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新能源消纳的黄河上游水电站群生态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述 陈琼 +2 位作者 任康 张鑫凯 李智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为降低黄河上游水电站群调度中新能源消纳对河流径流情势和生态完整度的影响,以河流径流情势变化最小、水电站群发电量最大、发电出力平稳性最高为目标,建立了风水光多能互补系统生态调度模型,采用多目标进化算法求解,探讨了多能互补系... 为降低黄河上游水电站群调度中新能源消纳对河流径流情势和生态完整度的影响,以河流径流情势变化最小、水电站群发电量最大、发电出力平稳性最高为目标,建立了风水光多能互补系统生态调度模型,采用多目标进化算法求解,探讨了多能互补系统发电出力、新能源消纳及河流生态保护之间的均衡关系。结果表明:水电站群发电量和河流生态保护目标之间呈现明显的竞争关系,多能互补系统的发电出力波动越大,水电站群发电量越大,径流情势变化也越大;入库径流量越大,水电站群生态调度对径流情势的影响越小;多能互补系统生态调度对径流情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年发生高/低流量脉冲次数和流量平均增加率/减少率这两项指标,在枯水年发电量最大的调度结果中,年发生低流量脉冲次数和流量平均减少率指标的变化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消纳 生态调度 水电站群 多能互补系统 多目标进化算法 黄河上游
下载PDF
基于GC-IMS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的“三层次”风味变化
2
作者 姜容 任康 +3 位作者 刘振平 龙道崎 甘芳瑗 庞钶靖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1,共6页
为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风味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究其堂食过程中3个阶段的整体风味差异性及关键的风味标志物。结果显示:在3个阶段中共筛选出65种差异性风味成分,基于... 为分析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风味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探究其堂食过程中3个阶段的整体风味差异性及关键的风味标志物。结果显示:在3个阶段中共筛选出65种差异性风味成分,基于这些成分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各阶段的风味,呈现“三层次”风味分明的特点;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表明,乙酸异戊酯、乙酸芳樟酯、香茅醛(D)、2-乙基-5-甲基吡嗪、丁酸丁酯、己醇、2,6-二甲基吡啶、2-丁醇、1-辛烯-3-醇、2-庚醇、丁酸异丁酯、乙酸乙酯、2-甲基-2-戊烯醛、3-蒈烯、2,5-二甲基吡嗪共15种风味成分是区分泡椒味万州烤鱼堂食过程中“三层次”风味的潜在风味标志物。该研究深入挖掘万州烤鱼风味特征,为提升万州烤鱼品牌价值和制定万州烤鱼风味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州烤鱼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堂食过程 风味变化
下载PDF
高k栅介质的TDDB效应
3
作者 任康 贡佳伟 +2 位作者 丁俊贤 王磊 李广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6,共5页
半导体工艺进入45 nm以后,使用高k栅介质HfO_(2)代替传统的SiO_(2),解决了因栅氧化层变薄而引起的栅极漏电流过大的问题.经时击穿(time dependent dielectric breakdown,简称TDDB)效应的寿命时间是衡量栅氧化层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高k... 半导体工艺进入45 nm以后,使用高k栅介质HfO_(2)代替传统的SiO_(2),解决了因栅氧化层变薄而引起的栅极漏电流过大的问题.经时击穿(time dependent dielectric breakdown,简称TDDB)效应的寿命时间是衡量栅氧化层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高k栅介质存在更多的氧相关缺陷,对电压的反应更敏感,因此研究高k栅介质TDDB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影响高k栅介质TDDB效应的因素、减轻高k栅介质TDDB效应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栅氧化层面积越大,越容易被击穿,TDDB效应越严重;温度越高,击穿时间越短,TDDB效应越严重;氧环境下对高k栅介质进行沉积后退火,可减轻高k栅介质的TDDB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k 栅介质 经时击穿效应 栅氧化层 HfO_(2)
下载PDF
缓冲层和保护层对Ta(Ti)/Co/Nb多层膜热稳定性影响
4
作者 黄彦翔 任康 +11 位作者 丁俊贤 贡佳伟 许文涛 赵文礼 李涛 章健康 谢俊磊 徐耀鸿 丁泽豪 朱济生 李广 王磊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底层(BL)/钴(Co)/顶层(CL)三层膜,通过考察Co磁矩(M)与温度(T)的关系,系统分析了不同BL和CL对Co层热稳定性的影响。其中BL和CL分别为非磁性过渡金属钽(Ta)、钛(Ti)和铌(Nb)。研究发现,不同的非磁性底层和顶层材料对C...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底层(BL)/钴(Co)/顶层(CL)三层膜,通过考察Co磁矩(M)与温度(T)的关系,系统分析了不同BL和CL对Co层热稳定性的影响。其中BL和CL分别为非磁性过渡金属钽(Ta)、钛(Ti)和铌(Nb)。研究发现,不同的非磁性底层和顶层材料对Co的热稳定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Ti作为BL和CL时Co的热稳定性最好。此外,与BL相比,CL在Co层的M-T具有更重要的影响,相同的CL其Co具有类似M-T曲线。实验结果可以解释为非磁性BL和CL与Co之间存在的耦合相互作用。这揭示出在纳米级多层膜中,通常用于促进晶体结构和防止氧化的底部非磁性缓冲层和顶部保护层可能对其相邻的磁性层的磁性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i)/Co/Nb多层膜 钴热稳定性 底层(缓冲层) 顶层(保护层)
