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念之谜(上) 被引量:1
1
作者 s.a.克里普克 吴小安 叶峰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106,共16页
在1972年《命名与必然性》的演讲中,作者提出了直接指称论的观点:名字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一般认为,如果接受直接指称论就必然导致信念之谜。因为,假如专名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那么两个共指称的专名,比如&... 在1972年《命名与必然性》的演讲中,作者提出了直接指称论的观点:名字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一般认为,如果接受直接指称论就必然导致信念之谜。因为,假如专名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那么两个共指称的专名,比如"Cicero"("西塞罗")和"Tully"("图利"),就应该在信念语境中可以替换。但这似乎是错误的,因为,似乎"琼斯相信西塞罗是秃子但不相信图利是秃子"可以是真的,而倘若作替换,就会得出矛盾。在本文中,作者试图论证:实际上导致信念之谜的乃是两个更为基本的原则,即去引号原则和翻译原则;不能把信念之谜的产生归咎于直接指称论。通过这种间接论证,作者认为,直接指称论没有被信念之谜难题驳倒,它还是能够获得辩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之谜 替换性 去引号原则 翻译原则
原文传递
信念之谜(下) 被引量:1
2
作者 s.a.克里普克 吴小安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44,共16页
在1972年《命名与必然性》的演讲中,作者提出了直接指称论的观点:名字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一般认为,如果接受直接指称论就必然导致信念之谜。因为,假如专名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那么两个共指称的专名,比如&... 在1972年《命名与必然性》的演讲中,作者提出了直接指称论的观点:名字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一般认为,如果接受直接指称论就必然导致信念之谜。因为,假如专名的语义学内容仅仅就是所指称的对象,那么两个共指称的专名,比如"Cicero"("西塞罗")和"Tully"("图利"),就应该在信念语境中可以替换。但这似乎是错误的,因为,似乎"琼斯相信西塞罗是秃子但不相信图利是秃子"可以是真的,而倘若作替换,就会得出矛盾。在本文中,作者试图论证:实际上导致信念之谜的乃是两个更为基本的原则,即去引号原则和翻译原则;不能把信念之谜的产生归咎于直接指称论。通过这种间接论证,作者认为,直接指称论没有被信念之谜难题驳倒,它还是能够获得辩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之谜 替换性 去引号原则 翻译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