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核电冷源取水区风险生物的分类及特征分析
1
作者 沈萍萍 于先波 +1 位作者 孟不凡 武存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140,共10页
近年来由海洋生物入侵造成的核电冷源安全事件频发,表明冷源安全已成为核电安全与可靠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对国内外发生的主要冷源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冷源致灾生物的分类特征及其致灾机制,探讨致灾生物的... 近年来由海洋生物入侵造成的核电冷源安全事件频发,表明冷源安全已成为核电安全与可靠的重要影响因素,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本文对国内外发生的主要冷源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冷源致灾生物的分类特征及其致灾机制,探讨致灾生物的筛选及分级预警标准,解析相关的探测技术、预警手段及处置方法,提出致灾生物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以期为更好应对解决滨海核电冷源安全问题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核电 取水区 风险生物 冷源安全
下载PDF
中国沿海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的分类、分布及其藻华 被引量:30
2
作者 沈萍萍 齐雨藻 欧林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6-162,共17页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是全球海洋广泛分布的有害藻华种类。1997年 10月,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了此种藻类的大规模藻华,其后陆续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河北及天津等省市沿海暴发多起同种藻华。中国近海的球形...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是全球海洋广泛分布的有害藻华种类。1997年 10月,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了此种藻类的大规模藻华,其后陆续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河北及天津等省市沿海暴发多起同种藻华。中国近海的球形棕囊藻藻华呈现两大独有的特点,即藻类囊体较大(可达 3厘米),以及藻华可毒害养殖业。历经 20多年,球形棕囊藻在中国沿海已从一个"藻华新记录种"变成了"藻华常见种"。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以来,广西北部湾海域棕囊藻藻华肆虐,威胁核电冷源安全,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也对球形棕囊藻藻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针对这一生态灾害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总结了 20年来中国球形棕囊藻及其藻华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状况,分别就棕囊藻的分类、生活史特征、营养特性、藻华形成的环境驱动因素、生态毒理等诸多方面开展简要综述,冀望为棕囊藻藻华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沿海 球形棕囊藻 分类 分布 生态 藻华
下载PDF
分布式集群系统架构设计及应用部署 被引量:4
3
作者 沈萍萍 关辉 +1 位作者 韦阳 梅秀玲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1年第1期159-162,共4页
快速处理和存储电子商务类网站庞大的高并发访问量和海量数据,解决由于瞬间并发访问量过大造成网站崩溃、服务暂停的问题,部署分布式集群环境系统。使用三台虚拟机模拟分布式集群环境,实现分布式集群应用系统的高吞吐、高并发和高可靠... 快速处理和存储电子商务类网站庞大的高并发访问量和海量数据,解决由于瞬间并发访问量过大造成网站崩溃、服务暂停的问题,部署分布式集群环境系统。使用三台虚拟机模拟分布式集群环境,实现分布式集群应用系统的高吞吐、高并发和高可靠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集群 架构 应用部署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茶树叶片色泽差异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邢燕 沈萍萍 +6 位作者 郝志龙 林宏政 李鑫磊 张妍 金心怡 孙云 项应萍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6-283,共8页
为探索智能采摘技术叶片色泽和嫩度识别参数,本试验以毛蟹、黄旦、铁观音、肉桂、福鼎大白茶和福云6号等6个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RGB和HIS色彩系统,研究不同品种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色泽的差异性。结果表明:6个品种... 为探索智能采摘技术叶片色泽和嫩度识别参数,本试验以毛蟹、黄旦、铁观音、肉桂、福鼎大白茶和福云6号等6个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RGB和HIS色彩系统,研究不同品种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色泽的差异性。结果表明:6个品种新梢叶片SPAD值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提高,差异显著,可作为嫩采时第一、二、三叶位叶片的识别参数,也可作为区分同一品种老嫩梢的参数。叶片色泽较深的铁观音、毛蟹和肉桂3个乌龙茶品种第五叶的R值与本品种其他叶片差异显著;毛蟹、肉桂和铁观音可以通过I值区分第四、五叶;毛蟹还可通过H值区分第四、五叶;肉桂的H值可区分第三、四叶,B值可以区分第五叶;铁观音可通过H值区分第三、四、五叶;这些参数为成熟采(驻芽三、四叶采)的乌龙茶快速定位采摘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叶片色泽较浅的黄旦、福鼎大白茶和福云6号可以通过H、I、R、B值区分第一、二叶,S值可用于3个品种第三、四叶的区分;福鼎大白茶可通过R、B值区分第三、四叶;黄旦可通过R值区分第三、四叶,还可以用G、g、b区分本品种第一、二叶;这些参数为这3个嫩采品种不同叶位叶片的定位采摘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毛蟹、肉桂和铁观音的老嫩梢可通过I、R、G、B、r值区分,I值还可作为福鼎大白茶老嫩梢的区分参数,R、G、B、r值可作为福云6号老嫩梢的识别参数,为机械化智能采摘老嫩梢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茶鲜叶 采摘 色泽
下载PDF
棕囊藻属(Phaeocystis)的种类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沈萍萍 齐雨藻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共15页
