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系及裂隙角度对基材原位剪切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紫娟 夏振尧 +6 位作者 张伦 高峰 沈已桐 杨悦舒 肖海 夏栋 许文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7,共7页
[目的]研究岩体裂隙角度对不同植物根系下基材原位剪切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设置无植物、狗牙根和多花木兰3种条件,对试样养护90 d后,在岩体裂隙与剪切垂直方向为15°,30°,45°,60... [目的]研究岩体裂隙角度对不同植物根系下基材原位剪切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设置无植物、狗牙根和多花木兰3种条件,对试样养护90 d后,在岩体裂隙与剪切垂直方向为15°,30°,45°,60°,75°和90°下开展基材原位剪切试验。[结果]①狗牙根和多花木兰根—基材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和残余抗剪强度均明显大于无根基材,抗剪强度平均增幅分别为33.87%~65.18%,44.94%~73.65%。②无植物基材试样在位移量为8~11 mm时抗剪强度达到峰值,狗牙根根—基材复合体和多花木兰根—基材复合体则在20~36 mm时达到峰值位移,根系能够滞后植被混凝土的峰值位移,含根基材试样能够承受更大的变形。③同种植物,不同的岩隙分布形式对根系的固土能力影响不同。随着裂隙角度的增加其抗剪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裂隙角度为60°时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结论]根系能显著增强植被混凝土基材的抗剪强度,提高残余剪切应力,不同裂隙的分布方式对提高基材的抗剪强度的作用呈现差异性,但对于残余抗剪强度,裂隙分布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剪切 根—基材复合体 裂隙角度 抗剪强度 固土护坡
下载PDF
震区泥石流物源与冲出量的关系--以四川汶川县簇头沟为例
2
作者 胡旭东 沈已桐 +2 位作者 胡凯衡 张晓鹏 许文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9-383,共15页
汶川地震诱发的崩滑体不断地动态演变,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造成震后数年间暴发多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分析震区崩滑体(物源)时空上的变化以及与泥石流规模(冲出量)大小的关系,可为震后灾害链的长期效应和防灾减灾提供科... 汶川地震诱发的崩滑体不断地动态演变,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造成震后数年间暴发多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分析震区崩滑体(物源)时空上的变化以及与泥石流规模(冲出量)大小的关系,可为震后灾害链的长期效应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冲出量多基于单次泥石流或多次泥石流后形成的堆积物进行估算,利用遥感技术结合现场踏勘来确定泥石流冲出物的相关研究不多。本文选取汶川震区簇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冲出量计算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流域内物源动态演变特征,探究沟道内崩滑体物源量变化与簇头沟多次泥石流冲出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簇头沟下游支沟物源量在2013年泥石流后不断减少,而上游支沟内物源量自2019年泥石流后增加显著;(2)三次泥石流的物源量与冲出量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而总冲出量相对于流域内总物源量的占比不足5%,仍有大量物源堆积于沟道内;(3)主沟道拦沙坝的拦蓄能力逐年下降,需继续加强清淤力度,且上部沟道和支沟亦应增加相应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有助于认识震区崩滑体演变特征及其对震后泥石流的影响,并为优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选址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物源 动态变化 泥石流冲出量 地震 遥感解译 汶川 簇头沟
下载PDF
硫化工艺对橡胶套靴物理性能和收缩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申一彤 《铁道技术监督》 2020年第7期21-25,共5页
通过试验研究硫化工艺对橡胶套靴物理性能和收缩率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硫化温度、延长硫化时间和增大硫化压力对橡胶套靴物理性能有利;硫化工艺对橡胶套靴硬度和静刚度无明显影响。提高硫化温度,橡胶套靴收缩率增大;延长... 通过试验研究硫化工艺对橡胶套靴物理性能和收缩率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硫化温度、延长硫化时间和增大硫化压力对橡胶套靴物理性能有利;硫化工艺对橡胶套靴硬度和静刚度无明显影响。提高硫化温度,橡胶套靴收缩率增大;延长硫化时间,收缩率减小;增大硫化压力,收缩率先减小最终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套靴 硫化工艺 物理性能 收缩率
下载PDF
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困境与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邱伟波 沈奕彤 +1 位作者 曹锶琳 李鹏濠 《科教导刊》 2021年第20期187-189,共3页
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是高职院校开展资助工作普遍缺失但又极端重要的一环。本项目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以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取得有效问卷496份,访谈材料5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和... 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是高职院校开展资助工作普遍缺失但又极端重要的一环。本项目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以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取得有效问卷496份,访谈材料5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和面临的心理困境,进而提出对策和建议:(1)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成长档案体系;(2)促进物质资助体系与心理帮扶体系联动发力;(3)构建精准识别、精准施助、跟踪反馈、动态调整的资助工作新体系;(4)强化对资助工作的成效考核;(5)构建"四+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提升工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特征 心理帮扶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编辑蒺藜苜蓿串联重复基因
5
作者 李宇赫 裴悦 +8 位作者 沈怡彤 张锐 王宜宜 王劭学 姚莉琦 李力涵 康明明 李登耀 陈玉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02-2111,共10页
DWF7基因编码Δ7甾醇C5去饱和酶,参与植物油菜素甾醇的合成。在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中,MtDWF7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具有3个串联重复的拷贝。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针对蒺藜苜蓿DWF7基因的3个拷贝,通过序列比对... DWF7基因编码Δ7甾醇C5去饱和酶,参与植物油菜素甾醇的合成。在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中,MtDWF7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具有3个串联重复的拷贝。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针对蒺藜苜蓿DWF7基因的3个拷贝,通过序列比对在3个基因外显子的同源区段设计两个编辑靶点,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转化野生型蒺藜苜蓿并产生毛根,提取转基因毛根DNA进行检测。经PCR鉴定,35份转基因毛根DNA样品中,靶位点1对3个基因的编辑效率分别为44.43%、5.71%和34.29%,3个基因在靶位点1同时发生编辑的概率为5.71%,而靶位点2未检测到基因编辑。本研究在毛根中实现了对MtDWF7串联重复的3个基因的同时编辑,证明选择合适的靶点可同时编辑3个基因,为串联重复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蒺藜苜蓿 串联重复基因 DWF7 基因编辑 毛根转化 油菜素甾醇
下载PDF
