探讨丁草胺对海洋鱼类精细胞发育的影响及机制。以环境浓度(... 丁草胺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酰胺类除草剂之一。目前丁草胺对非目标生物的潜在毒性研究较多,但有关丁草胺对近海鱼类生殖毒性的研究鲜有报道。以近海鱼类褐菖鮋为研究对象,探讨丁草胺对海洋鱼类精细胞发育的影响及机制。以环境浓度(2、20和200 ng·L^(-1))的丁草胺对雄性褐菖鮋暴露50 d后,其精巢成熟精细胞数量下降,发育早期阶段的精原细胞与精母细胞数量上升,精巢雄激素睾酮(T)水平下降,Caspase-3活性上升,γ-谷酰胺转移酶(γ-GT)活性下降。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促卵泡激素受体基因(FSHRβ)与促黄体生成激素受体基因(LHRβ)mRNA表达量被抑制。这表明,丁草胺对雄性褐菖鮋有明显的生殖毒性,精巢支持细胞功能被抑制引起睾酮水平降低,进而导致精子发生被抑制。精巢细胞凋亡也是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草胺 褐菖鮋 生殖毒性 细胞凋亡 精细胞
下载PDF
环境浓度的丁草胺暴露对雌性褐菖鲉卵巢发育的干扰
3
作者 郭团玉 李进寿 +3 位作者 何亮银 罗芬 阮峻峰 周逢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5,共7页
丁草胺是使用最广泛的酰胺类除草剂之一,目前丁草胺对鱼类的生殖毒性研究集中于淡水种类,近海鱼类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分布于我国东南海域的近海经济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受试对象,探讨丁草胺对海洋鱼类卵巢发育的影响... 丁草胺是使用最广泛的酰胺类除草剂之一,目前丁草胺对鱼类的生殖毒性研究集中于淡水种类,近海鱼类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分布于我国东南海域的近海经济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受试对象,探讨丁草胺对海洋鱼类卵巢发育的影响及机制。褐菖鲉在以环境相关浓度(2、20、200 ng/L)的丁草胺暴露50 d后,褐菖鮋卵巢生殖细胞发育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卵巢17β-雌二醇(E2)水平下降,Caspase-3活性上升。相对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卵巢芳香化酶基因(CYP 19 s)及雌激素受体基因(ERβ)表达量下降。结果表明:丁草胺对褐菖鮋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卵巢CYP 19 s基因与ERβ基因表达被抑制而导致卵巢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引起卵细胞在发育早期的细胞凋亡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丁草胺 生殖毒性 褐菖鲉 细胞凋亡 卵巢
下载PDF
柳叶蜡梅真菌病害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日凤 彭成彬 +3 位作者 陈美霞 张政雄 阮俊峰 刘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期127-133,共7页
为明确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的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进行病叶病原分离鉴定。本研究对福建省寿宁县福瑞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的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叶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 为明确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的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进行病叶病原分离鉴定。本研究对福建省寿宁县福瑞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的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叶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方法(rDNA-ITS和TUB序列)进行鉴定,并对该致病菌菌丝体在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及致死温度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病原菌分离株经形态特征观测及rDNA-ITS和TUB序列分析比对,将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原菌分离株鉴定为半知菌门、丝孢纲、弯孢属、间型弯孢霉(Curvularia.intermedia)。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此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 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及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酵母粉及硝酸钠;光暗交替不影响菌丝生长;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2℃。分离鉴定了福建省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害的主要病原菌是弯孢霉,其生物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对环境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蜡梅 病原分离鉴定 ITS TUB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柳叶蜡梅真菌病害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成彬 王泽榕 +4 位作者 阮俊峰 魏日凤 薛岚 陈美霞 刘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7-463,共7页
【目的】为明确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的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进行病叶病原分离鉴定并研究病原菌株生物学特性。【方法】对福建省寿宁县福瑞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的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叶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 【目的】为明确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的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进行病叶病原分离鉴定并研究病原菌株生物学特性。【方法】对福建省寿宁县福瑞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的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叶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方法(rDNA-ITS和TUB序列)进行鉴定,并对该致病菌菌丝体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源、氮源及致死温度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病原菌分离株经形态特征观测及rDNA-ITS和TUB序列在NCBI数据库的分析比对,将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子囊菌门,格孢腔目,附球真菌属,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5~3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菌丝体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5~9,在供试的11种碳源上均可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在8种氮源培养基中最适菌丝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光暗交替不影响菌丝生长,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2℃。