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TK抑制剂、维奈克拉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姜睿 戴罗梦佳 +11 位作者 沙业钦 夏奕 缪祎 秦姝超 吴微 邱婧妍 秘红岭 王莉 范磊 徐卫 李建勇 朱华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7-250,共4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i)、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等的临床应用,CLL治疗模式逐渐从以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BR(苯达莫司...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i)、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等的临床应用,CLL治疗模式逐渐从以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BR(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苯丁酸氮芥联合CD20单抗为主的化学免疫治疗(CIT)向小分子靶向药物的持续治疗模式转变。持续性单药治疗模式下有限的缓解深度(特别是BTKi单药)、经济负担、患者依从性及耐药相关靶点基因突变等因素促使新药治疗时代的有限疗程疗法成为未来治疗的探索方向[1]。本研究分析报道我中心8例满足治疗指征的CLL/SLL一线接受BTKi、Ven联合利妥昔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疗效及安全性 苯丁酸氮芥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治疗指征 患者依从性 单药治疗
原文传递
四种预后评分系统在早期无症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评估价值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沙业钦 沈晖 +8 位作者 吴微 夏奕 缪祎 曹蕾 王莉 范磊 徐卫 李建勇 朱华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34-839,共6页
目的比较四种预后评分系统预测Binet A期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诊断到治疗时间(TTFT)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浦口慢淋中心)2009年6月至2020年1月诊断的110例Binet A期CLL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四种预后评分系统预测Binet A期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诊断到治疗时间(TTFT)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浦口慢淋中心)2009年6月至2020年1月诊断的110例Binet A期CLL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无症状早期CLL国际预后评分(IPS-E)、CLL国际预后指数评分(CLL-IPI)、CLL1预后评分模型(CLL1-PM)与巴塞罗那预后评分(Barcelona-Brno)模型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结果110例Binet A期CLL患者中位年龄58(25~84)岁,中位随访时间35(4~189)个月,其中57例(51.8%)患者因病情进展达到治疗指征启动治疗。对患者年龄、Rai分期、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淋巴结大小、淋巴细胞倍增时间(LDT)、β2-微球蛋白、IGHV突变状态、TP53缺失和(或)突变、11q缺失等9个因素进行Log-rank检验,其中RaiⅠ~Ⅲ期、ALC>15×10^(9)/L、淋巴结≥1 cm、β2-微球蛋白>3.5 mg/L、IGHV无突变、TP53缺失和(或)突变、11q缺失是影响TTFT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对上述模型进行预后评估效能评价,其中CLL1-PM C-index=0.736,AIC=777;CLL-IPI C-index=0.722,AIC=933;IPS-E C-index=0.683,AIC=1004;Barcelona-Brno C-index=0.663,AIC=986。结论四种预后评分模型均具有预测TTFT的效能。IPS-E因纳入指标的临床可及性高,价格较低,可作为指导临床检测的理想工具。对于完善FISH及二代测序检查的患者,使用CLL-IPI或CLL1-PM可进行更为全面的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预后
原文传递
BTK抑制剂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3
作者 秦姝超 姜睿 +9 位作者 沙业钦 邱婧妍 秘红岭 缪祎 吴微 王莉 范磊 徐卫 李建勇 朱华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1,共4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在西方发病率高,是成人最常见的白血病,我国的发病率低于西方,但呈不断增长趋势。小分子靶向药物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i)、促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BCL-2i)维奈克拉(Ven)等治疗...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在西方发病率高,是成人最常见的白血病,我国的发病率低于西方,但呈不断增长趋势。小分子靶向药物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BTKi)、促凋亡蛋白Bcl-2抑制剂(BCL-2i)维奈克拉(Ven)等治疗CLL/SLL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口服方便等特点[1-4],显著优于传统化学免疫治疗,CLL治疗逐渐进入以BTKi为代表的无化疗时代[3]。我国已批准第一代BTKi伊布替尼及国产第二代BTKi泽布替尼、奥布替尼治疗C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疗效及安全性 化学免疫治疗 CLL 一线治疗 促凋亡蛋白
原文传递
加速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周子元 戴罗梦佳 +9 位作者 沙业钦 邱彤璐 秦姝超 缪祎 夏奕 吴微 唐翰宁 徐卫 李建勇 朱华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17-923,共7页
