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两阶段搜索与动态资源分配的约束多目标进化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勇健 史旭华 王佩瑶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9-277,共9页
解决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CMOP)的难点在于平衡目标优化和约束满足的同时兼顾解集的收敛性和多样性。为解决具有大型不可行区域和较小可行区域的复杂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搜索与动态资源分配的约束多目标进化算法(TSDRA... 解决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CMOP)的难点在于平衡目标优化和约束满足的同时兼顾解集的收敛性和多样性。为解决具有大型不可行区域和较小可行区域的复杂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搜索与动态资源分配的约束多目标进化算法(TSDRA)。该算法在第一阶段通过忽略约束跨越不可行区域;然后在第二阶段通过动态分配两种计算资源协调局部开发和全局探索,兼顾算法的收敛性和多样性。在LIRCMOP和MW系列测试问题上进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四个代表性的算法CMOEA-MS(Constrained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with Multiple Stages)、ToP(Two-phase)、PPS(Push and Pull Search)和MSCMO(Multi Stage Constrained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相比,所提算法在反转世代距离(IGD)和超体积(HV)上得到了更优异的结果。在LIRCMOP系列测试问题上,TSDRA获得了10个最佳的IGD值和9个最佳的HV值;在MW系列测试问题上,TSDRA获得了9个最佳的IGD值和10个最佳的HV值,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具有大型不可行区域和较小可行区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 两阶段搜索 资源分配 非支配排序 收敛性 多样性
下载PDF
高等学校《地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章凤奇 石许华 +7 位作者 杨小平 曹龙 励音骐 张丰 刘艳 程晓敢 陈汉林 杨树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2-346,共5页
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和学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地球科学类课程教学在如何适应未来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论文以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导论》课程为例,对教学内容拓展、课程思政融入和课程... 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和学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地球科学类课程教学在如何适应未来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论文以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导论》课程为例,对教学内容拓展、课程思政融入和课程教学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做了介绍,并对未来学科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了思考和展望。分析指出,课程教学改革要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根本,夯实地球科学基础,拥抱新技术新方法,并面向地球系统科学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导论》课程改革 学科交叉 课程思政 地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地球系统科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黑豆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千祥 梁幼玲 +4 位作者 史旭华 白俊其 黄娟 黄志海 丘小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8-434,共7页
目的:建立黑豆药材的指纹图谱和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更好地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指纹图谱并检测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流动相为乙腈-0.12%甲酸水溶液(... 目的:建立黑豆药材的指纹图谱和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更好地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指纹图谱并检测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流动相为乙腈-0.1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大豆苷为参照,绘制12批黑豆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特征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分别采用SPSS 20.0软件和SIMCA 1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2批黑豆药材样品共有19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4;指认了5个成分,分别为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批黑豆药材样品可聚为两类,即S1~S3聚为一类,S4~S12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成分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3.261%、40.715%,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976%。上述5种成分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5.97~191.00μg/mL(r=0.9999)、1.05~33.46μg/mL(r=0.9999)、8.93~285.61μg/mL(r=0.9995)、0.82~26.33μg/mL(r=0.9999)、0.93~29.64μg/mL(r=0.9997);定量限分别为0.8811、0.6116、0.0786、0.2433、0.5116μg/mL,检测限分别为0.2643、0.2447、0.0214、0.1248、0.1067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为95.15%~96.56%(RSD=0.51%,n=6)、98.52%~103.45%(RSD=1.88%,n=6)、95.37%~97.91%(RSD=0.95%,n=6)、99.75%~102.00%(RSD=0.78%,n=6)、100.26%~103.65%(RSD=1.21%,n=6)。