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与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进展
1
作者 桑树勋 皇凡生 +7 位作者 单衍胜 周效志 刘世奇 韩思杰 郑司建 刘统 王梓良 王峰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6-210,共15页
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分布广泛,然而由于其煤体松软、破碎、渗透性差,常规的直井/水平井煤储层直接压裂技术应用于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及其煤层气地面开发的效果并不理想,碎软低渗煤储层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大规模发展以... 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分布广泛,然而由于其煤体松软、破碎、渗透性差,常规的直井/水平井煤储层直接压裂技术应用于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及其煤层气地面开发的效果并不理想,碎软低渗煤储层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大规模发展以及煤矿瓦斯高效治理的重要技术瓶颈。在系统分析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地面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以水平井为基础井型,围绕间接压裂、应力释放和先固结后压裂3种不同的技术方向,梳理了目前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与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进展。归纳评述了以顶板间接压裂、夹矸层间接压裂以及硬煤分层间接压裂为内涵的间接压裂煤层气开发技术,以水力喷射造穴、气体动力造穴、扩孔+水力喷射+流体加卸载诱导失稳造穴、水力割缝为不同应力释放方式的应力释放煤层气开发技术,以及先微生物诱导碳酸钙固结碎软煤储层再进行水力压裂的先固结后压裂煤层气开发技术。间接压裂技术的工程实践探索已有较多积累,在地质条件适宜地区对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取得了较好效果,而以应力释放为代表的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新技术探索已取得重大进展,并进入工程试验和验证阶段。水平井应力释放技术针对碎软低渗煤储层特性和新的开发原理,其对储层改造潜力更大、煤层气开发效果会更好。基于水平井应力释放技术,围绕扩大应力释放范围、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以及实现煤与煤层气共采3个方面,对碎软低渗煤储层强化及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改善我国碎软低渗煤储层增产改造效果以及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碎软低渗煤储层 储层强化技术 地面开发 水力压裂
下载PDF
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 Regularity and Major Control Factors in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被引量:2
2
作者 YUAN Yuan shan yansheng +1 位作者 TANG Yue CAO Daiy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85-500,共16页
There are abundant coal and coalbed methane(CBM)resources in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and the prospects for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promising.To promote t... There are abundant coal and coalbed methane(CBM)resources in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and the prospects for CB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promising.To promote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BM resources of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is area,we studied previous coalfield survey data and CBM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ata.Then,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gas content and methane concentration vs.coal seam thickness,burial depth,coal reservo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and roof and floor lithology.In addition,we briefly discus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CBM accumulation.First,we found that the coal strata of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relatively simple in structure,and the coal seam has a large thickness and burial depth,as well as moderately good roof and floor conditions.