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递增式连续降雨条件下典型山区坡面径流产沙水动力学特征
1
作者 童晓霞 崔远来 +4 位作者 邵东国 李建明 张冠华 路良伟 刘纪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7,共10页
山区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导致了山区小流域水文响应过程的复杂性,山区坡面作为山区小流域水文响应的基本单元,研究其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径流产沙水动力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山区坡面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径流水沙水动力特征,该研究选用官山... 山区复杂的下垫面条件导致了山区小流域水文响应过程的复杂性,山区坡面作为山区小流域水文响应的基本单元,研究其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径流产沙水动力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山区坡面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径流水沙水动力特征,该研究选用官山河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模拟递增式连续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坡度、土层厚度分布和土层底部透水性等山区坡面下垫面特性共同作用下的坡面径流产沙水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连续降雨条件下,雷诺数、水流剪切力和径流功率随着产流时间和雨强增加呈现增加趋势,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呈降低趋势。2)雨强增加使雷诺数均值和径流功率均值显著增加(P<0.05),设计雨强60、90、120 mm/h时的雷诺数均值、径流功率均值分别比30 mm/h的雷诺数均值、径流功率均值增加了130%、276%、366%和171%、328%、435%;坡度增加使水流剪切力均值和径流功率均值显著增加(P<0.05),坡度15°、25°的水流剪切力均值分别比坡度5°的增加了135%和187%,坡度15°、25°的径流功率均值分别比坡度5°的均值增加了224%和357%;土层厚度分布对阻力系数均值和土层底部透水的雷诺数均值、径流功率均值有显著影响(P<0.05),土层底部透水性仅对土层厚度分布为上薄下厚的雷诺数均值和水流剪切力均值有显著影响(P<0.05)。3)雨强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水动力特征的主导因素,对雷诺数的方差贡献率高达83.11%,水流剪切力主要受到雨强和坡度的影响,累计贡献率达67.64%,径流功率主要受到雨强和坡度的影响,累计贡献率达80.58%。在单一雨强条件下,坡度和土层厚度分布是影响水动力参数的主要因素,土层厚度分布和坡度的交互作用、土层底部透水性和土层厚度分布的交互作用对水动力参数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研究坡面产流产沙规律时,除考虑雨强和坡度外,还应兼顾考虑土层厚度分布和土层底部透水性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坡面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并为改进山区小流域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提供参数率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坡度 侵蚀 土层厚度分布 土层底部透水性 径流 产沙 水动力参数
下载PDF
基于AquaCrop模型的有机稻灌溉制度优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邵东国 乐志华 +2 位作者 徐保利 胡能杰 田旖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14-122,共9页
随着人们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法的不断探索,水稻生产模式正发生很大变化,并由化肥农药高投入的传统农业向生态环保的有机农业转变,但有机稻需耗水特性及其适宜的灌溉制度研究较少。为揭示有机稻耗水规律及不同降水年型下的灌水与产量关... 随着人们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法的不断探索,水稻生产模式正发生很大变化,并由化肥农药高投入的传统农业向生态环保的有机农业转变,但有机稻需耗水特性及其适宜的灌溉制度研究较少。为揭示有机稻耗水规律及不同降水年型下的灌水与产量关系,2015-2016年在湖北省漳河灌区开展了有机稻灌溉试验研究,统计分析了有机稻与普通稻的需耗水差异,获得了有机稻耗水及其产量特性,提出了基于Aqua Crop模型与熵值法耦合的有机稻灌溉制度多目标多情景优化方法。结果表明:1)有机稻与普通稻需水量无显著差异,但前者的排水量显著高于后者,且前者排水中的氮磷浓度均显著降低。有机稻产量为普通稻产量的84%,但单方灌水产值高28.5%(P<0.05),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2)优化后中国南方灌区有机稻适宜的优化灌溉制度为:枯水年,108%(以RAW计,下同)的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30 mm的灌水定额、灌水8~9次,平水年113.85%的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32.31 mm的灌水定额、灌水6~7次;丰水年,116.92%的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32.31 mm的灌水定额、灌水3~4次。该文为选择节水、高产的有机稻灌溉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耗水 模型 熵值法 有机稻 AquaCrop 灌溉制度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东北寒区黑土稻田土壤水分剖面二维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霞 邵东国 徐保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7-1026,共10页
为揭示东北寒区黑土稻田分层土壤水分二维运动规律,选择黑龙江省庆安灌溉试验站稻田土壤开展控制灌溉水层及地下水位条件下分层土壤与均质土壤室内入渗试验。设计装置分层收集侧渗水量,定量识别分层土壤垂直渗漏与侧向渗漏,并基于HYDRUS... 为揭示东北寒区黑土稻田分层土壤水分二维运动规律,选择黑龙江省庆安灌溉试验站稻田土壤开展控制灌溉水层及地下水位条件下分层土壤与均质土壤室内入渗试验。设计装置分层收集侧渗水量,定量识别分层土壤垂直渗漏与侧向渗漏,并基于HYDRUS-2D软件建立水分二维运动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反演效果较好,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土壤的分层结构抑制了水分入渗,降低了水平侧渗速率及垂直渗漏速率,分层土柱犁底层基本无侧渗输出,耕作层与底土层稳定后的侧渗速率分别为0.007和0.023 cm/h。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分层土柱入渗稳定后侧向渗漏占总渗漏的72.45%,主要通过底土层输出(63.42%);引入"单宽侧渗量"表示不同控制条件下土壤的侧渗输出,灌溉水层的增加显著增大了耕作层与底土层土壤的单宽侧渗量,控制灌溉水层有利于减少侧渗,提高用水效率;犁底层厚度增加主要贡献底土层的单宽侧渗量,反之,地下水位埋深增大则降低了底土层的单宽侧渗量,因此维持稻田适宜的犁底层厚度及地下水位埋深有利于减少深层渗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稻田 侧渗 地下水补给 水量平衡 单宽侧渗量 HYDRUS-2D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式平均与区间二型模糊集的分区灌溉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邵东国 邹亮峰 +3 位作者 顾文权 农翕智 王鹤 王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0-1081,共12页
