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赵明君 史帅营 +5 位作者 史田 高双成 周爽 王占超 周文斌 史国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探索不同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轻简高效的盆栽牡丹管理方式,对盆栽花卉工程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覆膜是应对农业生产中降水少、热量不足的重要农艺措施,有助于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 探索不同覆膜方式对盆栽牡丹基质水热效应与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轻简高效的盆栽牡丹管理方式,对盆栽花卉工程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覆膜是应对农业生产中降水少、热量不足的重要农艺措施,有助于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本试验以盆栽不覆膜为对照(T0),设置5种覆膜方式:盆口上覆白膜(T1)、盆口上覆黑膜(T2)、盆口上覆白膜加盆底下覆黑膜(T3)、塑料盆上下均覆黑膜(T4)和塑料盆上下均覆白膜(T5),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环境变化及其对植株发育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0相比,冬春季T1和T5处理基质日最高温度均提高5.0℃以上,春季T1和T516天每盆分别累积节水1.065 kg和1.195 kg,说明覆膜方式显著影响盆栽牡丹基质的水热效应,改善盆栽牡丹基质的微生态环境。春夏季盆口覆白膜加快植株叶色由红转绿,增强植株的光合性能与生理代谢,有利于秋季落叶期各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各覆膜方式下牡丹秋季壮苗指数表现为:T1>T5>T3>T2>T4>T0,说明上覆白膜对植株生长发育最有利。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发育状况与植株壮苗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提高植株生物量及叶片光合性能是实现壮苗的基础。基于盆栽牡丹植株生长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将6个处理组合聚为三类,其中T1和T5聚为一类,为优势处理。鉴于仅盆口覆白膜不仅苗体长势最优,而且劳动生产成本低,符合轻简高效栽培原则,建议盆栽牡丹生产上优先选择盆口上覆白膜的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牡丹 栽培基质 温度 水分 壮苗指数 工程苗
下载PDF
青海牧区犊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基因及血清型分布特征研究
2
作者 石田 韩生义 +3 位作者 李淑萍 胡国元 李玲霞 李生庆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
为掌握青海牧区致牦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以期为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北地区采集的99份犊牦牛腹泻相关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培养及O抗原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扩增... 为掌握青海牧区致牦牛腹泻大肠埃希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以期为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北地区采集的99份犊牦牛腹泻相关样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培养及O抗原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扩增及小鼠毒性试验等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主要携带F17、ompA、fimC、espA、HPI、LEE、VT1、SLT2等毒力基因,未检出K88、K99、LT1等毒力基因,小鼠最低致死剂量为2.5×10^(9)CFU/mL,优势血清型为O25、O55和O107,分别占定型血清的25.40%、14.29%和19.05%,系统主要发育群为B1群。研究结果将为后续青海地区致犊牦牛腹泻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发病机制探讨及疫苗研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毒力基因 血清分型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一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俊鹏 刘文婷 +3 位作者 石甜 王华娟 王宏勋 周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分析1株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474x1的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及在食品中的抑菌效果。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474菌株为宿主菌,从海鲜市场基围虾分离噬菌体474x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分析474x1对温度及pH的敏感性... 目的:分析1株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474x1的生物学特性、全基因组及在食品中的抑菌效果。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474菌株为宿主菌,从海鲜市场基围虾分离噬菌体474x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分析474x1对温度及pH的敏感性。分析474x1全基因组序列,根据474x1末端酶大亚基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测定菌落总数评价噬菌体对虾肉中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分离到1株新型的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命名为474x1,该噬菌体能够裂解23株副溶血弧菌中的19株(19/23=82.61%)。电镜观察474x1具有典型的短尾病毒科病毒形态特征。最佳感染复数(MOI)为0.01,一步生长曲线显示474x1的潜伏期为10 min,裂解量为115 PFU/cell。该噬菌体能够在较大的温度范围(30~60℃)和pH(4~11)范围内维持活性。474x1全基因组长47830 bp,包含69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其中14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比较基因组学分析474x1与短尾噬菌体科弧菌属噬菌体Vp41s3基因组具有较高同源性,进化分析表明474x1与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41s3亲缘性最高。在应用实验中,在4℃下MOI=1000的实验组在第3 h相较对照组菌量下降了0.39 lgCFU/mL。MOI=10000的实验组在第12 h相较对照组菌量下降了0.92 lgCFU/mL,在25℃下MOI=1000,MOI=10000的实验组相较对照组在第6 h时菌量分别下降1.04、1.82 lgCFU/mL,表明噬菌体474x1能够显著抑制虾肉中宿主菌的生长。结论:从基围虾中分离鉴定1株新的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该噬菌体裂解量大,潜伏期短,在60℃以下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pH耐受范围宽,在食品中也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为防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分离与纯化 最佳感染复数(MOI) 一步生长曲线 基因组 抑菌试验