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oal reservoi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conducive to the enrichment and a high yield of CBM.We believe that the preservation of CBM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burial depth,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Furthermore,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ults,the coal seam of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in the synclinal shaft and buried at depths of 700-1000 m should be the first considered fo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enrichment REGULARITY MAJOR control factors Xishanyao Formation western area of the southern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Grading Evaluation and Ranking of CO_(2) Sequestration Capacity in Place(CSCIP) in China’s Major Oil Basins:Theoretical,Effective,Practical and CCUS-EOR
3
作者 LI Yaohua WANG Yang +9 位作者 SHI Yu YANG Leilei CUI Qiliang BI Caiqin XU Yinbo WANG Qianyou shan yansheng LIU Weibin MIAO Miao WANG T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873-888,共16页
Because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oil reservoirs and determine the priority of the CCUSEOR(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enhanced oil recovery) deployment under China’s net-zero CO_... Because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oil reservoirs and determine the priority of the CCUSEOR(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enhanced oil recovery) deployment under China’s net-zero CO_(2) emission target,systematic and regional evaluations of CO_(2) sequestration capacity in major oil basins are needed considering the geofluid properties―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in place(CSCIP)―where the ’in place’ indicates actual geological formation conditions underground,e.g.,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Therefore,physical properties of geofluids at different depths with different geologic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are considered for the CO_(2) sequestration capacity evaluation in place,including shallow(800–2000 m),medium(2000–3500 m),deep(3500–4500 m) and ultra-deep(4500–8000 m) depth intervals.A modified evaluation model with four grading levels is proposed,combining the P-V-T equations of state(EOS) and evaluation equations of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Leadership Forum(CSLF),including theoretical,effective,practical,and CCUS-EOR CSCIP,which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geofluid physical properties underground,to make the grading evaluation and ranking of the CSCIP in China’s major oil basins.Then,the grading CSCIP of 29 major oil basins in China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petroleum resources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China(MNRC) during China’s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According to the grading evaluation results,suggestions for China’s CCUS-EOR prospective regions are given as follows:shallow oil fields of the Songliao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shallow–medium oil fields of the Bohai Bay Basin in East China,medium oil fields of the Zhungeer Basin in West China,and medium oil fields of the Ordos Basin in Central China;all are potential areas for the CCUS-EOR geological sequestration in China’s onshore oil basins.In addition,in China’s offshore oil basins,shallow–medium oil fields of the Bohai Sea and shallow oil fields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have potential for CCUS-EOR geological seque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storage CCUS-EOR CO_(2)sequestration capacity classification oil basins
下载PDF
煤系气研究进展与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22
4
