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PC6/t-BAMBP协同萃取铯机理的NMR研究
1
作者 邢慧芳 王丽 +3 位作者 戎猛 孟启宇 杨良嵘 刘会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3-114,共2页
采用^(1)HNMR和^(133)CsNMR研究了BPC6和t-BAMBP协同萃取Cs^(+)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氘代氯仿中,BPC6与Cs^(+)可形成配合物,t-BAMBP与Cs^(+)不发生配位。在BPC6/t-BAMBP与Cs^(+)进行协同萃取时,Cs^(+)首先通过与BPC6进行配位进入油相,随... 采用^(1)HNMR和^(133)CsNMR研究了BPC6和t-BAMBP协同萃取Cs^(+)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氘代氯仿中,BPC6与Cs^(+)可形成配合物,t-BAMBP与Cs^(+)不发生配位。在BPC6/t-BAMBP与Cs^(+)进行协同萃取时,Cs^(+)首先通过与BPC6进行配位进入油相,随后由BPC6·Cs^(+)配合物向相互作用更强的t-BAMBP·Cs^(+)进行转移,且随着t-BAMBP加入量的增加,t-BAMBP的配位数增加,形成更稳定的t-BAMBP·Cs^(+)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BPC6 t-BAMBP 协萃 铯离子萃取
下载PDF
磷酸酯基超交联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光谱表征
2
作者 蔡慧 戎猛 +4 位作者 王丽 邢慧芳 吴霞 杨良嵘 刘会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1-22,共2页
我国稀土开采工业中存在大量浸矿尾液,从尾液中高效分离稀土具有重要意义。超交联聚合物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道结构性质可调且优异稳定性的多孔材料。通过外交联剂编织法合成了两种富含磷酸酯基团的超交联聚合物(P-DPP,P-DPPE),通... 我国稀土开采工业中存在大量浸矿尾液,从尾液中高效分离稀土具有重要意义。超交联聚合物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道结构性质可调且优异稳定性的多孔材料。通过外交联剂编织法合成了两种富含磷酸酯基团的超交联聚合物(P-DPP,P-DPPE),通过磷酸酯基团与稀土的路易斯酸碱相互作用提高对稀土的选择性,并通过FTIR,ICP-OES和BET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为研究该类聚合物用于尾矿稀土的分离提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交联 磷酸酯基 红外光谱 稀土 分离
下载PDF
共轭微孔聚合物结构调整及其荧光发射探究用于吸附传感
3
作者 赵越 戎猛 +3 位作者 吴霞 邢慧芳 杨良嵘 刘会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71-272,共2页
有机多孔聚合物(POPs)是一类高比表面积,具有复杂孔径结构,可修饰不同官能团的新型有机材料,其复杂的微观结构使其在吸附分离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是有机多孔聚合物的一种,其也具有上述所说的有机多孔聚合物的特性... 有机多孔聚合物(POPs)是一类高比表面积,具有复杂孔径结构,可修饰不同官能团的新型有机材料,其复杂的微观结构使其在吸附分离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是有机多孔聚合物的一种,其也具有上述所说的有机多孔聚合物的特性,相比其他类型的有机多孔聚合物,大共轭环的骨架使其结构更加刚性,并赋予其具有可见光区荧光的特性。本工作从调整聚合物合成单元方式调节结构,探究不同类型聚合物的荧光波长,有助于了解其在化学吸附与传感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多孔聚合物 共轭微孔聚合物 荧光光谱 吸附 传感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用β-双酮协萃体系从含锂卤水中选择性分离锂的机理研究
4
作者 赵鋆泽 邢慧芳 +2 位作者 戎猛 刘会洲 杨良嵘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7-68,共2页
锂作为欧盟在2020年宣布的一种关键原材料,正在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锂需求的增长对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进了新的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近几年,液态锂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盐湖卤水、地热卤水以及油气田卤水等。因此... 锂作为欧盟在2020年宣布的一种关键原材料,正在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锂需求的增长对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进了新的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近几年,液态锂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盐湖卤水、地热卤水以及油气田卤水等。因此,以合理高效的方式从UOG卤水中提取锂将缓解各国的锂短缺问题。在这项工作中,采用了β-二酮-协萃体系选择性分离UOG卤水中的锂。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了两种分离锂的方式的可行性。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探究了β-双酮萃取锂的机理。基于理论分析和实验,最终选择HTTA与TOPO作为实际卤水中提取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双酮 协同萃取 液态锂资源 ICP-OES 红外光谱
下载PDF
非接触式生理参数测量设备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汪秀军 曹大平 +3 位作者 曹宜 舒兴 荣猛 范强 《信息技术》 2018年第8期17-22,共6页
文中设计非接触测量生理参数的仪器。基于图像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Imaging photoplethysmography,IPPG)原理,检测到的反射光强中就包含了组织的生理信息,通过对人脸视频图像进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人脸,同时采用多步信号处理算法进行处... 文中设计非接触测量生理参数的仪器。基于图像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Imaging photoplethysmography,IPPG)原理,检测到的反射光强中就包含了组织的生理信息,通过对人脸视频图像进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人脸,同时采用多步信号处理算法进行处理,得出心率、呼吸速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数值。该系统可非接触进行监测,平台易操作、低成本,因而在临床应用及家庭健康监测等场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PG 卷积神经网络 心率 呼吸速率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基于IPPG非接触式生理参数测量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荣猛 范强 李凯扬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8年第1期27-31,35,共6页
介绍了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技术(imaging photoplethysmography,IPPG)的非接触式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算法的研究工作。在自主研发的IPPG非接触生理参数测量仪中运用IPPG的新原理。运用视频图像处理的新方法,基于视频信号检测经过人体组... 介绍了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技术(imaging photoplethysmography,IPPG)的非接触式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算法的研究工作。在自主研发的IPPG非接触生理参数测量仪中运用IPPG的新原理。运用视频图像处理的新方法,基于视频信号检测经过人体组织和血液吸收后的反射光强不同,从得到的脉搏波中计算出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实现了人体生理参数无创连续非接触测量的新技术。经过实验验证与对比分析,本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测量效果。在未来家庭健康医疗发展的场景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技术 非接触 心率 呼吸频率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基于NMR方法的苯硼酸与1,2,4-丁三醇相互作用位点的研究
7
作者 孟启宇 戎猛 +2 位作者 于杰淼 杨良嵘 刘会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43-244,共2页