12批黑豆药材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1783~0.2659、0.0217~0.0962、0.2885~0.5972、0.0141~0.0588、0.0129~0.0829 mg/g。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和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均可用于黑豆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黑豆药材中异黄酮类成分相似,但含量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异黄酮类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自回归算法的化工过程动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唐俊苗 俞海珍 +1 位作者 史旭华 童楚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7-994,共8页
从建立潜变量自回归(AR)模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潜变量自回归(LVAR)算法的化工过程动态建模与监测方法,旨在提取动态潜变量的同时给出各潜变量的AR模型。LVAR算法在最小化潜变量的AR模型残差的约束下,通过同时搜寻投影变换向量... 从建立潜变量自回归(AR)模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潜变量自回归(LVAR)算法的化工过程动态建模与监测方法,旨在提取动态潜变量的同时给出各潜变量的AR模型。LVAR算法在最小化潜变量的AR模型残差的约束下,通过同时搜寻投影变换向量与AR系数向量,实现了对动态潜变量的特征提取及其AR模型的建立。此外,LVAR算法通过先提取动态潜变量后提取静态成分信息的方式,有效地区分了采样数据中的自相关性与交叉相关性。在对比实验中,通过比较分析LVAR方法与其他三种典型的动态过程监测方法在经典化工过程对象上的故障监测结果,验证了LVAR方法在动态过程监测上的优越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故障检测 缺失数据 过程系统
下载PDF
采用UHPLC-MS和质量亏损过滤技术分析二苯乙烯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梁幼玲 史旭华 +4 位作者 白俊其 黄志海 徐文 黄娟 丘小惠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5-681,共7页
目的:分析二苯乙烯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推测代谢途径。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血浆组(n=3)、尿液组(n=3)、胆汁组(n=3)和组织组(n=9),各组大鼠均单次灌胃二苯乙烯苷200 mg/kg,分别收集给药后10、30 min和1、1.5、2、4 h的血浆,... 目的:分析二苯乙烯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推测代谢途径。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血浆组(n=3)、尿液组(n=3)、胆汁组(n=3)和组织组(n=9),各组大鼠均单次灌胃二苯乙烯苷200 mg/kg,分别收集给药后10、30 min和1、1.5、2、4 h的血浆,给药后0~6 h的尿液,给药后0~4 h的胆汁以及给药后30 min和1、2 h(每个时间点3只)的心、肝、脾、肺、肾、胃组织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和质量亏损过滤技术联合分析、鉴定各样本中的代谢产物,推测代谢途径。结果:从血浆、尿液、胆汁、心、肝、脾、肺、肾、胃样品中分别检出6、7、11、1、5、1、3、4、4个代谢产物,包括Ⅰ相代谢(如水解、加氢、羟化)产物2个、Ⅱ相代谢(如葡萄糖醛酸结合和硫酸化)产物18个,其中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有12个。结论:二苯乙烯苷在胆汁中的代谢产物种类居多,以Ⅱ相代谢产物二苯乙烯苷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为主;代谢途径主要涉及葡萄糖水解、加氢、羟化、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化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 质量亏损过滤技术 代谢产物 大鼠
下载PDF
地壳均衡理论及其在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舒远海 石许华 +8 位作者 陈汉林 杨蓉 林秀斌 程晓敢 吴磊 龚俊峰 邓洪旦 白卓娜 王锦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71-1190,共20页
地壳均衡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其理论基础为“轻地壳(密度较小)漂浮在重地幔(较稠密)之上”。均衡理论(如冲压假说、弹性板理论等)和模型(如Airy模型、Pratt模型及弹性板模型等)的产生及发展对研究岩石圈流变学性质、圈层相互作用... 地壳均衡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其理论基础为“轻地壳(密度较小)漂浮在重地幔(较稠密)之上”。均衡理论(如冲压假说、弹性板理论等)和模型(如Airy模型、Pratt模型及弹性板模型等)的产生及发展对研究岩石圈流变学性质、圈层相互作用及造山作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相关均衡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并结合其在不同空间尺度构造地貌现象研究中的运用,包括:(1)冰川均衡调整研究中不同模型的优化及其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指示意义、(2)阐明海山洋岛发育过程及其制约因素、(3)利用弹性板模型重建山脉隆升和盆地挠曲沉降史并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4)通过研究变形湖滨线有效地约束地球的相关物理参数、(5)建立河流三角洲发育特征模型并服务于现代社会经济、(6)揭示水库蓄水导致的地壳挠曲变形与浅部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及(7)同震滑坡对局部地貌改造的影响,讨论并展望了未来地壳均衡在构造地貌学领域的发展方向,即结合高精度大地测量技术与地质年代学方法,定量地解决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地表过程、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和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均衡 均衡模型 有效弹性厚度 弹性板 构造地貌
下载PDF
基于PDTDPSO算法的MPRM电路面积与功耗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闫盼盼 俞海珍 +1 位作者 史旭华 万凯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6,共5页