【结论】分离鉴定了福建省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害的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其对环境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叶蜡梅 病原菌分离鉴定 多基因序列分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状态培养基下pH对香菇、滑菇及金针菇漆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维瑞 刘盛荣 +3 位作者 周修赵 阮俊峰 陈纬纬 崔晓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32-2236,共5页
考察不同物理状态培养基条件下pH对香菇、滑菇、金针菇漆酶活性的影响,为香菇、滑菇、金针菇的栽培提供重要参考。固化培养基以及液体培养基以NaOH作为碱化剂,固体培养基以壳灰作为碱化剂,考察不同pH对3种食用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考察不同物理状态培养基条件下pH对香菇、滑菇、金针菇漆酶活性的影响,为香菇、滑菇、金针菇的栽培提供重要参考。固化培养基以及液体培养基以NaOH作为碱化剂,固体培养基以壳灰作为碱化剂,考察不同pH对3种食用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碱化培养可提高3种不同食用菌的漆酶活力,并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有关。香菇在固化、液体、固体培养基中,pH分别为6.5、6.5以及6.0时漆酶活性最高,比对照提高5.3%~14.0%;金针菇适宜的pH分别为7.0、6.0和6.5,与对照相比提高35.9%~343.0%;滑菇适宜的pH均为6.0,与对照相比提高3.1%~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漆酶 香菇 滑菇 金针菇
下载PDF
大黄鱼致病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5
7
作者 何亮银 周逢芳 +4 位作者 史晓丽 黄伟卿 阮俊峰 田文贞 李进寿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探究引起网箱养殖大黄鱼肠炎病的病原及其特性,自患病大黄鱼肝脏组织分离到1株优势菌NDLc-P,经回归感染试验确认该菌为大黄鱼致病菌。人工感染7 d后,该菌对体质量(46.4±3.5)g的健康大黄鱼的半数致死密度为3.98×10^(7) cfu/... 为探究引起网箱养殖大黄鱼肠炎病的病原及其特性,自患病大黄鱼肝脏组织分离到1株优势菌NDLc-P,经回归感染试验确认该菌为大黄鱼致病菌。人工感染7 d后,该菌对体质量(46.4±3.5)g的健康大黄鱼的半数致死密度为3.98×10^(7) cfu/mL,表明该菌株对大黄鱼有一定的致病性。利用梅里埃微量多项鉴定系统对病原菌NDLc-P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初步判定其为嗜水气单胞菌;病原菌的16S rDNA序列经在线同源比对,与数据库中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达99.87%,基于16S rDNA的病原菌进化树也显示,病原菌与嗜水气单胞菌聚为一支。综合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判定菌株NDLc-P为嗜水气单胞菌。制备嗜水气单胞菌的鼠源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效价为40000,显示抗血清与病原的良好结合特性。试验结果将为大黄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特征研究、诊断检测及免疫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基于瞬时转矩控制的开关磁阻电动机转矩脉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阮俊峰 杨明发 周海鸿 《电气技术》 2019年第4期37-41,共5页
转矩脉动是开关磁阻电动机的主要缺点之一,直接瞬时转矩控制(DITC)能够有效抑制开关磁阻电动机(SRM)的转矩脉动。但电动机特殊的双凸极结构,使得电动机内部磁路十分复杂,给电磁转矩的计算带来了很大困难。为得到电动机在实际运行时转矩... 转矩脉动是开关磁阻电动机的主要缺点之一,直接瞬时转矩控制(DITC)能够有效抑制开关磁阻电动机(SRM)的转矩脉动。但电动机特殊的双凸极结构,使得电动机内部磁路十分复杂,给电磁转矩的计算带来了很大困难。为得到电动机在实际运行时转矩的精确反馈,本文通过ANSYS软件对现有样机Maxwell3D建模,收集在不同机械角度位置和单相电流时的转矩值,建立转矩模型。根据电动机的特性和实际经验,合理设置导通角,并基于电动机单相、双相交替导通的通电方式,设计了两种状态下的转矩控制器。通过仿真,证明了能够有效地将转矩脉动控制在一定误差之内,达到转矩脉动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动机 转矩脉动抑制 直接瞬时转矩控制 转矩模型
下载PDF
探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晓燕 阮军峰 +1 位作者 周蓉 张斌斌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5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究肛肠手术中运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采用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 目的探究肛肠手术中运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采用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但穿针调整次数、麻醉生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成功率以及麻醉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肠手术中实行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可确保定位更准确,有效提升阻滞麻醉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骶管阻滞 麻醉 肛肠手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美霞 王泽榕 +3 位作者 石玲 阮俊峰 郑世仲 刘伟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1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目的]明确油茶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为其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油茶病叶为材料,根据科赫法则,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测定。