下载PDF
基于主动加热方法的隧道积水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5
作者 方忠强 王皓宇 +3 位作者 胡慧江 张坤 任康 张丹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3-480,共8页
针对目前隧道积水事件及积水范围监测需求,研发了两种新型隧道积水传感器,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温度传感(DTS)的隧道积水分布式感测方法。通过将传感光缆按二维平面螺旋封装方式提高了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利用主动加热方法,显著提高了水-气... 针对目前隧道积水事件及积水范围监测需求,研发了两种新型隧道积水传感器,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温度传感(DTS)的隧道积水分布式感测方法。通过将传感光缆按二维平面螺旋封装方式提高了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利用主动加热方法,显著提高了水-气界面传感光缆的温度差异,进而实现对积水事件和积水范围的识别。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传感光缆的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的两种传感器均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由于螺旋Ⅰ型的环间距更小,其空间分辨率及定位精度均高于螺旋Ⅱ型;在多种典型工况下两种传感器均可以准确识别积水的水-气界面,定位误差均小于10cm;适当增大加热温度可以提高传感器的定位精度,50℃加热工况时的定位精度明显优于35℃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积水 DTS 光纤传感 主动加热方法
下载PDF
热电子诱导穿透对pMOSFET的影响
6
作者 任康 丁俊贤 +2 位作者 贡佳伟 王磊 李广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43-45,共3页
随着晶体管尺寸的不断减小,由于热电子诱导穿透(HEIP)而引起的pMOSFET器件可靠性退化问题,一直是深亚微米器件研究的热点,老化(Burn in)实验作为高温测试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用以保证器件的可靠性,HEIP效应会影响老化实验中的累积... 随着晶体管尺寸的不断减小,由于热电子诱导穿透(HEIP)而引起的pMOSFET器件可靠性退化问题,一直是深亚微米器件研究的热点,老化(Burn in)实验作为高温测试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用以保证器件的可靠性,HEIP效应会影响老化实验中的累积良率。本文通过改善SiN和STI(浅槽隔离)的侧壁氧化物界面态的实验,研究工艺过程对HEIP寿命时间的影响,得出可以通过优化工艺过程来提高HEIP效应的寿命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子诱导穿透 可靠性 寿命时间
下载PDF
基于SSA-GPR模型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
7
作者 张杰 任康 +3 位作者 马天 王伟璐 邢作霞 韩广明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年第4期65-73,89,共10页
为提高风电机组发电效率,增加经济收益,实现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高斯过程回归(SSA-GPR)模型的风电机组状态监测新方法。首先对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利用相关... 为提高风电机组发电效率,增加经济收益,实现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高斯过程回归(SSA-GPR)模型的风电机组状态监测新方法。首先对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完成模型的输入量选择;然后利用机组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参数建立常态回归模型,实时计算重构误差,通过实时监测功率残差值是否超过动态故障阈值来判断机组状态。实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预测误差更小,并可以提前120 min实现机组异常运行状态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DA数据 麻雀搜索算法 高斯过程回归 状态监测 风电机组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Thawing Methods on Post-thaw Motility of Cow Semen in Cryopreservation Straws 被引量:1
8
作者 Qiao Limin Guo Tong +5 位作者 Qiao Fuqiang Yao Hua Xiao Xishan Hou Yinxu Fu Jingtao ren kang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4年第4期185-187,208,共4页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hawing temperatures(5,15,40,75,90 ℃) and times(1- 120 s) on properties of post-thaw cow semen by detecting frozen-thawed semen motility,acrosome integrity and ta...