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氟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水中全氟辛酸的去除
1
作者 陈欣 钱文平 +3 位作者 陈天奇 邵凌云 张文芬 张书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2-580,共9页
全氟辛酸(PFOA)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通过富集渗透污染水体和土壤,从而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开发成本低、效率高、环保的吸附剂实现环境水体中PFOA的高效吸附去除是解决PFOA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无溶剂一锅法设... 全氟辛酸(PFOA)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通过富集渗透污染水体和土壤,从而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开发成本低、效率高、环保的吸附剂实现环境水体中PFOA的高效吸附去除是解决PFOA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无溶剂一锅法设计、制备了一种含氟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POP-3F),通过引入氟原子增加了材料的疏水性,增加了主客体分子间的疏水作用、氟-氟相互作用,提升了材料对PFOA的吸附效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固体核磁(ss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热分析系统(TGA)等对POP-3F进行了表征。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研究了POP-3F在不同pH、盐浓度和腐植酸条件下对PFOA的吸附性能。在pH值为2时,POP-3F对PFOA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8.6%,可用于去除酸性工业废水中的PFOA。并且POP-3F对于PFOA的去除率几乎不受NaCl和腐植酸浓度的影响,在加入NaCl后,POP-3F表面会形成双电层,可以削弱POP-3F与PFOA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去除率仅下降了1%。腐植酸与PFOA存在竞争吸附,在高浓度腐植酸条件下,POP-3F对PFOA的去除率仅下降了0.73%。在最佳pH条件下考察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通过数学模型拟合了实验结果,探究了吸附机理。结果显示,POP-3F的理论容量为191 mg/g,高于活性炭和其他多数吸附剂,表现出较高的吸附容量。此外,POP-3F对PFOA的吸附去除几乎不受基质种类的影响,在模拟自然水中吸附效果略有降低(仅降低0.1%),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对PFOA的去除率仅微幅下降(降低0.67%),表明其具有循环使用和可再生性,在实际PFOA污染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富氮多孔有机聚合物 全氟辛酸 吸附
下载PDF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形态及功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表虎 邵凌云 +5 位作者 何仪 江峰 纪文艳 王哲 王劲风 姚阿玲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定量评估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LAA)形态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6例拟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AF患者(阵发组)、26例持续性AF患者(持续组)及同期11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RT-3D-TEE测量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定量评估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LAA)形态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6例拟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AF患者(阵发组)、26例持续性AF患者(持续组)及同期11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RT-3D-TEE测量3组LAA各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阵发组LAA舒张末期容积(LAA-EDV)、收缩末期容积(LAA-ESV)、开口最大面积(Amax)及最小面积(Amin)均增大,射血分数(LAA-EF)、最大排空速度(Vep)、面积变化率(A%)及直径变化率(D%)均减小(P均<0.05);持续组LAA-EDV、LAA-ESV、Amax、Amin增大,LAA-EF、Vep、A%、D%减小(P均<0.05);阵发组与持续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A-EF与ESV(r=-0.73,P<0.01)、EDV(r=-0.64,P<0.01)、Amax(r=-0.36,P<0.01)及年龄(r=-0.27,P=0.02)呈负相关,与A%、D%、Vep呈正相关(r=0.86、0.74、0.55,P均<0.01),与Dmax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RT-3D-TEE能定量分析AF患者LAA形态及功能变化,对于评估AF患者病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眉 褚晋 +3 位作者 邵凌云 孙富余 刘欣宇 于凤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97,共4页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变化以及抗性机制,连续3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羧酸酯酶(CarE)活性、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变化以及抗性机制,连续3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羧酸酯酶(CarE)活性、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逐年上升,但仍处于低抗及敏感水平;CarE活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MFO及GST活性均伴随着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且部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辽宁省各个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仍处于敏感水平,施用阿维菌素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二化螟GST和MFO的活性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其对阿维菌素抗药性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阿维菌素 地理种群 抗药性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施俊 仝婕 +3 位作者 张炜 张楚彬 楚青 邵凌云 《上海护理》 2022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 通过评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肺部感染尤其是重症肺炎的患者呼吸道管理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的375例肺部感染患... 目的 通过评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肺部感染尤其是重症肺炎的患者呼吸道管理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的375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例数及预后转归,并比较有无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插管率、出院后28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重症肺炎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时重症肺炎患者出院后28 d内死亡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HHFNC的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 肺部感染患者例数增多且病情加重,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肺部感染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CURB-65评分 预后
