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的草原聚落遗产空间演变特征与机理研究——以新疆琼库什台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龄之 张立 塞尔江·哈力克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3期112-119,128,共9页
传统村落是历史的鲜活见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新疆传统村落因多民族长期聚居产生的文化交融而独具特色。其中,游牧民族传统村落坐落于高山草原之上,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之间的互动与融合驱动着村落的演变,动态记录着村落的生产生活图景,... 传统村落是历史的鲜活见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新疆传统村落因多民族长期聚居产生的文化交融而独具特色。其中,游牧民族传统村落坐落于高山草原之上,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之间的互动与融合驱动着村落的演变,动态记录着村落的生产生活图景,是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重要见证,发展至今已成为重要的草原聚落遗产。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系统,文化是不断适应环境而变迁的过程。据此,文章基于文化生态视角,以游牧民族草原聚落遗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梨州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琼库什台村为例,基于“自然—社会—经济—人居”的四要素体系构建空间演变的认知框架,从形成、结构、规模、品质4个维度解析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其形成机理,以期为游牧民族草原聚落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启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聚落遗产 文化生态 演变特征 演变机理 新疆琼库什台村
下载PDF
新疆阿图什传统民居营造特征与生态智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麦吾兰·吐尔逊江 塞尔江·哈力克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基于新疆南部特殊的气候、资源和人文环境背景,对阿图什传统民居进行文献收集、实地调研、居民访谈和总结分析,并对传统民居的营造特征与成因进行梳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生态基因与智慧,在传承传统营造经验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针对民居... 基于新疆南部特殊的气候、资源和人文环境背景,对阿图什传统民居进行文献收集、实地调研、居民访谈和总结分析,并对传统民居的营造特征与成因进行梳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生态基因与智慧,在传承传统营造经验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针对民居的自然采光、通风、空间布局与建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优化提升策略,为该地区传统民居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图什 传统民居 生态智慧 辟希阿以旺
下载PDF
新疆木垒县南沟村景观基因识别研究
3
作者 管天祺 塞尔江·哈力克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该文通过调研分析新疆木垒县南沟村文化景观特征,结合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数字采集、图解分析等方法,收集并归纳该村“物质”与“非物质”两个维度下的景观基因指标体系相关的信息,确认不同维度下景观基因的识别指标体系框架,明确其特... 该文通过调研分析新疆木垒县南沟村文化景观特征,结合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数字采集、图解分析等方法,收集并归纳该村“物质”与“非物质”两个维度下的景观基因指标体系相关的信息,确认不同维度下景观基因的识别指标体系框架,明确其特点,掌握其特征,并提出景观基因识别的7大二级指标和23项三级分指标,以此为基础构建南沟村的基因识别指标体系,为今后的乡村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沟村 景观基因 识别方法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资源约束的新疆天山北坡乡村建设发展模式探究
4
作者 包朵 塞尔江·哈力克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5-8,共4页
新疆地理环境特殊、生态脆弱、气候干旱、经济滞后、人文环境独特。该区域乡村的发展在自然资源的约束下面临更大的局限性和挑战性。基于上述背景,新疆乡村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径、提高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迫在眉睫。文章对天山北坡的区域资... 新疆地理环境特殊、生态脆弱、气候干旱、经济滞后、人文环境独特。该区域乡村的发展在自然资源的约束下面临更大的局限性和挑战性。基于上述背景,新疆乡村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径、提高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迫在眉睫。文章对天山北坡的区域资源进行梳理和归纳,根据区域现状调研和分析,将其分为农牧业资源、区位资源、人文生态资源,总结出3种大类资源下的7种乡村建设模式。为自然资源匮乏的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资源 天山北坡乡村 乡村建设模式 资源约束
下载PDF
吐鲁番绿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形态特征与营造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塞尔江·哈力克 阿曼古丽·艾山 《华中建筑》 2020年第2期110-113,共4页