下载PDF
铝合金双曲率薄壁件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工艺方案设计与开发
4
作者 时恬 黄亮 +5 位作者 谢冰鑫 孙怡然 唐天宇 周巍 刘昊 苏红亮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1,共10页
目的针对铝合金双曲率薄壁件传统拉伸成形工艺成形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的高精度成形工艺。方法设计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工艺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LS-DYNA R13.0,建立拉伸成形和电磁成形有限元模型。通... 目的针对铝合金双曲率薄壁件传统拉伸成形工艺成形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的高精度成形工艺。方法设计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工艺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LS-DYNA R13.0,建立拉伸成形和电磁成形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线圈移动路径和放电电压组合对成形质量的影响以及薄壁件的整体贴模成形过程和等效塑性应变。结果与单程放电相比,双程放电能够大幅度提高板材变形均匀性。与以中间值电压连续放电以及先大电压后小电压的放电电压组合相比,在先小电压后大电压的放电电压组合下,板材的成形质量更高。选择线圈双程顺序移动路径和7 kV-10 kV放电电压组合,通过10次拉伸和9层54次放电,得到了减薄率仅为3%的贴模性良好的双曲率薄壁件。变形量基本呈现随着放电层数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的趋势。电磁放电仅扩展更大的塑性应变区域,不改变已贴模区板材的塑性应变值。结论与拉伸成形相比,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工艺有效提高了板材的塑性变形程度并极大控制了回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渐进辅助拉伸成形 线圈移动路径 放电电压 等效塑性应变
下载PDF
牦牛源腐败梭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信息分析
5
作者 李淑萍 韩生义 +5 位作者 阿保地 刘成录 胡国元 石田 章石楠 李生庆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4-19,23,共7页
为了研究青海果洛地区牦牛源腐败梭菌病的生物学特性,对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兽医站送检的3份病死牦牛脏器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并对分离的病原菌株进行了PCR特异性扩增及系统发育树比对。结果表明,从病死牛脾脏... 为了研究青海果洛地区牦牛源腐败梭菌病的生物学特性,对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兽医站送检的3份病死牦牛脏器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并对分离的病原菌株进行了PCR特异性扩增及系统发育树比对。结果表明,从病死牛脾脏中分离到的菌种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该菌在pH 8.0的VF厌气肝汤中生长良好,在PH8.0的羊血琼脂培养基上能长出光滑凸起、边缘圆润并伴有溶血现象的菌落;将分离菌纯培养物递倍稀释后经皮下注射0.2 mL昆明系小白鼠,小鼠在24 h内全部死亡;从生长曲线可看出0~2 h为迟缓期,>2~14 h为对数期,>14~24 h为平稳期,24 h之后开始衰退。经特异性扩增得到与预期结果相符的大小为1 300 bp的ɑ毒素条带,16SrRNA扩增得到1 450 bp的目的条带,进化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腐败梭菌。经实验室分离鉴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诊为牦牛腐败梭菌病,此诊断结果为该地区疫病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腐败梭菌 分离鉴定 16SrRNA扩增 生长曲线
下载PDF
三种疫苗对牦牛免疫血清抗体效价监测分析
6
作者 章石楠 李生庆 +4 位作者 石田 李淑萍 高瑞 胡国元 韩生义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监测牛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牛副伤寒灭活疫苗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对牦牛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选取健康牦牛40头,以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每头4 mL的剂量、牛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及牛副伤寒灭活疫苗每头2 mL的剂量进行接... 为监测牛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牛副伤寒灭活疫苗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对牦牛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选取健康牦牛40头,以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每头4 mL的剂量、牛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及牛副伤寒灭活疫苗每头2 mL的剂量进行接种,并于免疫后30、60、90、120、150和180 d后采集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牦牛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免疫6个月后能维持较高的血清抗体效价;牛副伤寒灭活疫苗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本试验对免疫后抗体的监测评估为今后牦牛三种疫病的疫苗免疫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病毒性腹泻 牛副伤寒沙门氏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灭活疫苗
下载PDF
中国野生半夏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
7
作者 吴敏 吴诗琪 +2 位作者 潘凤 石甜 赵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6-776,共11页