针对MPRM电路的面积与功耗综合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areto支配的三值多样性粒子群算法(Pareto Dominance Ternary Diversit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DTDPSO)的最佳极性搜索方案。在TDPSO求解MPRM电路综合优化问题的基础上,引... 针对MPRM电路的面积与功耗综合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areto支配的三值多样性粒子群算法(Pareto Dominance Ternary Diversit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DTDPSO)的最佳极性搜索方案。在TDPSO求解MPRM电路综合优化问题的基础上,引入变异算子对粒子施加扰动,对超出定义的边界范围的粒子执行边界约束处理,并结合Pareto支配概念改进算法;建立基于Pareto支配的粒子与MPRM电路极性之间的参数映射关系,并结合面积与功耗估计模型以及XNOR/OR电路混合极性转换方法,将该算法应用于MPRM电路的面积和功耗优化。对10个PLA格式MCNC Benchmark电路进行测试,与DPSO和TDPSO算法搜索到的结果相比,PDTDPSO算法获取的最优解的面积平均优化率为11.10%和5.84%,功耗平均优化率为13.71%和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MPRM电路 PARETO支配 极性转换
下载PDF
基于GPR和KRR组合模型的机械臂抓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奎烨 史旭华 徐铭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了避免机械臂自主抓取方法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学求逆耗时和视觉系统标定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GPR)和核岭回归(KRR)组合模型的机械臂抓取方法。在学习阶段,训练基于Mask-RCNN的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算法及GPR和KR... 为了避免机械臂自主抓取方法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学求逆耗时和视觉系统标定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GPR)和核岭回归(KRR)组合模型的机械臂抓取方法。在学习阶段,训练基于Mask-RCNN的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算法及GPR和KRR的机械臂抓取策略;在抓取阶段,首先使用目标检测和实例分割算法获取目标物体的位姿,然后根据目标物体位姿和机械臂关节角的映射关系,结合GPR和KRR的组合模型预测出机械臂关节角并控制机械臂完成抓取任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无需视觉系统的标定和机械臂运动学求逆,能够准确地获取目标物体的位姿,AUBO i5机械臂验证,本方法能够实现对目标物体较为准确的抓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k-RCNN算法 高斯过程回归 核岭回归 机械臂抓取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的差分进化约束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薛锋 史旭华 史非凡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1-1096,共6页
针对耗时计算目标函数的约束优化问题,提出用代理模型来代替耗时计算目标函数的方法,并结合目标函数的信息对约束个体进行选择,从而提出基于代理模型的差分进化约束优化算法。首先,采用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建立初始种群,用耗时计算目标... 针对耗时计算目标函数的约束优化问题,提出用代理模型来代替耗时计算目标函数的方法,并结合目标函数的信息对约束个体进行选择,从而提出基于代理模型的差分进化约束优化算法。首先,采用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建立初始种群,用耗时计算目标函数对初始种群进行评估,并以此为样本数据建立目标函数的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然后,用差分进化方法为种群中的每一个亲本产生后代,并对后代使用代理模型进行评估,采用可行性规则来比较后代与其亲本并更新种群,根据替换机制将种群中较劣的个体替换为备用存档中较优的个体。最后,当达到最大适应度评估次数时算法停止,给出最优解。该算法与对比算法在10个测试函数上运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得出的结果更精确。将该算法应用于工字梁优化问题的结果表明,相较于优化前的算法,该算法的适应度评估次数减少了80%;相对于FROFI(Feasibility Rule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Objective Function Information)算法,该算法的适应度评估次数减少了36%。运用所提算法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减少调用耗时计算目标函数的次数,提升优化效率,节约计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模型 差分进化 约束进化优化 可行性规则 系统优化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更新评价方法——以运河杭州段桥西历史街区为例
10
作者 陈煜琛 沈令逸 史旭华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4期82-84,99,共4页
文章针对运河杭州段城市更新的需求,以桥西历史街区为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统筹与法规、空间与规划、业态与定位、建筑与场所四个层面,结合专业与非专业人群的评判,建立对桥西历史街区的评价分析模型,对相关研究节点进行了更新评价... 文章针对运河杭州段城市更新的需求,以桥西历史街区为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从统筹与法规、空间与规划、业态与定位、建筑与场所四个层面,结合专业与非专业人群的评判,建立对桥西历史街区的评价分析模型,对相关研究节点进行了更新评价,并对桥西历史街区的城市更新提出了更新优化策略。该评价方法不仅对桥西历史街区的城市更新提供启示与数据支持,也可为杭州的整体规划建设提供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城市更新 杭州市 桥西历史街区
下载PDF
活动理论视域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11
作者 史旭花 《英语教师》 2023年第3期180-184,共5页
阐述活动理论视域下语法教学的理念。针对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活动理论视域下的语法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不同环节设计适切的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感知目标语法,在应用实践... 阐述活动理论视域下语法教学的理念。针对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活动理论视域下的语法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不同环节设计适切的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感知目标语法,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操练目标语法,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理论 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下载PDF
