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石墨烯油气润滑的角接触球轴承腔热流数值分析
1
作者 靳岚 卢世奇 +2 位作者 芮执元 李卫兵 曾鑫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9-2147,共9页
为更有效地降低大功率高速电主轴用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腔温度,对含石墨烯的油气润滑影响轴承腔热流特性的规律进行分析。基于流体力学守恒方程,建立了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腔体内压缩气体、润滑油和石墨烯颗粒形成的气液固三相流热流分析数学... 为更有效地降低大功率高速电主轴用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腔温度,对含石墨烯的油气润滑影响轴承腔热流特性的规律进行分析。基于流体力学守恒方程,建立了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腔体内压缩气体、润滑油和石墨烯颗粒形成的气液固三相流热流分析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速度压缩气体状态下油气通道中的石墨烯润滑油环状流形成条件、轴承腔内石墨烯润滑油流场速度,以及石墨烯颗粒分布与轴承腔温度场的关系。结果表明,石墨烯润滑油速度与压缩气体速度之比为1∶10时,油气通道中会形成石墨烯润滑油环状流,使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腔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高速运转工况下,轴承腔内石墨烯的分布状态同时受离心力与滚珠高速自旋的影响,而且石墨烯颗粒分布越密集,该区域的温度越低;石墨烯润滑油在滚珠与内圈接触区域流速越大,表面换热系数越高,该区域散热越快,为石墨烯油气润滑更好地降低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温度、保障轴承正常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润滑 石墨烯 角接触球轴承 三相流
下载PDF
大截面摩擦焊装备及自动控制系统研发
2
作者 冯小林 辛舟 +3 位作者 张昌青 芮执元 李鄂民 刘满强 《焊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3,共9页
针对传统电解铝预焙阳极导电装置中使用手工焊时存在的劳动强度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及导电率偏低等问题,创新研制了国内首台5000 kN铝导杆摩擦焊装备和首台4000 kN铸钢爪摩擦焊装备,并投入实际生产。重点剖析2套装备在研发过程中涉及自... 针对传统电解铝预焙阳极导电装置中使用手工焊时存在的劳动强度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及导电率偏低等问题,创新研制了国内首台5000 kN铝导杆摩擦焊装备和首台4000 kN铸钢爪摩擦焊装备,并投入实际生产。重点剖析2套装备在研发过程中涉及自动控制设计范畴时,面临的焊件大惯量及大截面特性、摩擦焊工艺要求相位控制误差小、速度输出精度高,以及数据采集速率快等挑战,通过科学设计,实现摩擦焊装备对输入信号快速准确采集;同时,依靠高效控制策略构建,达到实时精准调控结果,满足大截面同种或异种金属在加工过程中对系统稳定性和人机互动质量,以及速度、位置、压力、安全等控制参数指标要求,进而满足摩擦焊工艺对加工焊件质量及重复性要求高的指标;由于其能够为焊接工艺研究提供过程精准数据,继而为追寻最佳接头质量提供科学路径。由于目前针对同种或异种金属大截面摩擦焊接头历经热时效、热循环及电流载荷下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较少,相关装备研制成果对焊接与控制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该类装备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截面摩擦焊装备 自动控制系统 电解铝预焙阳极导电装置
下载PDF
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TB6钛合金高速切削表面完整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易湘斌 芮执元 +3 位作者 李宝栋 徐创文 王亮 李怀元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41,共6页
通过TB6钛合金高速铣削试验,测量观察加工表面粗糙度、表面三维形貌和表层微观组织等表面完整性特征,利用极差法分析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显著性,探讨冷却润滑条件对加工表面形貌和表面变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工艺参数对表面粗... 通过TB6钛合金高速铣削试验,测量观察加工表面粗糙度、表面三维形貌和表层微观组织等表面完整性特征,利用极差法分析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显著性,探讨冷却润滑条件对加工表面形貌和表面变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程度依次为径向切深、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轴向切深;相比低温冷风加,微油雾润滑加工时钛合金表面粗糙度低,且表面无明显晶粒变形,表明加工表面塑性变形是影响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6钛合金 绿色切削 表面完整性 极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双判定准则的航空发动机叶片缺陷孔洞的边界提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景俊 芮执元 +2 位作者 剡昌锋 王文斌 魏财斌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62,共8页
航空发动机叶片缺陷孔洞的几何形状复杂、位置分布散乱且曲率变化明显,使用单一判定准则难以完整地提取其边界特征点。为实现叶片缺陷孔洞边界的精准提取和孔洞边界线的平滑拟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判定准则的航空发动机叶片缺陷孔洞边界... 航空发动机叶片缺陷孔洞的几何形状复杂、位置分布散乱且曲率变化明显,使用单一判定准则难以完整地提取其边界特征点。为实现叶片缺陷孔洞边界的精准提取和孔洞边界线的平滑拟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判定准则的航空发动机叶片缺陷孔洞边界特征点的提取算法。该算法采用K–Dimension tree(K–D树)建立点云的空间拓扑结构,以采样点及其K邻域点为参考依据构建拟合平面,将采样点的空间坐标转化为平面坐标。通过融合采样点的法向夹角判定准则与邻域场力矢量和判定准则,采用加权的方式获得采样点的特征值与判别阈值作为边界特征点的判定依据。通过两组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取复杂缺陷孔洞模型的边界特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判定准则 航空发动机叶片 缺陷孔洞 边界提取 边界拟合
下载PDF
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TB6钛合金高速铣削切屑形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易湘斌 芮执元 +3 位作者 贺瑗 张继林 沈建成 唐林虎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88,共4页