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hawing temperatures(5,15,40,75,90 ℃) and times(1- 120 s) on properties of post-thaw cow semen by detecting frozen-thawed semen motility,acrosome integrity and tail membrane integrity,further obtaining the optimal thawing method of straw frozen semen from dairy co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awing of the straw frozen semen of dairy cow at 75 ℃ for 3 s yielded the highest semen motility,followed by 40 ℃for 20 s,and the least by low temperature 5 ℃ and room temperature 15 ℃ with a semen motility of 0. 3,moreover thawing at high temperature 90 ℃ was not suitable for large scale production due to the difficult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2) The acrosome intact rate and plasma membrane integrity rate of semens thawed at90 ℃ were remarkably lower than that at 40 ℃ and 75 ℃ significantly(P 【 0. 05),while its semen malform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40 ℃and 75 ℃(P 【 0. 05);(3) The Survival time of semens at 37 ℃ varied largely among different thawing temperature,in detail by 40 ℃ 】 75 ℃ 】 90 ℃. In practice,the thawing method of straw frozen semen of dairy cow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 and inseminated immediately,with the recommended condition of thawing at 75 ℃ for 3 s. If the thawed semen could not be inseminated immediately,the thawing should be performed at 20 s for 40 ℃to maintain the motility for a longer t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w semen Thawing temperature Thawing time Semen quality
下载PDF
考虑径流非一致性的水库分期旱限水位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云珲 黄生志 +3 位作者 任康 郭怿 江建华 黄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4-154,共11页
【目的】分析变化环境下水文序列的非一致性,为龙羊峡水库分期旱限水位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和水文序列振动中心重构法,对龙羊峡水库年径流序列进行一致性分析及修正,然后利用... 【目的】分析变化环境下水文序列的非一致性,为龙羊峡水库分期旱限水位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和水文序列振动中心重构法,对龙羊峡水库年径流序列进行一致性分析及修正,然后利用水库旱限水位分级和Fisher最优分割法,对径流序列修正前后不同干旱等级下的水库分期旱限水位进行确定,最后通过耦合分期旱限水位建立以缺水指数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龙羊峡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对径流序列修正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分期旱限水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一致性检验发现,龙羊峡水库径流序列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并在1989年发生突变。经一致性修正后计算龙羊峡水库7-10月、11-12月、1-4月、5-6月4个分期的旱限水位,在轻旱条件下分别为2530.00,2534.91,2539.10和2535.13 m,中旱条件下分别为2530.00,2535.44,2539.80和2536.70 m,重旱条件下分别为2530.00,2535.87,2540.35和2537.89 m;特旱条件下分别为2530.00,2536.06,2540.58和2538.12 m。采用不同调度模型对龙羊峡水库进行优化调度,结果显示修正后的调度效果较好,其总缺水量、缺水指数相比修正前分别降低5.37%和6.03%,其中枯水时段平均缺水量降低了10.71%,缺水程度改善明显。【结论】非一致性径流对龙羊峡水库旱限水位的确定有一定影响,一致性修正后的径流使水库旱限水位的确定更加可靠,水库的抗旱能力得以提升,可为水库供水、抗旱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旱限水位 一致性检验 水文序列修正 频率分析 调度模型优化 龙羊峡水库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欢 魏天兴 +4 位作者 陈宇轩 沙国良 任康 辛鹏程 郭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0-107,共8页
