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淋巴细胞瘤-2相关永生基因3与扩张型心肌病
1
作者 沈丽娟 陆曙 +2 位作者 陈家豪 张卓珺 常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B淋巴细胞瘤-2相关永生基因3(BAG3)是BAG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BAG3基因中存在多个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心肌细胞BAG3基因突变会影响肌原纤维结构并损伤心肌收缩功能。该文介绍BAG3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DCM... B淋巴细胞瘤-2相关永生基因3(BAG3)是BAG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BAG3基因中存在多个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心肌细胞BAG3基因突变会影响肌原纤维结构并损伤心肌收缩功能。该文介绍BAG3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DCM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G3 扩张型心肌病 凋亡 自噬
下载PDF
元认知训练治疗伴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玉洁 申丽娟 +2 位作者 杨莹 王欣睿 何益群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元认知训练(MCT)治疗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伴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单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元认知训练(MCT)治疗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伴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单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MCT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伤害行为筛选量表、Snyder自我监控量表个人反应问卷(SSMS)以及反刍思维量表中文版(RRS-CV)评定,比较两组患者上述量表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自我伤害行为筛选量表总分和部分因子分(忧郁孤独、攻击违纪以及自残自杀)、RRS-CV总分和部分因子分(症状反刍以及反省深思)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SSMS总分及高自我监控类型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CT可以缓解伴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其自我伤害行为及反刍思维,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训练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 反刍思维 自我监控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2004-2022年NO_(2)柱浓度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沈利娟 刁一伟 +3 位作者 贾浩博 王红磊 施双双 赵天良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0-962,共13页
为研究长三角地区NO_(2)柱浓度长期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OMI卫星观测的NO_(2)柱浓度数据、GPM降雨数据、MERRA-2再分析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地面NO_(2)浓度数据,分析了卫星数据与地面观测数据的一致性以及NO_(2)柱浓度的... 为研究长三角地区NO_(2)柱浓度长期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OMI卫星观测的NO_(2)柱浓度数据、GPM降雨数据、MERRA-2再分析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地面NO_(2)浓度数据,分析了卫星数据与地面观测数据的一致性以及NO_(2)柱浓度的年际、月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OMI卫星观测的NO_(2)柱浓度与地面观测的NO_(2)浓度一致性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地面NO_(2)浓度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特征.②长三角地区2004-2022年NO_(2)柱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和杭州等核心城市地区;NO_(2)柱浓度年际变化呈波动变化趋势,可分为2个阶段,2004-2011年为增加阶段,年均变化率为0.68%,2011-2022年为降低阶段,年均变化率为-4.51%.2011年NO_(2)柱浓度达最大值〔(12.63×10^(15)±9.16×10^(15))molec/cm^(2)〕,2022年达到最小值,仅为(7.16×10^(15)±4.80×10^(15))molec/cm^(2).③受气象条件和排放源的影响,导致NO_(2)柱浓度存在明显的月际和季节性变化,呈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征,其中12月〔(20.20×10^(15)±8.89×10^(15))molec/cm^(2)〕最高,7月〔(4.81×10^(15)±1.72×10^(15))molec/cm^(2)〕最低.④长三角地区NO_(2)柱浓度的长期演变特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第二产业中的燃煤源和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对NO_(2)柱浓度的影响较大,机动车排放是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群对流层NO_(2)的重要来源.研究显示,2004-2022年随着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执行,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NO_(2)柱浓度持续降低,充分证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实现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NO_(2)柱浓度 时间演变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下载PDF
药学本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4
