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杰 沈安江 +3 位作者 胡安平 周进高 佘敏 韩明珊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7-348,共12页
综述了岩石薄片智能鉴定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薄片智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命名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的研究流程与主要研究内容:①准备与处理薄片图像,建立碳酸盐岩图像数据库;②以先... 综述了岩石薄片智能鉴定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薄片智能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命名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的研究流程与主要研究内容:①准备与处理薄片图像,建立碳酸盐岩图像数据库;②以先验知识指导建立薄片图像的结构组分、矿物组分、孔隙类型等分类标签,进行人工标注并建立标签数据库;③应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技术,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薄片图像标签的知识图谱;④进行结构组分、矿物组分及孔隙类型和含量的智能识别,完成自动岩性定名,输出鉴定报告,实现薄片智能鉴定。碳酸盐岩薄片人工智能鉴定目前仍然存在标签标注样本数量、语义分割不明确、成岩作用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碳酸盐岩人工智能鉴定的发展方向包括从宏观(岩心、野外露头)到微观不同尺度的图像鉴定,CT、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不同类型图像的鉴定,以及测井、地震资料的智能解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薄片 人工智能识别 岩石结构组分 知识图谱 标签数据库
下载PDF
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各部位营养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国威 佘敏 +5 位作者 周际松 熊光权 白婵 邱亮 杨俊松 廖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42,共10页
目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各部位的营养成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肌肉、虾壳、虾钳中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指标等,综合评价各部位的营养情况。结果同等规格下雌虾... 目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各部位的营养成分。方法通过测定不同规格及性别的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肌肉、虾壳、虾钳中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指标等,综合评价各部位的营养情况。结果同等规格下雌虾可食用率高于雄虾,中等规格雌虾可食用率最高,为30.28%;水分含量最高的部位为中等规格雄虾肌肉,含量为81.72%±0.66%;灰分含量最高的部位为中等规格雄虾虾壳,含量为38.42%±0.31%;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雌虾肌肉,含量为17.37%±6.00%;脂肪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雌虾肝胰腺,含量为25.00%±3.29%;甲壳素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雌虾虾钳,含量为14.55%±2.55%;虾青素含量最高的部位为大规格雄虾虾壳,含量为106.93μg/g;虾的肝胰腺和肌肉中Zn、Se、Fe含量较高;虾壳和虾钳中Ca元素含量较高;虾的尾部肌肉中P、K、Na等元素含量较高。结论中等规格雌虾具有更大的食用价值,各类虾的虾头壳、虾钳、肝胰腺等副产物中富含甲壳素、虾青素、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下载PDF
铅锌富集机制实验研究方法综述
3
作者 朱炜 张艳 +3 位作者 韩润生 王磊 佘敏 魏平堂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1132,共22页
元素富集机制的研究是重现成矿过程和查明成矿机制的基础,有助于深化对矿床的认识,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铅锌元素的迁移与沉淀机制的研究及其应用,包括3种铅锌迁移沉淀模式,4种含铅锌流体驱动模式,铅锌的迁移形式... 元素富集机制的研究是重现成矿过程和查明成矿机制的基础,有助于深化对矿床的认识,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铅锌元素的迁移与沉淀机制的研究及其应用,包括3种铅锌迁移沉淀模式,4种含铅锌流体驱动模式,铅锌的迁移形式及其沉淀机制;同时简述了我国高温高压实验的发展历程以及4种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方法。重点介绍了4种高温高压实验模拟方法及其研究现状:①高压釜实验;②热液金刚石压腔—激光拉曼实验;③熔融毛细硅管—激光拉曼实验;④计算机模拟实验。从封闭—平衡—静止到(半)开放—非平衡—流动、淬火分析到原位观察,应是今后高温高压实验的发展方向。以地质特征为基础,采用高温高压成岩成矿模拟实验结合计算机模拟,精细刻画成矿过程并揭示元素富集机制不仅是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有效手段,更是很长一段时间内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富集机制 高温高压 模拟实验 迁移沉淀机制
下载PDF