【目的】人工林作为重要的碳汇资源库,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通过分析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准确评估黄土高原的土壤碳汇能力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方法】以黄土丘陵退耕区吴起县为研究区域,... 【目的】人工林作为重要的碳汇资源库,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通过分析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准确评估黄土高原的土壤碳汇能力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方法】以黄土丘陵退耕区吴起县为研究区域,典型人工油松林、山杏林、沙棘林为研究对象,天然草地为对照,应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法,探究黄土丘陵退耕区典型人工林0~2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高于深层土壤,0~2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山杏(97.145 g/m^(2))>草地(92.418 g/m^(2))>沙棘(68.695 g/m^(2))>油松(61.130 g/m^(2))。沙棘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变异程度最大(0.219),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变异程度最小(0.115);(2)研究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与黏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呈负相关关系,全氮、碱解氮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正向效应显著;(3)地形(30.71%)对0~200 cm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储量垂直变化的相对贡献最大,其中海拔(19.66%)是影响0~2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结论】综上,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表聚性,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养分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人工山杏林具有较强的土壤碳汇功能,可作为黄土丘陵退耕区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库 人工林 空间分布 主成分分析 土壤碳循环
下载PDF
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免疫毒性反应的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沥豪 邵安良 +4 位作者 许林 任康 王洪建 陈亮 许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4,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但目前关于其免疫毒性未进行深入研究。目的:评价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毒性。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皮下囊不植... 背景:研究表明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但目前关于其免疫毒性未进行深入研究。目的:评价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毒性。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皮下囊不植入材料,实验组一皮下囊植入未纯化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实验组二皮下囊植入纯化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对照组皮下囊植入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植入后第14,28天时,分析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的质量及脏器质量系数,血清IgG、IgM浓度,脾脏淋巴细胞中T、B细胞比例,脾脏及胸腺病理组织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实验过程中,植入材料小鼠状态良好,无明显中毒反应;②植入后第14天时,实验组一心脏质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对照组肺脏质量及质量系数低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二肾脏质量系数高于假手术组(P<0.05);植入后第14,28天,植入材料3组其余脏器质量及脏器质量系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实验组二植入后第14天的IgM浓度低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一植入后第28天的IgG浓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④植入后第14,28天,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对照组B、T淋巴细胞比例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植入后第14,28天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植入材料3组均有轻微慢性炎症,炎性反应程度为实验组二<实验组一<对照组;⑥结果表明,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较低的免疫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 可吸收 止血材料 聚多糖 羧甲基壳聚糖 免疫毒性 体内降解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基止血材料及其止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康 吴沥豪 许零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915,共5页