作者 周展 王偲琪 +2 位作者 李丹 沈丽娟 陈枢青 《药学教育》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基于此,课程组对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顶层设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基于此,课程组对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顶层设计、实践教学、特色与创新、建设成效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探索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可行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程思政 改革建设 思政案例 药学人才
下载PDF
西安市燃煤锅炉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排放特征研究
5
作者 沈利娟 刁一伟 +4 位作者 王红磊 孙杰娟 刘诗云 刘焕武 赵天良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燃煤锅炉是城市地区含碳气溶胶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采集分析了西安市9个燃煤锅炉的PM_(10)和PM_(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结果表明:燃煤锅炉颗粒物中OC在PM_(2.5)中的质量占比高于在PM_(10)中质量占比,而EC在PM_(10)中... 燃煤锅炉是城市地区含碳气溶胶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采集分析了西安市9个燃煤锅炉的PM_(10)和PM_(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结果表明:燃煤锅炉颗粒物中OC在PM_(2.5)中的质量占比高于在PM_(10)中质量占比,而EC在PM_(10)中的质量占比高于在PM_(2.5)中质量占比。OC、EC和总碳气溶胶(TC)在PM_(10)中的质量占比分别为4.35%±1.09%、4.25%±1.02%和8.60%±1.87%,在PM_(2.5)中的质量占比分别为6.91%±1.09%、2.62%±0.41%和9.53%±1.40%。不同锅炉类型的OC/EC(二者浓度比)差异较大。链条炉、循环流化床和煤粉炉的OC/EC在PM_(10)中分别为1.50±0.96、0.89±1.06和12.03±8.48,在PM_(2.5)中分别为6.72±5.70、1.19±0.65和11.62±5.83。不同锅炉排放的PM_(10)和PM_(2.5)中含碳气溶胶的主导成分不同,通过含碳气溶胶的成分组成可以准确区分锅炉排放来源。PM_(10)中TC和EC的质量占比均呈链条炉(10.64%±5.13%和5.79%±4.78%)>循环流化床(7.25%±2.23%和4.15%±1.14%)>煤粉炉(4.85%±1.84%和0.50%±0.25%),OC的质量占比呈链条炉(4.85%±2.33%)>煤粉炉(4.35%±2.09%)>循环流化床(3.10%±3.37%)。PM_(2.5)中TC和OC的质量占比均呈链条炉(12.97%±5.57%和9.25%±5.63%)>煤粉炉(5.57%±1.86%和5.02%±1.79%)>循环流化床(4.92%±5.41%和2.94%±3.53%),EC的质量占比呈链条炉(3.71%±3.84%)>循环流化床(1.97%±1.88%)>煤粉炉(0.55%±0.07%)。不同锅炉类型对PM_(10)中的EC影响较大,对PM_(2.5)中的OC影响较大,主要是由于不同类型锅炉燃煤燃烧方式和燃烧效率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有机碳 元素碳 排放特征 西安
下载PDF
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6
作者 盛业东 李琦 +3 位作者 陈家豪 张卓君 沈丽娟 陆曙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脓毒症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肠道一直被认为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马达”。肠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发生隐蔽常被忽视,且临床疗效欠佳而导致预后不良。因此,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 脓毒症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肠道一直被认为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马达”。肠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发生隐蔽常被忽视,且临床疗效欠佳而导致预后不良。因此,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深入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作为临床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有效补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现通过总结脓毒症肠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归纳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以期为脓毒症的临床救治提供更多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i-PARIHS模型的ICU机械通气病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审查指标的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
7
作者 周小鸯 赵蕾蕾 +1 位作者 沈丽娟 钟兴明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7期3168-3173,共6页
目的: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相关证据的应用现状,分析其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为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方法:汇总证据,确立审查指标,以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整合性行动促进框架(i-PARIHS)模型为理... 目的: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相关证据的应用现状,分析其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为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方法:汇总证据,确立审查指标,以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整合性行动促进框架(i-PARIHS)模型为理论框架对基线审查中临床依从率较低的指标进行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分析,制订应对策略。结果:10条审查指标执行率均<60%,其中4条指标执行率为0。从变革、变革接受者、组织环境3个方面总结10个审查指标的障碍因素、促进因素及对策。结论:ICU机械通气病人早期活动最佳证据与现行临床护理实践尚存在较大差距,全面、科学地评估临床实践中的障碍与促进因素,制订相应变革策略,有助于推进证据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早期活动 障碍因素 促进因素 循证护理
下载PDF
