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易发性分区的区域滑坡降雨预警阈值确定——以云南龙陵县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宋昭富 张勇 +3 位作者 佘涛 孙金辉 韩新强 陶昶旭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22-29,共8页
滑坡所处不同易发等级的区域,降雨预警阈值差别较大。为提高滑坡降雨预警的针对性和准确率,文章以野外地质调查和滑坡易发条件分析为基础,结合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再通过滑坡发生概率与前期累计降雨量的相关性分... 滑坡所处不同易发等级的区域,降雨预警阈值差别较大。为提高滑坡降雨预警的针对性和准确率,文章以野外地质调查和滑坡易发条件分析为基础,结合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再通过滑坡发生概率与前期累计降雨量的相关性分析,分区进行滑坡降雨预警阈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坡度、高程、距断层距离、工程地质岩组、水系是龙陵县滑坡的主要孕灾地质条件;龙陵县滑坡非易发区面积为14.33 km^(2),低易发区面积为1053.87 km^(2),中易发区面积为1471.65 km^(2),高易发区面积为254.73 km^(2);确定单日和前3日为降雨预警时间,分区分时细化了降雨预警阈值模型;对比降雨预警阈值模型应用于龙陵县滑坡监测预警中的前后,预警信息减少了70条,预警准确率提高了14.4%,并实现了镇安镇户帕村施家寨组滑坡的有效预警。文章为区域滑坡降雨预警阈值确定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分区 发生概率 降雨预警阈值模型 监测预警
下载PDF
映秀-北川断裂带北川段唐家湾滑坡活动历史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尤 黄海 +2 位作者 谢忠胜 佘涛 李金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9-639,共11页
以映秀-北川断裂带北川段唐家湾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形资料、多期遥感与航拍影像,结合14C测年的方法,细分了唐家湾滑坡的活动历史,分析了2016年唐家湾滑坡再次复活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唐家湾斜坡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四期滑... 以映秀-北川断裂带北川段唐家湾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形资料、多期遥感与航拍影像,结合14C测年的方法,细分了唐家湾滑坡的活动历史,分析了2016年唐家湾滑坡再次复活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唐家湾斜坡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四期滑动,其中第一期次滑坡发生在全新世以前;第二期次滑坡发生于全新世初期;第三期次滑坡发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期,系龙门山断裂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同震滑坡;第四期次滑坡分别发生在2016年和2018年,属于断裂带滑坡堆积体的再次局部复活;(2)2016年唐家湾滑坡的形成与断裂活动、河流侧蚀和水等因素有关,其中,上覆滑坡堆积体、下伏高陡基岩形成的二元斜坡结构,是唐家湾滑坡发生的决定性条件;断裂活动及其导致的浅地表最大主应力偏转是唐家湾滑坡变形的重要内因;(3)以唐家湾滑坡为例,初步讨论了基于地形条件控制的断裂带滑坡堆积体复活的地质模型,其形成演化表现为断裂带活动和河流侵蚀形成滑坡(或陡峭地形)→先期滑坡后壁(或陡峭地形)接受上部老滑坡堆积→二元斜坡结构控制下的老滑坡复活变形。该滑坡为研究地形控制断裂带滑坡复活提供了独特的案例,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评估该类滑坡,开展综合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滑坡 滑坡复活 地形条件 映秀-北川断裂 北川县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北川县开坪乡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欢 孙金辉 +2 位作者 佘涛 李金洋 赵重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年第8期65-71,共7页
地质灾害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地质灾害区划与风险研究,进一步圈定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可节约防治成本并达到风险评价的效果。北川县开坪乡地质地貌复杂,发育各类地质灾害,本文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拟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 地质灾害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地质灾害区划与风险研究,进一步圈定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可节约防治成本并达到风险评价的效果。北川县开坪乡地质地貌复杂,发育各类地质灾害,本文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拟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价,以单个滑坡的体积、面积、高差、河流距离、岩性、变形迹象等因子作为分析单元,实现大比例尺范围内滑坡危险性区划;制作出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图件与易发性图件;根据遥感影像解译,原有资料查询以及实际考察,制作开坪乡研究区域斜坡类型分布图;结合单个滑坡危险性及易损性,区域危险性及易损性,综合制作开坪乡区域风险性图件,完成对研究区进行有效地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GIS技术 风险管理 分析单元 斜坡体稳定性 危险性区划 北川开坪乡
下载PDF
崩塌堆积体启动坡面泥石流判别与防治——以北川县开坪乡平石板泥石流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佘涛 李金洋 +2 位作者 陈欢 孙金辉 李波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年第8期88-92,共5页
强震区地震后大量的崩塌堆积体堆积于高陡斜坡中上部,堆积体远离居民点,一旦诱发为坡面泥石流,形成新的次生地质灾害,将严重威胁下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北川县开坪乡平石板坡面泥石流为例,平石板沟"5.12"地震崩塌堆... 强震区地震后大量的崩塌堆积体堆积于高陡斜坡中上部,堆积体远离居民点,一旦诱发为坡面泥石流,形成新的次生地质灾害,将严重威胁下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北川县开坪乡平石板坡面泥石流为例,平石板沟"5.12"地震崩塌堆积体在2010、2013年强降雨作用下失稳转变为坡面泥石流淤积场镇。在平石板泥石流暴发特征介绍基础上,通过粒径不均匀系数、堆积体启动判别指标、后缘汇水面积等来分析崩塌堆积体启动条件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此类灾害发育特征,提出了通过上游稳拦固源方法进行治理的防治思路。以期为研究高陡斜坡堆积体的启动机制及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堆积体 坡面泥石流 不均匀系数 判别指标 防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强震区震后10年泥石流活动特征遥感动态分析——以平武县石坎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聪 梁京涛 +2 位作者 谢忠胜 佘涛 张肃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227,共6页