有效的止血材料可以快速控制出血,达到拯救患者生命的目的。近年来新型止血材料中壳聚糖基止血材料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由于壳聚糖几乎不溶于水,限制了其应用。羧甲基壳聚糖基止血材料可以通过对红细胞的活化、诱导血小板聚集来促进... 有效的止血材料可以快速控制出血,达到拯救患者生命的目的。近年来新型止血材料中壳聚糖基止血材料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但由于壳聚糖几乎不溶于水,限制了其应用。羧甲基壳聚糖基止血材料可以通过对红细胞的活化、诱导血小板聚集来促进止血。此外,羧甲基壳聚糖可与Ca^(2+)结合,活化血小板并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可吸附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促进止血。本文对羧甲基壳聚糖基止血材料及其止血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加强对羧甲基壳聚糖基止血材料止血机制的认识,为羧甲基壳聚糖基止血材料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羧甲基壳聚糖 止血材料 止血机制
下载PDF
基于DTS的隧道渗漏分布式感测方法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皓宇 方忠强 +2 位作者 任康 涂齐亮 张丹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6-893,共8页
隧道渗漏问题严重影响其运营安全,基于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进行渗漏监测已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针对常规渗漏监测技术的不足,根据基于干湿球温度计测量原理,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温度敏感型隧道渗漏传感光缆,并提出... 隧道渗漏问题严重影响其运营安全,基于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进行渗漏监测已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针对常规渗漏监测技术的不足,根据基于干湿球温度计测量原理,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温度敏感型隧道渗漏传感光缆,并提出基于DTS的隧道渗漏分布式感测方法,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该隧道渗漏分布式感测方法的进行可行性验证,分析了影响感测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利用研发的温度敏感型光缆可以准确识别渗漏事件,该传感光缆经过多次风干—浸湿后,仍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渗漏速度、环境风速、渗漏时长对准确识别渗漏事件的影响较小;提出了渗漏点识别的阈值标准,即当传感光缆不同测点间的相对温度降幅达到或大于0.5℃,且2 h内的降温速率达到或大于0.4℃/h时,可以判定为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渗漏 DTS 分布式传感 温度敏感
下载PDF
纠正性训练对排球运动员运动功能障碍影响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任康 赵振东 任慧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9期20-23,共4页
运动功能障碍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些关节部位本该具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纠正性训练对消除运动功能障碍且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纠正性训练是指在保证身体正常工作的基础上,改善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同工作关系,其针... 运动功能障碍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些关节部位本该具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纠正性训练对消除运动功能障碍且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纠正性训练是指在保证身体正常工作的基础上,改善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同工作关系,其针对的是功能异常的动作。该文选取10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为期6周的纠正性训练干预,对比实验前后数据,探究纠正性训练对消除排球运动员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前后FMS平均分由12.20分提高至15.30分,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MS各项测试得分均有所提高,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躯干稳定俯卧撑、躯干旋转稳定性呈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前后FMS非对称性测试不对称人次由20人次减少至10人次。由此得出结论:纠正性训练能有效提高排球运动员FMS各项测试成绩和总分,可以改善和优化动作模式,消除动作模式的不对称性,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建议将纠正性训练纳入今后的训练中,消除功能障碍,更好地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正性训练 排球运动员 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性动作筛查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灭菌对南美白对虾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许零 吴沥豪 +6 位作者 陈功 毋思思 任康 周艳艳 吴云建 颜良豪 郭文忠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5-64,共10页