为解决松嫩平原水稻灌溉水需求不断增长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节水控采目标,本文以松嫩平原北部和平灌区水稻种植区为例,通过2017-2019年降雨-地下水-产量动态监测试验,揭示灌域尺度地下水时空变化规律;采用聚类分析与... 为解决松嫩平原水稻灌溉水需求不断增长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节水控采目标,本文以松嫩平原北部和平灌区水稻种植区为例,通过2017-2019年降雨-地下水-产量动态监测试验,揭示灌域尺度地下水时空变化规律;采用聚类分析与空间叠加分析提出了基于地下水埋深的分区方法,确定研究区的地下水埋深分区界限;根据地下水埋深分区结果,采用贝叶斯模式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方法,融合AquaCrop、Jensen模型,进行平、枯水年各分区灌溉情景的产量模拟,提高了地下水埋深分区条件下的产量模拟精度。引入风险偏好因子刻画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基于区间二型模糊集(IT2FS)理论对各地下水埋深区域的灌溉制度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有序加权平均算子(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OWA)集结综合评价值,提出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区域水稻种植的优化灌溉制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分区界限为1.5 m;采用BMA方法有利于提高地下水埋深分区条件下的产量模拟精度,与实测产量相关性系数超过0.95;分区灌溉模式下各区产量-灌水量响应规律存在差异,但与现行灌溉制度相比,分区灌溉能减少稻田灌水量15%~37.6%,减少地下水开采量1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制度优化 地下水动态 分区灌溉 区间二型模糊集 贝叶斯模式平均 风险态度
下载PDF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水质评价方法及其在四水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钟艳红 苗东昊 +2 位作者 赵明汉 邵东国 朱诗好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针对水质评价方法评价等级固化、评价方法整体性不强以及指标间差异较大等特点,引入了T-S模糊神经网络对水质进行评价。基于T-S模糊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神经网络对数据间非线性关系的拟合能力,构造T-S模糊神经网络。经过训练、检验发... 针对水质评价方法评价等级固化、评价方法整体性不强以及指标间差异较大等特点,引入了T-S模糊神经网络对水质进行评价。基于T-S模糊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神经网络对数据间非线性关系的拟合能力,构造T-S模糊神经网络。经过训练、检验发现该网络对生成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可以应用于水质评价。将该神经网络应用于湖南省四水干流的水质评价,发现四水代表水质站点的水质情况从2005—2015年期间基本符合地表水Ⅲ类水标准,同时,湘江湘潭站及长沙站存在一定的水质等级变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 水质评价 T-S模糊系统 神经网络 隶属度
下载PDF
农田水利建设效益评估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何慧 邵东国 +3 位作者 刘泊宇 郭燕红 尹黎明 徐义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128,共8页
【目的】研究农田水利建设效益的组成和评估方法。【方法】在界定农田水利建设效益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方面提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应用AHP-熵值法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以货币为衡量标... 【目的】研究农田水利建设效益的组成和评估方法。【方法】在界定农田水利建设效益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方面提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应用AHP-熵值法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以货币为衡量标准的农田水利建设分项效益评估方法。选择湖南省进行实证研究,估算了大型灌区改造后湖南省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价值。【结果】湖南省农田水利建设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存在负效益情况;湖南省东西部地区(除了郴州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普遍较好;分项效益占综合效益比例排名前三的为:防灾减灾效益、对脱贫致富的影响、农田生态养殖效益。【结论】该评估方法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并考虑了水环境的负效益,符合现代水利生态化原则,评估结果可靠、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 效益评估 量化方法 湖南省
下载PDF
灌排系统水转化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文晖 邵东国 +2 位作者 徐保利 胡能杰 杨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0-141,共12页
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综合影响,灌区水转化过程复杂多变。以湖北漳河水库灌区为例,分别从水平和垂直方向描述典型灌排系统的水转化过程,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研发灌排系统边界处置、稻作区田间多层土壤、塘坝及排水沟道之间多个水转化模拟... 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综合影响,灌区水转化过程复杂多变。以湖北漳河水库灌区为例,分别从水平和垂直方向描述典型灌排系统的水转化过程,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研发灌排系统边界处置、稻作区田间多层土壤、塘坝及排水沟道之间多个水转化模拟子模块,由此构建一种客观描述灌排系统边界半封闭结构及其水平输送、垂直运动与渠-田-沟-塘水转化过程的耦合模拟模型,解决了应用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求解灌区水转化过程中面临的灌区边界不确定、分层土壤简化处理等问题。利用漳河灌区谭店灌排系统2014-2015年水平衡测试观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分层抽样,并利用偏相关法分析参数敏感性。通过模型计算可得,支沟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结果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70,Ens系数分别为0.81、0.68,斗沟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结果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68,Ens系数分别为0.73、0.62,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灌排系统水转化过程模拟。与SWAT模型对比,对于同一研究区域,复相关系数由0.11提高到0.73,Ens系数由-0.71提高到0.70,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先进性,为灌排系统尺度水转化模拟和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排系统 水转化 模型 拉丁超立方 偏相关 敏感性分析 SWAT模型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的环境问题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黄绳 农翕智 +2 位作者 梁建奎 邵东国 钟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51,共6页