为研究汶川8级地震震后10年内灾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演变状况,选取极重灾区平武县石坎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遥感解译以及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汶川地震重灾区震后10年泥石流发育概况以及其发展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 为研究汶川8级地震震后10年内灾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演变状况,选取极重灾区平武县石坎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遥感解译以及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汶川地震重灾区震后10年泥石流发育概况以及其发展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石坎河流域沿主河道分布了众多支沟,每年雨季石坎河流域泥石流暴发呈现明显的群发性。在震后10年间,石坎河流域内崩滑堆积体数量及面积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残余物源方量仍较高,泥石流仍具有发生频率高、冲出量大、破坏性强的特点。②汶川震区的高密度物源发育特征导致区内部分洪水沟或常年流水沟转化为泥石流沟,以及某些处于停歇期的老泥石流沟重新复活,进入发展期。③受地形坡度以及汛期影响,地震所形成的崩塌、滑坡物源,在震后10年间大量进入沟道,转变为沟道堆积物,或以泥石流堆积物的形式沿主沟堆积。④在工程约束条件下,部分泥石流沟的启动物源分布位置以及物源类型发生较大改变,泥石流形成机制和运移过程也相应发生变化。⑤震区泥石流在主沟与主河交汇处形成大量泥石流扇形堆积,进入主河堆积体进一步抬升河床,给主河两岸或沟口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影响该区域地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汶川地震 地震灾区 石坎河流域 遥感调查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北川断裂带滑坡与构造活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金洋 杨顺 +1 位作者 佘涛 陈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北川断裂带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中部,新、老滑坡较为发育,构造活动是影响区内滑坡发生的主导因素。采用文献记载、现场调研等方法,分析了构造对滑坡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构造横向挤压、不均匀抬升对地表岩体的完整性进行改造,使得不... 北川断裂带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中部,新、老滑坡较为发育,构造活动是影响区内滑坡发生的主导因素。采用文献记载、现场调研等方法,分析了构造对滑坡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构造横向挤压、不均匀抬升对地表岩体的完整性进行改造,使得不同构造部位、斜坡部位岩体存在结构差异,进而控制滑坡在空间上的发育规律,同时,细部构造结构面在空间上的产出关系构成了滑坡发生的初始边界条件;②作为构造活动的剧烈外部表现,地震动荷载直接诱发滑坡的同时造成斜坡岩体的松动;③"5·12"震后,区域构造应力方向发生近90°的偏转,进一步加剧了松动岩体的变形与破坏,震后应力偏转是影响区域斜坡稳定的最主要内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构造应力 地震 北川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
下载PDF
岷江上游典型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其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林虹宇 丁明涛 +1 位作者 佘涛 杨江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6-15,共10页
为了研究岷江上游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和易发程度,结合高精度遥感影像和历史灾害统计资料,系统分析区内泥石流活动特征;在Matlab软件支持下,采用可拓模糊物元模型,选取松散物源、地层岩性、年降雨量、流域面积、主沟纵比降、完整系数、... 为了研究岷江上游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和易发程度,结合高精度遥感影像和历史灾害统计资料,系统分析区内泥石流活动特征;在Matlab软件支持下,采用可拓模糊物元模型,选取松散物源、地层岩性、年降雨量、流域面积、主沟纵比降、完整系数、坡度、地震烈度、人类活动9个影响因子作为评价参数,并将岷江上游典型泥石流划分为极高、高、中、低易发4个等级,同时采用谭炳炎打分法对典型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数量化综合评判,通过对两种方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岷江上游泥石流以中易发性为主且主要沿都汶公路沿线、杂谷脑干流分布;极高、高易发泥石流沟分布在汶川-理县一带,研究区易发程度由汶川县城附近沿岷江上、下游递减;评价结果对岷江上游灾后重建和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模糊可拓物元模型能更好的与历史泥石流灾害分布情况相吻合,分级层次更加明显,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提供了一种定性和定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泥石流 易发性评价 可拓模糊物元 严重程度
下载PDF
怒江云南段高山峡谷区泥石流堵河危险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顺 佘涛 +1 位作者 张勇 刘建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5-27,共3页
怒江流域云南段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泥石流多发频发,常形成堵河事件,严重威胁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怒江云南段泥石流堵河现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野外验证,探讨怒江泥石流堵河类型及泥石流堵河危险性评价。怒江云南段泥... 怒江流域云南段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泥石流多发频发,常形成堵河事件,严重威胁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怒江云南段泥石流堵河现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野外验证,探讨怒江泥石流堵河类型及泥石流堵河危险性评价。怒江云南段泥石流堵河以部分堵塞类型为主,泥石流主沟两侧为高危险区,建议重点防护或安全避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高山峡谷区 泥石流 堵河
下载PDF
基于斜坡失稳破坏模式的软弱变质岩区岩质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金洋 佘涛 +2 位作者 陈欢 孙金辉 赵重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年第8期83-87,共5页
滑坡受控于地质环境条件和坡体地质结构,不同地质结构的斜坡失稳破坏的模式存在差异,本文以后龙门山千枚岩区为例,基于现场调查,梳理总结了区内岩质滑坡发生的力学模式与斜坡地质环境、坡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而选取控制滑坡发生的关键因... 滑坡受控于地质环境条件和坡体地质结构,不同地质结构的斜坡失稳破坏的模式存在差异,本文以后龙门山千枚岩区为例,基于现场调查,梳理总结了区内岩质滑坡发生的力学模式与斜坡地质环境、坡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而选取控制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运用ARCGIS软件的加权叠加功能定量划分了不同模式滑坡的易发区域,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滑移-拉裂式滑坡主要发生在坡度30°~45°的顺向飘倾坡内、滑移-溃曲式滑坡发生在坡度30°~45°的顺向伏倾坡内、倾倒变形主要发生在岩层倾角>65°的反向斜坡内;(2)区内倾倒变形易发区面积为8.73km2、滑移拉裂易发区面积为4.31km^2、滑移溃曲易发区面积为3.28km^2,以倾倒变形类型的滑坡为主,已发生滑坡与易发分区结果比对证明了滑坡易发分区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结构 变质岩 滑坡 易发性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high-speed landslidein Chenjiaba, Beichuan, China 被引量:4