棕囊藻(Phaeocystis)是全球海洋广泛分布的有害藻华原因种,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在极地和近海地区的碳、硫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食物网结构及全球气候变化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个体微小,形态特征观察困难,在常... 棕囊藻(Phaeocystis)是全球海洋广泛分布的有害藻华原因种,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在极地和近海地区的碳、硫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食物网结构及全球气候变化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个体微小,形态特征观察困难,在常规观察中很容易被忽略。同时多数棕囊藻具有复杂的异型生活史,具有多种不同细胞形态,因此其传统分类与鉴定一直存在较多分歧。截至目前已描述的棕囊藻有10种,而确定具有电子显微镜和/或DNA分子数据支持的只有7个种,而且随着新的观测技术与研究方法的应用,更多的棕囊藻种类被发现。近年来中国沿海棕囊藻藻华肆虐,但有关棕囊藻形态及分类的研究却较少,目前一直报道的仅“球形棕囊藻”1种。因此本文对全球范围内棕囊藻属的种类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等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期为后续厘清中国沿海棕囊藻的种类及遗传多样性现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囊藻 种类多样性 地理分布
下载PDF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甲藻孢囊的分布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沈萍萍 汤亚楠 +2 位作者 李影 田雨杭 刘梦坛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1年第4期392-399,共8页
为了解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于2015年7月采集分析了胶州湾12个站位的沉积物甲藻孢囊样品,同时与海湾夏季、冬季的水温、盐度、水深及沉积物粒度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胶州湾水深介于4.5~2... 为了解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分布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于2015年7月采集分析了胶州湾12个站位的沉积物甲藻孢囊样品,同时与海湾夏季、冬季的水温、盐度、水深及沉积物粒度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胶州湾水深介于4.5~24.7 m之间,从湾内向湾外深度逐渐加大。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较显著,夏季高冬季低,夏季呈湾内高湾外低、而冬季为湾内低而湾外较高的分布特点。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不显著,夏、冬季的盐度均由湾内向湾外逐渐升高。沉积物主要以砂、粉砂和黏土为主,其中大部分为细颗粒的粉砂质淤泥。甲藻孢囊共记录39种(含2个未定种),优势种为膝沟藻类(Gonyaulax spp.)孢囊。胶州湾甲藻孢囊群落呈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湾口及湾外丰度较高、而湾内较低的特点。聚类分析将孢囊类群分为4组,分别为湾口湾外组及湾内3个组(湾北部组、湾西部组及湾东部组),差异度主要贡献种类为具刺膝沟藻(G.spinifera)、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a)和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sp.)孢囊。相关分析表明胶州湾甲藻孢囊的丰度与夏季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冬季温度、夏季盐度及海水深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沉积物粒度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温度和盐度对胶州湾甲藻孢囊的萌发与形成具有显著影响,而其分布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表层沉积物 甲藻孢囊 分布 环境因素
下载PDF
Comparisons of surface Chl a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along three transects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northern Java Sea and eastern Indian Ocean in April 2011
7
作者 YI Rong KE Zhi-xin +6 位作者 SONG Xing-yu shen ping-ping WANG sheng-fu FAN Yan-zhi HUANG Liang-min TAN Ye-hui LI Gang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7,共7页
Results are presented about the changes in chlorophyll a density, carbon fixa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in the surfacewaters of three transects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northern Java Sea (JS) and east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bout the changes in chlorophyll a density, carbon fixa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in the surfacewaters of three transects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northern Java Sea (JS) and eastern Indian Ocean (IO) duringApril 5-16 of 2011. The in situ Chl a concentration and carbon fixation showed decreasing trends from high to low latitudealong the three transects, while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of phytoplankton estimated from 14C incorporation displayed no simplevariation with latitude. Chl a concentration and carbon fixation in the IO water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JS water. Highersalinity and lower content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and silicate (SiO3^2-) characterized the IO water as comparedto the SCS or JS water, and the PO4^3- content was lower in the IO water than in the SCS or JS water in most cases. Our resultsalso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DIN and SiO3^2- concentrations for the geographical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primary productivity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fixation PHYTOPLANKTON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NORTHERN JAVA SEA eastern Indian OCEA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