第四纪气候波动以及地理和环境隔离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布格局。该研究采用分子谱系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药用植物半夏19个居群共212个个体的3个叶绿体片段psb K-psb I、atp F-atp H和trn L-F进行分析,探... 第四纪气候波动以及地理和环境隔离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布格局。该研究采用分子谱系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药用植物半夏19个居群共212个个体的3个叶绿体片段psb K-psb I、atp F-atp H和trn L-F进行分析,探究半夏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地理分布格局模式及成因,并探讨其居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1)半夏总单倍型多样性H d为0.882,总核苷酸多样性π为1.23×10-3,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半夏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显著的遗传分化(F ST=0.909,P<0.001)和较低的种群内遗传多样性(H S=0.134);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N ST=0.913>G ST=0.855(0.01<P<0.05),表明叶绿体单倍型具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3)中性检验结果显示,Tajima s D值、Fu and Li s D值以及Fu and Li s F值均为不显著正值,Fu s Fs值为不显著负值且失配分析曲线呈双峰,表明半夏居群整体没有经历过扩张事件。(4)单倍型地理分布显示,西南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具有单倍型多样性较高,并存在特有单倍型,故推测第四纪冰期时在这两个区域存在冰期避难所。总之,通过3个叶绿体基因对不同区域半夏的分析,阐明了其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布格局,为半夏优良种源的分子筛选和保护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和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地理分布格局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避难所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重症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8
作者 丁佳莉 刘晓光 +5 位作者 史甜 马强 祁雅婕 李育平 于海龙 卢光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重症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48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7∶3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339...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重症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48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7∶3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339)和验证集(n=146),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FI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UC)筛选出预测性能最优的模型,基于最优模型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情况。结果重症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FI发生率为38.4%(186/485)。5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优(AUC=0.88)。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利尿剂、使用机械通气、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5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白蛋白<35 g/L是重症脑出血患者发生肠内营养FI的危险因素,基于5项危险因素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度较高,说明该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高;DCA结果显示,当阈值概率在5%~73%时,应用该列线图模型筛查能使患者临床获益。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重症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FI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早期筛查肠内营养FI高危患者并及时制订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F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重症脑出血 肠内营养 机器学习算法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南京市近扭白蚁属一新纪录种记述
9
作者 叶兼菱 何利文 +4 位作者 王鑫仪 荆煜飞 侍甜 常银生 林雁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调查江苏省南京市白蚁种类和分布情况,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踏勘,广泛采集白蚁标本,采用形态分类和分子鉴定方法进行鉴别。结果发现并记述了南京新纪录种,新渡户近扭白蚁Pericapritermes nitobei。结论本次发... 目的调查江苏省南京市白蚁种类和分布情况,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踏勘,广泛采集白蚁标本,采用形态分类和分子鉴定方法进行鉴别。结果发现并记述了南京新纪录种,新渡户近扭白蚁Pericapritermes nitobei。结论本次发现丰富了该种的地理分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渡户近扭白蚁 新纪录种 等翅目
下载PDF
南大港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10
作者 石田 饶鑫鹏 +3 位作者 魏伯阳 岳荣生 王凤 林琳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67-171,共5页
滨海滩涂湿地是提高“蓝碳”碳汇、补偿碳排放的重要空间资源。为研究滨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在河北南大港滩涂湿地内设置采样地,对不同湿地类型、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大港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 滨海滩涂湿地是提高“蓝碳”碳汇、补偿碳排放的重要空间资源。为研究滨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在河北南大港滩涂湿地内设置采样地,对不同湿地类型、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南大港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8.03±3.39 g/kg,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有一定差异,内陆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沿海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同,表现为芦苇群落>莎草群落>碱蓬群落>金鱼藻群落>光滩地。南大港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与土壤碳含量分布相似,土壤结构、地表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碳密度 湿地类型 植被类型 南大港滩涂湿地
