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ve maintenance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A review
1
作者 shan jiazeng Zhang Xi +2 位作者 Loong Cheng Ning Liu Yanzhe Hu Xinyue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4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re crucial for smart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structures throughout their lifespan.Recent advancements in predictive maintenance strat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re crucial for smart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structures throughout their lifespan.Recent advancements in predictive maintenance strategies within the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ve inspired similar innovations in civil engineering,aiming to improv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damage diagnosis,and capacity prediction.This review delves into the framework of predictive maintenance and examines various existing solutions,focusing on critical areas such as data acquisition,condition monitoring,damage prognosis,and maintenance planning.Results from real-world applications of predictive maintenance in civil engineering,covering high-rise structures,deep foundation pits,and other infrastructure,are presented.The challenges of implementing predictive maintenance in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under current technology,such as model interpretability of data-driven methods and standards for predictive maintenance,are explored.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within this area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tive maintenance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machine learning
下载PDF
基于目标边界视觉追踪的结构多水准变形状态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任晨辉 单伽锃 +2 位作者 刘钰汶 吴昊 周德源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9,共9页
工程结构不同水准变形状态的监测与识别对于评估其结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大多具有接触式测量、离散布置、局部观测的特点,无法充分考虑工程结构的连续体物理特征,获得结构多水准连续型变形信息。基于视觉追踪的... 工程结构不同水准变形状态的监测与识别对于评估其结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大多具有接触式测量、离散布置、局部观测的特点,无法充分考虑工程结构的连续体物理特征,获得结构多水准连续型变形信息。基于视觉追踪的测量技术因其非接触、低成本、易布置等优点逐渐成为结构健康监测的新兴方法之一,此外,近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也提出了多种目标检测模型可以鲁棒识别显著视觉对象。该文结合结构变形机理、视觉测量技术与显著目标检测算法,从图像中提取并追踪结构目标区域的连续边界,实现了结构多水准变形状态识别,并通过足尺钢筋混凝土梁落锤冲击试验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稳定追踪结构边缘在毫秒级别的变化状态,准确识别包括竖向位移、构件转角和截面曲率在内的结构多水准变形状态,为进一步评估结构性能提供了重要数据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监测 变形识别 显著性目标检测 梁曲率
下载PDF
基于三维点云的工程结构平面分割及表面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润泽 单伽锃 +2 位作者 李培振 杨红梅 王玉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33-2243,共11页
为了实现对工程结构各平面更加全面、快速、准确的数字化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工程结构平面自动分割及表面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无人机重建满足工程检测精度要求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模型;其次,融合体素降采样方法、随机采样一... 为了实现对工程结构各平面更加全面、快速、准确的数字化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工程结构平面自动分割及表面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无人机重建满足工程检测精度要求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模型;其次,融合体素降采样方法、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方法和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快速、精准、自动地分割工程结构的特征平面,避免手动分割过程中存在的结果不确定及计算效率低的问题;第三,通过设计的精细分割算法有效剔除特征平面周围的噪点,准确提取结构特征平面点云,计算分析特征平面点云,数字化描述结构的表面形状;最后,通过一个在建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实例,系统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三维点云平面自动分割算法能够实现工程结构各个平面快速准确的自动分割,自动分割与手动分割结果的交并比接近90%;针对工程结构平面的表面检测算法能够实现结构表面形状的准确测量,有效映射结构物理表面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检测 点云模型 结构平面分割 表面检测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成像的烟囱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关贤军 郭玲 +1 位作者 单伽锃 秦海洋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77-83,共7页
推进城市烟囱损伤检测技术发展对结构修缮和城市风貌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烟囱缺陷检测与损伤识别技术的发展,依托上海某火电厂的烟囱表面缺陷检测项目,采用无人机成像技术分4步分别完成了烟囱结构的图像获取与... 推进城市烟囱损伤检测技术发展对结构修缮和城市风貌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烟囱缺陷检测与损伤识别技术的发展,依托上海某火电厂的烟囱表面缺陷检测项目,采用无人机成像技术分4步分别完成了烟囱结构的图像获取与图像处理、模型建构与缺陷识别过程。结果显示,基于无人机成像技术获取的三维重构模型可以全面记录烟囱表面的特征信息,避免损伤识别中出现重复与遗漏的问题,从而方便推进烟囱表面损伤缺陷检测工作自动化与精细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成像 烟囱 表面缺陷 损伤识别