该文通过分析吐鲁番绿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与营造形式,从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类型、空间元素、空间尺度、功能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绿洲村落公共空间可分为点状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等,并得出绿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成... 该文通过分析吐鲁番绿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与营造形式,从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类型、空间元素、空间尺度、功能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绿洲村落公共空间可分为点状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等,并得出绿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成与演进规律。发掘公共空间对传统聚落整体空间营造的组成作用,进而为当前类似绿洲聚落的公共空间发展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绿洲聚落 公共空间 形态特征 营造方式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传统民居的建构特征与环境适应性探究--以和田市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塞尔江·哈力克 克比尔江·衣加提 《华中建筑》 2021年第4期56-60,共5页
干旱区绿洲传统民居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因素,在民居建构方式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该文以和田市老城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从民居的建构体系、建筑材料,构造特征等方面分析,梳理建构特征与环境适应性,总结... 干旱区绿洲传统民居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等因素,在民居建构方式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该文以和田市老城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从民居的建构体系、建筑材料,构造特征等方面分析,梳理建构特征与环境适应性,总结历史经验为和田市老城区新型民居的建构及保护更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市老城区 建构方式 绿洲民居 环境适应性
下载PDF
新疆民居檐廊空间的地域形制与流布 被引量:3
7
作者 塞尔江·哈力克 范峻玮 《新建筑》 2021年第6期132-136,共5页
作为气候应答的檐廊,广泛存在于新疆民居中。根据田野调查,结合文献研究,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民居类型等方面,探讨新疆各地檐廊的形制、功用、居俗特征,以及对自然环境因应等。研究发现,南疆的辟夏以旺为檐廊形制的高地,在民居中有... 作为气候应答的檐廊,广泛存在于新疆民居中。根据田野调查,结合文献研究,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民居类型等方面,探讨新疆各地檐廊的形制、功用、居俗特征,以及对自然环境因应等。研究发现,南疆的辟夏以旺为檐廊形制的高地,在民居中有着夏季起居中心的重要地位;东疆吐鲁番的檐廊主要有遮阳、交通之用,但仍保有一定的生活起居功能;北疆伊宁花园式檐廊的生活起居功能大幅锐减,而天山北麓的拔廊、井干式木屋檐廊从无到有,也是对气候、现代生活方式的因应。最后讨论了传统檐廊的转译、启示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民居 檐廊 辟夏以旺 移室居俗 环境因应
下载PDF
基于“三生”视角的新疆干旱区绿洲园林历史发展与地域特征初探
8
作者 塞尔江·哈力克 陈炳合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83-87,共5页
本文以新疆干旱区绿洲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南疆特殊气候区为研究范围,从“三生”理论的视角研究干旱区园林空间,梳理了该区域园林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当地园林的生产、生活、生态特征,为干旱绿洲区域园林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疆 绿洲 干旱区 三生(生产—生活—生态) 园林
下载PDF
新村建设背景下地域性乡土村落民居的更新对比分析——以吐鲁番吐峪沟洋海夏村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应魁 塞尔江.哈力克 王烨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3期85-90,共6页
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生土村落民居进行地域性解读,选取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典型新老村落民居进行对比分析,在介绍村落区位气候、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完整呈现古村民居的建构材料、平面及主要功能布局情况,总结其乡土营建智慧和村居更新中... 对新疆吐鲁番地区生土村落民居进行地域性解读,选取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典型新老村落民居进行对比分析,在介绍村落区位气候、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完整呈现古村民居的建构材料、平面及主要功能布局情况,总结其乡土营建智慧和村居更新中的问题,分析得出新材料的引入、功能生活的"现代化"转型及平面形态的固化生长是地域乡土村落更新的主要异化表现,并以此为基础,对当下新农村建设与保留传承多样性的生土村居特征协同之策进行探索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新老村落民居对比 地域性
下载PDF
逐舒适空间而居——新疆南部绿洲民居的周期性转移住居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峻玮 塞尔江·哈力克 《南方建筑》 2020年第5期57-63,共7页
在文献调研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绿洲民居的对比分析,发现住居生活在生土房与灰空间之间的周期性转移的现象在新疆南部普遍存在,不同的是灰空间的表现形式与转移时间的差别;归纳灰空间类型的地理分布,对比分析转移时间在不同地区... 在文献调研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绿洲民居的对比分析,发现住居生活在生土房与灰空间之间的周期性转移的现象在新疆南部普遍存在,不同的是灰空间的表现形式与转移时间的差别;归纳灰空间类型的地理分布,对比分析转移时间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并试图从环境适应性的视角给出解释;分析转移的成因,认为是由气候制约、建材限制、住屋不同部分的差别、心理补偿这四者所致;根据这种住居周期性转移的空间系统尚无专业词汇描述的情况,提出用“候空间”来凝练这一地域特征,从而为该地区的民居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民居 灰空间 环境适应性 候空间 住居模式 周期性转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干旱区经济庭院空间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峻玮 塞尔江·哈力克 《华中建筑》 2022年第1期37-41,共5页