下载PDF
CT平扫非均一密度血肿与原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何敏 陈后勤 +2 位作者 邵凌云 左键 韩江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7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CT平扫非均一密度血肿与原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0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6h内患者146例,根据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77... 目的探讨CT平扫非均一密度血肿与原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0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6h内患者146例,根据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77例和预后不良组(3~6分)69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良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非均一密度血肿阳性率、血肿混杂征阳性率、血肿黑洞征阳性率、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血肿扩大率、3周NIHSS评分、mR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首次CT完成时间短于预后良好组,基线血肿体积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均一密度血肿阳性和入院时收缩压均是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6个月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T非均一密度血肿(黑洞征或混杂征)是自发性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黑洞征 混杂征 非均一密度血肿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持续深化税制改革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从“三税”的改革看我国税制改革路径与趋势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怡建 邵凌云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3,20,共7页
2014年颁布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文章从回顾全面实施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向综合改革,以及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改革等“三税”改革的十年路径作用分析,... 2014年颁布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文章从回顾全面实施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向综合改革,以及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改革等“三税”改革的十年路径作用分析,探讨我国税制实现由传统税制向现代税制的历史转变,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税制改革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税制体系格局,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收入公平分配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税制改革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以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税制改革 路径与趋势
下载PDF
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小苹 周斐然 +4 位作者 李仲华 杨清銮 杨逸轩 邵凌云 阮巧玲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3年第3期157-162,共6页
天疱疮患者易合并感染。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治疗的142例天疱疮患者中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易感部位及主要病... 天疱疮患者易合并感染。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治疗的142例天疱疮患者中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易感部位及主要病原体分布,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142例天疱疮患者中,有74例(52.1%)合并感染。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组中合并低白蛋白血症者占27.0%(P<0.001),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者占83.3%(P<0.001),且3个月内糖皮质激素累计剂量较大(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低白蛋白血症(OR=7.96,95%CI为[1.95,32.41]和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OR=6.47,95%CI为[2.73,15.33])是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易感部位为创面及肺部,主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本研究证实,低白蛋白血症和使用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是天疱疮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早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合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感染 糖皮质激素 低白蛋白血症
下载PDF
营养状态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功能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汪文兵 徐钧 +4 位作者 邵凌云 何敏 左健 吴芳草 陈后勤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21-1125,I0005,共6页