为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为优质、合理地发挥作用并预防工程所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分析讨论了中线工程水源地、总干渠以及因调水引起的汉江中下游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潜在风险。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主要面临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 为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更为优质、合理地发挥作用并预防工程所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分析讨论了中线工程水源地、总干渠以及因调水引起的汉江中下游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潜在风险。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主要面临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库区消落带生态脆弱等环境问题。中线总干渠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藻类、贝类异常增殖和跨渠桥梁交通运输事故风险性污染,另外还存在地表水漫溢、地下水渗透和大气污染物沉降等带来的水质污染潜在风险。工程本身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所导致的局部区域富营养化和水华。针对上述不同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规避风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水华 潜在风险 工程运行 总干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下载PDF
东北寒区水稻需水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及灌溉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田旖旎 邵东国 +1 位作者 李思明 王柏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8-77,共10页
【目的】揭示不同降水年型下东北寒区水稻需水对地下水埋深变动与灌溉的响应规律,进一步优化寒区水稻灌溉制度。【方法】以黑龙江庆安和平灌区灌溉试验站多年水稻灌溉试验及2017年地下水动态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不同灌水模式下水稻耗水... 【目的】揭示不同降水年型下东北寒区水稻需水对地下水埋深变动与灌溉的响应规律,进一步优化寒区水稻灌溉制度。【方法】以黑龙江庆安和平灌区灌溉试验站多年水稻灌溉试验及2017年地下水动态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不同灌水模式下水稻耗水及地下水变化动态,验证AquaCrop模型在东北寒区水稻生长模拟中的适用性,并用于模拟分析25%、50%、75%降水年型下水稻需水与不同地下水埋深的相互关系及灌水量的响应规律,提出适宜该地区水稻高产的地下水埋深范围及其生育期净灌水量。【结果】①水稻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先浅后深,其中,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耗水量大,灌溉和降雨较多,地下水埋深较浅;②构建了3种降水年型下ET与GD、I的多元回归方程,综合考虑了水稻需水量与地下水埋深、生育期灌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于稻田高效耗用水管理和地下水资源持续利用;③为实现东北寒区水稻高产和地下水埋深基本稳定的双重目标,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2.0~2.5 m之间,水稻生育期净灌水量为:枯水年不宜低于现状灌水量,即300 mm;丰水年和平水年净灌水量可适当减少至现状灌水量的0.8倍,即240 mm。【结论】提出了适宜该地区水稻高产的地下水埋深范围及生育期净灌水量,为促进我国东北地区节水增粮,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 水稻需水 地下水埋深 灌水量 AquaCrop模型 水分生产率
下载PDF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彦 司振江 +3 位作者 李芳花 黄福贵 邵东国 李其光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8年第6期8-14,共7页
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灌溉用水效率低、节水技术体系与管理不完善,面源污染严重、冻胀破坏现象突出等问题,在东北、华北、南方地区开展节水改造技术集成应用研究。将既有技术和创新技术集成应用,建立适宜类型区的节水技术集成模式,通过... 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灌溉用水效率低、节水技术体系与管理不完善,面源污染严重、冻胀破坏现象突出等问题,在东北、华北、南方地区开展节水改造技术集成应用研究。将既有技术和创新技术集成应用,建立适宜类型区的节水技术集成模式,通过示范区辐射推广,为现代灌区建设提供样板工程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灌区 节水改造 技术模式 工程示范
下载PDF
湘资沅澧四水采砂影响综合评价体系与方法
11
作者 苗东昊 钟艳红 +2 位作者 邵东国 赵明汉 朱诗好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0年第1期7-15,共9页