中国古老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因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乔占峰 于洲 +4 位作者 佘敏 潘立银 张天付 李文正 沈安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7-1276,共20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有年代老、埋藏深、后期成岩改造强的特点,随着油气勘探逐渐走向“更老”、“更深”、“更复杂”的深层和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因和分布规律成为影响油气勘探开发效益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有年代老、埋藏深、后期成岩改造强的特点,随着油气勘探逐渐走向“更老”、“更深”、“更复杂”的深层和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因和分布规律成为影响油气勘探开发效益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在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三大海相盆地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勘探新突破,古老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地质理论和相关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地质理论进展包括:(1)近地表环境成因孔隙构成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基础;(2)浅埋藏阶段的孔隙保持是决定超深层储集层质量的关键;(3)构造活动驱动深部流体运动对储集层质量具有重要改造作用。技术进展包括微量稀土元素面扫、激光U-Pb定年、团簇同位素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等储集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和高温高压溶蚀模拟技术。勘探的深入和分析技术手段的进步,显著提升了对三大盆地重点领域规模优质储集层发育及分布规律的认识,为下步油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海相碳酸盐岩 规模优质储集层 储集层类型 地质理论进展 技术进展 中国典型盆地
下载PDF
基于激光U-Pb定年的埋藏白云岩形成过程——以塔里木盆地永安坝剖面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乔占峰 张哨楠 +5 位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梁峰 罗宪婴 佘敏 吕学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93-3509,共17页
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是形成厚层块状白云岩的主要机制之一,但其形成过程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塔里木盆地永安坝剖面蓬莱坝组为例进行解剖,在露头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激光U-Pb定年和同位素分析,剖析了蓬莱坝组白云岩形成时期及演... 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是形成厚层块状白云岩的主要机制之一,但其形成过程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塔里木盆地永安坝剖面蓬莱坝组为例进行解剖,在露头和薄片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激光U-Pb定年和同位素分析,剖析了蓬莱坝组白云岩形成时期及演化过程,取得三个方面的认识:(1)蓬莱坝组发育四种类型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自形-半自形细中晶白云岩、雾心亮边自形中晶白云岩和他形粗晶白云岩,不同类型白云岩垂向互层发育;(2) U-Pb定年结果显示蓬莱坝组受三期云化作用改造,分别为准同生期云化作用、晚奥陶世到志留纪浅埋藏云化作用(464±12Ma到433±22Ma)及泥盆纪埋藏云化作用(382±29Ma),浅埋藏云化作用会对准同生白云石造成重结晶,而埋藏云化作用表现为白云石次生加大,存在寒武系云化流体卷入,影响U-Pb定年;(3)规模白云岩的发育为沉积环境和构造埋藏演化史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塔中北斜坡和塔北南缘为规模白云岩发育区,这对本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铀铅定年 埋藏白云石化作用 规模白云岩 蓬莱坝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和四川盆地白云岩规模优质储层形成与发育控制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乔占峰 张哨楠 +5 位作者 沈安江 佘敏 黄理力 李文正 邵冠铭 戴传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2-104,共13页
通过对塔里木和四川盆地典型实例的对比,基于白云石化作用与孔隙形成机制和期次的分析,梳理了白云岩规模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提出了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规模化发育的关键;溶蚀作用是提升白云岩储层质量的必要条件;规模优质储... 通过对塔里木和四川盆地典型实例的对比,基于白云石化作用与孔隙形成机制和期次的分析,梳理了白云岩规模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提出了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规模化发育的关键;溶蚀作用是提升白云岩储层质量的必要条件;规模优质储层发育的前提在于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发生的耦合关系。提出3种有利于规模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的地质过程:(准)同生云化伴生溶蚀型、埋藏云化继承型和后生溶蚀改造型。云化伴生溶蚀型指白云岩储层主要形成于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伴生溶蚀作用改造,主要发育于海平面下降背景下的高能礁/丘滩相和潮坪相。埋藏云化继承型为先期储层经浅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改造而成,储层质量和规模性受控于相带和云化前溶蚀改造的强度。后生溶蚀改造型为白云岩储层经热液或表生岩溶改造而成,兼具相控性、断控性和面控性,储层质量和规模性受先期储层发育状况的显著控制。以上认识对深层白云岩规模优质储层的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储层 白云石化 埋藏云化 深层白云岩 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2017—2019年贵阳市吸毒人群HCV感染相关因素及HIV、梅毒感染状况 被引量:7