“V”型共轭走滑断裂: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变形的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锦涵 石许华 +8 位作者 陈汉林 杨蓉 章凤奇 程晓敢 饶刚 邓洪旦 龚俊峰 舒远海 白卓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1440,共20页
“V”型共轭走滑断裂是指共轭角为钝角的共轭走滑断裂,其“V”型开口方向为锐角且指示最大拉伸方向.前人开展了大量关于“V”型共轭走滑断裂发育背景及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但是目前未有针对“V”型共轭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有关的综述.归纳... “V”型共轭走滑断裂是指共轭角为钝角的共轭走滑断裂,其“V”型开口方向为锐角且指示最大拉伸方向.前人开展了大量关于“V”型共轭走滑断裂发育背景及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但是目前未有针对“V”型共轭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有关的综述.归纳已有“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总结现存的“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动力学机制,并选取青藏高原东南缘“V”型共轭走滑断裂,进行实例分析.分布于美国西部、欧亚板块中西部和西藏中部的“V”型共轭走滑断裂特征揭示共轭角大小与断裂滑动速率及断裂长度均呈负相关关系“.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成因主要有:(1)断裂剪切面的后期旋转,(2)断裂形成于先存构造薄弱带,(3)断裂遵循对偶一般剪切模型,(4)断裂遵守最大有效力矩法则.基于地球物理数据、地形高差对比以及几何特征的分析,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块体内部的巴塘-理塘共轭走滑断裂和得荣-乡城共轭走滑断裂的成因机制符合对偶一般剪切模型中的重力扩展,这为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下地壳连续变形的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共轭走滑断裂 几何学 运动学 成因机制 青藏高原东南缘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九例临床及脑部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钱君岩 史旭华 +1 位作者 张奉春 崔全才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9-322,共4页
目的分析SLE尸检脑部病理,了解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56—2000年9例SLE死亡尸检病例,复习病史及脑部病理组织切片。结果9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11)岁,其中8例患者具有神经系统... 目的分析SLE尸检脑部病理,了解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56—2000年9例SLE死亡尸检病例,复习病史及脑部病理组织切片。结果9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11)岁,其中8例患者具有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脑部病理,8例(8/9)出现脑实质改变,6例(6/9)出现脑疝,4例(4/9)出现颅内出血,3例(3/9)出现血管栓塞,3例(3/9)出现脑室扩张,2例(2/9)出现脑膜炎,1例(1/9)出现颅内感染,1例(1/9)出现血管病。9例患者脑病病理均未见血管炎改变。结论SLE患者颅内病变可表现为血管病、血管栓塞、出血、感染、脑膜炎、脑室扩张、脑疝、脑实质改变等多种病理学改变,其中脑实质改变、脑疝及颅内出血出现比例较高,血管炎改变较为少见。同时,SLE患者可存在亚临床的神经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因而所有患者均需要警惕神经系统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尸体解剖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面向动态物体场景的视觉SLAM综述 被引量:31
14
作者 高兴波 史旭华 +1 位作者 葛群峰 陈奎烨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3-750,共18页
针对当前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面向动态物体场景的视觉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进行了综述.根据动态SLAM在定位与建图时对动态物体的不同处理方式,划分了3个研究方向:动态鲁棒性SLAM与静态背景重建、非刚性... 针对当前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面向动态物体场景的视觉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进行了综述.根据动态SLAM在定位与建图时对动态物体的不同处理方式,划分了3个研究方向:动态鲁棒性SLAM与静态背景重建、非刚性动态物体跟踪重建、以及移动物体跟踪与重建.对这3个研究方向分别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介绍结合了深度学习的动态SLAM方法.最后,展望了动态SLAM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SLAM 动态物体 动态SLAM 深度学习 跟踪重建
原文传递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的不对称径向逆冲:多时空尺度变形速率的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进 石许华 +9 位作者 陈汉林 林秀斌 杨蓉 魏晓椿 吴运鹏 李丰 程晓敢 章凤奇 安凯旋 徐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3-691,共19页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作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变形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该构造带前缘发育了一系列呈弧形形态展布的活动断裂系;其向北突出的弧形形态的形成是数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关于该弧形形态的形成时间、形成机制以及帕米尔弧...