作者 毕彩芹 胡志方 +13 位作者 汤达祯 陶树 张家强 唐淑玲 黄华州 唐跃 袁远 徐银波 单衍胜 迟焕鹏 刘伟 朱韩友 王福国 周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2-423,共22页
煤系气是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研究的热点。总结煤系气研究进展,明确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对于完善煤系气地质理论、推动煤系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煤系气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 煤系气是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研究的热点。总结煤系气研究进展,明确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对于完善煤系气地质理论、推动煤系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煤系气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基于煤系地层沉积特点,总结了煤系气共生成藏的6个基本地质特征;(2)初步划分了煤系气共生组合方式,分析了煤系气4大成藏要素及其配置关系的控气作用;(3)分析了煤系含气系统叠置性地质成因,提出了叠置煤系气系统的识别与评价方法及控制叠置含气系统合采兼容性的地质要素;(4)总结了煤系"三气"共探合采理论研究、技术方法、产层贡献识别技术及合采产层优化组合与"甜点"评价;(5)在煤系气资源评价与有利区预测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性研究。在对研究现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系气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1)煤系气储层精细描述及可改造性评价;(2)煤系气资源评价方法及有利区优选;(3)煤系气开发甜点区(段)评价技术;(4)叠置煤系气系统合采兼容性评价。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推动煤系气地质理论发展和煤系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共生成藏 叠置含气系统 资源评价 地质选区 共探合采 兼容性 油气调查工程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石头梅地区二叠系芦草沟组有机质富集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徐银波 李锋 +4 位作者 张家强 毕彩芹 孙平昌 单衍胜 王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010-4022,共13页
为了研究三塘湖盆地石头梅地区二叠系芦草沟组有机质富集特征,通过对岩芯详细观察和泥岩系统取样,开展了有机碳、岩石热解、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石头梅地区芦草沟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大,TOC含量最高12.4%,... 为了研究三塘湖盆地石头梅地区二叠系芦草沟组有机质富集特征,通过对岩芯详细观察和泥岩系统取样,开展了有机碳、岩石热解、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石头梅地区芦草沟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大,TOC含量最高12.4%,最大生烃潜量94.41 mg/g,有机质类型以I型和II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较低,为未熟—低成熟。研究区芦草沟组沉积时期初始古生产力中等,气温较高,水体深度较大,为半深湖—深湖环境,水体主要为停滞水体环境,缺氧还原条件,水体盐度较高,以咸水条件为主。根据地球化学参数,研究区芦草沟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3个层段,对比3个层段中古环境的变化特征,发现同为低水动力深水缺氧还原条件下,适宜的温暖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半咸水—咸水盐度条件,以及高初始古生产力有利于有机质富集,从而形成油页岩,同时优选B3层段为油页岩最有利发育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芦草沟组 有机质富集 油页岩 三塘湖盆地
下载PDF
鸡西盆地梨树井田煤系气储层特征及改造工艺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毕彩芹 周阳 +8 位作者 姚忠岭 张家强 胡志方 逄礴 唐跃 袁远 谢石 单衍胜 迟焕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137,共11页
煤系中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叠置组合极具开发潜力,但具有赋存类型多样、成藏组合类型复杂、储层力学性质和工程响应差异大等特点,探索煤系“三气”共探共采技术是实现煤系气经济高效开发的必然要求。研究煤系气储层特征,合理选... 煤系中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叠置组合极具开发潜力,但具有赋存类型多样、成藏组合类型复杂、储层力学性质和工程响应差异大等特点,探索煤系“三气”共探共采技术是实现煤系气经济高效开发的必然要求。研究煤系气储层特征,合理选择目标层位,确定射孔位置,优化压裂施工工艺和参数,实现多类型产气层均衡改造,可最大限度降低层间干扰,充分释放多产气层组的整体产气潜力。本文以鸡西盆地梨树井田HJD1井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煤层、煤系泥质岩和煤系致密砂岩互层发育段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储层特征,优选了煤系气开发有利层段,优化组合了合采产层,探索了与煤系多类型储层特征相匹配的分段射孔、水力压裂工艺,优化了压裂施工流程与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城子河组煤层与煤系暗色泥岩和砂岩薄互层段含气量高、生烃潜力好,煤系气资源条件优越;优选了煤层与煤层、煤系泥页岩和煤系致密砂岩与煤层、煤系泥页岩-煤系致密砂岩等岩性组合的合采目标层段;优化施工方案为增加射孔段长度(煤层厚度的1.8~6.3倍、砂泥岩含气层厚度的1.2~3.0倍)、提高前置液比例(45%~55%),采用“大液量(1200~1800 m^(3))、大砂量(5.7~10.4 m^(3)/m)、大排量(9.33~10.28 m^(3)/min)、高砂比(7.9%~9.4%)、高注入压力(45.0~46.7 MPa)、多级阶梯式加砂”和投球分压施工工艺,通过煤系多类型储层差异性压裂实现储层均衡改造,达到了较好的体积压裂改造效果。研究工作对煤层群发育区煤系气高效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储层 合采产层优化组合 射孔段长度 水力压裂工艺 下白垩统城子河组 鸡西盆地