7
作者 姚佐薇 周健 +3 位作者 朱焱 袁飞 佘敏 李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3-648,共6页
目的分析贵阳市哨点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HCV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预防控制吸毒人群感染HCV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贵阳市2017—2019年吸毒哨点监测的吸毒... 目的分析贵阳市哨点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HCV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预防控制吸毒人群感染HCV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贵阳市2017—2019年吸毒哨点监测的吸毒人群,每年前往不同的戒毒场所,以4—7月为监测期,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梅毒及HCV抗体检测。比较分析不同因素间HCV感染率。结果2017—2019年共调查1186例吸毒者,各年份HIV感染率分别为0.8%、0.2%及0.5%,梅毒感染率分别为7.1%、8.9%及9.3%,HCV感染率分别为40.9%、46.4%及46.3%。年龄≥25岁(OR=3.334~5.963)、女性(OR=1.487)、共用注射器具(OR=8.107)、最近一个月注射毒品(OR=6.300)及梅毒抗体阳性(OR=1.514)是吸毒人群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论近年来贵阳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低,但HCV感染率较高,流行形势严峻,应针对吸毒人群HCV的相关影响因素加强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 吸毒人群 HCV HIV 影响因素
下载PDF
SO2与O2对硫改性石油焦吸附剂脱汞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娜 韦红旗 +4 位作者 段钰锋 王晨平 佘敏 胡鹏 王双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08-1915,共8页
利用SO_2作为气体活化剂改性石油焦制备脱汞吸附剂;通过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元素分析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方法对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上对改性石油焦进行汞吸附实验,并对吸附产物进行程序升... 利用SO_2作为气体活化剂改性石油焦制备脱汞吸附剂;通过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元素分析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方法对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上对改性石油焦进行汞吸附实验,并对吸附产物进行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SO_2活化改性后的石油焦表面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表面硫形态以有利于汞吸附的低价态硫为主。在模拟烟气气氛中加入O_2能够有效提高脱汞效率,加入SO_2则会对脱汞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SO_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模拟烟气气氛中同时加入O_2和SO_2,对脱汞产生的作用效果与SO_2的浓度有关。对比不同温度下的汞吸附与脱附结果,证明高温会对石油焦表面含硫、含氧官能团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改性 石油焦 二氧化硫 氧气 脱汞
下载PDF
可调谐被动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 被引量:2
9
作者 杜鹃 熊胗婷 +3 位作者 佘敏 张娇娇 刘思敏 张祖兴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了实现波长可调谐被动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提出了基于激光腔随机双折射效应通过调节激光偏振态来改变被动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的工作波长的方法,并进行了原理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调节偏振控制器可实现在2010nm,2019nm,2024nm,205... 为了实现波长可调谐被动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提出了基于激光腔随机双折射效应通过调节激光偏振态来改变被动锁模掺铥光纤激光器的工作波长的方法,并进行了原理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调节偏振控制器可实现在2010nm,2019nm,2024nm,2050nm等多个中心波长处的锁模脉冲输出,同时在单个中心波长附近,还可以精密调谐。这种可调谐锁模激光器结构简单、可调谐性好,对光通信、超快光学、医学、遥感技术和雷达等应用中光源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掺铥光纤激光器 被动锁模 波长可调谐 双折射
下载PDF