目的 探讨营养状态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病人功能预后的影响以及各营养评估工具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病人111例,其中改良Rankin量表... 目的 探讨营养状态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病人功能预后的影响以及各营养评估工具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病人111例,其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分的病人纳入预后良好组(79例),mRS评分≥3分纳入预后不良组(32例)。收集入组病人的基线数据、发病-静脉溶栓(ONT)时间、入院到静脉溶栓(DNT)时间、体质量、身高、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淋巴细胞总数以及预后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三种营养指数对病人90 d功能预后影响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营养指数评分(PNI)和控制性营养状态评分(CONUT)的预测价值。结果 全部病人的入院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4,13)分,ONT时间(165.62±59.67)min,DNT时间(45.86±16.48)min,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1,3)分。其中,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6(4,9)分,ONT时间(166.42±62.09)min,DNT时间(47.34±17.31)min,mRS评分1(0,2)分。预后不良组入院NIHSS评分14(10,18)分,ONT时间(163.66±54.13)min,DNT时间(42.22±13.80)min,mRS评分4(3,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PNI、CONUT和综合营养风险指数(GN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低PNI值(P=0.006)和高CONUT值(P=0.018)是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而GNRI未发现与不良预后相关(P=0.058)。CONUT指数和PNI指数预测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1)。结论 较低的PNI指数和较高的CONUT指数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病人的90 d功能预后不良相关,且二者的预测效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营养评价 营养不良 脑梗死 血清白蛋白 预后
下载PDF
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小舟 杨清銮 +7 位作者 陈宇明 刘爱平 郑建铭 屠燕婕 虞胜镭 李荣宽 邵凌云 张文宏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的59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慢性... 目的探讨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的59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和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急性病程组(IM)和慢性病程组(CAEBV^(+)淋巴瘤),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功能、炎症指标、EB病毒DNA、EB病毒抗体和T淋巴细胞)检查结果。统计学处理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59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患者中,IM 23例(39.0%),淋巴瘤23例(39.0%),CAEBV 13例(22.0%);发热57例(96.6%),淋巴结肿大37例(62.7%)、脾大36例(61.0%)。慢性病程组有17例患者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慢性病程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07(1.94,8.35)×10^(9)/L、89.5(74.5,108.0)g/L、100(37,161)×10^(9)/L,分别低于急性病程组的9.91(6.75,17.38)×10^(9)/L、132.5(118.2,152.0)g/L、197(129,23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69、5.22、3.61,均P<0.01)。慢性病程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分别为0.45(0.15,1.13)μg/L、47.75(17.57,84.67)mg/L、2000(682,2002)μg/L,分别高于急性病程组的0.12(0.07,0.28)μg/L、6.39(3.13,11.38)mg/L、482(159,127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95、-3.77、-4.16,均P<0.01)。慢性病程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CD19^(+)B淋巴细胞计数、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分别为259.15(101.98,509.26)、214.69(119.31,529.47)、46.14(4.44,135.87)和81.09(41.53,118.46)/μL,分别低于急性病程组的738.88(592.20,893.94)、1609.17(920.88,3952.34)、144.52(83.65,215.14)和309.82(123.78,590.68)/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66、3.80、2.90、3.40,均P<0.01);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90(0.60,1.70),高于急性病程组的0.45(0.1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9,P=0.02)。IM组23例患者均治愈;淋巴瘤组死亡10例,进行化学治疗13例;CAEBV组死亡7例,好转6例。结论成人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为主,慢性感染可合并HLH。成人急性EB病毒感染预后较好,但长期慢性感染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成年人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淋巴瘤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诺卡菌感染患者44例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 被引量:9
10
作者 谢栩硕 杨清銮 +4 位作者 郑建铭 曾文铤 梁增伟 邵凌云 张文宏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了解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治的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表现、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 目的:了解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治的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表现、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影像学改变、菌种鉴定、治疗与转归。根据感染类型分为单纯肺部感染组、肺外单个器官感染组和播散性感染组。