下载PDF
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钻探工程技术进展与攻关建议 被引量:4
7
作者 何远信 胡志方 +4 位作者 单衍胜 王胜建 迟焕鹏 朱迪斯 赵洪波 《钻探工程》 2022年第5期3-10,共8页
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主要针对“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近年来,通过部署多项油气地质调查科技攻坚战,取得了一批重要地质发现及页岩油气突破,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新区... 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主要针对“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近年来,通过部署多项油气地质调查科技攻坚战,取得了一批重要地质发现及页岩油气突破,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的陆域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区具有复杂构造区多、工作程度低、工程实践少、资料相对缺乏的特点,导致钻探工程面临复杂故障预见性差、安全风险高、地质目的实现难度大等挑战。结合近年来油气地质调查钻探工程实践,对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钻探工程总体现状、难点挑战、技术进展进行了阐述,从安全环保、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提速降本等角度,提出了技术攻关建议,以期对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钻探工程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调查 陆域油气 页岩油气 钻探工程 技术进展 攻关建议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湖南省永顺地区永页3井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洪剑 唐玄 +4 位作者 张聪 黄璜 单衍胜 郑玉岩 谢皇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0-1072,共13页
以焦石坝气田为代表的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中扬子地区龙马溪组中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永顺地区永页3井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中扬子地区龙马... 以焦石坝气田为代表的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中扬子地区龙马溪组中的页岩气勘探潜力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永顺地区永页3井页岩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中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储集性能评价提供参考。永页3井龙马溪组页岩发育典型海相有机质,TOC分布在0.65%~3.81%(平均为1.87%),具有高-过成熟阶段、孔隙度低(平均孔隙度为2.06%)的特征。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对样品有机质孔隙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合能谱测试结果和JMicroVision软件图像处理对有机质孔隙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SEM图像的有机质孔隙连通性表征方法。结果表明,该井龙马溪组页岩中有机质主要为孔隙相对发育的迁移有机质和孔隙发育较差的原生有机质;有机质孔隙的发育存在非均质性,在成因上主要受控于有机质显微组分、有机碳含量以及粘土矿物含量等因素,较高热演化程度下适当的有机碳含量是有机质孔隙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隙 有机质面孔率 页岩 龙马溪组 永页3井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新能源矿产调查工程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家强 毕彩芹 +7 位作者 李锋 单衍胜 仝立华 徐银波 唐跃 袁远 宁树正 周凤英 《中国地质调查》 2018年第4期1-16,共16页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新能源矿产调查工程",按照工程总体部署,主要开展了黔西、川南、新疆准南、东北三江等地区煤层气地质调查,松辽盆地西斜坡、柴达木盆地北缘油砂、油页岩地质调查,全...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新能源矿产调查工程",按照工程总体部署,主要开展了黔西、川南、新疆准南、东北三江等地区煤层气地质调查,松辽盆地西斜坡、柴达木盆地北缘油砂、油页岩地质调查,全国液化、气化等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调查、综合评价与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获取了大量基础数据,取得了川高参1井、杨煤参1井等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和重要进展,初步掌握了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特殊用煤资源家底。该工程取得的成果在煤层气等行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提振了煤层气勘探开发信心,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地质调查深度融合,促进了非常规油气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油页岩 油砂 特殊用煤 潜力调查与评价
下载PDF
四川南部地区川高参1井获煤层气高产工业气流 被引量:12
10
作者 毕彩芹 单衍胜 +5 位作者 朱韩友 张家强 胡志方 苏时才 罗勇 张志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6-1077,共2页