WJ-8B聚氨酯弹性垫板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申一彤 王月华 +3 位作者 仇鹏 董全霄 和健 高卫峰 《聚氨酯工业》 CAS 2022年第6期14-17,共4页
以混合二醇和助剂配制组合料(A料),以混合二醇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合成了异氰酸酯预聚体(B料),A、B料混合浇注制备了轨道用WJ-8B型聚氨酯弹性垫板。探究了A料水分、A/B料混合比例、浇注量、模温和熟化环境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弹性垫板... 以混合二醇和助剂配制组合料(A料),以混合二醇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合成了异氰酸酯预聚体(B料),A、B料混合浇注制备了轨道用WJ-8B型聚氨酯弹性垫板。探究了A料水分、A/B料混合比例、浇注量、模温和熟化环境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弹性垫板拉伸性能、静刚度、压缩永久变形和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料水分为0.18%、A/B料混合质量比为100∶90、浇注量为340 g、模温为65℃、在烘道中时间为15 min、23℃后熟化12 h时,弹性垫板综合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大于3.2 MPa,压缩永久变形约3.23%,静刚度在23.4 kN/mm左右,收缩率约0.77%,尺寸稳定性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垫板 聚氨酯 工艺参数 尺寸稳定性 聚碳酸亚丙酯二醇 聚四氢呋喃二醇
下载PDF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earthquakes and geological factors 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ebris-flow prone areas:A case study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7
作者 HU Xudong shen yitong +6 位作者 HU Kaiheng XU Wennian LIU Daxiang HE Songtang GAO Jiazhen WEI Li LIU Shu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2024年第5期1522-1533,共12页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ebris-flow-prone areas hold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risk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in seismically active regions with geological faults. Despite the significan...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ebris-flow-prone areas hold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risk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in seismically active regions with geological faults. Despi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knowledge, a comprehensive quantific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top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factors on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ebris-flow-prone areas has been lacking.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n earthquake-prone region characterized by diverse surface conditions and complex landforms, as a representative study area. An improved units zoning and objective factors identification methodology was employed in earthquake and fault analysi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eismic activity and geological factors 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ebrisflow prone area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with hydrodynamic intensity and geographical units analysis can effectively analyze debris-flow prone areas. Meanwhile, earthquake and fault zones obviously increase the density of debrisflow prone catchments and make them unevenly distributed. The number of debris-flow prone areas shows a nonlinear variation 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geomorphic factor value. Specifically, the area with 1000 m-2500 m elevation difference, 25°-30° average slope, and 0.13-0.15 land use index is the most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debris-flow occurrence;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from 600 to 1150 mm and landslides gradient from 16° to 35° are the main causal factors to trigger debris flow. Our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quantification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debris flow-prone areas in earthquake-prone regions, which can offer crucial support for post-debris flow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flow prone areas causal factors GIS-based method spatial heterogeneity Hengduan Mountains
下载PDF
老年人长期发热3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沈一同 季文峰 +1 位作者 单建芳 周利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873-875,共3页
目的总结老年人长期发热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宁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长期发热老年患者33例46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长期住院患者14例;男29例、女4例;年龄范围60~93岁;体温范围37.8~40.1 ℃,平均... 目的总结老年人长期发热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宁县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长期发热老年患者33例46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长期住院患者14例;男29例、女4例;年龄范围60~93岁;体温范围37.8~40.1 ℃,平均38.6 ℃;发热持续时间范围14~90 d,平均25.6 d。结果在46例次长期发热老年患者中,明确诊断43例次,诊断为感染40例次(占86.9%),肺部感染32例次,结核病3例次,胆道感染2例次,导管相关感染2例次,肝脓肿、淋巴瘤、坏死性淋巴结炎、血管炎各1例次,发热原因不明3例次。均给以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治愈40例次(治愈率86.9%),死亡6例(病死率13.1%)。结论感染是基层医院老年人长期发热的主要因素,诊断时应考虑结核病的可能,在治疗上早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有减少发热天数和缩短疗程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原因不明 诊断 治疗结果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