基于溶蚀模拟实验的碳酸盐岩埋藏溶蚀孔洞预测方法--以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沈安江 乔占峰 +3 位作者 佘敏 蒙绍兴 张杰 王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0-701,共12页
针对碳酸盐岩埋藏溶蚀孔洞预测的难题,以四川盆地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为解剖对象,通过地层条件下的溶蚀模拟实验揭示碳酸盐岩埋藏溶蚀孔洞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为埋藏溶蚀孔洞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物性、酸性流体浓... 针对碳酸盐岩埋藏溶蚀孔洞预测的难题,以四川盆地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为解剖对象,通过地层条件下的溶蚀模拟实验揭示碳酸盐岩埋藏溶蚀孔洞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为埋藏溶蚀孔洞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物性、酸性流体浓度和温度主控埋藏溶蚀孔洞的发育,地质界面(暴露面、层序界面、不整合面和断裂系统)和高孔渗层主控埋藏溶蚀孔洞的平面分布,垂向上存在一个“成孔高峰期”,埋藏溶孔的生成呈事件式发生,在特定深度段的温度和高浓度酸性流体的匹配下可以形成大量的溶蚀孔洞,并受埋藏史、温压史和流体演化史控制;基于埋藏溶蚀孔洞发育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认识,通过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埋藏前孔隙分布图、筇竹寺组烃源岩在70~100℃温度窗生烃和生酸强度图、龙王庙组经历70~100℃温度窗时古隆起和断裂分布图、龙王庙组经历70~100℃温度窗时埋藏时间(Ma)等值线图的编制,预测了龙王庙组埋藏溶蚀孔洞的分布。构建了碳酸盐岩溶蚀孔洞预测技术及流程,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溶蚀孔洞分布预测和评价提供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溶蚀孔洞 成孔高峰期 溶蚀模拟实验 白云岩储层 龙王庙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储集层多期溶蚀物理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荣虎 曾庆鲁 +2 位作者 李君 佘敏 余朝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0,共7页
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储集层孔隙成因及保存机理争议较大,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对此进行探讨。利用高温高压溶蚀模拟研究区储集层所经历的三种成岩环境下地层流体的溶蚀特征,结果表明,早成... 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储集层孔隙成因及保存机理争议较大,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对此进行探讨。利用高温高压溶蚀模拟研究区储集层所经历的三种成岩环境下地层流体的溶蚀特征,结果表明,早成岩表生期饱和CO_2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显著,易于溶蚀长石质及碳酸盐类矿物,石英矿物相对难溶;早成岩浅—中埋藏期咸化环境碱性溶蚀作用次之,石英、钾长石及钠长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中成岩深埋藏期少量有机酸溶蚀作用较弱,主要表现为沿缝网溶扩、石膏溶解和方解石沉淀。总体以前两期溶蚀作用为主,现今储集层残余粒间孔及粒内溶孔面孔率为2%~4%,占储集层总孔隙度的50%~80%.对于埋深超过5 500 m的储集层,溶蚀作用的实验模拟较合理地解释了溶蚀孔隙成因,有助于全面认识克拉苏构造带超深层优质储集层的成因,为西部盆地前陆冲断带深层—超深层多期构造运动下储集层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克拉苏构造带 白垩系 储集层 埋藏环境 溶蚀作用 高温高压实验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 被引量:30
12
作者 郝毅 姚倩颖 +3 位作者 田瀚 谷明峰 佘敏 王莹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209,共8页
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及薄片等宏观及微观资料,对四川盆地茅口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储层类型、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展开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①茅口组沉积已不再受加里东期古隆起控制,沉积格局更多是受到峨眉地裂运动造成的... 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及薄片等宏观及微观资料,对四川盆地茅口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储层类型、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展开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①茅口组沉积已不再受加里东期古隆起控制,沉积格局更多是受到峨眉地裂运动造成的北西-南东向断层的影响;②茅口组主要发育碳酸盐缓坡、斜坡及盆地3个主要相带,其中茅口组中晚期高位域发育的浅水缓坡高能滩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③茅口组主要发育孔洞-孔隙型白云岩和岩溶缝洞型石灰岩2类储层,高能生物碎屑颗粒滩是茅口组2类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早期白云石化作用是白云岩储层得以保存的关键因素,而构造运动及古岩溶作用是石灰岩储层发育的重要条件;④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在雅安-乐山以及盐亭-广安地区,岩溶缝洞型石灰岩储层在全盆地均可见,但在泸州-开江古隆起范围内最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白云岩 岩溶储层 主控因素 茅口组 二叠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佘敏 蒋义敏 +4 位作者 胡安平 吕玉珍 陈薇 王永生 王莹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共10页