下载PDF
香港特区幼儿园家长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经验与现实启示
11
作者 刘友棚 史钿 梁淑华 《中华家教》 2024年第2期38-48,共11页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深入实施,推进幼儿园家长教育课程建设越来越受重视。香港特区在幼儿园家长教育课程建设上具有较丰富的经验。2021年,香港特区出台了《家长教育课程架构(幼稚园)》,对幼稚园家长教育课程的目标...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深入实施,推进幼儿园家长教育课程建设越来越受重视。香港特区在幼儿园家长教育课程建设上具有较丰富的经验。2021年,香港特区出台了《家长教育课程架构(幼稚园)》,对幼稚园家长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等进行了规定,为特区幼稚园针对幼儿家长开展相关教育服务和指导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内地幼儿园家长教育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香港特区的经验为内地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多主体参与的家庭教育联动工作体;严格坚持科学研究范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家长教育课程体系;切实关注不同家长需求,重视家长教育课程的多元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特区 家长教育课程 幼儿园 亲职教育 家庭教育
下载PDF
连接蛋白通过T淋巴细胞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
12
作者 冯燕 刘卫东 +4 位作者 李婷 史甜 阿迪来·阿布都热西提 张梦霞 高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中外周血、脾脏、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亚群Cx43和Cx45的表达。方法建立D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ELISA检测血清IL-4和IFN-γ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脾脏、肠道黏膜固有...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中外周血、脾脏、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亚群Cx43和Cx45的表达。方法建立D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ELISA检测血清IL-4和IFN-γ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脾脏、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亚群Cx43和Cx45的表达。结果UC大鼠中血清IL-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P<0.05)。UC大鼠中,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x43、CD4^(+)-Cx45、CD8^(+)-Cx43、CD8^(+)-Cx45的表达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CD4^(+)-Cx43、CD4^(+)-Cx45、CD8^(+)-Cx43、CD8^(+)-Cx45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UC大鼠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CD4^(+)-Cx43、CD4^(+)-Cx45表达量与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CD8^(+)-Cx43、CD8^(+)-Cx45的表达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接蛋白通过脾脏和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参与UC的免疫反应,可能作为潜在的预测标志物和预防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连接蛋白 适应性免疫
下载PDF
新型康复器具联合呼吸肌训练在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曹俊霞 王蓉 +10 位作者 郭晓娟 高伟 王庆 郑军 陆娟 朱庆捷 史甜 刘菲 吴书清 曹柳兆 滕为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7期5-12,共8页
目的观察新型康复器具联合呼吸肌训练在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病(CTD-I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35例CTD-IL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及联合干预组。对照A组予以常规治疗,对照B组在对照A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新型康复器具联合呼吸肌训练在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病(CTD-I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35例CTD-IL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及联合干预组。对照A组予以常规治疗,对照B组在对照A组基础上实施呼吸肌训练,联合干预组在对照B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新型康复器具。比较3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用力肺活量(FVC)、吸气肌功能[最大吸气压(MIP)、吸气流量峰值(PIF)]、握力测试、运动能力(6 min步行试验、5次起坐测试)、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3组患者FVC、MIP、PIF、握力检测值、6 min步行试验距离、5次起坐测试用时、SGRQ评分的改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B组握力、6 min步行试验、5次起坐测试及SGRQ评分改善值与联合干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康复器具联合呼吸肌训练在CTD-I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通过优化康复流程,有效提高了患者呼吸肌功能及运动能力,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病 新型康复器具 呼吸肌训练 运动训练
下载PDF