10
作者 HUANG tao DING Ming-tao +2 位作者 she tao TIAN Shu-jun YANG Jiang-t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1期2137-2149,共13页
High-speed landslide is a catastrophic geological disaster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 China. To predict the movement process of landslide reactivation in Chenjiaba town, Beich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Ch... High-speed landslide is a catastrophic geological disaster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 China. To predict the movement process of landslide reactivation in Chenjiaba town, Beich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we simulated the movement process of two landslide failures in Chenjiaba via rapid mass movement simulation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mages(UAV), and obtained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landslides. According to a back analysis, the most remarkable fitting rhe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friction coefficient(μ=0.18) and turbulence(). The parameter of landslide pressure was applied as the zoning index of landslide hazard to obtain the influence zone and hazard zoning map of the Chenjiaba landslid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ba River was blocked quickly with a landslide accumulation at the maximum height of 44.14 mwhen the Chenjiaba deposits lost stability. The hazard zoning map indicated that the landslide hazard degre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lope.This landslide assessment is a quantitative hazard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a landslide movement process and is suitable for high-speed landslide. Such method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urban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in the landslide hazard area to avoid hazards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MOVEMENT SIMULATION High speedlandslide NUMERICAL SIMULATION HAZARD assessment Chenjiaba LANDSLIDE LANDSLIDE pressure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Catastrophic Natural Disaster on Land-Use Changes of Qingping Town and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Land for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被引量:1
11
作者 YU Hui LIU Shaoquan +3 位作者 GUO Shili HU Ying ZHENG Zhijun she t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6期827-834,共8页
A Ms 8.0 larg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Sichuan,China on May 12,2008(hereafter called 5.12 Earthquake),and then a large debris flow happened in the quake-hit Qingping Township of Mianzhu county on August 13,2008(here... A Ms 8.0 larg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Sichuan,China on May 12,2008(hereafter called 5.12 Earthquake),and then a large debris flow happened in the quake-hit Qingping Township of Mianzhu county on August 13,2008(hereafter called 8.13 Debris Flow).The influence of two disasters on the changes in land us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highresolution aerial photos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taken before and after the 5.12 Earthquake and 8.13 Debris Flow,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construction land were studied by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the selection of resettlement areas and through field surveys and with land use transfer model and analytical model in combination with RS and G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5.12 Earthquake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8.13 Debris Flow;there were more salient conflicts between population and land after the earthquake.Sites for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should not be in disaster-prone areas or in gully-facing areas.Suitable land for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in I-1~I-5 low-hazard zones is optimal settlement areas for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Debris flow Land use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