研究区位于四川前陆盆地南缘叙永—筠连叠加褶皱带。该区专门的煤层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相对较少,仅在筠连沐爱井田、古叙石屏—大村井田及古蔺石宝地区等取得点上突破或进展,未上升到煤层气全面调查,也缺乏系统的煤系气资源潜力评价... 研究区位于四川前陆盆地南缘叙永—筠连叠加褶皱带。该区专门的煤层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相对较少,仅在筠连沐爱井田、古叙石屏—大村井田及古蔺石宝地区等取得点上突破或进展,未上升到煤层气全面调查,也缺乏系统的煤系气资源潜力评价。本次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开展四川南部地区上二叠统煤系“三气”(煤层气、泥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基础地质调查,获取资源评价基本参数,查明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圈定远景区,优选有利区、目标区;通过排采试验,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建设示范工程,引领当地煤层气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产业 工业气流 南部地区 四川 资源潜力评价 基础地质调查 致密砂岩气 前陆盆地
下载PDF
鸡西盆地煤炭资源枯竭矿区钻获高含气量煤系储层 被引量:9
11
作者 毕彩芹 单衍胜 +4 位作者 逄礴 张家强 刘伟 赵英凯 周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06-1307,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鸡西盆地煤层气勘探始于煤矿瓦斯治理需求,目的层为1000m以浅的城子河组上段14^#煤、穆棱组3^#煤等;14^#煤以下的煤层气或煤系气极少关注和研究。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落实鸡西盆地煤炭资源枯竭矿区“原位区”1000m以... 1研究目的(Objective)鸡西盆地煤层气勘探始于煤矿瓦斯治理需求,目的层为1000m以浅的城子河组上段14^#煤、穆棱组3^#煤等;14^#煤以下的煤层气或煤系气极少关注和研究。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落实鸡西盆地煤炭资源枯竭矿区“原位区”1000m以深的下白垩统城子河组中—下段煤系地层发育情况,获取煤系储层特征及含气性等参数,评价煤系气(煤层气、煤系页岩气、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探索深部煤层及煤系泥页岩、致密砂岩储层压裂工艺和“三气”合层排采工艺,获取煤系气产能评价参数,为进一步勘查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西盆地 资源枯竭 储层特征 含气量 煤系 矿区 煤炭 煤层气勘探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探获中侏罗统低煤阶煤层气高产工业气流 被引量:9
12
作者 单衍胜 毕彩芹 +4 位作者 张家强 唐跃 袁远 徐银波 潘卫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8-1079,共2页
受美国粉河等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商业开发成功的启示,以低煤阶为典型特征的新疆地区煤层气成为国内研究的新热点和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也是国家能源局煤层气“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战略突... 受美国粉河等盆地低煤阶煤层气商业开发成功的启示,以低煤阶为典型特征的新疆地区煤层气成为国内研究的新热点和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也是国家能源局煤层气“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战略突破区。南缘中西段中侏罗统煤层气勘查研究程度极低,富集地质条件不清、资源潜力不明。中国地质调查局设立公益性煤层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部署实施煤层气参数井并优选优质煤储层进行压裂改造与排采产气测试,获取低煤阶煤储层和产能参数,分析富集成藏条件、探索高陡构造厚煤层低煤阶煤层气的压裂排采工艺技术、拓展新疆煤层气勘探新领域、明确新疆低煤阶煤层气勘查开发利用前景,引领带动煤层气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煤层气资源 中侏罗统 低煤阶 工业气流 中国地质调查局 煤层气勘查 新疆地区
下载PDF
黔西都格井田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可采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迟焕鹏 毕彩芹 +3 位作者 单衍胜 胡志方 张家强 王福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47-3452,共6页
为预测评价黔西都格井田煤层气资源的可采潜力,推进黔西地区薄至中厚煤层群发育条件下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基于在该井田内实施的煤层气井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分析了可采煤层和顶底板发育条件、储层压力、含气性和孔渗性等重要储层地质特... 为预测评价黔西都格井田煤层气资源的可采潜力,推进黔西地区薄至中厚煤层群发育条件下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基于在该井田内实施的煤层气井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分析了可采煤层和顶底板发育条件、储层压力、含气性和孔渗性等重要储层地质特征,利用等温吸附曲线、相似地区储层类比和实际排采结果拟合等方法预测了煤层气可采性。结果表明:都格井田可采煤层含气量为3. 94~29. 95 m^3/t,平均12. 48 m^3/t,含气饱和度平均为60%,煤储层以常压为主,含气饱和度较高,并有含气量高、孔渗性好的特点。通过等温吸附曲线法、类比法、排采试验数据拟合等3种不同方法预测都格井田可采系数分别为:0. 49~0. 68,0. 40~0. 53和0. 41,综合评价可采系数为0. 41~0. 68,说明了井田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开发条件和可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格井田 煤层气 排采试验 等温吸附曲线 可采系数
下载PDF
公益性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的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文浩 高永进 +10 位作者 周新桂 翟刚毅 徐兴友 白忠凯 周志 毕彩芹 单衍胜 韩淼 孙相灿 张远银 刘卫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30-1643,共14页