电子束(Electron beam,EB)辐照灭菌是避免微生物污染影响食物品质的有效方法。为探究南美白对虾使用电子束灭菌后的性能变化,采用10 MeV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系统对样品进行辐照(吸收剂量范围0~12 kGy),并对虾的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含量,... 电子束(Electron beam,EB)辐照灭菌是避免微生物污染影响食物品质的有效方法。为探究南美白对虾使用电子束灭菌后的性能变化,采用10 MeV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系统对样品进行辐照(吸收剂量范围0~12 kGy),并对虾的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含量,pH,挥发性盐基氮,质构特征,微生物学及感官满意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蛋白质、脂肪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最佳吸收剂量(6~8 kGy)时,表征虾新鲜度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较低,大部分氨基酸含量达峰值,咀嚼性、内聚性等质构特征明显提升,未检出微生物菌落,颜色和口感更好。这表明EB辐照灭菌是一种有效的食品微生物控制手段,在不降低冷冻南美白对虾营养成分等性能的情况下,使其口感更为新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电子束辐照 灭菌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压力型扩大头锚杆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哲 陆柯颖 +4 位作者 王乔坎 崔涵晟 任康 马少俊 许四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93-197,共5页
通过自行研制的模型试验装置,利用PIV技术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压力型扩大头锚杆力学特性以及周围土体位移发展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型扩大头锚杆的受力过程可分为侧摩阻力阶段、过渡阶段和端部阻力阶段,在每个阶段转变之间荷载位移曲... 通过自行研制的模型试验装置,利用PIV技术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压力型扩大头锚杆力学特性以及周围土体位移发展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型扩大头锚杆的受力过程可分为侧摩阻力阶段、过渡阶段和端部阻力阶段,在每个阶段转变之间荷载位移曲线会出现"拐点"。基于数字图像分析,提出压力型扩大头锚杆扩大头锚固段近端土体临界位移场影响范围呈"灯泡型",且当扩大头锚固段长径比超过3∶1后,随着继续增大长径比对扩大头锚固段近端的位移场范围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荷载 压力型扩大头锚杆 模型试验 破坏特性 土体发展机理
下载PDF
京郊畜禽粪污氮磷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帅 陆鹏 +4 位作者 陈硕 吴建繁 任康 史文清 陈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4-251,共8页
中国规模化养殖废弃物中养分资源数量可观,但缺乏循环利用技术,处置不当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该文通过问卷调研和粪污样品检测,对京郊典型养殖场粪便和废水中的总氮、总磷含量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追踪典型规模化猪场废水中总氮、总磷含量... 中国规模化养殖废弃物中养分资源数量可观,但缺乏循环利用技术,处置不当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该文通过问卷调研和粪污样品检测,对京郊典型养殖场粪便和废水中的总氮、总磷含量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追踪典型规模化猪场废水中总氮、总磷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所调研的养殖场中,猪粪、牛粪的总氮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29.1,17.8 g/kg,总磷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5.1,6.8 g/kg,猪粪便的总氮、总磷含量变异程度大于牛粪;猪场和牛场中废水总氮、总磷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分别为892,540和82.4,53.3 mg/L,猪场废水总氮、总磷含量变异程度明显大于牛场。规模化猪场粪便总氮、总磷含量受到饲料配方的影响较大;受饲料和圈舍用水量的影响,现行饲养工艺及粪污处理方式下粪便对废水中总氮、总磷含量的影响较小;万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废水中总氮、总磷含量存在季节性差异,且随着废水存储时间的推移其无机磷比例增加。这些变化特征可对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再利用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控制 畜禽粪污 京郊
下载PDF
四种草本植物混播处理在西藏措那湖沙害区植被恢复中的表现 被引量:9
18
作者 任康 郭坤 +1 位作者 郑景明 周金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0-920,共11页
在西藏措那湖沙害区采用不同物种搭配方式和混播比例对红豆草、紫花苜蓿(三得利)、披碱草、高羊茅进行播种,并在播种当年和第二年生长期结束后对生物量等特性进行分析,旨在找到适合在措那湖沙区植被恢复中可应用的适宜草种及最佳的种植... 在西藏措那湖沙害区采用不同物种搭配方式和混播比例对红豆草、紫花苜蓿(三得利)、披碱草、高羊茅进行播种,并在播种当年和第二年生长期结束后对生物量等特性进行分析,旨在找到适合在措那湖沙区植被恢复中可应用的适宜草种及最佳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1)播种当年混播方式对两种禾本科植物披碱草和高羊茅的株高、根长影响不显著,但会使两种豆科植物红豆草和紫花苜蓿的株高增加;2)混播方式对草地单位面积的生物量有明显的影响,豆禾草种混播处理中生物量会随着豆科植物比例的减小而增加,播种当年披碱草单播及披碱草+高羊茅(5∶5)的混播处理有较高的生物量,分别为(756.33±96.29) g/m^2、(720.25±35.63) g/m^2,次年披碱草单播及披碱草+高羊茅(7∶3)的处理总生物量最高分别为(832.13±124.71) g/m^2、(723.83±57.14) g/m^2;3)披碱草+高羊茅3个混播比例的处理两年中均表现出较高的盖度,其中播种当年披碱草+高羊茅(5∶5)的处理盖度最大为87%,次年盖度均达到60%以上;4)在高寒气候下的混播草种实验中,禾本科植物对草地恢复的贡献要明显大于豆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措那湖沙害区 植被恢复 种植方式 生长特性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退耕恢复植被土壤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沙国良 陈宇轩 +3 位作者 魏天兴 任康 郭鑫 傅彦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65-1272,共8页