庭院经济作为某些地区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使之再度成为重要议题。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乡村院落,在发展庭院经济时,如何处理生产与生活的关系?以喀什地区佰什克然木乡为例,通过对10户院落进行测绘调研,分析乡村院落的空间现状,探讨"... 庭院经济作为某些地区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使之再度成为重要议题。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乡村院落,在发展庭院经济时,如何处理生产与生活的关系?以喀什地区佰什克然木乡为例,通过对10户院落进行测绘调研,分析乡村院落的空间现状,探讨"生产"与"生活"的空间关系:分析了少数民族特殊的庭院农业生产对生活空间的遮阳、调节微气候、景观作用,并提出强化二者互为因借的优化策略;从入口、路径、位置布局归纳分析了养殖生产与生活空间的关系类型,提出优化两区隔离的策略。以期为发展庭院经济的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疆乡村 庭院经济 院落空间
下载PDF
北疆草原聚落生态系统的特征分析与建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耀春 塞尔江·哈力克 +1 位作者 王珂 巴格达尔·赛力克 《华中建筑》 2023年第7期73-77,共5页
草原聚落的建设关系牧区乡村振兴的实施,使之再度成为重要议题。在对北疆大部分草原地区哈萨克聚落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借助系统学的概念,探讨了草原聚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和主体性、生态性、空间性、文化性的基本特征;基于草... 草原聚落的建设关系牧区乡村振兴的实施,使之再度成为重要议题。在对北疆大部分草原地区哈萨克聚落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借助系统学的概念,探讨了草原聚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和主体性、生态性、空间性、文化性的基本特征;基于草原聚落从游牧迁徙到定居生活过程的不断演变,分析了游牧时期草原聚落系统所具有的聚落空间和住居空间特征以及游牧民族敬畏、认识、适应自然的文化特征;根据草原聚落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对建构定居草原聚落生态系统的主体策略、生态策略、空间策略和文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促进草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草原聚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聚落 生态系统特征 建构 北疆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问题探究——以喀纳斯河谷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炳合 塞尔江·哈力克 《华中建筑》 2022年第6期164-169,共6页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发展旅游业是提升村落经济、提高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来说,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村落风貌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予以重视,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该文...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发展旅游业是提升村落经济、提高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来说,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村落风貌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予以重视,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该文以喀纳斯河谷地区的传统村落为例,分析了在旅游业发展的当下,禾木、喀纳斯与白哈巴等村落在空间肌理、街巷形态与建筑风貌方面的渐变,以及当代旅游业对村落整体内涵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协调发展建议,为当地尚处在旅游转型中的村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传统村落 喀纳斯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基于“空间与环境关系”的南疆民居半室外空间演变初探——以库车民居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峻玮 塞尔江·哈力克 《古建园林技术》 2022年第4期85-88,共4页
作为南疆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室外空间有起居中心、空间组织中心的重要意义。在以往研究中,各类型间的共时性比较较多,历时性的演变探究鲜少。以库车民居为例,以半室外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各类空间的开敞度、方向性、平面... 作为南疆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室外空间有起居中心、空间组织中心的重要意义。在以往研究中,各类型间的共时性比较较多,历时性的演变探究鲜少。以库车民居为例,以半室外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各类空间的开敞度、方向性、平面布局、与景观的关系等,尝试探讨各类半室外空间之间的源流变迁,提出以封闭空间、“元关系空间”、“可能关系空间”、“确定关系空间”来概括各类别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民居 库车民居 半室外空间 形制演变 空间与环境关系
下载PDF