进行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切削TB6钛合金试验,对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钛合金切屑形态的表面形貌及几何特征进行研究,对锯齿形切屑的绝热剪切带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切屑自由端出现的毛边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其几何尺寸增大,频率增... 进行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切削TB6钛合金试验,对不同冷却润滑条件下钛合金切屑形态的表面形貌及几何特征进行研究,对锯齿形切屑的绝热剪切带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切屑自由端出现的毛边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其几何尺寸增大,频率增加,锯齿化程度增加;随着冷却润滑条件的改善,毛边现象趋于减弱。绝热剪切带的生成及演化是产生锯齿形切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6钛合金 绿色切削 切屑形态 绝热剪切
下载PDF
纳米压痕下孪晶钛铝合金性能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星 芮执元 +2 位作者 付蓉 剡昌锋 文洮 《机械制造》 2020年第8期54-57,共4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孪晶钛铝合金材料进行纳米压痕模拟,观察压痕过程中孪晶钛铝合金材料的位错演化和力学性能。模拟研究表明:在压痕前期,孪晶界阻碍位错运动,位错与位错形核之间的相互反应使材料的硬度提高;在压痕中后期,孪晶界吸收...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孪晶钛铝合金材料进行纳米压痕模拟,观察压痕过程中孪晶钛铝合金材料的位错演化和力学性能。模拟研究表明:在压痕前期,孪晶界阻碍位错运动,位错与位错形核之间的相互反应使材料的硬度提高;在压痕中后期,孪晶界吸收位错,使材料的硬度降低;压头距离孪晶界较远时,孪晶界对压痕过程的影响程度显著减小,且靠近孪晶界位置材料的弹性模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合金 纳米压痕 性能 研究
下载PDF
超声检测缺陷三维成像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应焘 李彦军 +4 位作者 芮执元 剡昌锋 王文斌 张罗丹 李景俊 《无损检测》 2019年第12期7-11,16,共6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传统人工检测结果显示不直观、误检率和漏检率高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叶片超声点云的三维成像方法研究。通过对超声C扫成像原理、空间曲面显示技术、三维着色模型以及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完成了超声点云三维重建模型的显...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传统人工检测结果显示不直观、误检率和漏检率高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叶片超声点云的三维成像方法研究。通过对超声C扫成像原理、空间曲面显示技术、三维着色模型以及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完成了超声点云三维重建模型的显示。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对叶片点云进行重构,结果显示该重构算法效果较好;建立了基于OpenGL的三维着色模型,将一般的着色映射空间由RGB颜色空间改为CIELAB颜色空间,使得缺陷区域的显示更加合理;采用C#.NET与软件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完成了超声点云的解析和显示,所运用的三维可视化方法能直观显示叶片缺陷在整体模型中的具体位置,使检测人员能够对三维显示后的模型进行全方位观测,以便于对缺陷区域的快速定位和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C扫 三维成像 着色模型 缺陷显示
下载PDF
Al含量对单晶TiAl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8
作者 曹卉 芮执元 +3 位作者 冯瑞成 陈文科 冯玉玺 剡昌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2-1108,共7页
通过改变TiAl中Al的含量,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Al含量对含有裂纹的单晶TiAl试件性能及裂纹扩展的影响,分析了不同Al含量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缺陷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Al含量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强度也不同。Al含量低于45 at%时... 通过改变TiAl中Al的含量,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Al含量对含有裂纹的单晶TiAl试件性能及裂纹扩展的影响,分析了不同Al含量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缺陷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Al含量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强度也不同。Al含量低于45 at%时,由于层错和位错的产生以及位错反应和运动产生的空位和空位的迁移提高了试件的塑性使得试件表现出良好的塑性,而大于该含量时,试件呈明显的脆性;Al含量较低时,裂纹以塑性变形的方式扩展,Al含量较高时,裂纹以脆性方式断裂。即Al含量会影响材料的性能;随着Al含量降低,试件的塑性增强,此外,Al含量对裂纹的扩展机制也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试件 AL含量 分子动力学 塑性 裂纹扩展
原文传递
考虑接触参数与摩擦生热交互影响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温升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靳岚 芮执元 +1 位作者 蒋海元 潘建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67,共7页
为精确预测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在实际工况下的温升,通过对角接触球轴承的生热机理分析,提出一种考虑接触参数与摩擦生热交互影响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温升预测方法。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脚本接口技术,自主编制Python脚本程序,实时提取受载... 为精确预测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在实际工况下的温升,通过对角接触球轴承的生热机理分析,提出一种考虑接触参数与摩擦生热交互影响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温升预测方法。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脚本接口技术,自主编制Python脚本程序,实时提取受载的角接触轴承的接触参数为初始量,计算轴承摩擦生热量,将其作为时变热载荷,加载至有限元模型上,求解在径向载荷和转速作用下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温升,得到接触参数、摩擦生热量、温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最后采用轴承温升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接触参数与摩擦生热交互影响下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温升预测方法更符合实际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参数 摩擦生热 交互影响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 温升预测
原文传递