为探究河流采砂控制对水文、水质、水生态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效果,以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为例,在现场调查与取样分析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四水干流采砂规划控制前后河道断面、水位、水质变化情况,提出了包含水沙条件、水质水生态及... 为探究河流采砂控制对水文、水质、水生态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效果,以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为例,在现场调查与取样分析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四水干流采砂规划控制前后河道断面、水位、水质变化情况,提出了包含水沙条件、水质水生态及社会经济三类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熵值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湖南四水2012—2016年采砂规划控制采砂前后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水采砂规划在执行期间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控制采砂地点与进度有利于减少采砂不利影响,但也发现湘江和沅水的采砂控制效果次于资水和澧水。结合熵值理论、M-K方法、PHS方法分析了断面、水位及水质的变化趋势,并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在控制采砂效果评价的应用,实现了控制采砂效果的量化分析,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河道采砂影响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采砂控制 采砂规划 效果评价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山区陡坡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降雨试验研究
12
作者 童晓霞 崔远来 +4 位作者 邵东国 李建明 丁文峰 张冠华 陈锦阳 《水力发电学报》 2024年第11期71-80,共10页
为弄清雨强、土层厚度分布和土层底部透水性交互作用对山区陡坡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影响规律,本文基于4种设计土槽进行室内模拟连续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地表径流率在连续降雨过程中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侵蚀速率均值在连续降雨过程中呈现先... 为弄清雨强、土层厚度分布和土层底部透水性交互作用对山区陡坡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影响规律,本文基于4种设计土槽进行室内模拟连续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地表径流率在连续降雨过程中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侵蚀速率均值在连续降雨过程中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地表径流率主要受到雨强的影响,方差贡献率达88.85%,侵蚀速率主要受到雨强以及土层厚度分布和雨强的交互影响,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6.13%和20.64%,土层厚度分布和土层底部透水性的交互作用对侵蚀速率也有一定影响,方差贡献率为9.21%。因此,除考虑雨强外,还应兼顾考虑土层厚度分布、土层底部透水性及其交互作用对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山区坡面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机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产流 产沙 土层厚度分布 土层底部透水性 交互影响
下载PDF
An eco-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flow assessment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 in Guangdong, China 被引量:3
13
作者 WANG Bei shao dongguo +2 位作者 MU GuiLing WANG ZhuoMin LI XuD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65-275,共11页
River classification has emerged as a major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which can overcome the deficcts of tradition- al methods in focusing on the single objective of maintaining specified, valued features ... River classification has emerged as a major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which can overcome the deficcts of tradition- al methods in focusing on the single objective of maintaining specified, valued features of ecosystems. However, current ef- forts to classify rivers by hydrologic processes may result in a growing temptation to ignore ecological variability across basins Thus, an eco-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is proposed for river management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 This method riews ecological functions as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ine systems and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dividing a basin iato eco-specific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primary ecological functions. In addition, we proposed specific environmental flow methodologies corresponding to three typical river reaches of the basin by perceiving the key attributes of flow variability In the upstream region of the West River, flow velocity and wetted perimeter are considered as the key attributes of maintain- ing fish habitat; in a small-sized mountainous tributary of the North river, we choose water surface area to maintain the conti- nuity and biodiversity of the river; while for the aspect of river landscape in the midstream reach of the East R vet, water level is crucial for maintaining the aesthetic value. This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ecologically relevant heterogeneity that occurs within and among regions of a basin, and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a simpl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river manage: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flow eco-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key attribut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