血Fib、TNI、TnT及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邓莹 沈丽娟 储云鹏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至2021年诊治的AMI患者122例作为研究组,入院后第3个月按照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AMI... 目的 探讨血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至2021年诊治的AMI患者122例作为研究组,入院后第3个月按照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AMI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发生MACE)39例和预后良好组(未发生MACE)83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血Fib、TNI、TnT及Lp-PLA2水平,并分析血Fib、TNI、TnT及Lp-PLA2对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Fib、TNI、TnT、Lp-PLA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Fib、TNI、TnT、Lp-PLA2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Fib、TNI、TnT、Lp-PLA2、四者联合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16、0.878,0.947、0.947,在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Fib为56.4%、100%,TNI为51.3%、100%,TnT为51.3%、100%,Lp-PLA2为76.9%、84.3%,四者联合为82.1%、100%。结论 AMI患者血Fib、TNI、TnT及Lp-PLA2水平呈高表达,且预后不良血Fib、TNI、TnT及Lp-PLA2水平越高;血Fib、TNI、TnT及Lp-PLA2四者联合对AMI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纤维蛋白原 肌钙蛋白I 肌钙蛋白T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需求层次理论下的南京城职院屋顶平台景观设计
9
作者 张赟 申丽娟 《丝网印刷》 2024年第4期74-76,共3页
校园建筑的“灰空间”屋顶平台常被大面积闲置,其利用价值被忽视。文章以新建的南京城职院1号教学楼屋顶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在校大学生需求,研究设计策略,力求打造凸显校园文化、丰富空间层次的校园屋顶平台景观。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 校园屋顶平台 景观设计
下载PDF
血清HIF-1α、LP(a)、VEGF、LP-PLA2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沈丽娟 王兴荣 +1 位作者 杜晓峰 孙志刚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脂蛋白a[L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监测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2例,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分组,分为...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脂蛋白a[L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监测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2例,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单支、双支、多支冠脉病变组以及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狭窄组;另选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不同检查结果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之间的血清HIF-1α、LP(a)、VEGF、LP-PLA2水平,分析各指标间的差异以及对病情程度的监测意义。结果比较不同冠脉分支组的血清HIF-1α、LP(a)、VEGF、LP-PLA2水平,病变组均高于对对照组,其中多支病变组水平最高,单支病变组最低;不同病情程度的指标水平对比,病变组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水平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LP(a)、VEGF、LP-PLA2评估中重度冠心病的AUC分别为0.865、0.751、0.799、0.782,联合评估AUC为0.887。结论血清HIF-1α、LP(a)、VEGF、LP-PLA2水平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这4项指标变化评估冠心病患者具体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 脂蛋白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冠脉病变支数 病变程度
下载PDF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及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吴爽 沈丽娟 丁家利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及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泗洪中信医院收治的4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及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泗洪中信医院收治的40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不良事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无术后不良事件)、观察组(发生术后不良事件),各20例。统计导致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Ⅲ级、高血压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术中出血量增加和手术时间延长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865,95%CI:1.129~3.079)、ASA分级为Ⅲ级(OR=1.972、95%CI:1.247~3.119)、高血压史(OR=1.533、95%CI:1.245~1.887)、手术时间延长(OR=1.237、95%CI:1.117~1.887)、手术出血量增加(OR=1.586、95%CI:1.134~2.217)为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龄、ASAⅢ级、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以及高血压史为导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术后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乡村典型治理何以何能?——基于Z村典型治理过程、动力与模式的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申丽娟 张洪川 吴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62,共12页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典型涌现,地方政府偏好使用“典型”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但是,地方政府这种偏好缺乏深入的微观理论解释,而Z村则为之提供了一个解释性范本。