配偶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研究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14
作者 冯燕 刘卫东 +2 位作者 史甜 李婷 高峰 《新疆医学》 2023年第2期127-131,139,123,共7页
目的 调查配偶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配偶间HP感染健康指导手册的制定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同时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行14C呼气试验的患者及配偶共计100... 目的 调查配偶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配偶间HP感染健康指导手册的制定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同时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行14C呼气试验的患者及配偶共计100对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4C呼气试验结果将患者及配偶分为配偶间阳性组及配偶间阴性组,进一步检测配偶间阳性组患者及配偶HP抗体分型,观察配偶间HP抗体分型的同源性,调查所有患者及配偶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配偶间HP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0对配偶中,患者及配偶均存在HP感染65对,占65%(65/100)。65对夫妻双方均存在HP感染者中双方HP抗体分型相同共49对,占75.38%(49/65),其中28对HP抗体类型为Ⅰ型,21对HP抗体类型为Ⅱ型;配偶间阳性组患者及配偶家庭共用餐具、反酸、不洁饮水、主要使用的厕所类型为免冲式旱厕、卫生习惯差占比较配偶间阴性组高,患者及配偶喜食生蒜占比较配偶间阴性组低,配偶近1年内使用抗生素频次较配偶间阴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及配偶喜食生蒜、配偶近1年内使用抗生素频次是市配偶间HP感染的保护因素(OR<1,P<0.05);患者及配偶家庭共用餐具、反酸、不洁饮水、卫生习惯差是配偶间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 <0.05)。结论 配偶HP感染率较高,且配偶双方HP感染的同源性占比较高,家庭共用餐具、反酸、不洁饮水、卫生条件差均可能会增加配偶间HP感染发生风险,喜食生蒜、近1年内使用抗生素频次可能会减少配偶间HP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偶 幽门螺杆菌 生蒜 共用餐具
下载PDF
盆栽牡丹补偿生长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帅营 史田 +2 位作者 周爽 高双成 史国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32-1743,共12页
为探究盆栽牡丹植株补偿生长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累积特性,并为盆栽牡丹株型管理提供试验依据。以2年生‘洛阳红’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考察修根强度、生根剂和绿僵菌浓度对‘洛阳红’株型发育和NSC积累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管... 为探究盆栽牡丹植株补偿生长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累积特性,并为盆栽牡丹株型管理提供试验依据。以2年生‘洛阳红’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考察修根强度、生根剂和绿僵菌浓度对‘洛阳红’株型发育和NSC积累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盆栽牡丹根系发生明显的须根化。(2)各因素对植株生长补偿指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修根>生根剂>绿僵菌,较优组合为修根25%、浇灌生根剂750 mg/L和绿僵菌2000万单位/mL,此条件下生长补偿指数和NSC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5.14%和33.35%。(3)轻度修根促进了盆栽牡丹植株的补偿生长和NSC累积,而过度修根则抑制作用明显;生根剂显著提高盆栽牡丹根系、叶片的生物量和全株NSC的积累量;绿僵菌对植株生长和全株NSC积累量影响最小。(4)通径分析表明盆栽牡丹老根NSC含量、单株叶面积、老根和木质化新根鲜样质量对植株NSC积累量贡献较大。可见,适度修根及浇灌适量生根剂和绿僵菌液可以促进盆栽牡丹植株的补偿生长和NSC累积,达到生产适度矮化的紧凑型盆栽牡丹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牡丹 株型 补偿生长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刈割对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田 曹娟 +4 位作者 闫瑞瑞 闫玉春 张煜星 王旭 辛晓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134,共8页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刈割频次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有6个处理,对照区(CK)、1年1割(M1)、2年1割(M2)、3年1割(M3)、6年1割(M6)和12年1割...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刈割频次处理下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有6个处理,对照区(CK)、1年1割(M1)、2年1割(M2)、3年1割(M3)、6年1割(M6)和12年1割(M12),每个刈割处理设置3个重复。2018年8月中旬在样地内随机设置3个样方,在样方内随机设置3个取样点,分别按0~10、10~20、20~30 cm土层进行均一采样,将土样按层次充分混合并带回实验室,采用氯仿熏蒸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后,进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没有显著影响MBC、MBN、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表明刈割处理下微生物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6个处理的平均值整体来看,MBC、MBN、MBP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C∶N、C∶P(MBC∶N、MBC∶P)随刈割间隔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M2和M3处最高;本研究区各处理梯度MBC∶P平均值大于30,比值较高,微生物生物量N∶P(MBN∶P)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9或5.6)。由于刈割一般在生长季后期进行,对草原生态系的影响比传统刈割要小得多,因此对MBC、MBN、MB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不明显,但适当的刈割不仅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根系的生长,而且对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以及植被群落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应进行适宜的刈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氮 微生物生物量磷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大口径5A06铝合金带焊缝波纹管电磁成形工艺机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时恬 黄亮 +5 位作者 张会萍 谢冰鑫 徐佳辉 李建军 王煜 扆利辉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4-221,共8页