在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油气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仍是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公益性油气调查工作聚焦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支撑油气资源管理与矿权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在油气勘... 在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油气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仍是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公益性油气调查工作聚焦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支撑油气资源管理与矿权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在油气勘探的新区、新层、新类型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公益性油气调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温宿凸起新近系、沙井子构造带志留系,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二叠系和三叠系均获得了工业油(气)流;在南方鄂西宜昌、黔北武陵山等复杂构造区的页岩气、松辽盆地的页岩油、四川盆地南部煤层气等资源的勘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有力带动了能源企业的积极投入与勘探,有效彰显了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层油气资源的安全勘探、油气矿权空白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及非常规油气的调查与勘探将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重要的接替领域。公益性油气调查将以油气基础地质问题为抓手,积极探索油气勘探接替领域,为油气资源规划和管理做好支撑,力争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与重大发展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性油气调查 资源管理 塔里木盆地 页岩气 页岩油 煤层气
下载PDF
黔西六盘水杨梅树发现工业级煤层气 被引量:4
15
作者 单衍胜 毕彩芹 +3 位作者 张家强 李锋 王福国 李惠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02-1303,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贵州省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层气资源富集区,以六盘水地区最为丰富。前人重点对该区开展了煤层气地质条件研究和少量的排采试验,认为区内煤层气主要赋存在现今残留的22个单式或复式向斜中,资源潜力大但后期改造强烈... 1研究目的(Objective)贵州省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层气资源富集区,以六盘水地区最为丰富。前人重点对该区开展了煤层气地质条件研究和少量的排采试验,认为区内煤层气主要赋存在现今残留的22个单式或复式向斜中,资源潜力大但后期改造强烈、控气构造类型多变、煤层多而薄,储层物性变化大,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致使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对区内煤层气经济开发信心不足。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六盘水公益性煤层气地质调查和工程技术攻关,部署实施煤层气参数井,优选有利煤储层进行压裂改造与排采产气测试,获取中高煤阶煤储层评价和产能评价参数,分析富集成藏条件、探索贵州构造复杂带多薄煤层的压裂排采工艺技术,力争实现单井稳产工业气流,带动贵州地区煤层气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资源 六盘水地区 中国地质调查局 工业级 杨梅树 黔西 排采试验 煤层气参数井
下载PDF
准南玛纳斯地区低阶煤储层特征及压裂改造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单衍胜 袁远 +2 位作者 张家强 毕彩芹 唐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7-1284,共8页
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施工的2口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地区煤储层特征,综合影响煤层气富集与开发的储层参数,优选2#、5#煤层段采用大液量、中高排量、低砂比、变粒径支撑剂、多级阶梯式加砂压裂工艺进行储层改... 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施工的2口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地区煤储层特征,综合影响煤层气富集与开发的储层参数,优选2#、5#煤层段采用大液量、中高排量、低砂比、变粒径支撑剂、多级阶梯式加砂压裂工艺进行储层改造,并采用地面微地震监测方法评价了压裂效果。研究表明:研究区中厚煤层群发育,煤层总厚度大、层间距小,且主要为原生结构的长焰煤。煤岩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储层微观孔隙发育,且主要为组织孔和溶蚀孔。煤储层孔隙度8.8%~14.5%,比表面积0.624~9.585 m^2/g,孔容较大,孔隙连通性较好,渗透率0.0012~1.9286×10^(-3)μm^2,属中高孔—中低渗型储层。区内2#、5#煤层埋深大、含气量高、储层压力与能量高,但压裂施工中注入压力高、加砂效率低,储层改造难度较大。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压裂所产生的人工裂缝以垂直缝为主,呈SE—NW展布,裂缝长度、宽度及影响体积都较大。压后放溢流时,放喷口气体可点燃,初步显示研究区具有良好的产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 低煤阶 煤层气 储层特征 压裂改造
下载PDF
基于川高地1井的川南地区煤系非常规天然气有利层位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迟焕鹏 毕彩芹 +1 位作者 单衍胜 胡志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177,共6页