碳酸盐岩溶蚀作用是指流动的侵蚀性流体与碳酸盐岩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从地表到深埋藏地层中均可发生。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是指通过模拟地层环境来再现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研究碳酸盐岩储层规模溶蚀有利... 碳酸盐岩溶蚀作用是指流动的侵蚀性流体与碳酸盐岩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从地表到深埋藏地层中均可发生。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是指通过模拟地层环境来再现碳酸盐岩溶蚀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研究碳酸盐岩储层规模溶蚀有利条件和分布规律的重要方法。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高温高压溶解动力学模拟装置,最终建成由岩石内部溶蚀、岩石表面溶蚀和高温高压原位可视化检测组成的碳酸盐岩溶蚀模拟实验技术。利用高温高压溶解动力学模拟实验装置,开展了碳酸盐岩埋藏溶蚀温度窗口和孔隙演化样式的实验研究,取得2个方面的认识:①高盐度流体背景模拟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增加,碳酸盐岩的溶蚀量具有缓慢下降—缓慢上升—快速下降的特征,由于地层水两种相反离子效应的作用,在80~110℃范围内存在一个有利于碳酸盐岩溶蚀的温度窗口;②通过粒间孔隙型、晶间孔隙型、溶蚀孔洞型、鲕模孔隙型和格架孔隙型5种碳酸盐岩溶蚀模拟的对比实验,认识到连通孔隙是埋藏溶蚀发生的先决条件和有利区域,碳酸盐岩内部组构差异会进一步加剧储集空间在孔、洞和缝组合上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溶蚀模拟 内部溶蚀 温度窗口 溶孔演化 溶蚀效应
下载PDF
燃煤电厂汞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段钰锋 朱纯 +5 位作者 佘敏 姚婷 赵士林 汤红健 黄天放 刘猛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1-17,共17页
燃煤锅炉排放的汞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人为汞排放污染源。汞具有神经剧毒性、大气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汞排放控制主要采用现有污染物控制装置(APCDs... 燃煤锅炉排放的汞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人为汞排放污染源。汞具有神经剧毒性、大气迁移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汞排放控制主要采用现有污染物控制装置(APCDs)的协同脱汞技术。随着我国燃煤电厂"近零排放"目标的实施,烟气汞排放浓度、灰渣和废水汞含量的排放限值将日趋严格。笔者首先概述了当前我国燃煤电厂汞污染物大气排放标准快速更新的现状,指出应对日趋严格的汞排放限值需要对燃煤锅炉系统进行深度脱汞。然后介绍了烟气汞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应对大气汞排放浓度的监测和监管。第三,综述了燃煤脱汞技术,详述了APCDs协同脱汞、烟气喷射吸附剂脱汞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新型脱汞吸附剂的研发趋势。第四,论述了我国燃煤电厂正在实施的超低排放改造对汞减排的效果。最后,针对目前燃煤电厂脱汞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脱汞研究课题,以期对燃煤电厂实现"汞零排放"和副产物中汞的稳定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汞排放 烟气汞检测 脱汞技术 脱汞吸附剂 超低排放 协同脱汞
下载PDF
湖湘叠层石生排烃模拟及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烃潜力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佘敏 胡安平 +4 位作者 王鑫 付小东 王艳清 夏志远 陈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2,共11页
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方法,开展叠层石灰岩从低熟—成熟—高成熟系列的热演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叠层石灰岩单位有机碳的生油产率随着温度增加先增后降,生油高峰约在360℃,对应最大生油产率约为379. 99 kg/t,排油率为34%~6... 利用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方法,开展叠层石灰岩从低熟—成熟—高成熟系列的热演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叠层石灰岩单位有机碳的生油产率随着温度增加先增后降,生油高峰约在360℃,对应最大生油产率约为379. 99 kg/t,排油率为34%~68%;模拟气体产物中以二氧化碳产率最大,其次为氢气产率,烃气产率最小,烃气生成高峰约在380℃,对应最大烃气质量产率为101. 74 kg/t;模拟所得残留油和排出油总体上表现为高含非烃和沥青质、低含饱和烃和芳香烃的特点;在含相同有机碳数量的背景下,叠层石灰岩最大生烃产率小于灰质白云岩和灰色泥岩,但高于泥灰岩,尤其是叠层石灰岩具有更高的烃气产率和更低的有效烃源岩有机碳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叠层石 生烃模拟 生油产率 生气产率