下载PDF
面向个性化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探索与信息化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单伽锃 吴炜超 张伟平 《高等建筑教育》 2019年第4期34-39,共6页
“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国内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在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实行中潜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办法,提出创新健全的管理机制、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 “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国内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在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实行中潜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办法,提出创新健全的管理机制、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以保证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并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管理制度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房屋裂缝智能检测技术 被引量:9
6
作者 单伽锃 郭嘉 +4 位作者 田坤 刘辉 龚治国 郑士举 李勇生 《施工技术》 CAS 2020年第15期80-82,95,共4页
基于计算机视觉,提出通过无人机两点激光测距自动提取裂缝几何参数的方法,构建基于坐标变换的图像像素解析度计算方法,建立图像处理驱动的裂缝长度、宽度、走向等自动提取方法。对在役建筑物外立面裂缝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摄... 基于计算机视觉,提出通过无人机两点激光测距自动提取裂缝几何参数的方法,构建基于坐标变换的图像像素解析度计算方法,建立图像处理驱动的裂缝长度、宽度、走向等自动提取方法。对在役建筑物外立面裂缝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裂缝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及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 像素解析度 图像处理 裂缝 检测
下载PDF
基于生物启发的新型隔震系统设计与可应用性研究
7
作者 施志国 单伽锃 +1 位作者 张全伍 施卫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3-201,共9页
目的对典型框架结构进行隔震设计,验证基于生物启发的新型被动基础(BIO)隔震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基于ETABS数值模型,利用ETABS软件中自带的Multi-Linear Elastic单元和Plastic(Wen)单元组合形成新型BIO模拟单元.并与传统线性隔震进... 目的对典型框架结构进行隔震设计,验证基于生物启发的新型被动基础(BIO)隔震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基于ETABS数值模型,利用ETABS软件中自带的Multi-Linear Elastic单元和Plastic(Wen)单元组合形成新型BIO模拟单元.并与传统线性隔震进行对比.结果组合BIO单元能够较好地模拟BIO元件的力学行为和耗能特征.隔震结构的周期延长为未隔震结构的3.7倍左右,水平减震系数可达到0.29.BIO隔震系统在罕遇地震下支座最大位移为219 mm,小于支座位移限值350mm.对于基底剪力的改善比例在10%~25%,对于隔震层位移的改善比例在10%~25%.BIO隔震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结论 BIO隔震系统与传统线性隔震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能够有效地降低基底剪力,同时减小隔震层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启发 隔震结构 时程分析 ETABS软件
下载PDF
基于多元特征驱动的既有建筑地震损伤机器学习预测方法
8
作者 王律己 黄晨宇 +2 位作者 单伽锃 余桦 苏金蓉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共12页
城镇既有建筑地震损伤快速预测对城市震后应急响应与快速救援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既有建筑震损状态的快速量化评价,基于多元特征和机器学习模型驱动,提出了既有建筑地震损伤快速评估与预测方法。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实测结构... 城镇既有建筑地震损伤快速预测对城市震后应急响应与快速救援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既有建筑震损状态的快速量化评价,基于多元特征和机器学习模型驱动,提出了既有建筑地震损伤快速评估与预测方法。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实测结构动力特性和HAZUS技术手册中非线性性能参数,建立真实在役建筑的等效数值分析模型;利用ATC-63地震动库和一类数据驱动型非线性损伤评估指标,生成结构地震损伤状态大样本数据集;通过特征工程研究,揭示不同类型特征间的相关性;利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基于初始设计特征、实测结构特征、实测地震动特征映射结构地震损伤状态,且测试集决定系数为0.99,相对误差在±20%以内的样本数占比达99.23%;通过模型可解释性分析,揭示了模型输入特征对预测结果的重要性,其中结构模态周期是保障预测结果可靠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利用已有地震台站实测记录,成功预测了目标建筑群在该地震动下的损伤状态。所提出的基于多元特征驱动的既有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快速评估方法,具备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多龄期建筑 多元特征 机器学习 快速评估 损伤评估指标
原文传递
多元特征驱动的超高层建筑变形状态智能学习与预测
9
作者 单伽锃 张茜 +1 位作者 吕西林 张其林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为实现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未来状态可预测,提出了一种多元特征驱动的超高层建筑变形状态智能学习与预测方法。通过信号自适应分解、响应多维特征分析与子信号相关性分析,实现结构响应数据重构与组合,并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进行多... 为实现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未来状态可预测,提出了一种多元特征驱动的超高层建筑变形状态智能学习与预测方法。通过信号自适应分解、响应多维特征分析与子信号相关性分析,实现结构响应数据重构与组合,并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进行多通道学习与多步预测。利用上海中心大厦在台风“梅花”作用下的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响应实测数据,揭示位移响应数据具有超低频准静态变形与一阶模态控制振动响应的叠加特征以及时域非平稳特性。通过响应数据重构,形成三组具有不同时间尺度、振动幅值和平稳特性的子信号组合。通过3个独立LSTM模型,实现基于300个时间步数据预测未来1~60个时间步的位移响应。结果表明,在控制未来预测时间步长(60个时间步内)的条件下,所提出的数据驱动的学习预测模型能充分学习与预测已知的位移响应数据特征与物理状态,具备较高的预测精度,归一化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能实现对超高层建筑变形状态的准确实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结构健康监测 变形状态 LSTM模型 时序数据