针对大口径5A06铝合金带焊缝波纹管采用传统工艺成形困难的问题,开展了带焊缝波纹管电磁成形工艺机理的研究。基于有限元软件LS-DYNA R8建立了大口径5A06铝合金带焊缝波纹管电磁成形有限元模型。基于电磁成形过程中管件成形过程、所受... 针对大口径5A06铝合金带焊缝波纹管采用传统工艺成形困难的问题,开展了带焊缝波纹管电磁成形工艺机理的研究。基于有限元软件LS-DYNA R8建立了大口径5A06铝合金带焊缝波纹管电磁成形有限元模型。基于电磁成形过程中管件成形过程、所受电磁力分布和变形历史的分析揭示了带焊缝波纹管电磁成形工艺的成形机理。结果表明,在带焊缝波纹管电磁成形过程中,管件发生多次“碰撞—反弹”的周期性变化,焊缝处材料的变形略微早于母材;管件受到的电磁力沿厚度方向由内到外逐渐降低;碰撞效应引起管件的能量损耗与应力释放,管件反弹量随着碰撞后应力的重新分配逐渐减小,进而实现带焊缝波纹管的高精度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成形 5A06铝合金 大口径带焊缝波纹管
下载PDF
成人乳糜泻多部位小肠活检的病理特征分析
18
作者 王曼 崔梅 +4 位作者 孔文洁 李月娴 史甜 孙振柱 高峰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69,共5页
背景:乳糜泻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肠病,可表现为斑片状黏膜损伤。因此,其诊断应行多部位小肠活检进行组织学评估。目的:分析成人乳糜泻患者多部位小肠活检的病理特征,为乳糜泻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2022... 背景:乳糜泻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肠病,可表现为斑片状黏膜损伤。因此,其诊断应行多部位小肠活检进行组织学评估。目的:分析成人乳糜泻患者多部位小肠活检的病理特征,为乳糜泻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2022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首诊为乳糜泻的22例成人患者的病理资料。入组患者血清抗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抗体IgA阳性,并于内镜下在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回肠末段取活检,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家行改良Marsh分级。结果:十二指肠球部(50.0%)、降部(45.5%)最常见的病理分级均为MarshⅢc级,回肠末段为MarshⅢa级(63.6%)。分别有100%、95.5%和72.7%的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回肠末段活检显示乳糜泻特征性组织学改变。7例患者黏膜受累呈斑片状,其中1例病变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和回肠末段,6例病变局限于十二指肠。15例患者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和回肠末段弥漫性受累,其中4例3个活检部位Marsh分级一致,11例分级不一致。18例(81.8%)患者十二指肠是唯一受累部位或十二指肠病变较回肠末段更严重。结论:成人乳糜泻可能影响整个小肠,黏膜受累可呈斑片状,多部位多次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泻 小肠活检 改良Marsh分级 斑片状 病理学
下载PDF
基于改进注意力机制的燃煤电厂电煤库存校核研究
19
作者 高远 罗皓轩 +4 位作者 石田 朱洁雯 李逗 周春蕾 程力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电煤作为我国电力行业重要生产原料以及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资源管理事关经济民生。针对现阶段我国监管部门无法直接校核电煤库存以及数据集稀缺的情况,建立了一种基于U-net结构并融合改进式注意力机制的电煤库存校核算法模型,旨在... 电煤作为我国电力行业重要生产原料以及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资源管理事关经济民生。针对现阶段我国监管部门无法直接校核电煤库存以及数据集稀缺的情况,建立了一种基于U-net结构并融合改进式注意力机制的电煤库存校核算法模型,旨在助力我国电煤库存校核工作。该模型应对极少样本训练的情况,并通过提取单张无景深电煤图片中的空间特征信息并进行上采样生成点云信息,实现煤堆的三维重建后计算体积。实验结果表明,该校核算法可以在极少量数据样本数据集训练情况下,实现煤炭体积库存校核。最终实验点云生成结果位置区域吻合,测试集平均校核误差为3.04%,证明了该模型可有效帮助监管部门在校核样本稀少且缺乏相关数据集的情况下完成电煤库存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煤库存校核 深度学习 单图三维重建 点云滤波 反卷积
下载PDF
经典型和非经典型乳糜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史甜 马进 +4 位作者 冯燕 阿迪来·阿布都热西提 胡佳丽 哈丽娜·哈力克 高峰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分析经典型乳糜泻(CD)和非经典型C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CD的9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D的奥斯陆定义,将其分为经典型CD组(n=41)和非经典型CD... 目的分析经典型乳糜泻(CD)和非经典型C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CD的96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D的奥斯陆定义,将其分为经典型CD组(n=41)和非经典型CD组(n=55)。收集2组的临床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经典型和非经典型CD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CD患者中女性63例(65.6%),男性33例(34.4%),男女比例为1.0︰1.9;平均年龄为(47.4±14.5)岁,中位病程为24个月。96例患者中维吾尔族(50.0%)和哈萨克族(37.5%)患者占比较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典型CD组与非经典型CD组在年龄、出生地、BMI及有无贫血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性别、病程、民族、教育程度、Marsh分级、有无合并症及有无25-羟维生素D缺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年龄、出生地、BMI及贫血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是经典型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MI<24 kg/m^(2)对识别经典型CD具有重要价值。除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临床表现外,经典型和非经典型CD的影响因素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型乳糜泻 非经典型乳糜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