基于实地调查,从动态观察和府际关系、政社关系角度分析...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典型涌现,地方政府偏好使用“典型”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但是,地方政府这种偏好缺乏深入的微观理论解释,而Z村则为之提供了一个解释性范本。基于实地调查,从动态观察和府际关系、政社关系角度分析了乡村典型治理的过程、动力与模式。研究发现:乡村典型治理历经了“发现—塑造—扩散”的过程,反映了背后存在的中央政治引导、地方竞争运作、精英策略选择以及基层主动配合四大行为逻辑,其实质是在政治压力下形成的府际间、政社间合作典型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基于科层制度、辅之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带有运动式治理特征的混合治理机制,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以点带面”示范作用,但也需要警惕其实施过程中的异化现象,避免“以点代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典型治理 典型治理生成 典型治理动力 典型治理模式 府际关系 政社合作
下载PDF
2015—2021年南京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污染个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刁一伟 王红磊 +3 位作者 沈利娟 杨孟 施双双 卢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0-272,共13页
探究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阐明PM_(2.5)和O_(3)复合污染过程中不同阶段环境空气污染物及气溶胶粒径分布的详细演变过程,对南京及长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使用2015—2021年南京市... 探究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阐明PM_(2.5)和O_(3)复合污染过程中不同阶段环境空气污染物及气溶胶粒径分布的详细演变过程,对南京及长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使用2015—2021年南京市环境空气污染物小时浓度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多年大气污染演变过程,并选取2015年10月12—17日时间段作为复合污染典型个例,对其生消过程和内在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2015—2021年南京市各种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PM_(2.5)、PM_(10)和SO_(2)浓度的年下降率分别为8.9%、6.2%和15.4%,O_(3)浓度变化较小.CO浓度在2016年达峰后以每年7.6%的速率下降.NO_(2)浓度在2015—2019年呈增加趋势.(2)2015—2021年污染特征发生较大变化,由PM_(2.5)为主导变为由O_(3)为主导的大气复合污染.PM_(2.5)污染频次和强度均显著降低,O_(3)污染频次和强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3)污染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气溶胶数浓度谱均呈双峰型,但峰值粒径和浓度有较大差异.PM_(2.5)污染阶段,颗粒物峰值粒径位于30 nm和100 nm处,且峰值粒径数浓度最低.数浓度谱中爱根核模态的峰值粒径在NO_(2)污染阶段向小粒径段偏移,位于22~26 nm之间,而在PM_(2.5)和O_(3)复合污染阶段,其峰值粒径则向大粒径段偏移,位于30 nm处;积聚模态的峰值粒径没有变化,但峰值数浓度和峰宽均增大,尤其是>100 nm粒径的数浓度明显高于污染前.O_(3)污染阶段,数浓度谱峰值粒径没有变化,但峰值浓度显著增加,尤其是爱根核模态的峰值浓度是污染前的3~5倍.在污染过程的不同阶段内,环境空气污染物和各模态气溶胶数浓度呈现不同的日变化特征.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城市O_(3)污染和PM_(2.5)污染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复合污染防控和治理需要重点关注本地污染物变化特征和排放源影响,尤其是影响O_(3)生成的前驱污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O_(3) 复合污染 数浓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沙尘过程中汾渭平原气溶胶化学组分及含水量的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刁一伟 杨孟 +4 位作者 沈利娟 王红磊 刘焕武 刘诗云 赵天良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54-1664,共11页
为研究沙尘过程对下游城市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基于2021年3月10日—4月6日气溶胶化学组分和气象要素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MODIS卫星遥感AOD(Aerosol Optical Depth)数据、MERRA 2再分析数据和环境六要素数据,探讨了汾渭平原两次沙尘... 为研究沙尘过程对下游城市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基于2021年3月10日—4月6日气溶胶化学组分和气象要素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MODIS卫星遥感AOD(Aerosol Optical Depth)数据、MERRA 2再分析数据和环境六要素数据,探讨了汾渭平原两次沙尘过程和一次扬尘过程中气溶胶化学组分的演变特征,使用ISORRPIAⅡ模式计算了气溶胶含水量和pH,分析了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沙尘1(2021年3月16日00:00—21日07:00)、扬尘(3月21日08:00—28日14:00)和沙尘2(3月28日15:00—31日21:00)期间,西安市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309.5、168.3和472.2μg/m^(3),分别是沙尘前(3月10日00:00—15日22:00)的2.7、1.5和4.1倍.②两次沙尘和扬尘均起源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以及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一带,但由于传输路径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对地面PM_(2.5)浓度的影响不同,沙尘1、扬尘和沙尘2期间PM_(2.5)浓度分别是沙尘前的1.2、1.1和2.5倍.③沙尘和扬尘过程中PM_(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占比均减小,沙尘1、扬尘和沙尘2中水溶性离子占比分别为45.8%、37.9%和14.8%.在不同阶段PM_(2.5)中水溶性离子占比最高的均为NO_(3)^(−),范围为24.6%(沙尘2)~38.7%(沙尘前);其次是NH4+,占比在19.1%(沙尘前)~22.3%(沙尘2)之间.沙尘过程对SO_(2)转化生成SO_(4)^(2−)的影响要弱于对NO_(2)转化生成NO_(3)^(−)的影响.④沙尘1过程中POC(一次有机碳)占比最高为49.0%,但在扬尘和沙尘2过程中POC占比均较低,分别为42.3%和41.2%,略低于沙尘前.⑤沙尘1、扬尘和沙尘2过程中气溶胶含水量均显著降低,分别为沙尘前的29.9%、43.7%和6.2%.⑥沙尘过程使得水溶性离子中阳离子含量增加,使得气溶胶碱性增强.沙尘1和沙尘2过程中pH分别为6.7和6.5,高于沙尘前(6.2).研究显示,沙尘传输对汾渭平原城市大气中PM_(2.5)化学组分影响较大,显著降低了气溶胶的含水量,增加了气溶胶的pH,导致气溶胶的酸碱性变化,从而影响气溶胶化学组分的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汾渭平原 水溶性离子 含碳气溶胶 气溶胶含水量 pH