两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44例诺卡菌感染患者中,14例为单纯肺部感染,17例为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9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腹腔脓肿1例,尿路感染1例),13例为播散性感染(其中血流感染4例,中枢神经系统合并肺部或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肺部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34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27例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1例单纯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肺外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性感染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诺卡菌菌种以巴西、星形、鼻疽诺卡菌为主。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轻度升高42例,血小板计数正常或轻度下降41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9例,降钙素原升高21例,C反应蛋白升高34例,铁蛋白升高18例。34例患者检测了淋巴细胞亚群,其中15例CD4+T淋巴细胞下降,14例CD8+T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升高,7例B淋巴细胞下降,8例自然杀伤细胞下降。单纯肺部诺卡菌感染患者血红蛋白高于肺外单个器官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95,P=0.025)。影像学表现以脓肿、炎症渗出为主。治愈或好转40例,1例仍在治疗,死亡3例。结论:累及各部位的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过规范治疗可降低诺卡菌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尔菌感染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水稻及茭白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耐寒性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眉 孙富余 +3 位作者 邵凌云 李志强 刘欣宇 于凤泉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6,共6页
为明确水稻及茭白二化螟种群之间在低温环境下的生理生化差异,将室内饲养获得的1~6龄二化螟幼虫分别置在28、0、-3、-6、-9、-12、-15、-18、-21℃条件下处理24 h,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存活幼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 为明确水稻及茭白二化螟种群之间在低温环境下的生理生化差异,将室内饲养获得的1~6龄二化螟幼虫分别置在28、0、-3、-6、-9、-12、-15、-18、-21℃条件下处理24 h,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存活幼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二化螟幼虫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水稻及茭白二化螟各龄幼虫的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相同低温下,高龄幼虫的存活率高于低龄幼虫;水稻二化螟各龄幼虫的存活率普遍高于相同低温下的同龄茭白二化螟幼虫。随着温度的下降,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高龄幼虫的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低龄幼虫,水稻二化螟各龄幼虫的抗氧化酶活性普遍高于相同低温下的同龄茭白二化螟幼虫。根据水稻及茭白各龄二化螟幼虫抗氧化酶活性的平均隶属度,验证了水稻二化螟幼虫对低温的耐受力高于茭白二化螟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茭白 二化螟 幼虫 耐寒性
原文传递
肝衰竭合并巨细胞病毒再激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学芳 杨清銮 +5 位作者 陈宇明 刘爱平 郑建铭 万红 邵凌云 张文宏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再激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断为肝衰竭,并进行血清CMV DNA检测的住院患者共75例,根据CMV DNA检测结果分成CMV DN...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再激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断为肝衰竭,并进行血清CMV DNA检测的住院患者共75例,根据CMV DNA检测结果分成CMV DNA阳性组和CMV DNA阴性组,比较两组的肝衰竭分类、糖皮质激素使用、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预后评估。统计学方法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75例肝衰竭患者中,CMV DNA阳性17例,CMV DNA阴性58例。17例CMV DNA阳性组患者中,急(亚急)性肝衰竭9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3例,占比分别高于CMV阴性组的20.7%(12/58)和20.7%(1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0、18.40,均P<0.05)。CMV DNA阳性组患者的CD3^(+)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高于CMV DNA阴性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B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低于CMV DNA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74.50、165.50、273.00、185.00、189.00,均P<0.05)。急(亚急)性肝衰竭[比值比(odds ratio,OR)=4.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12.6]和使用糖皮质激素(OR=12.5,95%CI 3.4~38.3)是肝衰竭患者CM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CMV DNA阴性组患者疾病好转率为56.9%(33/58),CMV DNA阳性组的17例患者中5例好转,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P=0.04)。结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增加了肝衰竭患者CMV再激活的风险,且CMV再激活肝衰竭患者存在免疫紊乱,严重影响其预后,因此应重视使用糖皮质激素肝衰竭患者的CMV DNA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巨细胞病毒 再激活
原文传递
免疫抑制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在硅沉着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群CD8^(+)T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毓贞 林淼垚 +9 位作者 周晶雨 刘倩倩 杨清銮 林思然 邵凌云 张文宏 李立鸿 黄希田 张云桂 阮巧玲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domain,TIGIT)在硅沉着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及临...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domain,TIGIT)在硅沉着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8月,纳入78例硅沉着病患者,均为浙江省三门县采石矿工人,分为硅沉着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PTB)组(以下简称APTB组)、硅沉着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组(以下简称LTBI组)和单纯硅沉着病无结核感染(non-tuberculosis infection,non-TB)组(以下简称non-TB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GIT、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和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APTB组8例,LTBI组24例,non-TB组46例。