目的探索加速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LL)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诊断的13例aC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CLL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13例患者诊断aCL... 目的探索加速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LL)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诊断的13例aC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CLL患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13例患者诊断aCLL时的中位年龄为54(35~72)岁。5例患者既往未治疗,8例患者接受以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为主的治疗出现疾病进展时通过病理确诊aCLL,6例存在大包块病灶(病灶最大径≥5 cm)。PET-CT显示病灶间及同一病灶内部代谢摄取存在异质性,其中代谢摄取最高处病灶的中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6.96(2.51~11.90)。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无突变患者占76.9%(10/13),常见的遗传学及分子学异常包括+12(42.9%,3/7)、ATM突变(50%,6/12)、NOTCH1突变(50%,6/12)。12例患者接受后续治疗,总反应率为91.7%,完全缓解率为58.3%,5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2例患者发生Richter转化,伴KRAS突变的aCLL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缩短(7.0个月对26.3个月,P=0.015)。结论aCLL患者临床呈侵袭性,多合并预后不良因素(IGHV无突变、+12、ATM突变、NOTCH1突变等),临床怀疑疾病进展(特别是大包块病灶)且SUVmax≥5的患者在代谢摄取最高部位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分子生物学 预后
原文传递
Richter转化患者的克隆同源性检测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5
作者 沙业钦 姜睿 +13 位作者 缪祎 邱彤璐 秦姝超 邱婧妍 秘红岭 吴微 乔纯 吴雨洁 夏奕 王莉 范磊 徐卫 李建勇 朱华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41-847,共7页
目的探索Richter转化(RT)患者的克隆同源性、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浦口慢淋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18例RT患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及转化弥漫大B... 目的探索Richter转化(RT)患者的克隆同源性、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浦口慢淋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18例RT患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及转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片段使用及IGHV-D-J重排模式,鉴定患者克隆同源性。结合患者初诊及转化时的临床信息及分子检测,分析RT患者的高危因素。结果18例RT患者转化时中位年龄56.5(41~75)岁。其中17例转化为DLBCL,1例转化为霍奇金淋巴瘤(HL)。17例RTDLBCL患者中,15例(88.2%)患者DLBCL与CLL/SLL克隆同源;2例(11.8%)患者与CLL/SLL克隆非同源。其中11例患者转化前未接受治疗的CLL/SLL样本与转化后DLBCL样本配对的二代测序(NGS)结果显示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均为EGR2、TP53、NOTCH1;但部分患者转化时出现上述基因突变的新获得或丢失,提示存在克隆演变;10例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后转化的患者中4例出现BTK突变。上述突变可能为促进转化的高危因素;此外,TP53、EGR2突变可能为包含新药联合方案治疗RT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本中心转化DLBCL患者大多为克隆同源性转化;推荐有条件的中心开展相关检测。转化前未治CLL/SLL与转化后DLBCL组织的突变谱有一定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Richter转化 克隆同源性
原文传递
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合并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一例
6
作者 邱婧妍 沙业钦 +2 位作者 沈晖 李建勇 朱华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1-1051,共1页
患者,男,74岁,因“四肢散在出血点进行性加重”于2020年10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WBC 12.18×10^(9)/L,HGB 136 g/L,PLT 1×10^(9)/L,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7.42×10^(9)/L,... 患者,男,74岁,因“四肢散在出血点进行性加重”于2020年10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WBC 12.18×10^(9)/L,HGB 136 g/L,PLT 1×10^(9)/L,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7.42×10^(9)/L,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MC)2.19×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18%;全身增强CT提示膈肌上下多发增大淋巴结(最大淋巴结直径11 mm)。外院骨髓免疫表型诊断为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予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进行性加重 免疫表型 出血点 丙种球蛋白 增强CT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地塞米松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four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symptomatic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patients
7
作者 sha yeqin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22年第1期54-55,共2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four prognostic models in predicting time to first treatment(TTFT)in patients with Binet A Chinese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c...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four prognostic models in predicting time to first treatment(TTFT)in patients with Binet A Chinese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cluded one hundred and ten patients with Binet A CLL,initially diagnosed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Pukou CLL center)from June 2009 to January 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OCYTIC PATIENTS LEUKEM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