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作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变形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该构造带前缘发育了一系列呈弧形形态展布的活动断裂系;其向北突出的弧形形态的形成是数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关于该弧形形态的形成时间、形成机制以及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演化过程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沿弧形构造带发育的活动断裂系运动学的时空变化是揭示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新生代以来形成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但是鲜有对这些构造的多时空尺度的系统性研究。文章根据这些沿弧形构造不同的构造样式,重点总结了主要活动构造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形速率,并分析这些构造沿帕米尔弧形前缘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晚第四纪以来,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前缘的构造变形速率基本保持稳定,且前缘主要的逆冲和走滑运动呈现强烈的不对称特征。我们认为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模式基本保持一致,主要表现为不对称径向逆冲的运动学模式,这一运动学模式的形成可能受控于帕米尔边界条件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 构造变形 多时空尺度 动力学模式 不对称径向逆冲
原文传递
High-altitude salt lake elevation changes and glacial ablation in Central Tibet, 2000-2010 被引量:21
16
作者 MENG Kai shi xuhua +1 位作者 WANG Erchie LIU Fe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5期525-534,共10页
This research quantifies lake level variations in the Siling Co, Co'e and Bangor Co salt lakes in Central Tibet from 1976 to 2010, and most notably for the 2000-2010 periods.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 This research quantifies lake level variations in the Siling Co, Co'e and Bangor Co salt lakes in Central Tibet from 1976 to 2010, and most notably for the 2000-2010 periods. In particula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replenishment modes on the lakes have been analyzed. Here we have provided new evidences for climate warming and accelerated glacial ablation o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from 2000 to 2010. Based on fieldwork involving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DGPS) surveying and Remote Sensing (R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lake area, we have draw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From 1976 to 2010, the process of lake level variation in Siling Co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From 1976 to 2000, the lake level rose 4.3 m in a steady fashion (from 4530 to 4534.3 m); the rise rate was 0.18 m/a. From 2000 to 2010, the lake level rapidly rose 8.2 m (from 4534.3 to 4542.5 m), with a dramatically higher rise rate of 0.82 m/a. Compared with the rapidly increasing lake level of Siling Co from 2000 to 2010, the fluctuations observed at Co'e and Bangor Co were smooth and inconspicuous. (2) From 1976 to 2009, the lake area of Siling Co experienced a steady-rapid-steady expansion pattern. The lake area of Siling Co increased 656.64 km2 in the 34 years to 2010, a proportional growth of 39.4%. This wa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in the 2000-2010 period, when the lake area of Siling Co increased by 549.77 km2, a proportional growth of 30.6%. (3) According to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ise in regional temperatures, which has led to the ablation of glacier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apid rise in Siling Co lake levels in the 10 years to 2010. During this period, Siling Co rose approximately 8 m as the direct result of glacial melting. An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in the Siling Co catchment area is the secondary factor. This contrasts with Bangor Co, where the dominant factor in lake level change is the long-term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here,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s the secondary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消融 西藏中部 高海拔 盐湖 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湖泊水位 湖泊面积 色林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