下载PDF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实验分析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安平 沈安江 +8 位作者 王永生 潘立银 梁峰 罗宪婴 佘敏 陈薇 秦玉娟 王慧 韦东晓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孔隙形成与分布模拟实验、储层地质建模和基于储层地质模型的地震储层预测5项技术系列,为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提供...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孔隙形成与分布模拟实验、储层地质建模和基于储层地质模型的地震储层预测5项技术系列,为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本文重点阐述了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和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2项技术系列的技术内涵、技术进展及应用。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主要从不同角度开展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分析,是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最基础的工作,为深化沉积储层认识提供了手段。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主要包括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检测,在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分布规律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碳酸盐矿物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团簇同位素、激光原位碳氧稳定同位素在线取样测定和微量-稀土元素激光面扫描成像等技术是近几年开发的核心技术,也体现了储层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从全岩溶液法到激光原位法再到激光面扫描成像的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组构 储层地球化学 铀-铅同位素定年 团簇同位素 实验技术 碳酸盐岩
下载PDF
白云岩差异压实及对储层物性保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佘敏 沈安江 +4 位作者 吕玉珍 陈薇 李昌 张友 郝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22,共10页
为明确中—深埋藏成岩阶段压实作用下白云岩物性的演化规律和保存机制,利用非稳态压力衰减孔渗联测方法,对孔隙型、孔洞型和裂缝型3种孔隙空间类型白云岩的抗压实效应进行模拟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效应力增加,白云岩物性相应下... 为明确中—深埋藏成岩阶段压实作用下白云岩物性的演化规律和保存机制,利用非稳态压力衰减孔渗联测方法,对孔隙型、孔洞型和裂缝型3种孔隙空间类型白云岩的抗压实效应进行模拟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效应力增加,白云岩物性相应下降,且孔隙空间类型和初始物性不同导致白云岩压实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孔隙型细分为孔隙Ⅰ型和孔隙Ⅱ型;在有效应力加大过程中,孔隙Ⅰ型和孔洞型白云岩储集空间抗压实能力强,孔隙度演化特征为早期快速下降、后期基本不变;裂缝型和孔隙Ⅱ型白云岩储集空间抗压实能力弱,孔隙度演化规律为早期快速下降、后期持续下降;孔隙Ⅰ型白云岩连通属性抗压实能力强,有效应力超过10 MPa后,渗透率基本保持不变;孔隙Ⅱ型、孔洞型和裂缝型白云岩连通属性抗压实能力依次变弱,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具有早期快速下降、后期持续下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深部储层 致密储层 差异压实 孔隙空间类型 保存指数 裂缝产状
下载PDF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Grain Dolostone Reservoirs in the Cambrian Longwangmiao Formation,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3
18
作者 sheN Anjiang HU Anping +1 位作者 PAN Liyin she m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04-218,共15页
Dolostones in the Cambrian Longwangmiao Formation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gas exploration domains in China. Over a trillion cubic meters of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Gaoshiti-Moxi area... Dolostones in the Cambrian Longwangmiao Formation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gas exploration domains in China. Over a trillion cubic meters of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Gaoshiti-Moxi area; however, the origin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dolostone reservoir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is work discussed the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dolostone reservoirs in the Longwangmiao Formation to determine their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Two understandings are acquired: firstly, a carbonate ramp provided excellent conditions for grain beach deposition, while the presence of a hypersaline lake was favorable for the contemporaneous dolomitization of grain beach deposits.