利用核磁共振法(NMR)研究苯硼酸与1,2,4-丁三醇相互作用位点。研究结果表明苯硼酸与1,2,4-丁三醇以1∶1计量比络合生成5元螯合环苯硼酸酯或6元螯合环苯硼酸酯。并研究了反应摩尔比对作用位点的影响。
关键词 苯硼酸 1 2 4-丁三醇 核磁共振(NMR)
下载PDF
双波长光耦合功能成像乳腺诊断系统
8
作者 徐瑞雯 荣猛 李凯扬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8-512,共5页
双波长光耦合功能成像乳腺诊断技术是一种基于两种特征脉冲波的生物医学光子功能成像的新技术。提出这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波长光耦合功能成像乳腺诊断系统",是基于人体乳腺癌变组织中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在... 双波长光耦合功能成像乳腺诊断技术是一种基于两种特征脉冲波的生物医学光子功能成像的新技术。提出这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波长光耦合功能成像乳腺诊断系统",是基于人体乳腺癌变组织中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在两种波长分别为760和850 nm的近红外光上具有相反的吸收特性的原理,且诊断过程对人体零损伤,因此具有无辐射、经济、方便的优点。在设计中,依照脉冲光较连续光透过生物组织可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的新思路,结合对透射光电信号的功率谱和互相关功能图的分析方法,能从频谱中不稳定的突变信号定性检测出组织癌变后的血氧浓度变化。同时,借助相关性函数和系数的值,判定出两种波长(760/850 nm)透射信号的波形周期等参数的相似程度。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547例患者所做的临床诊断,分析结果如下:正常乳腺组织的功率谱曲线的单一性比较好,曲线较平稳;良性病变功率谱曲线波动大,且很不平稳;而恶性病变更加严重。正常乳腺组织在两种波长的近红外光照射下,相关系数在0.9左右;良性病变组织在两种波长照射下吸收特性差异大,相关系数普遍低于0.8,相关性较弱;恶性病变组织相关性低于0.5,趋近于零,相关性小。该结果能有力地支撑理论,表明该系统可以对乳腺疾病做初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近红外 组织光学特性 功率谱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Increased Cellular Invasion and Proliferation via Estrogen Receptor after 17-<i>β</i>-Estradiol Treatment in Breast Cancer Cells Using Stable Isotopic Labeling with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 (SILAC)
9
作者 Alimatou M. Tchafa Zhijiu Zhong +2 位作者 rong meng Judy N. Quong Andrew A. Quong 《Advances in Breast Cancer Research》 2013年第2期32-43,共12页
17-β-estradiol (estrogen) is a steroid hormone important to human development;however, high levels of this molecule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breast cancer primarily due to estrogen’s ability to bind and... 17-β-estradiol (estrogen) is a steroid hormone important to human development;however, high levels of this molecule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breast cancer primarily due to estrogen’s ability to bind and activate the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initiate gene transcription. Currently, estrogen mechanisms of action are classified as genomic and non-genomic and occur in an ER-dependent and ER-independent manner.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s, by measuring changes in protein expression as a function of time of exposure to estrogen in both ER-positive (MCF-7) and ER-negative (MDA-MB-231) cell lines. Using a robust experimental design utilizing isotopic labeling, two-dimensional LC-MS, an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we report genomic and non-genomic ER regulated estrogen responsive proteins. We find a little over 200 protein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after estrogen treatment. Cell proliferation, transcription, actin filament capping and cell to cell signaling ar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MCF-7 cell line alone. Translational elongation and proteolysis are enriched in both cell lines. Subsets of the protein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are for the first time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estrogen signaling in mammary carcinoma cells. We find that estrogen affected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numerous processes that are related to tumorigenesis such as increased cellular division and invasion in an ER-dependent manner. Moreover, we identified negative regulation of apoptosis as a non-genomic process of estrogen. This study complements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and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both genomic and proteomic analyses in unraveling the complex mechanisms by which estrogen affects progression of breas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ESTRADIOL Breast Cancer Estrogen Receptor Mass Spectrometry SILAC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年龄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戎猛 袁满琼 方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2005-2022年的追踪数据,选取基线认知状态正常(CN)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且随访期间进展成AD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 目的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2005-2022年的追踪数据,选取基线认知状态正常(CN)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且随访期间进展成AD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探索性别、种族、ApoEε4基因携带数、家族史、受教育年限和婚姻状况等因素对AD发病年龄的影响。结果由CN或MCI进展成AD者共405名,基线年龄为(74.0±6.9)岁。AD发病年龄为(76.6±7.5)岁,男性较女性晚1.9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poEε4基因携带数每增加1个,AD发病年龄早0.344岁。基线认知状态为MCI者,其AD发病年龄比CN者早4.007岁。受教育年限对AD发病年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ApoEε4基因、基线认知状态为MCI者,AD发病年龄可能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年龄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