下载PDF
陆曙运用参芪养心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验案3则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盛 沈丽娟 +3 位作者 陈家豪 张卓珺 沈李阳 陆曙(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54-57,共4页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室腔扩大,伴有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器质性心肌病,严重者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甚至有猝死的风险,预后较差,是难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1]。DCM发病率较高、治...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室腔扩大,伴有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器质性心肌病,严重者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甚至有猝死的风险,预后较差,是难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1]。DCM发病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病死率高,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患者5年、10年存活率分别为54%和36%[2]。因本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无法精准治疗,目前除心脏移植外,现代医学无法有效阻止DCM介导的心肌病变。而中医药以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毒性小的特点在防治DCM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胀 参芪养心汤 陆曙 验案
下载PDF
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对白细胞减少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肺炎大鼠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盼瑾 张立红 +2 位作者 胡锡池 沈丽娟 高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19-1325,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对白细胞减少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肺炎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实验开始前,将75只大鼠分为五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替加环素组、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四组均进行造模...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对白细胞减少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肺炎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实验开始前,将75只大鼠分为五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替加环素组、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四组均进行造模,动物造模后,黄芪多糖组给予1 ml/100 g黄芪多糖,替加环素给予1 ml/100 g替加环素,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组给予1 ml/100 g黄芪多糖+1 ml/100 g替加环素,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灌胃,五组均连续灌胃给药7 d。分析五组大鼠的造模结果、精神活动状况及大鼠的生存时间、湿干比、白细胞计数、细菌含量、血清细胞因子、检测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相对表达量。结果:75只大鼠造模成功率86.67%(65/75)。所有大鼠给药7 d内均存活,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组的生存时间明显较黄芪多糖组、替加环素组、模型组高,黄芪多糖组、替加环素组明显较模型组高(均P<0.05),黄芪多糖组与替加环素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第1天,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替加环素组、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组的湿干比、细菌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LR4、NF-κB明显较空白对照组高,白细胞计数明显较低(均P<0.05);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替加环素组、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组组间的湿干比、白细胞计数、细菌含量、MMP-9、IL-6、TNF-α、TLR4、NF-κ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第3天、第5天、第7天,模型组的湿干比、细菌含量、MMP-9、IL-6、TNF-α、TLR4、NF-κB明显较空白对照组、黄芪多糖组、替加环素组、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组高,白细胞计数明显较低;黄芪多糖组、替加环素组的湿干比、细菌含量、MMP-9、IL-6、TNF-α、TLR4、NF-κB明显较空白对照组、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组高,白细胞计数明显较低;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组的湿干比、细菌含量、MMP-9、IL-6、TNF-α、TLR4、NF-κB明显较空白对照组高,白细胞计数明显较低(均P<0.05);黄芪多糖组、替加环素组的湿干比、白细胞计数、细菌含量、MMP-9、IL-6、TNF-α、TLR4、NF-κ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芪多糖联合替加环素对白细胞减少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肺炎大鼠有一定疗效,可能与其可通过TLR4/NF-κB通路改善炎症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替加环素 白细胞减少性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对肺部感染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和撤机的影响