原文传递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建筑外墙剥落和裂缝两阶段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子祺 马临原 +1 位作者 单伽锃 吕西林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地震灾害中,对建筑物外墙立面损伤状况进行快速检测有利于灾情评估与灾后重建。为实现建筑外墙立面剥落和裂缝的自动化非接触式检测,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与图像处理的外墙损伤定位与量化评估的两阶段检测方法。通过建立并标定北川老... 地震灾害中,对建筑物外墙立面损伤状况进行快速检测有利于灾情评估与灾后重建。为实现建筑外墙立面剥落和裂缝的自动化非接触式检测,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与图像处理的外墙损伤定位与量化评估的两阶段检测方法。通过建立并标定北川老县城地震破坏房屋数据集,采用基于损失函数模型Focal Loss的目标检测网络定位破损区域目标框,并克服小尺度区域的正负样本不均衡问题。根据提取的目标破损区域单幅图像,提出图像滤波、阈值分割和形态学操作的组合处理流程,进行贴面砖墙面下剥落和裂缝的像素级别分割与提取。进一步结合像素尺度与物理尺度的映射关系,完成剥落面积、裂缝宽度等关键破损信息的计算与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对震后建筑物外墙立面的墙面剥落和裂缝进行定位和提取,对墙面损伤可实现像素级分割并准确地识别损伤关键物理参数,能实现对建筑物震后损伤的准确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墙 裂缝检测 剥落检测 损伤评估 计算机视觉 数字图像处理
原文传递
高层结构调谐质量阻尼器动力测试与评价研究进展及工程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单伽锃 吕西林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通过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结构动力响应,改善高层建筑使用舒适度和服务功能品质,提升高层结构安全性能,已成为防灾减灾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考虑真实高层结构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对高层结构及其调谐质量阻尼器进行现场动力测试成为评... 通过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结构动力响应,改善高层建筑使用舒适度和服务功能品质,提升高层结构安全性能,已成为防灾减灾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考虑真实高层结构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对高层结构及其调谐质量阻尼器进行现场动力测试成为评价其减振/减震效果和结构性能评价的重要手段。基于已有的工程研究与实践,系统梳理国内外高层建筑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减振技术的应用现状,归纳国内外现有高层结构TMD动力激振试验类型及其监测物理量。利用“高层结构、调谐质量阻尼器”耦合系统动力模型,提出结构动力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展示了工程实例的TMD自由衰减试验与风振控制、主动质量阻尼器(active mass damper, AMD)固定频率与变频率强迫振动试验的典型动力评价结果。已有动力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调谐质量阻尼器减振控制是一类有效且可靠的高层结构防灾减灾技术,TMD及AMD均具备优异的减振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结构 调谐质量阻尼器 振动控制 动力测试 性能评价
原文传递
Geomagnetic anomalies recorded in L9 of the Songjiadian loess sec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ese Loess Plateau 被引量:3
12
作者 WANG DaoJing WANG YongCheng +3 位作者 HAN JingTai DUAN MuGang shan jiazeng LIU TungSh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520-529,共10页
Detailed magnetostratigraphic and rock magnetic investigations on L8-S12 of the Songjiadian loess section in the Sanmenxia area,southernmost margin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Matuyama/Br... Detailed magnetostratigraphic and rock magnetic investigations on L8-S12 of the Songjiadian loess section in the Sanmenxia area,southernmost margin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Matuyama/Brunhes (M/B) boundary occurr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oess unit L8.The top and bottom boundaries of the Jaramillo polarity subchron are found in the middle of L10 and the bottom of L12,respectively.Magnetic fabric of the loess layers maintains the original depositional features and the recorded remanent magnetization analysis indicates little post-deposition disturbance experienced.In late Matuyama chron,two anomalies of geomagnetic field have been detected in L9.Our data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recorded anomalies were less likely a result of remagnetization,but more possibly the signature of geomagnetic excursions occurred,named SJD1 and SJD2.It is calculated that the midpoint ages of SJD1 and SJD2 are 0.917 Ma and 0.875 Ma,respectively,and the time-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events approximates 12 ka.Chronologically,SJD1 is close to the Santa Rosa (0.922 Ma) and SJD2 corresponds to the Kamikatsura (0.886 Ma) excursions.In consistence with previous studies,the geomagnetic field was weakened during these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土高原 黄土剖面 地磁异常 东南部 沉积记录 三门峡地区 地磁场 磁性地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