在PDA培养基上挑取菌丝体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ITS、ACT、CAL PCR多... [目的]明确油茶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为其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油茶病叶为材料,根据科赫法则,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致病性测定。在PDA培养基上挑取菌丝体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ITS、ACT、CAL PCR多基因序列联合分析鉴定,通过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油茶病叶中分离到5株病原菌株DH1、DH2、DH3、DH4、DH5,鉴定为炭疽菌属,其中DH1、DH2、DH4、DH5为果生炭疽菌,DH3为山茶炭疽菌,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菌的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引起油茶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和山茶炭疽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病原菌分离鉴定 多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Exposure to bifenthrin disrupts the development of testis in male Sebastiscus marmoratus 被引量:2
11
作者 LI Jinshou LUO Fen +2 位作者 LIU Liyue ruan junfeng WANG Nann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57-61,共5页
Bifenthrin(BF) is a pyrethroid insecticide that is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horticulture, and for residential purposes. However, few studies addressing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BF on fishes are available. The... Bifenthrin(BF) is a pyrethroid insecticide that is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horticulture, and for residential purposes. However, few studies addressing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BF on fishes are available.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F on testicular development in Sebastiscus marmoratus and to gain insight into its mechanism. After exposure to 1, 10 and 100 ng/L BF for 50 days, there was a reduced number of mature sperm and an abundance of the late stages of spermatocysts in the testes. The levels of 17β-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e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BF exposure. The activity of caspase-3 was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fter BF exposure, TUNEL assay indicated that BF exposure resulted in the occurrence of apoptosis in the testes, which might be main reason for the inhibition of spermat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enthrin apoptosis reproductive toxicity Sebastiscus marmoratus
下载PDF
微碱化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贤贤 刘盛荣 +4 位作者 周修赵 阮俊峰 周进喜 张涛涛 张维瑞 《食药用菌》 2020年第1期46-50,共5页
以0.1mol/L氢氧化钠作为平板PDA培养基碱化剂,壳灰作为培养料的碱化剂,考察微碱化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碱性物质均可显著提高灭菌后培养基的pH;不同碱化程度的培养料在菌丝生长过程中pH均不断下降,并逐步趋于... 以0.1mol/L氢氧化钠作为平板PDA培养基碱化剂,壳灰作为培养料的碱化剂,考察微碱化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碱性物质均可显著提高灭菌后培养基的pH;不同碱化程度的培养料在菌丝生长过程中pH均不断下降,并逐步趋于一致。PDA培养基和培养料pH为6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长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壳灰 微碱化 菌丝生长
下载PDF
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3
作者 陈美霞 张承康 +5 位作者 彭成彬 王泽榕 石玲 阮俊峰 郑世仲 刘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期102-105,175,共5页
目的:油茶炭疽病是一种重要病害,引起油茶树落果和落蕾,落果率在20%~40%,严重时可达80%以上,给茶农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为明确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特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以油茶病叶作为材料,根据科赫法则采用离体组织... 目的:油茶炭疽病是一种重要病害,引起油茶树落果和落蕾,落果率在20%~40%,严重时可达80%以上,给茶农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为明确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特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以油茶病叶作为材料,根据科赫法则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采用形态学结合ITS、ACT、CAL多基因系统分析鉴定。结果:从病叶中分离得到5株病原菌株DH1、DH2、DH3、DH4、DH5,根据病原菌株的形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鉴定为炭疽菌属。PDA培养基上分别挑取菌丝体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ITS、ACT、CAL PCR多基因序列联合分析,MEGA 7.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5个菌株均为炭疽属,其中DH1、DH2、DH4、DH5为果生炭疽菌,DH3为山茶炭疽菌,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菌的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引起油茶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和山茶炭疽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炭疽病 病原菌分离鉴定 多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