APTB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PD-1和TIGIT[29.45%(16.78%)和65.40%(12.12%)]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LTBI组[17.40%(11.17%)和48.30%(28.75%),U=23.500、43.500,P=0.0008、0.0205]和non-TB组[15.95%(12.46%)和45.30%(19.75%),U=64.000、69.000,P=0.0023、0.0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硅沉着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PD-1与TIGI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43,P<0.01)。APTB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PD-1+TIGIT+细胞亚群的表达[19.90%(22.67%)]高于non-TB组[11.55%(11.29%)]和LTBI组[11.55%(10.53%)],PD-1-TIGIT-细胞亚群[30.60%(12.90%)]的表达低于non-TB组[48.90%(18.98%)]和LTBI组[47.20%(24.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6.500、41.000、58.000、41.000,P=0.0071、0.0154、0.0013、0.0154)。APTB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T-bet[29.45%(16.78%)]的表达高于non-TB组[15.95%(12.46%)]和LTBI组[17.40%(1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6.500、46.000,P=0.0003、0.0283)。T-bet的表达与TIGI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67,P<0.01)。APTB组患者外周血PD-1+TIGIT+CD8^(+)T细胞亚群上T-bet[65.40%(12.12%)]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LTBI组[48.30%(28.75%)]和non-TB组[45.30%(1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3.500、65.000,P=0.0008、0.0026)。结论硅沉着病合并APT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高表达免疫抑制受体PD-1和TIGIT,提示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存在免疫耗竭现象,但T-bet的高表达又提示此耗竭细胞亚群具有一定的可逆转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结核 T细胞耗竭 TIGIT 程序性死亡蛋白-1 T-BET
原文传递
综合性医院结核分枝杆菌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毓贞 杨清銮 +6 位作者 刘袁媛 刘倩倩 阮巧玲 高岩 邵凌云 张文宏 刘红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怀疑播散性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tb血培养阳性患者纳入血培养阳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怀疑播散性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tb血培养阳性患者纳入血培养阳性组,M.tb血培养阴性患者纳入血培养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结局等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有5 589例疑似M.tb感染患者送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有26例分枝杆菌血培养阳性,经菌种鉴定有6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因此最终20例播散性结核患者纳入M.tb血培养阳性组;将同期收治的22例血培养阴性的播散性结核患者纳入血培养阴性组。血培养阳性组与血培养阴性组的年龄[(49.1±10.1)岁比(38.3±17.1)岁,t=2.460,P=0.018],以"发热待查"入院比例[65.0%(13/20)比13.6%(3/22),P=0.001],以"局灶感染"入院比例[30.0%(6/20)比86.4%(19/22),P=0.001],伴基础疾病比例[75.0%(15/20)比22.7%(5/22),P=0.002],患血液系统疾病比例[35.0%(7/20)比4.5%(1/22),P=0.018]和患实体肿瘤比例[20%(4/20)比0(0/22),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培养阳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水平、ESR、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和T-SPOT.TB阳性率与血培养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上年龄较大且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实体肿瘤的播散性结核患者,当其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炎症指标增高而淋巴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减低时,外周血M.tb培养更易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血培养 播散性结核
原文传递
基于高效通道注意力的胸部X光片疾病分类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凌云 李锵 +1 位作者 关欣 丁学文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0-359,共10页
深入研究不同肺部疾病的X射线光片,有助于更清晰、准确地区分和预测各种疾病。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胸部X光片疾病分类算法。将高效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密集连接的方式加入基础特征提取网络,以增强特征通道中有效信息... 深入研究不同肺部疾病的X射线光片,有助于更清晰、准确地区分和预测各种疾病。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胸部X光片疾病分类算法。将高效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密集连接的方式加入基础特征提取网络,以增强特征通道中有效信息的传递,同时抑制无效信息的传递;使用非对称卷积块提高网络特征提取能力;采用多标签损失函数解决多标签和数据不平衡的问题。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X光片添加到公开数据集Chest X-ray 14中构成数据集Chest X-ray 15,在该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基于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胸部X光片疾病分类算法的平均area under curve(AUC)值达到0.8245,对气胸的AUC值达到0.8829,性能优于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医学图像处理 胸部X光片 卷积神经网络 高效通道注意力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1
16