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urther confirm that the Longwangmiao dolostone was formed during the contemporaneous stage. Secondly,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grain beach sediments provid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ngwangmiao dolostone reservoirs. Reservoir dissolu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orosity of the reservoirs was formed by dissolution during contemporaneous and burial stages. The dissolution pores formed during the contemporaneous stage were controlled by sequence interfaces. The large scale dissolution vugs formed during the burial stage subsequently spread along the pre-existing porosity and fracture zones. This study therefore identifi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 dolostone reservoirs in a shallow water ramp under arid climatic conditions generally met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1) reefal beach deposits lay a foundation for reservoir development;(2) superficial conditions are an important determining factor for reservoir porosity; and(3) burial conditions provide environment for porosity preservation and mod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Longwangmiao Formation grain dolostone meteoric dissolution buried dissolution origin of reservoir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烃生酸模拟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佘敏 王鑫 陈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36-138,共3页
海相碳酸盐岩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中埋藏深、时代老、分布广泛的微生物碳酸盐岩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例如,我国四川盆地高石梯东部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层。由于微生物碳酸盐岩含有... 海相碳酸盐岩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其中埋藏深、时代老、分布广泛的微生物碳酸盐岩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例如,我国四川盆地高石梯东部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层。由于微生物碳酸盐岩含有丰富的菌藻生物,具有高的原始生产力水平,因此针对微生物碳酸盐岩含有机质属性的油气勘探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生烃 生酸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埋藏溶蚀作用实验模拟研究
20
作者 单祥 郭华军 +3 位作者 陈希光 郭旭光 佘敏 李亚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6-1418,共13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百口泉组发育低孔、低渗强非均质性砂砾岩储层,溶蚀作用显著,但溶蚀作用影响因素不明确。采用质量浓度2%的乙酸溶液代替埋藏条件下的有机酸,开展开放体系、高温高压溶蚀物理模拟实验。为研究有机酸溶蚀砂砾...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百口泉组发育低孔、低渗强非均质性砂砾岩储层,溶蚀作用显著,但溶蚀作用影响因素不明确。采用质量浓度2%的乙酸溶液代替埋藏条件下的有机酸,开展开放体系、高温高压溶蚀物理模拟实验。为研究有机酸溶蚀砂砾岩后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的变化,以及温度和泥质含量对溶蚀作用的影响,开展了两组溶蚀实验。结果表明:1)开放体系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机酸溶蚀砂砾岩中长石组分可以有效提高储层孔隙度以及渗透率,溶蚀显著增加半径10μm左右的小孔隙和小喉道,对渗透率的改善效果尤为显著;2)有机酸溶蚀模拟实验反应后溶液中析出的主要阳离子(Al^(3+)、Si^(4+)、Na^(+)、K^(+)、Ca^(2+))表明斜长石和钾长石发生溶蚀,并且温度越高,泥质含量越低,长石溶蚀量越大。综合分析认为,在开放体系下,较高地温、较低泥杂基含量的砂砾岩有机酸溶蚀增孔效率更高,这一认识可为下一步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溶蚀 模拟实验 百口泉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