新疆草原游牧聚落的人居环境与聚落风貌整治设计研究——以牧民定居聚落典型民居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珂 塞尔江·哈力克 《华中建筑》 2023年第3期92-97,共6页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游牧民族所经历的游牧社会向定居社会的剧烈变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牧民定居化进程中,维系新型定居聚落传统风貌的传承与改善人居环境同等重要。基于此,该文以游牧民族定居聚落那拉提哈茵赛村为研究对象,挖...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游牧民族所经历的游牧社会向定居社会的剧烈变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牧民定居化进程中,维系新型定居聚落传统风貌的传承与改善人居环境同等重要。基于此,该文以游牧民族定居聚落那拉提哈茵赛村为研究对象,挖掘与梳理该民族传统建筑环境适应性及文化底蕴,分析当代牧民定居点现存问题,并以典型民居为例,从庭院布局、建构材料、屋顶形式和装饰手法四个方面提出民居风貌整治及优化策略,试图为当代牧民定居点风貌特色的提升与塑造提供一种全过程的设计思路及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民定居 游牧文化 风貌提升 民居特征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之探究--以新疆哈茵赛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耀春 塞尔江·哈力克 《城市建筑》 2023年第9期1-6,共6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以新疆哈茵赛村为例,引入三生空间的理念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策略机制,明确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内涵。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以新疆哈茵赛村为例,引入三生空间的理念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策略机制,明确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内涵。通过调研走访,在此基础上剖析村庄三生空间视角下人居环境现状及问题,探究改善人居环境的生产空间增补、生活空间修补、生态空间织补的三大提升策略,并提出具体的整治实施举措,以期为乡村振兴实施背景下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 哈茵赛村
下载PDF
主题游乐园规划设计——以辽宁盘锦爱丽丝梦幻圣境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管天祺 塞尔江·哈力克 +2 位作者 孙凌云 刘豫 尚颖丽 《城市建筑》 2022年第20期111-113,145,共4页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物质文化需求增加,各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业蓬勃发展,游乐园大量涌现,我国建成了一系列主题游乐园,如迪士尼、欢乐谷、长隆欢乐世界、方特欢乐世界、世界之窗等,主题游乐园的创...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物质文化需求增加,各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业蓬勃发展,游乐园大量涌现,我国建成了一系列主题游乐园,如迪士尼、欢乐谷、长隆欢乐世界、方特欢乐世界、世界之窗等,主题游乐园的创意设计与传统项目有很大区别,爱丽丝梦幻圣境将电影情境引入游乐园中,结合盘锦当地文化,设计主题游乐园,以游客体验为设计核心,用景观、视线、轴线分析,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电影情境中,获得愉快的游园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游乐园 爱丽丝 情境 规划设计
下载PDF
乌什古城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巧 塞尔江·哈力克 《华中建筑》 2021年第11期129-134,共6页
该文以乌什古城聚落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到局部、由面至点,对乌什古城的历史沿革、空间形态和民居建筑进行论述,依次分析古城的空间形态成因、街巷空间、山水格局、公共空间及民居建筑,总结其形制和特点,以期发掘古城内部空间内在规律性... 该文以乌什古城聚落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到局部、由面至点,对乌什古城的历史沿革、空间形态和民居建筑进行论述,依次分析古城的空间形态成因、街巷空间、山水格局、公共空间及民居建筑,总结其形制和特点,以期发掘古城内部空间内在规律性和营造特征,为古城保护与更新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古城 历史沿革 街巷形态 空间布局
下载PDF
基于绿洲聚落传统生态智慧的干旱区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以新疆南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喀普兰巴依·艾来提江 塞尔江·哈力克 《小城镇建设》 2021年第9期96-106,共11页
新疆南部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研究该区域绿洲聚落的环境适应性与生态智慧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对新疆南部地区绿洲聚落的环境适应性与生态智慧进行了调研、梳理与分析,罗列了该地区传统聚落的布局模式、聚... 新疆南部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研究该区域绿洲聚落的环境适应性与生态智慧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对新疆南部地区绿洲聚落的环境适应性与生态智慧进行了调研、梳理与分析,罗列了该地区传统聚落的布局模式、聚落空间的建构技术,并总结了干旱区绿洲聚落生态适应性智慧、营建特征和空间形态特征。提出适应自然生态环境与时代需求、干旱区绿洲聚落营建中必不可少的防风阻沙和降温遮阴等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以期为当代干旱区城镇的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聚落 生态智慧 气候适应性 新疆南部地区
下载PDF
古村落传统建筑特征与风貌保护探究——以琼库什台村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迪娜.努尔兰 塞尔江.哈力克 《华中建筑》 2017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古村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营造方式,是传承古村落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如何传承历史建筑风貌与地域特色,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规划建设面临的难题。该文以琼库什台历史文... 古村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营造方式,是传承古村落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如何传承历史建筑风貌与地域特色,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规划建设面临的难题。该文以琼库什台历史文化名村的建筑营造与保护为主线,分析建筑现状、建构方式、建筑评价等,并总结传统建筑风貌特征、营造方式与风貌整治策略,为今后的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库什台村 建筑风貌 风貌评价 整治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