为深入了解退耕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退耕还林树种沙棘、油松、山杏和山杏油松混交林0~10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土壤为对照,运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探究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 为深入了解退耕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退耕还林树种沙棘、油松、山杏和山杏油松混交林0~10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土壤为对照,运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探究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退耕恢复植被有机碳、无机碳、全碳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植被平均土壤全碳含量为1.685~1.898g/kg,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山杏(0.368 g/kg)>草地(0.299 g/kg)>沙棘(0.250 g/kg)>油松(0.233 g/kg)>油松山杏混交(0.209 g/kg),平均土壤无机碳含量为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的5.6倍;(2)所有植被土壤深层(60~100 cm)无机碳含量均无显著差异;除油松外各植被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0.05);(3)坡向、坡度、海拔、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壤黏粒、有效磷和速效氮共解释了78%、24%和77%的有机碳、无机碳和全碳含量变化,其中海拔、坡向和土壤含水量为研究区土壤碳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形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碳含量分布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正确评估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及其生态效益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有机碳 无机碳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Cr钢在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田永强 付安庆 +7 位作者 胡建国 郑欣 胥聪敏 任康 吕乃欣 李文升 尹成先 袁军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57,共9页
目的研究低Cr钢(3%~9%)在60℃的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方法将三种低Cr钢(3Cr-H、5Cr-H、9Cr-H)加热到900℃之后,保温40min,进行水冷。对热处理之后的钢试样(依次编号3Cr-H、5Cr-H、9Cr-H)进行高温高压CO_2/H_2S腐蚀模拟实验,通... 目的研究低Cr钢(3%~9%)在60℃的CO_2/H_2S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方法将三种低Cr钢(3Cr-H、5Cr-H、9Cr-H)加热到900℃之后,保温40min,进行水冷。对热处理之后的钢试样(依次编号3Cr-H、5Cr-H、9Cr-H)进行高温高压CO_2/H_2S腐蚀模拟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腐蚀产物膜的微观形貌和成分以及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3Cr、5Cr、9Cr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443、0.0372、0.0060 mm/a,且腐蚀速率随着Cr含量的增加而降低。3Cr-H、5Cr-H、9Cr-H钢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1527、0.0445、0.0070mm/a,其腐蚀速率也是随着Cr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3Cr-H钢的腐蚀速率是3Cr钢的3.4倍,耐蚀性能变化明显。5Cr-H钢的腐蚀速率是5Cr钢的1.19倍。9Cr-H钢的腐蚀速率与9Cr钢相比,几乎没有差别。六种材料的腐蚀产物均为FeS化合物,并没有发现典型的FeCO_3晶体(CO_2腐蚀产物)。3Cr、5Cr、3Cr-H、5Cr-H钢的腐蚀产物均为双层膜结构,9Cr、9Cr-H钢的腐蚀产物为单层膜结构。结论热处理未影响腐蚀速率随Cr含量的变化趋势,基体中Cr含量越高,腐蚀产物膜中的Cr富集量越大,从而有助于降低其腐蚀速率。热处理对3Cr钢的显微组织及其腐蚀行为影响最为显著,不仅加剧了其均匀腐蚀,而且促进了点蚀的发生,这是因为热处理后,显微组织中析出第二相含Cr的碳化物,使部分区域出现了贫Cr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r钢 微观组织 硫化氢腐蚀 二氧化碳腐蚀 硫化亚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