作者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 +2 位作者 陈向军 邵凌云 关鸿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687-694,共8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出现了大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如何正确识别、评估和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相关科室医师而言充满挑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出现了大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如何正确识别、评估和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相关科室医师而言充满挑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基于当前的最佳循证证据,结合来自中国一线诊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经验,经全国多家医院神经科、感染科专家共同讨论,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内容包括脑病、脑血管病、脑/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人群的识别、评估项目和治疗策略,为指导临床正确地评估与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神经系统并发症 评估 管理
原文传递
Immunotherapy using IL-2 and GM-CSF is 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被引量:17
17
作者 ZHANG YongRong LIU Jian +4 位作者 WANG Yong XIAN Qiaoyang shao lingyun YANG Zhong WANG XiaoNi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9期800-806,共7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interleukin (IL)-2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co-administrated with antibacterial agents isoniazid (INH) and rifampin (RIF)...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interleukin (IL)-2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co-administrated with antibacterial agents isoniazid (INH) and rifampin (RIF) to treat a mouse model of tuberculo- sis (TB) infection. A drug-susceptible TB strain, H37Rv was used to infect mic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L-2 and GM-CSF was initially evaluated based on survival rate, bacterial counts in lungs and spleens and the path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lungs. Nex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immunotherapy regimen was assessed in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 OB35-infected mice. In the H37Rv infection model, 1L-2 and GM-CSF monotherapies reduced bacterial numbers in the lungs by 0.82 (P〈0.01) and 0.58 (P〈0.05) lg colony-forming units (CFU), respectively, and in the spleens by 1.42 (P〈0.01) and 1.22 (P〈0.01) lg CFU, re- 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group. Mice receiving immunotherapy developed fewer lesions in the lungs compared with mice receiving antibacterial therapy alone. In the OB35 infection model, immunotherapy with either cytokin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bacterial load in the lungs and spleens and less severe lesions in the lungs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or antibacterial therapy treated mice. Notably, mice receiving immunotherapy with both cytokines had a 30% survival rate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treated groups, and had significantly less CFUs in the lungs and spleens (1.02 and 1.34 lg CFU) compared with antibacterial therapy alone (P〈0.01).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immunotherapy with both IL-2 and GM-CSF may be useful to treat 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ERCULOSIS MDR-TB IL-2 GM-CSF IMMUNOTHERAPY
原文传递
外周血及脑脊液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清銮 张冰琰 +6 位作者 刘倩倩 张炜 刘袁媛 翁心华 邵凌云 张文宏 高岩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622-626,共5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及脑脊液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 cells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15例,最终确诊为结核... 目的评价外周血及脑脊液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 cells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15例,最终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0例,非结核性感染性脑膜炎患者37例,非感染性脑膜炎患者29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价外周血及脑脊液T-SPOT.T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外周血及脑脊液T-SPOT.TB的诊断效能。结果30例结核性脑膜炎和66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T-SPOT.T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77.0%、65.9%和95.9%,脑脊液T-SPOT.TB分别为66.7%、87.7%、71.4%和85.1%。30例结核性脑膜炎和37例其他感染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T-SPOT.TB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68.6%、71.1%和92.3%,脑脊液T-SPOT.TB分别为66.7%、86.5%、80.0%和76.2%。外周血及脑脊液T-SPOT.TB的AUC分别为0.882(95%CI:0.795~0.969)和0.814(95%CI:0.704~0.925)。脑脊液T-SPOT.TB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临界值为8SFC/2.5×105个细胞时,脑脊液T-SPOT.TB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1.9%,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为77.3%,阳性似然比达8.22,阴性似然比为0.363。结论脑脊液T-SPOT.TB对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8SFC/2.5×105个细胞可能是区分结核和非结核性脑膜炎的参考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 脑脊髓液 结核 脑膜 诊断
