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IODP建议书735-Full介绍
被引量:
20
1
作者
李春峰
汪品先
+16 位作者
Dieter Franke
李家彪
randell stephenson
许树坤
Peter Michael
周祖翼
翦知湣
李前裕
刘志飞
耿建华
木村学
阎贫
丘学林
王嘹亮
解习农
吴时国
吴能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39-1351,共13页
南海的形成揭示了大陆边缘张裂和盆地形成的复杂模式,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关于基底岩石和深海盆沉积层的精确年代数据还很缺乏,这使得对南海张裂年代的估计存在很大的误差,对张裂机制和历史的各种假设没有得到验证。同时只有对...
南海的形成揭示了大陆边缘张裂和盆地形成的复杂模式,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关于基底岩石和深海盆沉积层的精确年代数据还很缺乏,这使得对南海张裂年代的估计存在很大的误差,对张裂机制和历史的各种假设没有得到验证。同时只有对南海的张裂过程有了精确地分析与刻画,才能更好地理解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以及它们在印支块体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而向东南挤出、青藏高原隆升中可能起到的作用。2009年正式提交的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建议书735-Full建议在南海深海盆内的4个站位上实施钻探。这4个站位分布在南海盆地4个不同的次级构造单元上(南海东北部、西北次海盆、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这样的站位设计会确保完成本建议书的整体研究目标,即揭示南海的张裂历史和它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位于南海盆地最东北部的站位有助于确定该区域地壳的属性和验证古南海是否存在,位于西北次海盆的站位可能会提供南海的最早张裂年代,另外2个分别位于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的站位将重点确定2个次海盆的绝对年龄、基底矿物成分与磁化率以及2个次海盆的相对张裂次序。这些站位的水深大约在2910~4400m,钻探深度预计到海底以下大约700~2200m,总的钻透深度为5959m,其中5359m穿透沉积层,另外600m或400m钻入基底。所有这些站位的位置是由已有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所确定,目前计划收集更多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以满足IODP对井位调查数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大陆破裂
盆地形成
海底扩张
地壳演化和地幔流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IODP建议书735-Full介绍
被引量:
20
1
作者
李春峰
汪品先
Dieter Franke
李家彪
randell stephenson
许树坤
Peter Michael
周祖翼
翦知湣
李前裕
刘志飞
耿建华
木村学
阎贫
丘学林
王嘹亮
解习农
吴时国
吴能友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Federal Institute for Geo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University of Aberdeen
台湾中央大学
University of Tulsa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39-1351,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日本南海海槽俯冲增生楔前缘的构造变形分析-兼与马尼拉俯冲带的对比”(编号:4087602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子课题“南海新生代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模式”(编号:2007CB41170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大洋钻探站位调查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08AA093001)资助
文摘
南海的形成揭示了大陆边缘张裂和盆地形成的复杂模式,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关于基底岩石和深海盆沉积层的精确年代数据还很缺乏,这使得对南海张裂年代的估计存在很大的误差,对张裂机制和历史的各种假设没有得到验证。同时只有对南海的张裂过程有了精确地分析与刻画,才能更好地理解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以及它们在印支块体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而向东南挤出、青藏高原隆升中可能起到的作用。2009年正式提交的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建议书735-Full建议在南海深海盆内的4个站位上实施钻探。这4个站位分布在南海盆地4个不同的次级构造单元上(南海东北部、西北次海盆、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这样的站位设计会确保完成本建议书的整体研究目标,即揭示南海的张裂历史和它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位于南海盆地最东北部的站位有助于确定该区域地壳的属性和验证古南海是否存在,位于西北次海盆的站位可能会提供南海的最早张裂年代,另外2个分别位于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的站位将重点确定2个次海盆的绝对年龄、基底矿物成分与磁化率以及2个次海盆的相对张裂次序。这些站位的水深大约在2910~4400m,钻探深度预计到海底以下大约700~2200m,总的钻透深度为5959m,其中5359m穿透沉积层,另外600m或400m钻入基底。所有这些站位的位置是由已有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所确定,目前计划收集更多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以满足IODP对井位调查数据的要求。
关键词
南海
大陆破裂
盆地形成
海底扩张
地壳演化和地幔流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Continental break-up
Basin formation
Seafloor spreading
Crustal evolution and mantle flow.
分类号
P736.22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756.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张裂过程及其对晚中生代以来东南亚构造的启示--IODP建议书735-Full介绍
李春峰
汪品先
Dieter Franke
李家彪
randell stephenson
许树坤
Peter Michael
周祖翼
翦知湣
李前裕
刘志飞
耿建华
木村学
阎贫
丘学林
王嘹亮
解习农
吴时国
吴能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