为了研究四川南部地区含煤盆地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潜力,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基于在该地区实施的川高地1井,通过现场试井和对所获取的岩芯样品的实验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煤系地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孔隙性、渗透性、含气量和吸附性等物性特征... 为了研究四川南部地区含煤盆地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潜力,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基于在该地区实施的川高地1井,通过现场试井和对所获取的岩芯样品的实验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煤系地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孔隙性、渗透性、含气量和吸附性等物性特征,最后对有利层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煤系地层孔隙以微孔为主,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渗流孔隙发育较少,孔隙连通性较差,煤层和煤系泥页岩地层具有较高的含气量和较好的开发潜力,但需要采取储层改造以提高地层的渗透性。分析得出C6+7和C8煤层为主要有利目标层;C1煤层及邻近泥页岩夹层为次要有利目标层。本文可为四川南部地区煤系地层非常规天然气合采与深入研究提供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系地层 孔隙结构 储层物性 有利层位
下载PDF
川南芙蓉矿区煤储层特征及合层压裂改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单衍胜 毕彩芹 +7 位作者 张家强 迟焕鹏 朱韩友 罗勇 喻廷旭 李锋 徐银波 仝立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5-1522,共8页
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施工的川高参1井资料,分析了川南芙蓉矿区上二叠统宣威组煤储层特征,优选C6+7和C8煤层采用大液量、中高排量、中砂比、变粒径支撑剂、多级阶梯式加砂工艺实施了合层水力压裂改造,并通过地面微地震监测及排采试验... 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施工的川高参1井资料,分析了川南芙蓉矿区上二叠统宣威组煤储层特征,优选C6+7和C8煤层采用大液量、中高排量、中砂比、变粒径支撑剂、多级阶梯式加砂工艺实施了合层水力压裂改造,并通过地面微地震监测及排采试验评价,验证了储层改造效果.研究表明:研究区薄—中厚煤层群发育,主要为原生结构无烟煤,煤层孔隙度2.2%~4.6%,渗透率(0.013~0.027)×10^-3μm^2,属低孔低渗型储层.井区内C6+7、C8煤层厚度大且稳定,埋深适中,含气量、含气饱和度高,储层压力梯度高异常,有利于煤层气富集并在储层改造基础上开发.C6+7与C8合层压裂过程中,通过增大前置液量比例,缓慢提高泵注排量,注前置液阶段多段塞降滤失,细中粒石英砂支撑剂组合等压裂工艺优化措施,提高活性水压裂液造缝及携砂能力.地面微地震监测显示,川高参1井压裂裂缝以NW—SE向垂直缝为主,裂缝长度、宽度及影响体积都较大,有效改善了井筒周围煤储层的导流能力;后续排采试验阶段,最高日产气量达8307 m^3,连续90天稳产6000 m^3/d以上,创西南地区直井单井最高日产量和稳定产气量新高,实现了区域煤层气勘查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 芙蓉矿区 煤储层 合层压裂 煤层气
下载PDF
六盘水松沙地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亚然 毕彩芹 +5 位作者 单衍胜 刘瑞国 王福国 李惠 代凤红 吕立娜 《中国煤炭地质》 2018年第12期15-20,47,共7页
通过对六盘水松沙地区煤层特征、煤岩煤质、煤变质程度、孔渗、等温吸附、煤岩力学特征、煤层含气性、生气及保存条件及该区煤层气勘探前景分析,结果表明:松沙地区含煤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含煤28~49层,总厚24. 78m;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 通过对六盘水松沙地区煤层特征、煤岩煤质、煤变质程度、孔渗、等温吸附、煤岩力学特征、煤层含气性、生气及保存条件及该区煤层气勘探前景分析,结果表明:松沙地区含煤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含煤28~49层,总厚24. 78m;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高达60. 72%~75. 05%,煤层镜煤反射率(Ro,max%)为0. 85%~1. 06%,为中等变质程度,整体属于气-肥煤,为煤层气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煤层宏观裂隙发育,连通性好,孔隙结构以小孔和微孔为主,透气性较好,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研究区主要可采煤层含气量较高,为3. 30~17. 32m3/t;主要煤层兰氏体积为4. 35~14. 71m3/t,平均8. 1m3/t;煤层顶底板岩性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比煤层大。煤系地层水动力条件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顶底板一般为较厚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与富集成藏。综上分析认为,松沙勘查区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二叠统 煤层气 储层特征 勘探潜力 松沙地区
下载PDF
黔西都格井田煤系气探采工艺研究
20
作者 王福国 熊涛 +4 位作者 刘亚然 毕彩芹 单衍胜 王行军 马国强 《中国煤炭地质》 2022年第3期45-49,70,共6页
根据黔西都格井田以往煤层气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该地区煤系气储层地质特征及分压合采开发工艺。结果表明,黔西都格井田具有盖层厚度大,煤系地层稳定,薄—中厚煤层发育,变质程度适中,原生裂隙发育,渗透性好,含气量与含气饱和度高,地层... 根据黔西都格井田以往煤层气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该地区煤系气储层地质特征及分压合采开发工艺。结果表明,黔西都格井田具有盖层厚度大,煤系地层稳定,薄—中厚煤层发育,变质程度适中,原生裂隙发育,渗透性好,含气量与含气饱和度高,地层压力系数大的有利地质条件;按照煤层气探采结合一体化思路,对杨煤参1井进行压裂排采试验,采用“可钻式桥塞分层、光套管大排量注入分压合采”工艺,压裂3段(以煤层为主,顶板括射0.5m左右),建立以控制井底流压日降幅为核心的精细压差排采制度,最高产气量5011m^(3)/d,长期稳产量在4300m^(3)/d左右,产气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分压合采 含气量 日产气量 都格井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