原文传递
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2、γ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毓贞 陈华昕 +9 位作者 刘倩倩 刘袁媛 陈茜 高亮 于志明 高岩 周晶雨 邵凌云 张文宏 欧勤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483-488,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γ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MIF)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连续入选77例...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γ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MIF)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连续入选77例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5例,恶性胸膜炎患者19例,类肺炎性患者13例。另选同期患者家属13名作为健康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浆中IL-22、γ干扰素和MIF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评价IL-22、γ干扰素和MIF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4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IL-22、γ干扰素、MIF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的中位数分别为396.8 ng/L、2200.0 ng/L、241.3μg/L和70.8 U/L,分别高于32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含恶性胸膜炎患者19例,类肺炎性患者13例)的52.8 ng/L、232.3 ng/L、179.6μg/L和17.0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79.000、118.500、287.000、162.000,均P<0.05)。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中IL-22和γ干扰素的中位数分别为20.0 ng/L和45.9 ng/L,分别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4.3 ng/L和33.4 ng/L,而MIF水平为96.2μg/L,低于健康对照者的159.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4.000、13.000、73.000,均P<0.05)。胸腔积液中IL-22、γ干扰素和MIF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917和0.682,灵敏度分别为93.75%、100.00%和63.64%,特异度分别为82.22%、91.11%和65.85%。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中IL-22和γ干扰素的中位数分别为16.0 ng/L和33.9 ng/L,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0.0 ng/L和44.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156、2.221,均P<0.05)。结论胸腔积液中γ干扰素和IL-22可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动态监测患者血浆中的IL-22水平可作为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2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结核 胸膜 Γ干扰素 腺苷脱氨酶
原文传递
我国49家医院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疗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琪然 孙峰 +5 位作者 周晛 李杨 张怡 高岩 邵凌云 张文宏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409-415,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对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相关诊疗资源的配置情况及对TBM患者的管理现状。方法纳入我国27个省份49家收治TBM的医院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由主要收治TBM的相应科室的管理人员填写,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对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相关诊疗资源的配置情况及对TBM患者的管理现状。方法纳入我国27个省份49家收治TBM的医院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由主要收治TBM的相应科室的管理人员填写,调查时间为2018年9月至12月。根据问卷结果,对这些医院TBM诊治相关临床资源可及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段、抗结核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相关合并症及并发症监测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结果49家调研医院中,75.5%(37/49)的调研医院每年疑诊TBM不超过50例,85.7%(42/49)的医院病原学确诊的TBM患者不超过20例。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增强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用来诊断及评估TBM的可及率分别为100.00%(49/49)、95.92%(47/49)、91.84%(45/49)、61.22%(30/49)、67.35%(33/49);脑脊液结核培养、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可及率分别为77.55%(38/49)、95.92%(47/49)和83.67%(41/49)。利福平(100.0%,49/49)、异烟肼(100.0%,49/49)、吡嗪酰胺(98.0%,48/49)和乙胺丁醇(95.9%,47/49)是非重症TBM患者常规初始抗结核方案中常用的药物。25家(51.0%)医院抗结核治疗持续时间为18个月,17家(34.7%)为12个月。39家(79.6%)医院将异烟肼+糖皮质激素作为鞘内注射方案。24家(49.0%)医院选择地塞米松治疗,28家(57.1%)医院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持续时间为2个月。32家(65.3%)医院未正式调查低钠血症的潜在病因,最常用的治疗低钠血症的措施为高渗盐水(83.7%,41/49)和口服钠盐治疗(71.4%,35/49)。48家(98.0%)医院最常用的检测颅内压方法为腰椎穿刺。结论调研医院收治的TBM病例呈现来源分散、病原学确诊病例少的特点。TBM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管理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需要制订规范性诊治方案来提升TBM的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治疗 监测 管理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