片层厚度对双相TiAl合金力学性能影响的纳米压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兴华 芮执元 +3 位作者 付蓉 曹卉 文洮 剡昌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9-636,共8页
为研究纳米压痕过程中片层厚度和γ/α_(2)相界对双相TiAl合金变形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针对5种不同厚度的双相TiAl合金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计算了金刚石压头以垂直于γ/α;相界方向分别压入γ和α;相的纳米压痕过程。结果表... 为研究纳米压痕过程中片层厚度和γ/α_(2)相界对双相TiAl合金变形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针对5种不同厚度的双相TiAl合金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模拟计算了金刚石压头以垂直于γ/α;相界方向分别压入γ和α;相的纳米压痕过程。结果表明:材料的硬度随片层厚度的减小而增大,当片层厚度减小至7nm时,材料的硬度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减小片层厚度时,材料的硬度反而减小。材料的弹性模量也会随片层厚度的变化而改变,与硬度呈现正比关系。此外,在纳米压痕过程中,压头压入γ相时,变形行为以{111}面的层错为主,γ/α_(2)相界会阻碍位错的运动;压头压入α;相时,变形行为以(0001)基面的堆垛层错为主,基面上Shockley不全位错的运动会导致材料表面产生相变,且棱柱面滑移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层厚度 双相TiAl合金 力学性能 纳米压痕 分子动力学
原文传递
晶粒尺寸对γ-TiAl合金力学性能影响的纳米压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鹏 芮执元 +3 位作者 付蓉 曹卉 剡昌锋 者建武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52-2060,共9页
为研究纳米压痕过程中晶粒尺寸对γ-Ti Al合金力学性能及变形行为的影响,利用Voronoi方法建立多晶γ-Ti Al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压头压入不同晶粒尺寸模型的压痕过程,得到相应尺寸下的载荷-深度曲线,并计算了7种晶粒尺寸下γ-Ti... 为研究纳米压痕过程中晶粒尺寸对γ-Ti Al合金力学性能及变形行为的影响,利用Voronoi方法建立多晶γ-Ti Al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压头压入不同晶粒尺寸模型的压痕过程,得到相应尺寸下的载荷-深度曲线,并计算了7种晶粒尺寸下γ-Ti Al的硬度。结果表明:当晶粒尺寸小于9.9 nm时,晶粒尺寸与硬度表现出反Hall-Petch关系,位错和晶界活动共同促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晶界活动起主导作用。当晶粒尺寸大于9.9 nm时,晶粒尺寸与硬度符合Hall-Petch关系,晶界对材料变形影响较小,位错主导基体发生塑性变形。另外,分析了γ-Ti Al在压痕过程中的应力传递和形变恢复过程,发现致密晶界网格结构能够有效抑制压痕缺陷及内应力向材料内部传递;晶粒尺寸越小,压头下方的内应力分布越均匀,沿压痕方向的弹性恢复比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尺寸 Γ-TIAL 纳米压痕 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Crack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γ-TiAl alloy with pre-existing twin boundary 被引量:2
12
作者 CAO Hui rui zhiyuan +2 位作者 CHEN WenKe FENG ruiCheng YAN ChangFe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605-1615,共11页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γ-TiAl alloy with pre-existing crack and twin boundary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crack position o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γ-TiAl alloy with pre-existing crack and twin boundary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crack position o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γ-TiAl specimen are analysed through the snapshots of crack propagation, microstructure of crack tip and stress-strain curv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location motion is impeded, the good ductility can be maintained and the strength would be improved simultaneously by the twin boundary.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crack tip would change with crack positions. Essentially,the deformation behaviour mainly results from the reaction of dislocation-dislocation, dislocation-twin and twin-twin. Besides,the hierarchical twin is a main plastic deformation mechanism leading to strength of γ-TiAl specimen enhancement with noncompromising ductility and strain hardening. Based on stress-strain curv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yield strength varies with crack positions. They are the determinant factors for variation of the yield strength with different crack positions such as dislocation behaviour, stacking fault and hierarchical twin. The 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dislocation motion and the decohesion failure of crack tip atom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lower boundary crack and the center crack models. The crack propagation caused by the coalescent of the void and the crack tip is the main failure mechanism of γ-TiAl specimen.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echanism of crack propagation would be influenced by pre-existing twin boundary which can prevent the crack propagation and improve the fracture tough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K propagation Γ-TIAL TWIN BOUNDARY molecular dynamics DEFORMA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