17
作者 刘英杰 沈丽娟 +2 位作者 关云艳 戴红红 王亮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1期1-3,12,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对肺部感染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临床疗效和撤机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治疗的40例肺部感染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对肺部感染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临床疗效和撤机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治疗的40例肺部感染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单纯机械通气,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体外膈肌起搏。于入组当天和治疗7d后,比较患者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膈肌相关参数(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厚度分数、膈肌活动度)、氧合指数、撤机成功率及拔管成功率。结果: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观察组19例,对照组18例完成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2.489,P<0.05),而SOFA评分无明显差异(t=-0.293,P>0.05)。两组患者膈肌相关参数和氧合指数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撤机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拔管成功率方面,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可以很好地提高肺部感染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撤机成功率,值得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 肺部感染 脓毒症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无保护接生技术联合无痛暗示护理在行无痛分娩足月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马艳 沈利娟 沈红妹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8期169-171,共3页
目的分析无保护接生技术联合无痛暗示护理对行无痛分娩足月产妇产程与转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无痛分娩的90例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结合信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5... 目的分析无保护接生技术联合无痛暗示护理对行无痛分娩足月产妇产程与转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无痛分娩的90例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结合信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5例,给予无保护接生技术联合无痛暗示护理)和对照组(45例,给予传统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转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各产程和总产程所用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产妇(产后出血等)及新生儿(黄疸等)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更低,产后6 h和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比同期对照组更低,转剖宫产率比对照组更低,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行无痛分娩的足月产妇实施无保护接生技术联合无痛暗示护理,不仅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缓解产妇疼痛感,降低转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足月产妇 无保护接生技术 无痛暗示护理 转剖宫产
下载PDF
秋色叶树种变色的影响因子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欧阳子龙 张磊 +6 位作者 苏大宏 蒙奕奕 贾湘璐 滕维超 龙蔷宇 沈丽娟 郎校安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5期27-34,共8页
秋色叶树种是良好的观叶造景材料,在营造季节性景观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秋色叶树种在温度较低时变色,叶片呈现出红色或者黄色等颜色,花色素苷是影响叶色的重要内在因素,但其含量又受到一系列因子影响。为探究秋色叶树种变色的影响因子及... 秋色叶树种是良好的观叶造景材料,在营造季节性景观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秋色叶树种在温度较低时变色,叶片呈现出红色或者黄色等颜色,花色素苷是影响叶色的重要内在因素,但其含量又受到一系列因子影响。为探究秋色叶树种变色的影响因子及调控措施,本文从外界环境、物理手段、激素、调节剂、营养物质等因素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并对秋色叶调控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展开秋色叶树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色叶 叶色调控 叶片变色
下载PDF
玉米燕麦纤维粥工艺配方的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明艳 申利娟 郑海平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期147-149,175,共4页
以糯米、麦仁、玉米、燕麦、糙米、红豆、黄豆、扁豆、魔芋和聚葡萄糖为主要原料,运用正交试验优选出玉米燕麦纤维粥5种主要原料的最佳百分比,分别为糯米3.0%、麦仁3.5%、玉米3.5%、燕麦1.5%以及红豆1.0%,黄豆、扁豆、魔芋、聚葡萄糖、... 以糯米、麦仁、玉米、燕麦、糙米、红豆、黄豆、扁豆、魔芋和聚葡萄糖为主要原料,运用正交试验优选出玉米燕麦纤维粥5种主要原料的最佳百分比,分别为糯米3.0%、麦仁3.5%、玉米3.5%、燕麦1.5%以及红豆1.0%,黄豆、扁豆、魔芋、聚葡萄糖、复配增稠稳定剂和蔗糖脂肪酸酯S-11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5%、0.5%、0.5%、1.5%、0.25%和0.1%,采用杀菌条件为123℃,45 min,玉米燕麦纤维粥的稳定效果最好,产品呈糯软粥状,黏稠适度,具有较好的风味和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粥 纤维粥 复配增稠稳定剂 蔗糖脂肪酸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